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火遍朋友圈的佛系是啥?真正高級的佛系,其實你學不起

最近, “佛系”火遍朋友圈。

所謂佛系, 簡單點說, 就是:有也行, 沒有也行, 不爭不搶, 不求輸贏, 代表著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一切隨緣為指導精神的生活的總稱。

由此, 出現了不確認、不點評、不退貨的佛系購物;不撒嬌、不吵架、不奪命連環call的佛系戀愛, 以及佛系粉絲、佛系健身等等。 一下子, 全民都過上了佛系生活。

我曾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 進入職場亦不改初衷。 剛好趕上知識付費的浪潮, 懶得挑書的我, 便成了各類線上課程的忠實用戶。

關注了一個公號, 感興趣的課程基本都買了, 哪怕知道其他平臺做得更好,

請的老師更大咖。

從不參加免費的課, 因為報名都會要求你轉發、截圖、掃碼, 哪有一鍵付款來的簡單?

上課遇見加班, 那就有空再聽吧。 買了就好, 聽不聽的, 隨緣。 學到了就賺, 學不到也沒虧著啥。

可是, 突然覺得哪裡不對。

早買了單反, 卻搞不懂各種繁瑣的按鈕怎麼操作, 拍出來的照片還沒我的破4S驚豔;踏入證券行業近一年, 還是傻傻分不清股票、債券與期貨。

而我的一位朋友, 健完身走到喜歡的咖啡館, 一杯咖啡, 一盤糕點說沒就沒了, 身上的馬甲線卻格外令人豔羨;策劃被否, 笑嘻嘻地通宵修改, 交給領導的永遠是客戶最滿意的方案。 她說:我可以不爭不搶、不比輸贏, 但起碼要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站在這裡。

此時,

我才明白, 佛系也是有級別的。 真正高級的佛系絕不是對他人和外部世界一點不關注、也沒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甚至連最初的目標和理想也放棄。

“把佛祖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 其實就是喪文化的一種表現。 我不把這理解為真正的自我放棄, 而是壓力和焦慮下, 年輕人的自我消解。 ”在世俗的各方壓力下, 我們總是處於向他人看齊的姿態疲於奔命。 於是乾脆放慢腳步, 不與他人爭長短。 的確是遠離紛擾、心如止水了, 但同時也斷送了自我提升的通道和意識。

關於知識, 誰也沒法給出一個絕對正確的定義, 我卻非常喜歡阿城的解釋:

他說

“比如說秦始皇哪一年統一中國的, 我不知道, 但是你告訴我, 我馬上就知道了,

這是‘知’。 你能說出為什麼秦始皇能夠在那時統一中國, 那才是‘識’。 但現在‘知’和‘識’常常是割裂的。 現在有互聯網搜索, ‘知’不是問題了;但是‘識’, 我們落後全世界。 ”

一個問題, 不僅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這才是我們必須孜孜以求的“知識”, 也是值得我們付費的內容。 但大多數人, 對知識付費類產品卻存有太大的誤解。

有人認為, 如果它沒給我帶來期望的金錢回報, 就是不值。 他們所謂的投資自己, 其實是做一個類似菜市場的買賣。

有人認為, 如果學完以後我的生活沒有發生質的改變, 就是不值。 他們所謂的學習成長, 其實是想找一條速成之路。

不過還有那麼一小撮人認為, 學習成長是多維度的, 當我在進行認知反覆運算的時候,

也是在學習別人的商業模式;當我在做義務勞動的時候, 也是在積攢跨界經驗;當我遇到1%的好內容和99%的差內容時, 也是在提升自己對內容品質的鑒別能力。

真正佛系的人, 都在如饑似渴地挑選好用的“工具”武裝、提升自己。 對於關注的人和事, 投入百分百的熱情與努力。 至於買的課程能為自己帶來多少物質利益, 他們並不在意, 知識付費市場本就良莠不齊, 出門一頓飯而已, 萬一是好東西就賺到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