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手心和腳心愛出汗怎麼辦?河南省中醫院李鮮教授支招輕鬆解決!

出汗本是身體一種正常的表現, 但有時手腳心出汗,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

據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科二病區主任李鮮教授介紹, 手腳心出汗有幾種情況:陰虛、濕熱、脾胃虛弱、營衛不和。 一般可以綜合運用三大類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中醫藥內服調理:

1.陰虛治法:滋養斂汗;方藥:增液東加味;玄參、生地、麥冬各20克, 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

2.濕熱治法:清熱利濕, 斂汗方藥:三仁東加減;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葉、通草各12克, 薏苡仁、滑石各30克, 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

3.脾胃虛弱治法:健脾和胃、燥濕化痰、補虛斂汗;方藥:六君子加味黨參、茯苓、白術、半夏、陳皮、山藥、薏苡仁、薏米、甘草等加味。

4.營衛不和治法:調和營衛, 平衡陰陽;方藥:桂枝東加龍骨牡蠣。

中醫藥外用:

1.用5%的明礬液每日浸洗局部。

2.用松樹、桉樹葉煎水浸洗。

3.用葛根、明礬各15克。 放入白酒中浸泡7日, 過濾取液, 浸泡患處, 每次10--15分鐘, 每日1次。 2--3次即愈。

4.取明礬30克, 乾薑6片。 水煎熬30分鐘, 取液浸泡患處, 每日2次, 每次浸泡30分鐘。 3--5日痊癒, 不再復發。

5.用鮮白蘿蔔600克(切片), 明礬15克。 加水2500毫升, 煎30--40分鐘, 去渣取汁, 待溫度適宜, 浸泡手足20分鐘, 每日洗2次。 經3--5天治療, 即可顯效。

6.艾葉20克, 粗鹽10克, 苦參5克。 將艾葉洗淨後用涼水泡半小時, 將其撕成碎片放在鍋中。 苦參切成小片後倒進鍋內一起煮沸,

沸騰後繼續熬10分鐘, 並在關火前加入粗鹽, 浸泡手足。

7.枯礬、苦參和花椒, 將這些材料準備好之後用水去進行煎, 外洗雙手和雙腳, 或者直接的用醋去浸泡這些藥物, 然後再加入水再進行浸泡手足。

食療:

1.百合粥

[功效] 潤肺止汗、適用於肺熱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

[用法] 將百合洗淨與米同煮, 待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0分鐘, 即可食用。

百合甘, 微寒。 潤肺止咳, 寧心安神。

2.黃芪粥

[功效] 固表止汗, 用於表虛自汗。

[材料] 黃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用法] 將黃芪煎汁, 用汁煮米為粥, 放入白糖調味溫服。

黃芪甘, 微溫。 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3.浮小麥飲

[功效] 益氣固表止汗。

適用於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麥15克, 紅糖適量。

[用法] 熬浮小麥汁100毫升, 加紅糖調味。

浮小麥甘, 涼。 入心經。 止汗。

4.小麥山藥湯

[功效] 補氣斂汗。

[材料] 浮小麥15克, 山藥15克, 白糖少許。

[用法] 二藥同煎取汁150毫升, 加糖調味,

每服50毫升, 早晚各服1次。

專家簡介:

李鮮, 主任中醫師、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脾胃病科二病區主任。 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中醫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肝膽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鄭州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專家人才, 中華中藥學會會員, 《河南中醫》特約編輯。 主研課題2項, 撰寫發表20餘篇論文、2部專著。

擅長:1.各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衰竭、脂肪肝;2.膽囊炎、膽石症、膽道疾病;3.胃腸疾病。

(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 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