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世上的每個男人,都懷著一顆出軌偷歡的心?

女性來信

時桂蘭(化名)口述

關鍵字:婆媳矛盾 單親

我和他結婚7年, 孩子6周歲, 男孩, 目前我沒發現有三, 這是我仔細分析調查很久的結論, 我們之間全部都是生活瑣事, 他說我傷他傷的太深, 一切生活中的問題我們都有, 婆媳關係, 說我亂花錢, 說我不愛做家務, 不能照顧好孩子, 其實說到這些我也一肚子委屈。

關於婆媳關係, 我真的無能為力了, 婆婆真的很沒素質, 不, 是沒有教養, 他單親, 婆婆對他的愛基本畸形, 他媽媽半夜打電話已經很正常, 不是在外面跟別人打架就是工作不順心, 他很孝順, 每次不管幾點都去,

久而久之我意見很大, 他去他媽媽那開車需要1個半小時左右, 我自己有店面, 越到節假日越忙, 過母親節沒給婆婆打電話, 結果遭之大罵, 婆婆一口一個問候我媽媽, 我沒有還口, 為了他為了我兒子為了我們的婚姻, 到事後我確實跟他大吵了一架, 因為我真心委屈, 婆婆很不注重生活問題, 以至於當著他和我兒子的面上廁所不關門, 脫的就剩下內衣, 哎, 不想說了, 瘋女人, 真的無語。

至於說我不做家務, 我店裡每天挺累, 他沒工作, 我不否認他也努力, 但主要生意是我在打理, 我要是內外都能做我要他做什麼?家務難道不是誰閑誰做?就這樣, 他家人也看不慣, 說我不會過日子, 愛花錢, 我承認, 我愛花錢, 但是我基本都是買的家裡用的,

生活用、孩子用的、和我用的。

簡單說, 就是男人的事, 我做了, 女人的事, 他做了。

他反復強調說, 他很累, 有些時候這些事讓他抬不起頭, 說跟我在一起沒尊嚴, 我瞧不起他, 我真心覺得好笑, 我瞧不起你我過了7年, 一點外心沒有?我瞧不起你我給你生孩子, 我瞧不起你我會在你家人一次次傷害我的時候忍讓?

總說我有些時候給他面子, 我承認, 我有時很強勢, 我為什麼有些時候說的話重?因為我輕輕的說根本不起作用, 這中間的事情太多了, 我不想細說了。

總之在上一次吵架中, 他沒有讓著我, 他說是他積壓了多年的怨恨, 他說他累了, 他說在我面前永遠是錯的, 原因是我在他手機微信裡看到有一個明碼標價的女人,

他說他真的從來沒有找過女人聊天, 都沒說過話, 我很憤怒, 我說但是你有這樣的心思, 要不然這樣的女人怎麼會在你微信裡, 不在別人的微信裡。

我一氣之下帶著孩子走了, 我是遠嫁, 在他的城市裡, 我無親無故, 我沒什麼地方去, 我只有走出去, 我也沒想真的走, 就是想讓他認識到我很生氣, 事情挺嚴重, 結果他沒有我想像的反應那麼激烈, 但是最後還是去接我回家了, 說我們不吵了以後好好的, 結果我帶著孩子回去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他很在乎孩子, 他接我也是因為孩子, 他說為了孩子他就算不愛我了也不離婚, 也對付過。

我想, 就這樣吧, 慢慢就好了, 就這樣湊合過下去嗎?這樣的婚姻怎麼維持呢?

小潘老師回復

來信中你並未提到, 你們當初是為何結婚的——我想肯定是彼此相愛彼此信任才選擇步入婚姻殿堂, 如今婚姻走到第七個年頭, 難免不會發生人們口中所說的“七年之癢”;世間萬物,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 人是這樣, 感情亦是如此。

從熱戀期, 到瓶頸期, 再到磨合期, 直至進入平淡期, 夫妻之間的新鮮感雖然減少許多, 但是親情卻在日漸凝固。

先說一下單親家庭的事情吧。 單親家庭裡成長的男生, 更為大男子主義, 而這種大男子主義裡卻夾雜著一些“媽寶男”的成分——一方面要承擔父親的角色, 負擔起經營家庭的重任, 另一方面要扮演成懂事的好兒子, 事事與母親分享, 聽母親的意見與指導。

精神上互相依賴,

現實中彼此捆綁, 這種母子間的依戀關係, 看似濃密堅固, 其實屬於不健康的親密關係, 一方面會讓母親過分的對孩子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各種綁架和束縛, 另一方面使得孩子在成年以後形成“媽寶男”性格以及大男子主義的傾向。

那麼, 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真的心理不健康嗎?

人生在世, 難免會有失落, 壓抑, 難受的時候, 單親家庭的孩子尤其多。 但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孩子, 不管遭遇什麼, 心底裡都會有一個終極的依靠, 因為有爸爸媽媽在, 有家在, 他們會覺得天塌下來也有最親愛的人陪著自己扛, 所以不會特別脆弱。

可單親家庭的孩子呢?他們從小到大受過最大的傷害, 正好來自于父母。 儘管家裡還有爸爸或是媽媽在, 但遇到什麼難過的事情,受到什麼打擊,都不敢去訴說了。在他們內心的最深處,那把保護傘已經破了,對於曾經給過自己傷害的家庭,哪怕自己可能都不覺得,但其實心裡總是在逃避,總是在拒絕給自己的內心留一個安放的地方。

這就和很多人在戀愛中遭遇劈腿這種嚴重的傷害而開始不相信感情了一樣,哪怕後來依然會戀愛,依然會結婚,哪怕對方是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自己卻已經失去將所有真心交給對方的能力了。

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男孩子則多表現為孤僻、沉靜,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往往會露出憂鬱的眼神,這倒反而增加了他們在女孩子眼中的吸引力,有時候女孩子的倒追會增加他們孤僻,助長他們的臭脾氣,到後來變成一個恣意喜怒的人。當然,如果遇到比較溫柔且明事理的女孩,單親男孩的性格也可能會走向正常。

所以說,應該說單親、離婚和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不在家(留守兒童)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育都有極大影響。但這未必是永久的,也未必不能解決或修正,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的心態,一方面是周圍老師、同學,還有剩下的那個父母的心態,這些都可能成為積極或者消極因素,再者就是他結婚以後,妻子的作用。

其實,很多時候,單親家庭成長的男人,會把妻子當作“第二個媽媽”,這種心態表現為——讓你包容她,讓你承擔家務,還要打理店鋪,如你在來信中提到的細節幾乎相似。

但是,這並非代表,你一輩子都要扛起所有的家務,承擔工作的壓力;這要看你如何與丈夫溝通,並引導他主動肩負責任——當然,在這種引導的過程中,你最大的阻礙不是丈夫的抵觸,而是婆婆的心疼。

婆婆作為單親母親,曾經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撫養壓力、精神壓力和輿論壓力,她把所有的希望與愛寄託在你丈夫的身上,如今嫁到她的家庭,儼然,比起他們母子的感情,你倒像是一個第三者。

其實,婆媳矛盾的原因一部分在於每個家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在中國傳統裡,孩子是父母的所屬物,老婆是老公的所屬物,婆婆想當然認為兒子和媳婦都應該供自己支配。在你丈夫的單親家庭裡,婆婆更會把你老公占為己有,雖然你與丈夫結婚成為夫妻,但是在婆婆的視角裡,你無疑是搶走了他養育了幾十年的“男人”,這種嫉妒心理每時每刻都是存在的——她怕失去依靠和依賴,她比你更缺乏安全感,於是,遇到工作不順與別人爭吵,都會找你丈夫哭訴。

為何呢?因為她沒有丈夫,你的老公不僅扮演著她兒子的角色,也幾乎承擔著“丈夫”的責任。

而婆媳關係是否可以緩和,就看你們雙方有沒有同理心,能否換位思考——試想,你與丈夫離婚後,頂著巨大壓力把兒子撫養成人,你在兒子身上傾注了半輩子心血,在離婚以後幾乎靠著養兒子的信念支持下來,突然有一天兒子領回來一個新的女主人,你會作何感受呢?

其次,你婆婆也要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作為女人,嫁給一個男人,一定是想得到男人的尊重和愛護,也需要得到婆婆的理解和關懷,女人都需要安全感,需要婚姻的幸福,難道你婆婆作為女人不理解這一點?

總而言之,婆媳矛盾的引發就在於兩個女人在“爭寵奪勢”,往往懶得換位思考,不懂得互相關心與尊重,才導致矛盾重重,越滾越大;所以,加強溝通,提升你們之間的同理心對緩和婆媳矛盾有著極大的幫助。

因為婆媳矛盾的加深會影響夫妻感情,婆媳矛盾越大,男人夾在中間就越為難;一邊是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母親,一邊是要與自己度過下半生的妻子,該如何選擇,如何維護?其實維護誰對於男人而言都是痛苦的,所以作為妻子,能夠與丈夫一起緩和這種婆媳矛盾,無疑是增進了夫妻感情,維護了家庭的溫馨氣氛。

通常來說,家庭由兩種基本的關係組成,即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由婚姻中的契約、承諾,以及愛情和逐漸派生出的親情、責任來維繫,而親子關係,則通過血緣、親情和責任來維持穩定。

這兩種地位孰輕孰重,新時代好學的家長們可能都明白——夫妻關係,永遠應該重於親子關係。而婆媳關係,既不屬於由婚姻而來的夫妻關係,也不算作從血緣而生的親子關係。

這種人際關係,既沒有血緣關係的天生性、穩定性,又不存在婚姻關係具有的契約性、親密性,主要是由親子關係,和下一代的婚姻關係而延伸出來的特殊關係。所以,婆媳之所以能相遇,全然是因為一個男人。沒有這個男人,也就沒什麼婆媳關係了。

當然從現實出發,中國很多男人很少能把夫妻關係擺在大於親子關係的位置上的,比如那句俗話“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娶”。婆媳矛盾的根源有時候還在於這個男人身上,但凡男人把自己妻子的位置擺在女主人的位置上,幫妻子樹立小家庭的地位,那麼婆婆再爭也什麼也爭不到。

如果男人長期在婚姻中處於壓抑和左右為難的狀態,就很容易產生逃離的想法;雖然佛洛德說,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但是,有出軌想法,和真正的事事出軌,尚且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不可否認,每個男人在骨子裡都是花心的,希望與不同的女性發生性關係;但是,結婚以後,男人面對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以及責任心與羞恥心的監督,出軌這種事情還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發生的。

如若婆媳矛盾不緩和,夫妻之間溝通不改善,想必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差;而感情失效的婚姻,往往會引發婚外情與出軌;所以,當務之急,應該先與丈夫好好溝通,當年因為相愛而結婚,如今也應攜手面對問題並解決它;多一點理解,多一步退讓,家庭是講愛的,而愛就是彼此之間多一些付出少一些抱怨。

配圖均來自網路,網友來信為真實故事。

但遇到什麼難過的事情,受到什麼打擊,都不敢去訴說了。在他們內心的最深處,那把保護傘已經破了,對於曾經給過自己傷害的家庭,哪怕自己可能都不覺得,但其實心裡總是在逃避,總是在拒絕給自己的內心留一個安放的地方。

這就和很多人在戀愛中遭遇劈腿這種嚴重的傷害而開始不相信感情了一樣,哪怕後來依然會戀愛,依然會結婚,哪怕對方是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自己卻已經失去將所有真心交給對方的能力了。

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男孩子則多表現為孤僻、沉靜,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往往會露出憂鬱的眼神,這倒反而增加了他們在女孩子眼中的吸引力,有時候女孩子的倒追會增加他們孤僻,助長他們的臭脾氣,到後來變成一個恣意喜怒的人。當然,如果遇到比較溫柔且明事理的女孩,單親男孩的性格也可能會走向正常。

所以說,應該說單親、離婚和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不在家(留守兒童)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發育都有極大影響。但這未必是永久的,也未必不能解決或修正,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的心態,一方面是周圍老師、同學,還有剩下的那個父母的心態,這些都可能成為積極或者消極因素,再者就是他結婚以後,妻子的作用。

其實,很多時候,單親家庭成長的男人,會把妻子當作“第二個媽媽”,這種心態表現為——讓你包容她,讓你承擔家務,還要打理店鋪,如你在來信中提到的細節幾乎相似。

但是,這並非代表,你一輩子都要扛起所有的家務,承擔工作的壓力;這要看你如何與丈夫溝通,並引導他主動肩負責任——當然,在這種引導的過程中,你最大的阻礙不是丈夫的抵觸,而是婆婆的心疼。

婆婆作為單親母親,曾經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撫養壓力、精神壓力和輿論壓力,她把所有的希望與愛寄託在你丈夫的身上,如今嫁到她的家庭,儼然,比起他們母子的感情,你倒像是一個第三者。

其實,婆媳矛盾的原因一部分在於每個家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在中國傳統裡,孩子是父母的所屬物,老婆是老公的所屬物,婆婆想當然認為兒子和媳婦都應該供自己支配。在你丈夫的單親家庭裡,婆婆更會把你老公占為己有,雖然你與丈夫結婚成為夫妻,但是在婆婆的視角裡,你無疑是搶走了他養育了幾十年的“男人”,這種嫉妒心理每時每刻都是存在的——她怕失去依靠和依賴,她比你更缺乏安全感,於是,遇到工作不順與別人爭吵,都會找你丈夫哭訴。

為何呢?因為她沒有丈夫,你的老公不僅扮演著她兒子的角色,也幾乎承擔著“丈夫”的責任。

而婆媳關係是否可以緩和,就看你們雙方有沒有同理心,能否換位思考——試想,你與丈夫離婚後,頂著巨大壓力把兒子撫養成人,你在兒子身上傾注了半輩子心血,在離婚以後幾乎靠著養兒子的信念支持下來,突然有一天兒子領回來一個新的女主人,你會作何感受呢?

其次,你婆婆也要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作為女人,嫁給一個男人,一定是想得到男人的尊重和愛護,也需要得到婆婆的理解和關懷,女人都需要安全感,需要婚姻的幸福,難道你婆婆作為女人不理解這一點?

總而言之,婆媳矛盾的引發就在於兩個女人在“爭寵奪勢”,往往懶得換位思考,不懂得互相關心與尊重,才導致矛盾重重,越滾越大;所以,加強溝通,提升你們之間的同理心對緩和婆媳矛盾有著極大的幫助。

因為婆媳矛盾的加深會影響夫妻感情,婆媳矛盾越大,男人夾在中間就越為難;一邊是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母親,一邊是要與自己度過下半生的妻子,該如何選擇,如何維護?其實維護誰對於男人而言都是痛苦的,所以作為妻子,能夠與丈夫一起緩和這種婆媳矛盾,無疑是增進了夫妻感情,維護了家庭的溫馨氣氛。

通常來說,家庭由兩種基本的關係組成,即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由婚姻中的契約、承諾,以及愛情和逐漸派生出的親情、責任來維繫,而親子關係,則通過血緣、親情和責任來維持穩定。

這兩種地位孰輕孰重,新時代好學的家長們可能都明白——夫妻關係,永遠應該重於親子關係。而婆媳關係,既不屬於由婚姻而來的夫妻關係,也不算作從血緣而生的親子關係。

這種人際關係,既沒有血緣關係的天生性、穩定性,又不存在婚姻關係具有的契約性、親密性,主要是由親子關係,和下一代的婚姻關係而延伸出來的特殊關係。所以,婆媳之所以能相遇,全然是因為一個男人。沒有這個男人,也就沒什麼婆媳關係了。

當然從現實出發,中國很多男人很少能把夫妻關係擺在大於親子關係的位置上的,比如那句俗話“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娶”。婆媳矛盾的根源有時候還在於這個男人身上,但凡男人把自己妻子的位置擺在女主人的位置上,幫妻子樹立小家庭的地位,那麼婆婆再爭也什麼也爭不到。

如果男人長期在婚姻中處於壓抑和左右為難的狀態,就很容易產生逃離的想法;雖然佛洛德說,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但是,有出軌想法,和真正的事事出軌,尚且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不可否認,每個男人在骨子裡都是花心的,希望與不同的女性發生性關係;但是,結婚以後,男人面對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以及責任心與羞恥心的監督,出軌這種事情還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發生的。

如若婆媳矛盾不緩和,夫妻之間溝通不改善,想必你們之間的關係會越來越差;而感情失效的婚姻,往往會引發婚外情與出軌;所以,當務之急,應該先與丈夫好好溝通,當年因為相愛而結婚,如今也應攜手面對問題並解決它;多一點理解,多一步退讓,家庭是講愛的,而愛就是彼此之間多一些付出少一些抱怨。

配圖均來自網路,網友來信為真實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