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木版年畫、陶藝……聊城道口鋪民間文藝在傳承

在東昌府木版年畫傳承大院裡, “非遺”傳承人郭春奎收藏的各式各色的木版年畫雕版、木版年畫的製作工具佔據了院落的主要位置。

3月7日, 聊城市文聯赴道口鋪街道進行民間文藝工作考察調研。 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吳文立一行參加調研, “非遺”傳承人郭春奎、馬先明等先後介紹各自非遺專案的傳承情況。

一行先後到安莊村、張堤口村、東昌府民間藝術博物館等地對東昌李氏陶藝、東昌府木版年畫、東昌銅鑄雕刻技藝、東昌毛筆製作技藝等民間文藝專案開展調研, 對民間藝術創作、工藝製作、民間藝人的創作和生活狀況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瞭解。

東昌李氏陶藝傳承人李子輝介紹了自己的工作室“李家陶藝坊”。

李子輝于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便回到家鄉每天與泥土“對話”, 製作茶具、佛頭、花瓶, 還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雕塑, 件件作品都極為精緻。 李子輝介紹, 陶藝作品的原材料, 需要經過采泥、暴曬、粉碎、泡水、過濾、陳腐晾曬等各種複雜的環節, 大概需要七、八個月的時間才能備好。 除了自己調配土坯, 李子輝還親自建蓋了柴窯, 在自己建蓋的窯裡, 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柴燒作品。

在東昌府木版年畫傳承大院裡, “非遺”傳承人郭春奎收藏的各式各色的木版年畫雕版、木版年畫的製作工具佔據了院落的主要位置。 郭春奎對木版年畫情有獨鍾, 對東昌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也有很大的信心。 除了現場展示年畫製作, 郭春奎還介紹了他的釀酒手藝,

這門手藝從他祖上傳下來,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他釀造的這種酒名叫“五香純糧液”, 甘冽醇厚, 酒香四溢, 深得當地百姓的喜愛。

東昌府區民間書博物館是聊城市開展民間文藝交流、民間文藝論壇等重要活動場所,是東昌澄泥、東昌毛筆、東昌魯錦等一系列帶有濃厚魯西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作品的集中展示區。郭丹龍向市調研人員一一介紹了館內民間文藝品的保護現狀和發展繼承情況。

在工藝師馬先明的同陪下,調研人員一行來到東昌銅鑄雕作坊,作坊內收藏展示了塔鐘、馬踏飛燕、關公像、觀音像、金蟾、十二生肖等大量精美的銅鑄雕刻工藝品,這些藝術品造型生動、技藝精巧,充分展現出了東昌銅鑄雕刻工藝的博大精深。工藝師馬先明以製作銅鑄雕刻鐘錶見長,他製作的鐘錶高貴華麗,精巧玲瓏,古樸典雅,他還特意向市文聯一行介紹了複製品“九層寶塔鐘”,這件藝術品唯一的原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工藝師馬先明的同陪下,調研人員一行來到東昌銅鑄雕作坊。

東昌運河毛筆製作距今已有600年歷史,調研人員跟隨駐村“第一書記”蔡雷來到張堤口村的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傳承基地。蔡書記介紹,在當地民間有“東昌作坊、書筆兩行”的說法。 手工製作毛筆,工藝極為嚴謹,有“千萬毛中選一毫”之說。製作工藝分兩大步驟:一是水盆工藝,製作筆頭;二是幹棹製作筆桿。經過采毛、梳毛、濕理、剔鋒、修頭、刻管等大小七十二道工藝,方為成品。在與蔡書記的交流中,調研人員更進一步認識了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2006年,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被列入聊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昌毛筆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書寫著華夏文化的輝煌,是中國民間技藝的瑰寶。

調研過程中,市文聯和市民協有關領導對道口鋪街道傳承保護本地優秀民間藝術資源、製作展覽民間工藝品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對道口鋪繼續以本地資源稟賦為基礎、做好民間文藝特色文章給予厚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淩文秀 通訊員 王友欣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東昌府區民間書博物館是聊城市開展民間文藝交流、民間文藝論壇等重要活動場所,是東昌澄泥、東昌毛筆、東昌魯錦等一系列帶有濃厚魯西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作品的集中展示區。郭丹龍向市調研人員一一介紹了館內民間文藝品的保護現狀和發展繼承情況。

在工藝師馬先明的同陪下,調研人員一行來到東昌銅鑄雕作坊,作坊內收藏展示了塔鐘、馬踏飛燕、關公像、觀音像、金蟾、十二生肖等大量精美的銅鑄雕刻工藝品,這些藝術品造型生動、技藝精巧,充分展現出了東昌銅鑄雕刻工藝的博大精深。工藝師馬先明以製作銅鑄雕刻鐘錶見長,他製作的鐘錶高貴華麗,精巧玲瓏,古樸典雅,他還特意向市文聯一行介紹了複製品“九層寶塔鐘”,這件藝術品唯一的原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工藝師馬先明的同陪下,調研人員一行來到東昌銅鑄雕作坊。

東昌運河毛筆製作距今已有600年歷史,調研人員跟隨駐村“第一書記”蔡雷來到張堤口村的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傳承基地。蔡書記介紹,在當地民間有“東昌作坊、書筆兩行”的說法。 手工製作毛筆,工藝極為嚴謹,有“千萬毛中選一毫”之說。製作工藝分兩大步驟:一是水盆工藝,製作筆頭;二是幹棹製作筆桿。經過采毛、梳毛、濕理、剔鋒、修頭、刻管等大小七十二道工藝,方為成品。在與蔡書記的交流中,調研人員更進一步認識了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2006年,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被列入聊城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東昌運河毛筆製作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東昌毛筆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書寫著華夏文化的輝煌,是中國民間技藝的瑰寶。

調研過程中,市文聯和市民協有關領導對道口鋪街道傳承保護本地優秀民間藝術資源、製作展覽民間工藝品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對道口鋪繼續以本地資源稟賦為基礎、做好民間文藝特色文章給予厚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淩文秀 通訊員 王友欣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