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蚌埠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擬開工2萬套

備受住房困難群體關注的是, 今年, 保障性安居工程又將為大家帶來哪些福音?開工2萬套、基本建成1萬套……咱一起來看看吧。

曬曬變化

住房困難戶的安居福音

年過六旬的蔡老漢, 是龍湖嘉園菜市場的一名攤販, 大家都喊他蔡師傅。 第一次見蔡師傅, 是在去年250套勝利東路保障房搖號配租時, 蔡師傅很幸運, 搖到了保障房, 和老伴告別了租房子的漂泊生活。

再次見到蔡師傅, 是在龍湖嘉園菜市場。 記者住的地方, 與蔡師傅住的保障房社區相隔兩站公交的距離, 週末買菜時, 蔡師傅先認出了記者。

清晨5點不到,

蔡師傅騎著三輪車, 拉了滿滿一車新鮮蔬菜來到龍湖嘉園菜市場, 在攤位前擺好茄子、青椒、韭菜等蔬菜, 拿出老伴蒸的饅頭、就著鹹菜啃起來。 買菜的市民陸續多了起來。

“(家)離得近, 方便。 ”去年夏季, 蔡師傅搬進了保障房社區。 住得穩定了,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 他在龍湖嘉園菜市場做起了蔬菜生意, 告別了以前打零工的生活, 收入也穩定了。

近一年來, 除去買三輪車、攤位費等做蔬菜生意的成本, 勝利東路保障房社區房租一年約兩千元, 再加上老伴一年三四千元的醫藥費, 蔡師傅的銀行卡裡, 還存了1萬多元。

“有了住地, 又做了小生意, 日子好了, 臉上笑容都多了起來……”採訪中, 蔡師傅告訴記者, 保障房給自己生活帶來了穩定,

也帶來了變化。

數讀民生

2萬套的保障實實在在

去年, 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24086套, 基本建成23969套, 像蔡師傅一樣, 越來越多的住房困難市民住進了保障房。

“活了一大把年紀, 每天和漁船為伴。 ”在淮河上捕了半輩子魚的漁民蘆大爺, 上岸之前, 他的家是一條水泥船。 水泥船距離淮河岸邊10多米, 由木板做成的跳板與岸連通, 一踏上跳板, 便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風大的時候, 晃得厲害。 得益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如今, 他已經告別了世代居住的漁船, 住進了淮上區梨花園社區, 結束了在水上漂泊的日子。

蘆家幾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漁民。 “鬥大的字一個也不認識, 除了會捕魚, 就是一身的蠻力。 ”老蘆的兒子蘆寶成說, “孩子小時候,

船一晃就怕, 往岸上跑, 不肯上船。 ”

在蘆寶成的新家看到, 除了廚房裡掛著一張漁網外, 已與普通居民生活無異。 蘆寶成說, “上岸了, 條件肯定沒得話說, 不僅我們過得踏實, 小孩也安穩。 ”

像蘆寶成一樣, 不少以船為家的漁民已經搬進新家, 住進了梨花園社區、勝利東路保障房、和諧家園、濱河西片區秀水新村一村等地。

保障性安居工程能給市民帶來哪些福音?記者從市住房保障辦瞭解到, 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計畫新開工2萬套、基本建成1萬套、新增租賃補貼200戶。

惠民政策

一攬子利好政策送來實惠

隨著我市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 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進入城市。 然而, 受收入等多種因素影響, 面對房價, 不少人只能“望房興歎”。

讓住房困難群體高興的是, 我市一攬子利好政策將為市民帶來實惠。 去年年底, 我市出臺新政——住房保障政策進一步降標擴面, 將在市區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等新市民納入住房保障範圍。

公租房首次放寬戶籍、收入等限制, 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等“夾心層”群體, 迎來了福音。 記者從市住房保障辦瞭解到, 我市即將啟動針對農業轉移人口等群體的專項配租工作, 將來這些群體與城鎮戶籍家庭統一進行配租。

今年, 我市實行公租房租金新標準, 不少社區的租金與以前相比有所下降。 為保障民生, 我市公租房在物業收費上根據社區物業服務標準,

實行減半收取, 政府補貼另外一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