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諾式用戶手冊」二手卡宴,購前必讀(1)

寫在前面

保時捷《諾式用戶手冊》終於跟大家見面了, 這是一篇製作成本高昂的帖子, 因為它是我這個技術男入手兩台卡宴後, 自駕數千公里後的精華總結, 更可貴的是, 這篇文章是從我這個理工屌絲的視角而寫的。


保時捷並非遙不可及, 希望用我的親身實踐, 為那些想30萬左右買台SUV, 裝逼、持家、體驗人生精彩三不誤的諾粉, 做個消費指引——人生苦短, 其實保時捷踮踮腳就能夠著, 只是在這篇文章之前, 你可能沒敢去想罷了。

估計一篇寫不完, 我定個目標吧, 寫到4000字就收手, 再等下一集哈。 瓜子飲料準備好哦~諾式大片又來了!

衝動篇

我之前一直在玩寶馬, 也不斷地告訴那些開大眾、別克的哥們, 其實你完全可以上二手寶馬, 別在那些樸實無華的車上浪費生命, 持有一台二手寶馬也不過如此嘛。

我從2011年擁有第一台寶馬到現在已經6年多了, 寶馬能夠給我帶來的新鮮感和激發我繼續探索的誘惑已日趨衰竭, 於是我漸漸開始琢磨下一個目標——保時捷。

寶馬、保時捷都主張運動和駕駛樂趣, 都是容易被男人們作為夢中情人的品牌, 只是通常大家覺得寶馬努努力還可能夠得著, 而保時捷就比較遙不可及了, 其實最大的障礙並不是“保時捷太高調”, 而是擔心保時捷“養車很貴”, 害怕“買得起開不起”, 再加上二手保時捷, 那就不是怕上加怕了。

我呢, 當年愣頭青一個, 也沒做什麼功課就草率地“大眾換寶馬”, 成功翻越了的那個心理障礙, 當時身邊的輿論也是“二手寶馬買得起, 就怕養不起”, 其實實踐證明, 豪車不過如此, 眼睛一閉也走過來了嘛!

我當了這麼久的汽車工程師, 骨子裡對一款量產車還是很有信心的, 它的毛病能多到哪裡去?德國最好的工程師都在保時捷, 難道他們都是吃X的麼?保時捷就算開壞了, 維修能貴到哪裡去?自己買得到零件還修不了麼?

所以我習慣性地再一次以身作則, 打算親自嘗試一下保時捷到底有多好, 到底有多貴。

嗯, 我對卡宴耿耿於懷, 還有一個私人原因, 就是2006年我還在德國工作時, 諾嫂一個人待在國內, 其間冒出來一個想挖我牆角的中年男人,

企圖用花言巧語引誘天真無邪的諾嫂上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就是——“開卡宴帶你去看日出”。

得虧諾嫂的冷靜分析, 並沒有屌他, 然鵝這件事情卻把“卡宴梗”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裡。

→ 諾嫂給我做雞蛋湯, 攝於2003-10-05, 德國Aachen

一轉眼十幾年, 歲月逝去, 人生所剩之美好日漸減少, 創業忙到現在也沒讓妻女過上什麼好日子。

嗯, 儘快搞台二手卡宴應該能給忙碌的生活增加幾分欣喜吧, 日出不一定看得到, 老夫老妻一起看個夕陽也好啊。

卡宴的傳奇

回到正經話題。

其實早在幾年前, 我就聽說保時捷在北美市場的可靠性排行榜中, 幾乎總是緊跟在雷克薩斯後面, 長期名列第二, 並且優於奧寶奔三家德國戰車。

這個資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吃了定心丸——如此性能的車子, 能排第二, 我其實很滿足了, 寶馬排名那麼靠後, 不也玩了這麼多年麼?

我家4口人, 保時捷的所有兩座車型就全部排除了, 只剩帕拉梅拉、卡宴和911, 帕拉梅拉出來沒幾年, 要準備至少50萬才夠得到, 對於我而言, 這花銷太多了, 完全夠兩台車的;當然還有問世更新的Macan(這絕對是款摸了就忘不掉的毒車), 但也是同樣的原因, 暫時沒法考慮。 911呢, 不用說了, 經典好車, 幾乎成了保時捷的代名詞, 雖然有4個座, 不過我今年剛搬到學區房去住了, 經常得騎馬路牙子停車, 911就暫時別想了。

最後, 只有卡宴最合適, 這款車最早於2003年就開始對國內銷售了, 2005年的二手卡宴就已經比較多了,

最低可以下探到十幾萬元。 能用低配途觀的價格上保時捷, 其實是件很興奮的事兒。

第一代卡宴底盤代號9PA, 在德國是從2002年開始生產的, 我瞭解到這款卡宴時, 正好在德國留學, 街頭巷尾偶爾可以看到卡宴的身影, 卡宴也因此成為了我認識的第一款保時捷車型。

那時的德國人普遍很喜歡銀色, 覺得銀色時尚性感, 所以保時捷的不少官方宣傳照也選了銀色卡宴為主角。

在當時, 我已經對卡宴足夠癡迷。 保時捷史無前例地賦予一台SUV如此大膽的造型, 威猛雄壯, 和911跑車放在一起, 依然像是同一個媽生的孩子, 這實在不容易。

這就是保時捷給消費者的心理暗示——如果你已經把911的造型和它的超凡性能建立了關聯, 那麼當你看到卡宴的那一刻,也一定會覺得卡宴也是一台為賽道而生的SUV。

→ 保時捷當年製作了一台透明車,用來展示宣傳,大家看出什麼絕妙之處沒?

當時我很喜歡卡宴,報攤的評測,只要聊到卡宴的我都會翻看,儘管德文似懂非懂,光看圖和資料,就夠happy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德國雜誌說“卡宴的問世顛覆了寶馬X5作為SUV之王的傲人地位”,並羅列了很多性能參數,證明卡宴如何把X5(E53)打下神壇。

當時我很喜歡收集網上流覽到的汽車圖片,並且按照品牌車型分類,由於我和諾嫂都很喜歡卡宴,所以我單獨把卡宴的資料夾命名為“我們的卡宴”,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開上卡宴。(今天帖子裡的很多圖片就來自這個窖藏資料夾)

我還把保時捷官網上的卡宴宣傳視頻下載下來,看了好多遍,直到裡面的旁白幾乎可以用同樣的語氣複述出(留學那段時間,空閒就是多,但感覺自己反而更像一個“人”的存在)。

至今回看這些視頻,還能憶起十幾年前一個窮學生對保時捷的那種渴望,“雖遙不可及,卻孜孜不倦”。

BTW,本文最後,我會請小編美眉幫忙把這幾個視頻連接掛出來,看看大家能從裡面找到什麼驚人的資訊。(當年的主流視頻解析度不高,大家將就一下哈)

→ 這一排911基本全是手動擋!2006-04-08,攝於斯圖加特

→ 擁有保時捷不只是一件精彩奢華的事情,更說明你對車的認知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品位。據說每位元德國工程師退休後都會收藏至少一台保時捷,這個說法可能經不起調查,但我從好幾個德國同事那裡都聽到過類似的調侃,至少說明這個品牌對技術男有著難以抗拒的獨特魅力!2006-04-08,攝於斯圖加特

至於和卡宴同平臺的近親——途銳,到底和卡宴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困擾很多粉絲長達數年,國內外車媒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若干次“比完和沒比一樣”的比較,寫了很多文章。(細心的諾粉會發現,卡宴和途銳的對比車評,每款每代都會出現,然而基本都趨於膚淺)

簡單地說,卡宴比途銳貴一大截,基礎配置還少得可憐,很多配置都是拉出來“有償選裝”的,有人說卡宴用料好、設計更好,但也拿不出切實的依據。其實我當年留學時對這個問題就比較清楚了,儘管我從來沒有開過任何一款車。感謝後來出現了一個網路詞彙叫“B格”,它們的核心區別就能極簡地概括為“B格不同”。

假設你家裡同時擁有途銳和卡宴,你會開哪台出去把妹?一個簡單的思考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不用那麼多爭執和討論,品牌的力量是超越一切底層語言的。

後來我進入了汽車研發圈,倒是知道了一些兩者的實質區別,借此機會獨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大眾和保時捷本來就是難捨難分的一家人,今天你上位,明天我上位,大家可以理解成天天睡一起,只是每天的姿勢不一樣的恩愛夫妻罷了。

在上世紀末,保時捷處於一個相當困難的時期。經濟的蕭條使得依靠銷售豪華跑車為生的保時捷度日為艱,如果沒有卡宴的話,保時捷可能就此關門了。

新的CEO上臺後,意識到時代不同了,只靠為“巨人”(指大眾)做高端品牌部門是木有前途的,必須得有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來拯救公司,讓公司能獨立獲得豐厚的利潤才是王道(注意是“豐厚的利潤”,這一個觀點我極為認同,優秀的公司就應該正大光明多賺錢,這樣的公司活好了,發展好了,才能改良業態回饋消費者,形成良性迴圈)。

當時中國市場還沒雄起,保時捷的最大銷售份額還是來自北美,看到美國人瘋狂地喜歡SUV,而賓士推出的M-class(1998)和寶馬推出的X5(2000),都在北美設廠直接生產,賣得熱火朝天,保時捷餓著肚皮流著口水。保時捷做過一個統計,在北美擁有保時捷跑車的家庭中,有2/3家庭還有兩台別的車子,其中一台必為SUV!但苦逼的是,保時捷旗下並沒有SUV這個選項,所以這個絕好的市場機會就拱手讓人了。

再不動手的話,開911的哥們就都買X5去了!於是保時捷聯合大眾,決定一起打造一款可以超越競爭對手的SUV,投放美國市場。

德國人比較保守,對沒有嘗試過的車型很謹慎,擔心銷量不足以支撐開發費用和盈利預期,於是保時捷和大眾湊在一起,決定分攤研發費用以降低風險,這樣就有了卡宴和途銳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平臺的故事,它們的四扇車門模具就是一模一樣的(這樣可以解決不少費用),車上還有不少部件也在共用模具。

→ 感覺途銳的樣子天生就配沙漠!

這台SUV必須是四驅的,好在保時捷有911的四驅經驗,而且由於保時捷對高端車設計和調校的技術水平均好過大眾,所以這個項目的初期就由保時捷方面主導,保時捷的工程團隊帶領大眾的工程師一起研發,尤其是車身結構和動力總成的傳動系統方面,保時捷工程師可謂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保時捷的工程團隊,恐怕途銳推出後也不會獲得那麼多讚譽。

→ 如果你還記得用坦克碾壓途銳的那個視頻的話,就知道卡宴的強度了,兩者在車身的主體結構上是一模一樣的

產品原型開發的同時,就該商量建廠投產的事兒了,大眾算了筆賬,覺得去北美開廠太貴,不如去斯洛伐克開廠,那裡資源便宜,省下來的成本,足夠把車子運到美國並交納各種稅費!保時捷呢,堅決不願去捷克,擔心車子上不再印有“Made in Germany”而失去保時捷的原汁原味。

最終,兩弟兄的意見還是沒能統一,所以大眾把途銳工廠放到了斯洛伐克,而保時捷花血本在德國萊比錫開設了自己的工廠和測試中心,各造各的車。所以至今大眾還在斯洛伐克造途銳,奧迪Q7也來自於那個工廠。

事後證明,保時捷作出了非常吻合自己品牌路線的正確選擇。(文章末尾的卡宴介紹視頻裡,嚴重提到了Made in Germany的血統,還有一段是在賽道上拍的,那就是萊比錫保時捷工廠的試車道,德國汽車之旅的參觀聖地啊,強烈推薦!)

BTW,我超想在國內找個合作夥伴,搞一個類似的試車場,試車、評車、培訓試車員,做一些高於淘車和修車的事情,比如中國的巴博斯工廠+紐柏格林,哪位諾粉有想法且有實力合作?

→ 保時捷萊比錫工廠,主要生產卡宴和帕拉梅拉

當然,卡宴和途銳的調校也是不一樣的,回家後各調各的,發動機、懸架的調校,以及內飾和車身的設計定型,完全由兩家OEM各自搞定,所以兩台車開起來也是不同的風格(後來實際開過後,我就更加肯定了)。

大眾是希望這台SUV具有超越競爭對手的越野能力,保時捷也同意了,但回家後又在卡宴上搭配了很多有保時捷風格的附件和輔助系統,讓車子開起來更像一款賽道版的SUV。

你看嘛,卡宴家族的S、Turbo、GTS這些猛貨,哪個是途銳的目標群體需要的呢?

無論是卡宴還是途銳,越野能力都甩開同時代的寶馬X5和賓士M-class很遠(包括後來出來的Q7),雖然不及那些硬派越野車下得廚房,但是在豪華SUV中,還是相當敢上山下水的。

視頻載入中...

保時捷卡宴越野實戰

卡宴擋把後面的那個控制台,凝結著這台車的精華,懸架特性可調,底盤高度可調,越野模式可調等等,完爆寶馬、奧迪、賓士的同級別車型幾個街區。具體的使用體驗,我們後面再講哈。

在內飾設計上,要是橫向比較一下卡宴的那幾款競爭對手,也會覺得卡宴的內飾會高於它們一個檔次,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領先一個世代。

今天從二手車的狀況看來,內飾物件的耐用性上,卡宴也優秀不少,畢竟賣得最貴,也最捨得花本錢。

賓士ML的內飾,2003

寶馬X5的內飾,2003

保時捷Cayenne的內飾,2003

OK,不說內飾,聊外觀也屬卡宴的設計精湛雄渾(個人觀點);X5(E53)的外觀則是走細膩路線的,我覺得也不錯,很耐看;而那個ML雖比其他競品早問世僅2、3年而已,咋覺得就像是早於這個陣營10年的作品呢?難道1998年和2000年的設計審美真有跨世紀那麼大麼?

→ 這幅長相,不用發動就感覺性能拔群啊!如果還能遇到9PA這個款代的精品卡宴,我會立刻收下來!

→ 這個年代的ML,雖然上過《侏羅紀公園》,但我依然覺得缺乏細節和雕琢,側面C柱以後還故意流出“三廂轎車”的線條,對SUV的氣場明顯有削弱作用

卡宴的問世,讓接近崩潰邊緣的保時捷起死回生,瘋狂的市場反應和遠好於預期的銷量,讓保時捷集團的純利潤率超過10%,榮登當年汽車製造業榜首。

至今保時捷依然是行業內公認“利潤率最高”的汽車製造商。隨著帕拉梅拉、Macan這些專門為中國市場定制開發的G點車型推出後,這個王者地位更加穩固而無人能敵了。(優秀的產品,良好的口碑,資金進入良性迴圈的企業,我做夢都羡慕啊!)

淘車篇

一寫起來就停不下來,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個卡宴關注者的真情實感。

回到現實哈,於是我從2005年的二手卡宴開始找起,一台台看下來品相都不入眼(我對內飾品相要求比較高),就轉而提高一些預算考慮2007年小改款後的那代9PA卡宴吧。

這一代小改款卡宴我覺得改動很成功,一下子原來那種“憨厚而雄渾”的形象改得“霸氣而彪悍”。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至今所有世代的卡宴裡,9PA的小改款最富侵略感,後面的卡宴外觀倒是有點做“娘”掉了。

→ 不知道這照片曬出去,今晚回家會不會比較難熬…

好久沒有親自淘車了,除了告訴小弟們,見到老大買得起的卡宴記得多看幾眼之外,每晚睡前都會刷網上的資訊,看看車商們新發上來的車源。

這裡需要說一下,保時捷的配置千差萬別,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買台保時捷不選十幾萬的配置,你是很難提走的。再加上保時捷的收藏價值很強,共同造成了保時捷的二手行情比較離散的局面,你很難拿“xx年的xx車應該在多少錢”的公式去套二手保時捷。同樣年份、車型版本的卡宴,賣價完全可能從22萬到30萬不等,具體還得看車找眼緣,911就更是如此了。

一個月下來,我幾乎選遍了當時市場上所有09年以前的卡宴,要麼成色差,要麼煙味濃郁,要麼翻新嚴重,最多的情況就是調表啦(大眾的親民還體現在旗下的車輛的“可調表性”上,調表技術門檻巨低,費用也低,隨便調,調了你還不容易看出來),雖然我並不在意調表這回事,但依然會把真實里程作為篩選要素,調得誇張的車子就算了吧。

最後我敲定下來的兩台卡宴,都是2007款的卡宴S(保時捷純正血統的V8動力版本),而且外觀都是酒紅色,其中一台米色內飾(諾嫂喜歡),另一台黑色內飾(我超喜歡),兩台車入手都是二十來萬的價格,多年後終於實現了保時捷夢想,長舒一口氣。

→ 沒有行李架的那台,有腳踏板,給諾嫂開

→ 這應該不叫米內,叫黃內吧?諾嫂比較喜歡淺色內飾,但是天天帶小屁孩,容易搞得到處都是腳印子

→ 有行李架的這台外觀品相更好一些,但沒有腳踏板,像我這種長腿歐巴不介意的,嘻嘻!

→ 我這台是黑內,操控配置更高!超級喜歡駕感悶實的車子配黑內飾,而且這代卡宴的黑內版本並不多見,而且還是黑內+黑頂

→ 後排基本都是小屁孩的互動空間,沒事兒就喜歡在後座和後備箱之間爬來爬去

→ 我平時回家都太晚,難得一次在天黑前回到家,兩台車可以來個合照

→ 這兩台卡宴分別是我今年的第5台和第7台開光車

卡宴初體驗

小弟幫我跑好了手續,鑰匙交到我辦公桌上時,那種立刻想去開一圈的興奮感油然而生(這種感覺的確好多年沒有了),所以上期老萬說保時捷是“沒事就想去兜一圈的車”,我的確深有感觸。

→ 卡宴的鑰匙很有意思,整個一個微縮版的卡宴造型嘛!

兩台卡宴的前車主素質都比較高,車內比較清爽,也都留有說明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個習慣:我提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說明書抱回樓上,睡覺前在床頭燈下翻說明書是一種享受,我還會把說明書裡看了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摘抄下來,第二天照著單子去試試看。

→ 友情提示:我估計很多淘車客戶是從來不看說明書的,因為我們時不時就能遇到一些投訴,客戶暴跳如雷,好像我們給他淘了一台問題車似的,搞得我們也戰戰兢兢的,等救援到了現場一看,純粹是車主沒文化嘛!這裡提議一下,建議識字的諾粉淘車後都能把說明書翻一遍,沒有紙質版的去網上找電子版的,這樣你可以瞬間對車子很明白,也不用一有風吹草動就來騷擾顧問,顧問平時忙得像狗一樣,神經很緊張的,他們也需要休息哈,謝啦~

PS:當你發覺某人很懂車,簡直是某某車型的專家一般,可能你和他的差距只是通讀一本說明書而已。

卡宴的說明書,是我見過最厚的,近400頁!製作精美,裡面的示意圖全部彩色手繪,讓我興趣滿滿。那天我從吃完晚飯一直看到12點睡覺,不但反復欣賞畫功,而且還整整做了一頁A4紙的筆記!

→ 整本說明書傳遞出的感覺就是“我們在用心做事”!

→ 所有讓我覺得“哇,好有意思!”的點,我都會記錄下來,第二天去車上擺弄一番!

不得不停筆

不留神,一下子就寫到6000多字了,得停筆了。

屌絲買卡宴那種提前收穫幸福的感覺,那些充滿驚喜的用車心得,以及保時捷怎麼讓近兩噸半的SUV具有“如同吸在地上”的操控,我下集繼續和大家分享哈!

目前開光進度已經接近尾聲,有意向上卡宴的諾粉,可以找熟悉的顧問預定了。

→ 一家人出行,我肯定當車夫,那就會開這台黑內卡宴。開上了卡宴才發現,它其實是台很適合家用的保時捷,敦實,緊致,隨心所欲,安全感十足,咋就木有七座呢!?

個人認為的卡宴最美角度

那麼當你看到卡宴的那一刻,也一定會覺得卡宴也是一台為賽道而生的SUV。

→ 保時捷當年製作了一台透明車,用來展示宣傳,大家看出什麼絕妙之處沒?

當時我很喜歡卡宴,報攤的評測,只要聊到卡宴的我都會翻看,儘管德文似懂非懂,光看圖和資料,就夠happy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德國雜誌說“卡宴的問世顛覆了寶馬X5作為SUV之王的傲人地位”,並羅列了很多性能參數,證明卡宴如何把X5(E53)打下神壇。

當時我很喜歡收集網上流覽到的汽車圖片,並且按照品牌車型分類,由於我和諾嫂都很喜歡卡宴,所以我單獨把卡宴的資料夾命名為“我們的卡宴”,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開上卡宴。(今天帖子裡的很多圖片就來自這個窖藏資料夾)

我還把保時捷官網上的卡宴宣傳視頻下載下來,看了好多遍,直到裡面的旁白幾乎可以用同樣的語氣複述出(留學那段時間,空閒就是多,但感覺自己反而更像一個“人”的存在)。

至今回看這些視頻,還能憶起十幾年前一個窮學生對保時捷的那種渴望,“雖遙不可及,卻孜孜不倦”。

BTW,本文最後,我會請小編美眉幫忙把這幾個視頻連接掛出來,看看大家能從裡面找到什麼驚人的資訊。(當年的主流視頻解析度不高,大家將就一下哈)

→ 這一排911基本全是手動擋!2006-04-08,攝於斯圖加特

→ 擁有保時捷不只是一件精彩奢華的事情,更說明你對車的認知具備了相當的技術品位。據說每位元德國工程師退休後都會收藏至少一台保時捷,這個說法可能經不起調查,但我從好幾個德國同事那裡都聽到過類似的調侃,至少說明這個品牌對技術男有著難以抗拒的獨特魅力!2006-04-08,攝於斯圖加特

至於和卡宴同平臺的近親——途銳,到底和卡宴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困擾很多粉絲長達數年,國內外車媒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若干次“比完和沒比一樣”的比較,寫了很多文章。(細心的諾粉會發現,卡宴和途銳的對比車評,每款每代都會出現,然而基本都趨於膚淺)

簡單地說,卡宴比途銳貴一大截,基礎配置還少得可憐,很多配置都是拉出來“有償選裝”的,有人說卡宴用料好、設計更好,但也拿不出切實的依據。其實我當年留學時對這個問題就比較清楚了,儘管我從來沒有開過任何一款車。感謝後來出現了一個網路詞彙叫“B格”,它們的核心區別就能極簡地概括為“B格不同”。

假設你家裡同時擁有途銳和卡宴,你會開哪台出去把妹?一個簡單的思考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不用那麼多爭執和討論,品牌的力量是超越一切底層語言的。

後來我進入了汽車研發圈,倒是知道了一些兩者的實質區別,借此機會獨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大眾和保時捷本來就是難捨難分的一家人,今天你上位,明天我上位,大家可以理解成天天睡一起,只是每天的姿勢不一樣的恩愛夫妻罷了。

在上世紀末,保時捷處於一個相當困難的時期。經濟的蕭條使得依靠銷售豪華跑車為生的保時捷度日為艱,如果沒有卡宴的話,保時捷可能就此關門了。

新的CEO上臺後,意識到時代不同了,只靠為“巨人”(指大眾)做高端品牌部門是木有前途的,必須得有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來拯救公司,讓公司能獨立獲得豐厚的利潤才是王道(注意是“豐厚的利潤”,這一個觀點我極為認同,優秀的公司就應該正大光明多賺錢,這樣的公司活好了,發展好了,才能改良業態回饋消費者,形成良性迴圈)。

當時中國市場還沒雄起,保時捷的最大銷售份額還是來自北美,看到美國人瘋狂地喜歡SUV,而賓士推出的M-class(1998)和寶馬推出的X5(2000),都在北美設廠直接生產,賣得熱火朝天,保時捷餓著肚皮流著口水。保時捷做過一個統計,在北美擁有保時捷跑車的家庭中,有2/3家庭還有兩台別的車子,其中一台必為SUV!但苦逼的是,保時捷旗下並沒有SUV這個選項,所以這個絕好的市場機會就拱手讓人了。

再不動手的話,開911的哥們就都買X5去了!於是保時捷聯合大眾,決定一起打造一款可以超越競爭對手的SUV,投放美國市場。

德國人比較保守,對沒有嘗試過的車型很謹慎,擔心銷量不足以支撐開發費用和盈利預期,於是保時捷和大眾湊在一起,決定分攤研發費用以降低風險,這樣就有了卡宴和途銳兩款車型共用一個平臺的故事,它們的四扇車門模具就是一模一樣的(這樣可以解決不少費用),車上還有不少部件也在共用模具。

→ 感覺途銳的樣子天生就配沙漠!

這台SUV必須是四驅的,好在保時捷有911的四驅經驗,而且由於保時捷對高端車設計和調校的技術水平均好過大眾,所以這個項目的初期就由保時捷方面主導,保時捷的工程團隊帶領大眾的工程師一起研發,尤其是車身結構和動力總成的傳動系統方面,保時捷工程師可謂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保時捷的工程團隊,恐怕途銳推出後也不會獲得那麼多讚譽。

→ 如果你還記得用坦克碾壓途銳的那個視頻的話,就知道卡宴的強度了,兩者在車身的主體結構上是一模一樣的

產品原型開發的同時,就該商量建廠投產的事兒了,大眾算了筆賬,覺得去北美開廠太貴,不如去斯洛伐克開廠,那裡資源便宜,省下來的成本,足夠把車子運到美國並交納各種稅費!保時捷呢,堅決不願去捷克,擔心車子上不再印有“Made in Germany”而失去保時捷的原汁原味。

最終,兩弟兄的意見還是沒能統一,所以大眾把途銳工廠放到了斯洛伐克,而保時捷花血本在德國萊比錫開設了自己的工廠和測試中心,各造各的車。所以至今大眾還在斯洛伐克造途銳,奧迪Q7也來自於那個工廠。

事後證明,保時捷作出了非常吻合自己品牌路線的正確選擇。(文章末尾的卡宴介紹視頻裡,嚴重提到了Made in Germany的血統,還有一段是在賽道上拍的,那就是萊比錫保時捷工廠的試車道,德國汽車之旅的參觀聖地啊,強烈推薦!)

BTW,我超想在國內找個合作夥伴,搞一個類似的試車場,試車、評車、培訓試車員,做一些高於淘車和修車的事情,比如中國的巴博斯工廠+紐柏格林,哪位諾粉有想法且有實力合作?

→ 保時捷萊比錫工廠,主要生產卡宴和帕拉梅拉

當然,卡宴和途銳的調校也是不一樣的,回家後各調各的,發動機、懸架的調校,以及內飾和車身的設計定型,完全由兩家OEM各自搞定,所以兩台車開起來也是不同的風格(後來實際開過後,我就更加肯定了)。

大眾是希望這台SUV具有超越競爭對手的越野能力,保時捷也同意了,但回家後又在卡宴上搭配了很多有保時捷風格的附件和輔助系統,讓車子開起來更像一款賽道版的SUV。

你看嘛,卡宴家族的S、Turbo、GTS這些猛貨,哪個是途銳的目標群體需要的呢?

無論是卡宴還是途銳,越野能力都甩開同時代的寶馬X5和賓士M-class很遠(包括後來出來的Q7),雖然不及那些硬派越野車下得廚房,但是在豪華SUV中,還是相當敢上山下水的。

視頻載入中...

保時捷卡宴越野實戰

卡宴擋把後面的那個控制台,凝結著這台車的精華,懸架特性可調,底盤高度可調,越野模式可調等等,完爆寶馬、奧迪、賓士的同級別車型幾個街區。具體的使用體驗,我們後面再講哈。

在內飾設計上,要是橫向比較一下卡宴的那幾款競爭對手,也會覺得卡宴的內飾會高於它們一個檔次,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領先一個世代。

今天從二手車的狀況看來,內飾物件的耐用性上,卡宴也優秀不少,畢竟賣得最貴,也最捨得花本錢。

賓士ML的內飾,2003

寶馬X5的內飾,2003

保時捷Cayenne的內飾,2003

OK,不說內飾,聊外觀也屬卡宴的設計精湛雄渾(個人觀點);X5(E53)的外觀則是走細膩路線的,我覺得也不錯,很耐看;而那個ML雖比其他競品早問世僅2、3年而已,咋覺得就像是早於這個陣營10年的作品呢?難道1998年和2000年的設計審美真有跨世紀那麼大麼?

→ 這幅長相,不用發動就感覺性能拔群啊!如果還能遇到9PA這個款代的精品卡宴,我會立刻收下來!

→ 這個年代的ML,雖然上過《侏羅紀公園》,但我依然覺得缺乏細節和雕琢,側面C柱以後還故意流出“三廂轎車”的線條,對SUV的氣場明顯有削弱作用

卡宴的問世,讓接近崩潰邊緣的保時捷起死回生,瘋狂的市場反應和遠好於預期的銷量,讓保時捷集團的純利潤率超過10%,榮登當年汽車製造業榜首。

至今保時捷依然是行業內公認“利潤率最高”的汽車製造商。隨著帕拉梅拉、Macan這些專門為中國市場定制開發的G點車型推出後,這個王者地位更加穩固而無人能敵了。(優秀的產品,良好的口碑,資金進入良性迴圈的企業,我做夢都羡慕啊!)

淘車篇

一寫起來就停不下來,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個卡宴關注者的真情實感。

回到現實哈,於是我從2005年的二手卡宴開始找起,一台台看下來品相都不入眼(我對內飾品相要求比較高),就轉而提高一些預算考慮2007年小改款後的那代9PA卡宴吧。

這一代小改款卡宴我覺得改動很成功,一下子原來那種“憨厚而雄渾”的形象改得“霸氣而彪悍”。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至今所有世代的卡宴裡,9PA的小改款最富侵略感,後面的卡宴外觀倒是有點做“娘”掉了。

→ 不知道這照片曬出去,今晚回家會不會比較難熬…

好久沒有親自淘車了,除了告訴小弟們,見到老大買得起的卡宴記得多看幾眼之外,每晚睡前都會刷網上的資訊,看看車商們新發上來的車源。

這裡需要說一下,保時捷的配置千差萬別,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買台保時捷不選十幾萬的配置,你是很難提走的。再加上保時捷的收藏價值很強,共同造成了保時捷的二手行情比較離散的局面,你很難拿“xx年的xx車應該在多少錢”的公式去套二手保時捷。同樣年份、車型版本的卡宴,賣價完全可能從22萬到30萬不等,具體還得看車找眼緣,911就更是如此了。

一個月下來,我幾乎選遍了當時市場上所有09年以前的卡宴,要麼成色差,要麼煙味濃郁,要麼翻新嚴重,最多的情況就是調表啦(大眾的親民還體現在旗下的車輛的“可調表性”上,調表技術門檻巨低,費用也低,隨便調,調了你還不容易看出來),雖然我並不在意調表這回事,但依然會把真實里程作為篩選要素,調得誇張的車子就算了吧。

最後我敲定下來的兩台卡宴,都是2007款的卡宴S(保時捷純正血統的V8動力版本),而且外觀都是酒紅色,其中一台米色內飾(諾嫂喜歡),另一台黑色內飾(我超喜歡),兩台車入手都是二十來萬的價格,多年後終於實現了保時捷夢想,長舒一口氣。

→ 沒有行李架的那台,有腳踏板,給諾嫂開

→ 這應該不叫米內,叫黃內吧?諾嫂比較喜歡淺色內飾,但是天天帶小屁孩,容易搞得到處都是腳印子

→ 有行李架的這台外觀品相更好一些,但沒有腳踏板,像我這種長腿歐巴不介意的,嘻嘻!

→ 我這台是黑內,操控配置更高!超級喜歡駕感悶實的車子配黑內飾,而且這代卡宴的黑內版本並不多見,而且還是黑內+黑頂

→ 後排基本都是小屁孩的互動空間,沒事兒就喜歡在後座和後備箱之間爬來爬去

→ 我平時回家都太晚,難得一次在天黑前回到家,兩台車可以來個合照

→ 這兩台卡宴分別是我今年的第5台和第7台開光車

卡宴初體驗

小弟幫我跑好了手續,鑰匙交到我辦公桌上時,那種立刻想去開一圈的興奮感油然而生(這種感覺的確好多年沒有了),所以上期老萬說保時捷是“沒事就想去兜一圈的車”,我的確深有感觸。

→ 卡宴的鑰匙很有意思,整個一個微縮版的卡宴造型嘛!

兩台卡宴的前車主素質都比較高,車內比較清爽,也都留有說明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個習慣:我提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說明書抱回樓上,睡覺前在床頭燈下翻說明書是一種享受,我還會把說明書裡看了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摘抄下來,第二天照著單子去試試看。

→ 友情提示:我估計很多淘車客戶是從來不看說明書的,因為我們時不時就能遇到一些投訴,客戶暴跳如雷,好像我們給他淘了一台問題車似的,搞得我們也戰戰兢兢的,等救援到了現場一看,純粹是車主沒文化嘛!這裡提議一下,建議識字的諾粉淘車後都能把說明書翻一遍,沒有紙質版的去網上找電子版的,這樣你可以瞬間對車子很明白,也不用一有風吹草動就來騷擾顧問,顧問平時忙得像狗一樣,神經很緊張的,他們也需要休息哈,謝啦~

PS:當你發覺某人很懂車,簡直是某某車型的專家一般,可能你和他的差距只是通讀一本說明書而已。

卡宴的說明書,是我見過最厚的,近400頁!製作精美,裡面的示意圖全部彩色手繪,讓我興趣滿滿。那天我從吃完晚飯一直看到12點睡覺,不但反復欣賞畫功,而且還整整做了一頁A4紙的筆記!

→ 整本說明書傳遞出的感覺就是“我們在用心做事”!

→ 所有讓我覺得“哇,好有意思!”的點,我都會記錄下來,第二天去車上擺弄一番!

不得不停筆

不留神,一下子就寫到6000多字了,得停筆了。

屌絲買卡宴那種提前收穫幸福的感覺,那些充滿驚喜的用車心得,以及保時捷怎麼讓近兩噸半的SUV具有“如同吸在地上”的操控,我下集繼續和大家分享哈!

目前開光進度已經接近尾聲,有意向上卡宴的諾粉,可以找熟悉的顧問預定了。

→ 一家人出行,我肯定當車夫,那就會開這台黑內卡宴。開上了卡宴才發現,它其實是台很適合家用的保時捷,敦實,緊致,隨心所欲,安全感十足,咋就木有七座呢!?

個人認為的卡宴最美角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