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部大冒險-丹佛,鹽湖城,大提頓,黃石國家公園

9月份的氣候去美國西部最好, 氣溫不冷不熱, 可以看紅葉。 其實此行的重點就是黃石國家公園。 提起黃石國家公園, 從小就看到很多的介紹。 對我來說黃石公園既神秘又嚮往。 自從看了電影2012以後, 更對這個世界級的神秘地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來到黃石以後覺得不虛此行, 如果你對自然奇觀感興趣, 那麼一定要來黃石看看。

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國家公園, 面積8956平方公里, 約為臺灣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黃石公園位於美國西部愛達荷、蒙大拿、懷俄明三個州交界的北洛磯山之間的熔岩高原上,

以峽谷、瀑布、溫泉以及間歇噴泉等著名。 它地質上延生於近兩百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 地面廣泛覆蓋熔岩流, 地殼至今仍不穩定。

最初這裡散居著肖肖尼人和印第安人, 1806年約翰·科爾特(John Colter)為了探尋印地安文化發現了這裡, 為了保護該地區, 1872年美國國會通過黃石國家公園法案, , 黃石公園“為了人民的利益被批准成為公眾的公 園及娛樂場所”。 當時的第18任總統總統格蘭特(Ulyess S. Grant)簽署該法案, 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1972年它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區, 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首先說說怎麼去。 美國是個車輪上的國家, 所以到哪都要開車。 美國公路四通八達, 而且路況極好, 大部分高速不收費。 所以老美出行第一選擇:開車。 在高速公路上經常看到好多老美開車大皮卡, 後面拖個房車, 或者乾脆就開個大號房車出去玩。 一天開10幾個小時很常見, 要是去的地方開車5-6個小時就算太近了。 去黃石公園的正確玩法就是自帶房車, 住在黃石裡面的露營地。 因為黃石公園裡面吃飯和住宿的地方都特別少,

價格奇高。 住在公園外面每天至少開車2個小時才能進入公園, 基本一天全浪費路上了。 我這次就沒有做好攻略, 住在公園外面, 嚴重影響效率, 浪費體力。 不過從我家開車去黃石公園太誇張, 要開20幾個小時, 所以我還是放棄了開車去的計畫, 改乘飛機。 美國沒有高鐵, 所以坐飛機是去遠處的最好方案, 機票價格略高。 我發現一個廉價航空叫frontier,有時會有特價機票放出來, 比如這次從亞特蘭大飛丹佛往返只要150刀。

還有一點不一樣的是, 美國出租極貴, 一般不敢坐。 而且機場停車費也死貴, 一天15刀。 這要是去10天, 直接機票錢沒了。 不過還是有辦法, 我找到一個網站提供停車場和機場shuttle bus.就是你可以把車停在機場附近的酒店,

然後酒店用車接送機。 這樣一天才5刀, 省下一半。

第一天, 達到丹佛, 丹佛機場是我來美國以後見過的最大機場。 1995年落成的丹佛市國際機場耗資50億美元,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機場之一。 2015年全年機場輸送量為5401萬, 為全球排名第十九繁忙的機場。

從機場出來直接去取車, 從網上訂好的車取車很方便。 開車直奔市區準備吃飯然後逛逛。 丹佛是科羅拉多州的最大城市和首府。 丹佛市建於1858年, 本是煤礦小鎮, 建鎮後不久在此發現金礦, 吸引了大批淘金者。 當時丹佛屬於堪薩斯行政區, 因此就以堪薩斯行政長官傑姆斯·丹佛的名字來稱呼新城鎮, 丹佛因此得名。

早年的丹佛是一個以煤礦、家畜和貨物貿易為基礎的城鎮, 隨著鐵路的修建, 城市發展逐漸加速, 城市經濟向服務業以及物流供應轉變。 1861年建市, 1867年成為科羅拉多行政區首府, 1876年科羅拉多加入聯邦, 丹佛順理成章地成為州的首府。 隨洛磯山脈地區礦業和大平原農牧業的興起, 橫貫大陸的中太平洋鐵路通車,以及全國大規模的向西移民開發,城市迅速發展。

路過市中心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市中心辦活動,從活動中得知丹佛也是世界級別的啤酒產地,和慕尼克,倫敦齊名。

每年,美國啤酒節都會舉辦公共品嘗活動和啤酒比賽,吸引了大批啤酒品牌參賽,是全美參賽啤酒品牌最多的啤酒大賽。在大賽的推動下,美國也成為世界上啤酒產量最大的國家。現在丹佛是全美啤酒產量最大的城市,也因此贏得了“啤酒的納帕穀”之美譽。每年在丹佛舉行的美國啤酒節和德國慕尼克啤酒節、英國倫敦啤酒節並稱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

中午趕到了著名的十六街商圈(16th Street Mall),這裡不僅是購物、旅遊的天堂,而且是體現丹佛城市公共管理水準的一大亮點。作為丹佛主要的商業藝術步行街,從聯合車站到市政中心兩公里多長,這裡集中了丹佛市的商業藝術精華,除數百家商店、餐飲外,還有多個文化、金融等重要機構。如丹佛公共圖書館、丹佛藝術博物館、美國國家鑄幣局、美聯儲貨幣博物館等。

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是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東科爾法克斯大街200號,是州議會及州長辦公室所在地。這個建築讓我想到美國國會大廈.。為了紀念科羅拉多淘金熱,獨特的黃金圓頂使用了真正的金塊,真的是真金白銀啊。建築內部採用罕見的玫瑰色大理石。許多窗戶使用花窗玻璃,描繪與科羅拉多州歷史有關的人物或事件。大廳裝飾著每位美國總統的肖像。

下午開車去了科羅拉多州的紅石公園(Red Rocks Park)。公園離丹佛很近,是位於丹佛西邊不到二十英里的一片山地,海拔大約6000多英尺。這個天然紅石公園因多個高達300英尺的巨大紅砂岩石而得名。紅石公園裡最著名的一道風景是氣勢恢弘的露天紅石大劇場(Red Rocks Amphitheatre) 。大劇場位於紅石公園的半山腰上,利用天然的地形建造而成。露天紅石大劇場是從1908年開始修鑿,重建了好幾次,於1941年正式落成。從1947年開始,每年都在這裡舉辦音樂節。大劇場獨特的天然地勢形成了極佳的音響環繞效果,從一開始就受到音樂界的熱愛。世界許多著名的樂隊和交響樂團都以能在這裡表演為榮,從而使之成為國際上聞名遐邇的露天劇場。劇場遊客中心(Visitors Center)的“名人堂”(Performers Hall of Fame)陳列著在這裡演出過的許多著名的樂隊和歌手:英國的甲殼蟲樂隊(Beatles)第一次登陸美國的首場演出就選在了這裡。

第二天,開車6小時到達鹽湖城。鹽湖城(英語:Salt Lake City,S.L.C.),是美國猶他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鹽湖城是1847年由楊百翰率領一批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後,該教會的總會一直位於鹽湖城。目前超過半數的當地人士為該教會教徒。

鹽湖城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整潔乾淨,城市街道上沒有一點垃圾。我想這也和這裡的居民都有信仰有關。

參觀了摩門教的總部,大教堂非常的雄偉壯觀,而且在遊客中心裡面有各國的講解員,還遇到一位中國的講解員,免費為我們講解鹽湖城的歷史和摩門教的故事。我感覺有信仰的人感覺很幸福,而且對待別人都很熱情。摩門教以前的教規規定一夫多妻制,但是由於和美國法律不符,現在已經改成了一夫一妻。由於不是摩門教的教徒,不能進入大教堂裡面參觀,只能在外面觀賞這些雄偉的建築了。

第三天,開車去鹽湖城的標誌-大鹽湖。大鹽湖(英語:Great Salt Lake),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北部,是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大鹽湖所在盆地也是世界第四大內流盆地。由於湖水主要由雨水和河水補給,面積變化較大,1873年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1963年只有2460平方千米,70年代初期約為4000平方千米,目前面積為3525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面積為4400平方千米。

大鹽湖是市區西北部的一座大鹽水湖,它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死海鹽分最高的地區,湖水含鹽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浮力特強,就是不會游泳的人跳到湖裡去世不會下沉。每當夏季,有很多人到這裡來戲水,湖濱還設有一座制鹽廠。湖裡沒有魚,只有一些可耐高度鹽性的藻類和小蝦可以生存,偶爾也會有腐爛的味道。

在大鹽湖上有一個羚羊島 Antelope Island,說是島嶼,但是有一條公路和大陸連接,可以直接開車上島。整個羚羊島現在都屬於羚羊島州立公園(Antelope Island State Park),門票10刀,交錢以後就可以直接開車走一條狹長的公路上島。開始以為一個小島有1,2個小時就能看完了。進去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羚羊島非常的大,即使開車也才能走完1/3的路程,還有一大部分的地方沒有公路,只有trial可以走。

島上有很多的野生動物,一進去就看到一大群的海鷗。還有野牛,野牛不緊不慢的走上公路,從我們的車旁邊悠閒的走過。由於時間有限,沒有開車把整個島轉完,只去了幾個觀景點,沒有走trail.看介紹說島上有羚羊、野牛、野兔、鹿等動物,同時也是觀鳥的理想場所。可以露營、野炊、遠足、進行水上活動等。但是我只看到了野牛和鳥,羚羊沒有看到。

島上有幾個地方有沙灘,能從那裡走到大鹽湖游泳,看到有人下去,直接就漂浮了起來。不用任何救生圈。因為大鹽湖的水鹽度僅次於死海。所以不會游泳也沒關係,下去泡著就好。不過我看岸上全是黑泥,水裡看著也不是很乾淨,就沒有下去。

開車一直往裡面走,可以爬上山峰,從這裡俯瞰整個大鹽湖是最好的角度。趕快拿出相機,感覺這裡到處都是景色,每張照片都可以做電腦的桌面了。

第四天,終於要向夢想之地黃石進發啦。第一站就是通往黃石的必經之地-大蒂頓國家公園。

從Jackson鎮一直往北開就進入了黃石公園的南入口,首先路過的就是大蒂頓國家公園。

大蒂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部壯觀的冰川山區,1929 年建立,占地126 平方千米。公園內最高的山峰是大蒂頓峰,海拔4198 米,有存留至今的冰川。Teton的意思原是法語,意思是女人的胸脯,以這個名字命名大概就是說大蒂頓山峰層巒疊致,然後自行腦補。

中間最高的那座主峰就是大蒂頓峰,積雪終年不化,這就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標誌中那星星環繞的群山。

欣賞大蒂頓山脈最好的地點就是Teton Point Turnout,沿著路走就能找到這條小路的入口。車一直能沿著山路開到山頂,從山頂眺望遠處的大蒂頓山脈,看到的就是雄偉壯麗星星環繞的群山。山頂上由於氣溫太低,終年都可以看到白色的積雪。

大蒂頓公園還有兩個很漂亮的湖:珍尼湖和捷克遜湖。Jenny Lake是大蒂頓裡第二大湖,也是西線相對重要的景點之一。Jenny Lake最著名的玩法有兩個,一個是環湖徒步走Jenny Lake Trail,全長大約10公里;另一個是先乘船遊湖到對岸,再走短途的Inspiration Point Trail,但旺季船票需要提前預定。

傑克遜湖為當地最大的水域,由大提頓山脈的冰川和Snake River的水源注入形成的,1911年在此建造的水壩Jackson Lake Dam使得湖面上升了10米,Jackson Lake 也成為大提頓國家公園面積最大的湖,並且Jackson Lake還是美國海拔最高的湖之一。

第五天-第九天,黃石公園。從大蒂頓公園一路往北,進入黃石公園南門。在欣賞美景之前,先看一些關於黃石公園的介紹和注意事項,看的我是心驚膽戰啊,黃石公園是一個隨時會噴發的活火山。

2009年7月23日以來,黃石公園關閉了園內部分地區。官方的解釋是,黃石公園地底熱能出現異常現象,擔心溢出灼傷遊人。8月7日,美國地質勘探局內部報告稱,美國科學家將在公園內安裝臨時地震檢測網路、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儀和高靈敏測熱液溫度器等。3天后,《丹佛郵報》稱,美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里茲發現黃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個高30多米、長600多米的“大包”。8月24日,美國猶他州大學地震站測到公園南門東南15公里處的地底,發生了4.4級的地震,這次地震“非同尋常”,震源離地面僅0.834公里!為此,美、英地質專家發出警告,黃石公園地底熱能出現異常現象,很可能正是該處“超級火山”即將蘇醒的先兆!就算不2012,爆發後也基本等於半個2012。

這座超級火山噴發如果噴發,造成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地底岩漿將會沖到50公里高的大氣層中,100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命都會立即被落下的火山灰和岩漿殺死,估計將有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噴湧出來,足夠將整個美國淹沒在5英寸厚的灰塵裡。人類也有滅絕的危險,大量的火山灰會覆蓋大約一半以上的地球大氣,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將會變得異常寒冷,地球很可能進入冰河時代。美國黃石公園在火山爆發中形成,大約每隔60萬年週期性噴發,現已進入噴發週期。

黃石公園是整個“大黃石生態系”的核心地區,而“大黃石生態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溫帶生態系。6000萬年以來,黃石地區在地質年代裡多次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大的火山爆發發生過三次,有的說最後一次爆發大約在兩百萬年前,有的說在60萬年前。不管怎麼說,一次次巨大的火山爆發,尤其是最後一次火山爆發,從火山口中噴發出來的物質將這裡大約近9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全部覆蓋,厚度超過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紋岩等,形成現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

所以,來這裡玩的小盆友是用生命來旅遊的啊。

還有就是在公園裡隨處可見的標誌,一定要遠離野生動物,我在路上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野牛,還有的野牛直接到公路上面來遛彎。這些看著很蠢萌的動物其實很危險,千萬不要上去合影。還有在廣場草坪上休息的麋鹿,其實脾氣也沒有好到那裡去。大狗熊的更不用說了,說不定就拿誰當了甜點。我聽一個朋友說,他剛到這邊的時候,村長進行安全教育,說不要接近野生動物,如果遇到熊要把頭紮到褲襠裡面。然後朋友問:這樣熊就不吃你了嗎?村長說:No,這樣的話員警來了就可以很方便的根據臉部辨認屍體了……

好了,說說正經的事情。黃石公園有很多著名的噴泉,熱泉,間歇泉,溫泉。來科普一下這些各種泉,認清了各種泉就好理解這些景色了。

熱泉/溫泉(Hot Spring),不斷有地下熱水補充的稱為熱泉或者叫溫泉。

不斷噴發的稱為噴泉(Fountain),

定時或不定時噴發的稱為間歇泉(Geyser),

只冒氣不噴水的叫Steam Geyser,

噴泥漿的叫Mud Pot,

每幾百年來一次大爆炸叫火山口(Crater),各式各樣的泉在黃石應有盡有。不管哪種泉,水溫都很高,而且含有豐富的硫化氫,因此吸引了各式各樣的細菌來這裡生活,這些細菌各有不同的鮮豔色彩,將泉池染得五彩繽紛,豔麗奪目。

西拇指(West Thumb Geyser Basin):西姆指間歇泉盆地,位於黃石湖邊上,十五萬年前因地殼陷落而形成,在熱噴泉與湖水結合下,出現了一種煙霧彌漫的奇妙景觀:煙霧繚繞處是熱泉的蒸氣,綠波盈盈處是黃石的湖水,與背景中藍天白雲相互輝映,形成與黃石其他溫泉區不同的景觀。此處相當於黃石湖的湖灣,許多間歇泉聚集此處,噴水口的顏色多種多樣,有的呈透明綠色,有的呈好似水泥色般的暗暗的黑色。許許多多的噴水口呈現一種美麗的幻想。

西姆指盆地,位於黃石湖邊上,十五萬年前因地殼陷落而形成,在熱噴泉與湖水結合下,出現了一種煙霧彌漫的奇妙景觀:煙霧繚繞處是熱泉的蒸氣,綠波盈盈處是黃石的湖水,與背景中藍天白雲相互輝映,形成與黃石其他溫泉區不同的景觀。

在西拇指間歇泉盆地,可以見到4種地熱形式,分別稱為:泥鍋(mud pot),溫泉(hot spring),間歇泉(geysers)和火山噴氣口(fumaroles)。

諾裡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是黃石公園裡最熱最不穩定的一系列間歇泉,世界上最大的間歇泉"蒸汽船間歇泉"也位於此區,它長期蟄伏,很久才噴發一次(上次噴發為2008年),曾創造了噴發高度的記錄380英尺。此區的間歇泉顏色也頗為豐富,有清澈見底的藍綠色,也有柔和的像牛奶一樣的藍白色,由於它的不穩定性,每年都有新的噴泉產生,也有老的噴泉死去。“海膽間歇泉”是黃石著名的噴泉,它的特點是它是酸性溫泉,而黃石大部分溫泉為鹼性,它pH值為3, 據說像檸檬汁一樣酸。此區的有名溫泉還有珍珠間歇泉(Pearl Geyser)、瓷盆溫泉(Porcelain Basin)、窗臺間歇泉(Ledge Geyser)、膠體池(Colloidal Pool)等。此外,此處還有一些由菌類形成的橙色或綠色的河道,也非常美麗。

大棱鏡溫泉(The Grand Prismatic Spring,又稱大虹彩溫泉),是美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溫泉。它寬約75至91米,49米深,每分鐘大約會湧出2000公升,溫度為71°C左右的地下水。大棱鏡溫泉的美在於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綠色變為燦爛的橙紅色,這是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在夏季,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顯現橙色、紅色,或黃色。但到了冬季,由於缺乏光照,這些微生物就會產生更多的葉綠素來抑制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於是就看到水體呈現深綠色。

猛獁溫泉:世界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

同樣位於美國黃石公園猛獁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它最顯著的特點當屬米涅瓦階地,那是幾千年來冷卻沉澱的溫泉水所形成的一連串階地。每年有超過兩噸的地下水流入馬姆莫斯。

形成階地一大要素就是碳酸鈣。幾百萬年前馬姆莫斯地區底部的海水,為這裡留下了厚質的沉澱性石灰石。當高溫的酸性溶液流經岩石層到達溫泉表面的過程中,它溶解了大量的沉澱性石灰石。一遇到空氣,溶液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就會從溶液中揮發。同時固體礦物質形成並最終以石灰華形式沉澱,就形成了階地。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次定的酒店在Red Lodge, 這個小鎮是黃石公園北門的門戶。從地圖上看距離黃石公園並不是很遠,但是當我第一次開車去入住的時候發現我完全錯了。從黃石公園開車到Red Lodge要大概3個多小時。因為要經過一條著名的熊牙公路Beartooth Highway。第一天晚上從黃石出來奔向Red Lodge駐地,黑暗中走上了熊牙公路,這是繼我在瑞士開完了PASSO SAN GOTTARDO山路以來,開得最驚險的一段山路了。公路很窄,一邊是山石,另外一邊是萬丈深淵。連續的180度轉彎有好幾個,每次過彎都感覺車快被摔到了懸崖邊上。這條熊牙公路,被譽為全美國最漂亮的高速公路之一,為212高速公路(US highway 212)的西側一段。其名字的由來,一則是雪山口貌像熊的牙齒,二則因其山路比較險峻而得名。這段全長69英里的熊牙公路,東起黃石公園東北門外的蒙大拿州的Cooke city,西至蒙大拿州的Red lodge一段。其實大部分路在懷俄明州。這條路因為山路較多,且海拔又非常高,道路陡峭,所以每年只有五月底(Memorial Day)至九月初(Labor Day)這期間才會開放。我們9月初去的這裡,最後一天的時候山頂上開始飄雪,路面開始變滑,出於安全因素,到9月底熊牙公路就會關閉。由於第一次開熊牙公路是晚上,所以沒有看到路上的景觀。直到第二天早晨,當我們再次路過熊牙公路的時候,才看到公路兩旁的景色非常壯觀。山頂上風特別大,而且非常冷。從山頂俯瞰下面的湖泊和森林,非常的壯麗。

寫在後面的話,經歷了黃石公園之旅,看遍了世界上最美各種絢麗的溫泉,看到了隨時爆發的活火山,看到定時噴發的噴泉,看到隨時路邊休息的麋鹿,看了一路的各種野生動物,還有陪伴我一起經歷各種冒險的小夥伴。這次旅行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夜晚行駛在蜿蜒曲折的熊牙公路,住在公路邊的小木屋,看到野牛在路上散步。如果你喜歡自然景觀,那麼請來黃石。如果你喜歡冒險之旅,那麼請來黃石。如果你喜歡野生動物,那麼請來黃石。我相信黃石的魅力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希望我的經驗也能幫到計畫去黃石公園旅行的你!

我就住美國啊,都是開車玩或者本地的廉價航空 橫貫大陸的中太平洋鐵路通車,以及全國大規模的向西移民開發,城市迅速發展。

路過市中心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市中心辦活動,從活動中得知丹佛也是世界級別的啤酒產地,和慕尼克,倫敦齊名。

每年,美國啤酒節都會舉辦公共品嘗活動和啤酒比賽,吸引了大批啤酒品牌參賽,是全美參賽啤酒品牌最多的啤酒大賽。在大賽的推動下,美國也成為世界上啤酒產量最大的國家。現在丹佛是全美啤酒產量最大的城市,也因此贏得了“啤酒的納帕穀”之美譽。每年在丹佛舉行的美國啤酒節和德國慕尼克啤酒節、英國倫敦啤酒節並稱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

中午趕到了著名的十六街商圈(16th Street Mall),這裡不僅是購物、旅遊的天堂,而且是體現丹佛城市公共管理水準的一大亮點。作為丹佛主要的商業藝術步行街,從聯合車站到市政中心兩公里多長,這裡集中了丹佛市的商業藝術精華,除數百家商店、餐飲外,還有多個文化、金融等重要機構。如丹佛公共圖書館、丹佛藝術博物館、美國國家鑄幣局、美聯儲貨幣博物館等。

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是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科羅拉多州議會大廈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東科爾法克斯大街200號,是州議會及州長辦公室所在地。這個建築讓我想到美國國會大廈.。為了紀念科羅拉多淘金熱,獨特的黃金圓頂使用了真正的金塊,真的是真金白銀啊。建築內部採用罕見的玫瑰色大理石。許多窗戶使用花窗玻璃,描繪與科羅拉多州歷史有關的人物或事件。大廳裝飾著每位美國總統的肖像。

下午開車去了科羅拉多州的紅石公園(Red Rocks Park)。公園離丹佛很近,是位於丹佛西邊不到二十英里的一片山地,海拔大約6000多英尺。這個天然紅石公園因多個高達300英尺的巨大紅砂岩石而得名。紅石公園裡最著名的一道風景是氣勢恢弘的露天紅石大劇場(Red Rocks Amphitheatre) 。大劇場位於紅石公園的半山腰上,利用天然的地形建造而成。露天紅石大劇場是從1908年開始修鑿,重建了好幾次,於1941年正式落成。從1947年開始,每年都在這裡舉辦音樂節。大劇場獨特的天然地勢形成了極佳的音響環繞效果,從一開始就受到音樂界的熱愛。世界許多著名的樂隊和交響樂團都以能在這裡表演為榮,從而使之成為國際上聞名遐邇的露天劇場。劇場遊客中心(Visitors Center)的“名人堂”(Performers Hall of Fame)陳列著在這裡演出過的許多著名的樂隊和歌手:英國的甲殼蟲樂隊(Beatles)第一次登陸美國的首場演出就選在了這裡。

第二天,開車6小時到達鹽湖城。鹽湖城(英語:Salt Lake City,S.L.C.),是美國猶他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鹽湖城是1847年由楊百翰率領一批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的信徒在此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後,該教會的總會一直位於鹽湖城。目前超過半數的當地人士為該教會教徒。

鹽湖城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整潔乾淨,城市街道上沒有一點垃圾。我想這也和這裡的居民都有信仰有關。

參觀了摩門教的總部,大教堂非常的雄偉壯觀,而且在遊客中心裡面有各國的講解員,還遇到一位中國的講解員,免費為我們講解鹽湖城的歷史和摩門教的故事。我感覺有信仰的人感覺很幸福,而且對待別人都很熱情。摩門教以前的教規規定一夫多妻制,但是由於和美國法律不符,現在已經改成了一夫一妻。由於不是摩門教的教徒,不能進入大教堂裡面參觀,只能在外面觀賞這些雄偉的建築了。

第三天,開車去鹽湖城的標誌-大鹽湖。大鹽湖(英語:Great Salt Lake),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北部,是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大鹽湖所在盆地也是世界第四大內流盆地。由於湖水主要由雨水和河水補給,面積變化較大,1873年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1963年只有2460平方千米,70年代初期約為4000平方千米,目前面積為3525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面積為4400平方千米。

大鹽湖是市區西北部的一座大鹽水湖,它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死海鹽分最高的地區,湖水含鹽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浮力特強,就是不會游泳的人跳到湖裡去世不會下沉。每當夏季,有很多人到這裡來戲水,湖濱還設有一座制鹽廠。湖裡沒有魚,只有一些可耐高度鹽性的藻類和小蝦可以生存,偶爾也會有腐爛的味道。

在大鹽湖上有一個羚羊島 Antelope Island,說是島嶼,但是有一條公路和大陸連接,可以直接開車上島。整個羚羊島現在都屬於羚羊島州立公園(Antelope Island State Park),門票10刀,交錢以後就可以直接開車走一條狹長的公路上島。開始以為一個小島有1,2個小時就能看完了。進去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羚羊島非常的大,即使開車也才能走完1/3的路程,還有一大部分的地方沒有公路,只有trial可以走。

島上有很多的野生動物,一進去就看到一大群的海鷗。還有野牛,野牛不緊不慢的走上公路,從我們的車旁邊悠閒的走過。由於時間有限,沒有開車把整個島轉完,只去了幾個觀景點,沒有走trail.看介紹說島上有羚羊、野牛、野兔、鹿等動物,同時也是觀鳥的理想場所。可以露營、野炊、遠足、進行水上活動等。但是我只看到了野牛和鳥,羚羊沒有看到。

島上有幾個地方有沙灘,能從那裡走到大鹽湖游泳,看到有人下去,直接就漂浮了起來。不用任何救生圈。因為大鹽湖的水鹽度僅次於死海。所以不會游泳也沒關係,下去泡著就好。不過我看岸上全是黑泥,水裡看著也不是很乾淨,就沒有下去。

開車一直往裡面走,可以爬上山峰,從這裡俯瞰整個大鹽湖是最好的角度。趕快拿出相機,感覺這裡到處都是景色,每張照片都可以做電腦的桌面了。

第四天,終於要向夢想之地黃石進發啦。第一站就是通往黃石的必經之地-大蒂頓國家公園。

從Jackson鎮一直往北開就進入了黃石公園的南入口,首先路過的就是大蒂頓國家公園。

大蒂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位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部壯觀的冰川山區,1929 年建立,占地126 平方千米。公園內最高的山峰是大蒂頓峰,海拔4198 米,有存留至今的冰川。Teton的意思原是法語,意思是女人的胸脯,以這個名字命名大概就是說大蒂頓山峰層巒疊致,然後自行腦補。

中間最高的那座主峰就是大蒂頓峰,積雪終年不化,這就是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標誌中那星星環繞的群山。

欣賞大蒂頓山脈最好的地點就是Teton Point Turnout,沿著路走就能找到這條小路的入口。車一直能沿著山路開到山頂,從山頂眺望遠處的大蒂頓山脈,看到的就是雄偉壯麗星星環繞的群山。山頂上由於氣溫太低,終年都可以看到白色的積雪。

大蒂頓公園還有兩個很漂亮的湖:珍尼湖和捷克遜湖。Jenny Lake是大蒂頓裡第二大湖,也是西線相對重要的景點之一。Jenny Lake最著名的玩法有兩個,一個是環湖徒步走Jenny Lake Trail,全長大約10公里;另一個是先乘船遊湖到對岸,再走短途的Inspiration Point Trail,但旺季船票需要提前預定。

傑克遜湖為當地最大的水域,由大提頓山脈的冰川和Snake River的水源注入形成的,1911年在此建造的水壩Jackson Lake Dam使得湖面上升了10米,Jackson Lake 也成為大提頓國家公園面積最大的湖,並且Jackson Lake還是美國海拔最高的湖之一。

第五天-第九天,黃石公園。從大蒂頓公園一路往北,進入黃石公園南門。在欣賞美景之前,先看一些關於黃石公園的介紹和注意事項,看的我是心驚膽戰啊,黃石公園是一個隨時會噴發的活火山。

2009年7月23日以來,黃石公園關閉了園內部分地區。官方的解釋是,黃石公園地底熱能出現異常現象,擔心溢出灼傷遊人。8月7日,美國地質勘探局內部報告稱,美國科學家將在公園內安裝臨時地震檢測網路、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儀和高靈敏測熱液溫度器等。3天后,《丹佛郵報》稱,美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里茲發現黃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個高30多米、長600多米的“大包”。8月24日,美國猶他州大學地震站測到公園南門東南15公里處的地底,發生了4.4級的地震,這次地震“非同尋常”,震源離地面僅0.834公里!為此,美、英地質專家發出警告,黃石公園地底熱能出現異常現象,很可能正是該處“超級火山”即將蘇醒的先兆!就算不2012,爆發後也基本等於半個2012。

這座超級火山噴發如果噴發,造成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地底岩漿將會沖到50公里高的大氣層中,100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生命都會立即被落下的火山灰和岩漿殺死,估計將有1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噴湧出來,足夠將整個美國淹沒在5英寸厚的灰塵裡。人類也有滅絕的危險,大量的火山灰會覆蓋大約一半以上的地球大氣,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將會變得異常寒冷,地球很可能進入冰河時代。美國黃石公園在火山爆發中形成,大約每隔60萬年週期性噴發,現已進入噴發週期。

黃石公園是整個“大黃石生態系”的核心地區,而“大黃石生態系”是地球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溫帶生態系。6000萬年以來,黃石地區在地質年代裡多次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大的火山爆發發生過三次,有的說最後一次爆發大約在兩百萬年前,有的說在60萬年前。不管怎麼說,一次次巨大的火山爆發,尤其是最後一次火山爆發,從火山口中噴發出來的物質將這裡大約近9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全部覆蓋,厚度超過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紋岩等,形成現在海拔2000多米的熔岩高原。

所以,來這裡玩的小盆友是用生命來旅遊的啊。

還有就是在公園裡隨處可見的標誌,一定要遠離野生動物,我在路上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野牛,還有的野牛直接到公路上面來遛彎。這些看著很蠢萌的動物其實很危險,千萬不要上去合影。還有在廣場草坪上休息的麋鹿,其實脾氣也沒有好到那裡去。大狗熊的更不用說了,說不定就拿誰當了甜點。我聽一個朋友說,他剛到這邊的時候,村長進行安全教育,說不要接近野生動物,如果遇到熊要把頭紮到褲襠裡面。然後朋友問:這樣熊就不吃你了嗎?村長說:No,這樣的話員警來了就可以很方便的根據臉部辨認屍體了……

好了,說說正經的事情。黃石公園有很多著名的噴泉,熱泉,間歇泉,溫泉。來科普一下這些各種泉,認清了各種泉就好理解這些景色了。

熱泉/溫泉(Hot Spring),不斷有地下熱水補充的稱為熱泉或者叫溫泉。

不斷噴發的稱為噴泉(Fountain),

定時或不定時噴發的稱為間歇泉(Geyser),

只冒氣不噴水的叫Steam Geyser,

噴泥漿的叫Mud Pot,

每幾百年來一次大爆炸叫火山口(Crater),各式各樣的泉在黃石應有盡有。不管哪種泉,水溫都很高,而且含有豐富的硫化氫,因此吸引了各式各樣的細菌來這裡生活,這些細菌各有不同的鮮豔色彩,將泉池染得五彩繽紛,豔麗奪目。

西拇指(West Thumb Geyser Basin):西姆指間歇泉盆地,位於黃石湖邊上,十五萬年前因地殼陷落而形成,在熱噴泉與湖水結合下,出現了一種煙霧彌漫的奇妙景觀:煙霧繚繞處是熱泉的蒸氣,綠波盈盈處是黃石的湖水,與背景中藍天白雲相互輝映,形成與黃石其他溫泉區不同的景觀。此處相當於黃石湖的湖灣,許多間歇泉聚集此處,噴水口的顏色多種多樣,有的呈透明綠色,有的呈好似水泥色般的暗暗的黑色。許許多多的噴水口呈現一種美麗的幻想。

西姆指盆地,位於黃石湖邊上,十五萬年前因地殼陷落而形成,在熱噴泉與湖水結合下,出現了一種煙霧彌漫的奇妙景觀:煙霧繚繞處是熱泉的蒸氣,綠波盈盈處是黃石的湖水,與背景中藍天白雲相互輝映,形成與黃石其他溫泉區不同的景觀。

在西拇指間歇泉盆地,可以見到4種地熱形式,分別稱為:泥鍋(mud pot),溫泉(hot spring),間歇泉(geysers)和火山噴氣口(fumaroles)。

諾裡斯間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是黃石公園裡最熱最不穩定的一系列間歇泉,世界上最大的間歇泉"蒸汽船間歇泉"也位於此區,它長期蟄伏,很久才噴發一次(上次噴發為2008年),曾創造了噴發高度的記錄380英尺。此區的間歇泉顏色也頗為豐富,有清澈見底的藍綠色,也有柔和的像牛奶一樣的藍白色,由於它的不穩定性,每年都有新的噴泉產生,也有老的噴泉死去。“海膽間歇泉”是黃石著名的噴泉,它的特點是它是酸性溫泉,而黃石大部分溫泉為鹼性,它pH值為3, 據說像檸檬汁一樣酸。此區的有名溫泉還有珍珠間歇泉(Pearl Geyser)、瓷盆溫泉(Porcelain Basin)、窗臺間歇泉(Ledge Geyser)、膠體池(Colloidal Pool)等。此外,此處還有一些由菌類形成的橙色或綠色的河道,也非常美麗。

大棱鏡溫泉(The Grand Prismatic Spring,又稱大虹彩溫泉),是美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溫泉。它寬約75至91米,49米深,每分鐘大約會湧出2000公升,溫度為71°C左右的地下水。大棱鏡溫泉的美在於湖面的顏色隨季節而改變,春季,湖面從綠色變為燦爛的橙紅色,這是由於富含礦物質的水體中生活著的藻類和含色素的細菌等微生物,它們體內的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的比例會隨季節變換而改變,於是水體也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在夏季,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顯現橙色、紅色,或黃色。但到了冬季,由於缺乏光照,這些微生物就會產生更多的葉綠素來抑制類胡蘿蔔素的顏色,於是就看到水體呈現深綠色。

猛獁溫泉:世界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

同樣位於美國黃石公園猛獁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鹽沉積溫泉。它最顯著的特點當屬米涅瓦階地,那是幾千年來冷卻沉澱的溫泉水所形成的一連串階地。每年有超過兩噸的地下水流入馬姆莫斯。

形成階地一大要素就是碳酸鈣。幾百萬年前馬姆莫斯地區底部的海水,為這裡留下了厚質的沉澱性石灰石。當高溫的酸性溶液流經岩石層到達溫泉表面的過程中,它溶解了大量的沉澱性石灰石。一遇到空氣,溶液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就會從溶液中揮發。同時固體礦物質形成並最終以石灰華形式沉澱,就形成了階地。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次定的酒店在Red Lodge, 這個小鎮是黃石公園北門的門戶。從地圖上看距離黃石公園並不是很遠,但是當我第一次開車去入住的時候發現我完全錯了。從黃石公園開車到Red Lodge要大概3個多小時。因為要經過一條著名的熊牙公路Beartooth Highway。第一天晚上從黃石出來奔向Red Lodge駐地,黑暗中走上了熊牙公路,這是繼我在瑞士開完了PASSO SAN GOTTARDO山路以來,開得最驚險的一段山路了。公路很窄,一邊是山石,另外一邊是萬丈深淵。連續的180度轉彎有好幾個,每次過彎都感覺車快被摔到了懸崖邊上。這條熊牙公路,被譽為全美國最漂亮的高速公路之一,為212高速公路(US highway 212)的西側一段。其名字的由來,一則是雪山口貌像熊的牙齒,二則因其山路比較險峻而得名。這段全長69英里的熊牙公路,東起黃石公園東北門外的蒙大拿州的Cooke city,西至蒙大拿州的Red lodge一段。其實大部分路在懷俄明州。這條路因為山路較多,且海拔又非常高,道路陡峭,所以每年只有五月底(Memorial Day)至九月初(Labor Day)這期間才會開放。我們9月初去的這裡,最後一天的時候山頂上開始飄雪,路面開始變滑,出於安全因素,到9月底熊牙公路就會關閉。由於第一次開熊牙公路是晚上,所以沒有看到路上的景觀。直到第二天早晨,當我們再次路過熊牙公路的時候,才看到公路兩旁的景色非常壯觀。山頂上風特別大,而且非常冷。從山頂俯瞰下面的湖泊和森林,非常的壯麗。

寫在後面的話,經歷了黃石公園之旅,看遍了世界上最美各種絢麗的溫泉,看到了隨時爆發的活火山,看到定時噴發的噴泉,看到隨時路邊休息的麋鹿,看了一路的各種野生動物,還有陪伴我一起經歷各種冒險的小夥伴。這次旅行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夜晚行駛在蜿蜒曲折的熊牙公路,住在公路邊的小木屋,看到野牛在路上散步。如果你喜歡自然景觀,那麼請來黃石。如果你喜歡冒險之旅,那麼請來黃石。如果你喜歡野生動物,那麼請來黃石。我相信黃石的魅力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希望我的經驗也能幫到計畫去黃石公園旅行的你!

我就住美國啊,都是開車玩或者本地的廉價航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