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廈門附近這個地方,居然藏了這麼多絕美建築?

泉州

一年四季可以看山看海

大自然的四時景色

在這裡留下芳鮮的痕跡

今天不只要帶你看泉州的美景

更要帶你看夠泉州的建築

這裡有紅磚古厝、七彩石頭厝、蚵殼厝、

番仔樓、土樓......

每座房子都有由來故事

穿越風霜後長著各自不同的泉州建築表情

蚵殼厝

泉州·蟳埔村

福建三大漁女, 特色漁村

蟳埔村是泉州東海的一個小漁村, 位於晉江入海口。 這裡有福建三大漁女之稱的蟳埔女, 其頭上戴的簪花圍有“頭上花園”的美譽。 這裡還有別具特色的民居“蚵殼厝”。 蟳埔蚵殼厝建築是古代泉州對外貿易的產物,

見證著泉州“海絲之路”的輝煌歷史。

蟳埔蠔殼厝始建于宋末元初, 用蠔殼、磚石砌成牆, 蠔殼如片片魚鱗, 十分好看。 它是宋元時期古商船從非洲東海岸運過來的, 被當地人使用在建築材料上而變成這樣;住在這樣的蚵殼厝裡面通透舒適、冬暖夏涼, 外牆美觀粗獷。 村子裡隨處可見蚵殼牆、紅磚牆的閩南古民居, 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建築60多棟。 蚵殼厝, 成為了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

深度攻略

特產:海鮮

玩法:看厝、寫生、攝影、看蟳埔“花園頭”、逛海港。

番仔樓

南安·觀山村

古厝大觀園

入選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在閩南俗語中, 有這樣一句話:“有觀山富, 沒有觀山厝。 ”青山環抱、綠樹掩映, 紅磚古厝點綴其中的眉山鄉觀山村,

至今保留完整的古大厝有20多座, 歷史最悠久的已有200多年, 常年吸引畫家、攝影家來此創作。 放眼觀山村, 南洋風格建築格外醒目, 閩南特色紅磚瓦房隨處可見。

“番仔樓”“ 祠堂湖厝”“大墘居”“頂新厝”“豐墘流芳”等各式各樣的閩南古大厝, 仿前蘇聯建築建造的蘇式老厝, 另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西式洋房。 當站在皇旗尖山頂上俯視時, 處處簷角飛揚, 那一片片的古大厝與青山、綠水、梯田融為一體, 構成了一幅神奇古樸的畫卷。

深度攻略

特產:番薯幹、柿子餅。

玩法:看厝、寫生、生態茶園體驗、觀山藝術館。

七彩石頭厝

泉港·樟腳村

油畫村、攝影村、七彩石頭厝

入圍第三批泉州美麗鄉村

依山就勢的樟腳村古民居,

始建於300多年前的清嘉慶年間。 據說, 因為村子裡有一株年齡為700多年的大樟樹, 人爬到樹上俯瞰, 村子如在腳下一般, 故得名樟腳村。 砌牆山石, 一幢幢石頭厝首尾相連, 巷道連著巷道, 岔道連著岔道, 曲徑通幽, 頗有迷宮的神秘。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中, 雙手所及的是一片片斑駁的石牆, 纏在石牆上的老藤, 給石屋增添了一份滄桑感。 在陽光的照射下, 一塊塊石頭呈現出紅褐、灰白、藏青的色澤, 儼然一幅油彩畫。

若是碰巧是元宵佳節, 家家戶戶用板凳連結起來, 上面裝上幾個燈籠, 每只龍燈有100-200米長。 傍晚, 把龍燈點亮, 游走於鄉間小道, 遠遠望去像一條火燈龍在遊動。 板凳龍所到之處, 煙花爆竹更是聲聲不斷, 異常熱鬧。

深度攻略

玩法:采風、賞古民居、遊龍燈(僅限元宵節)

美食:樟腳豬腳, 豆腐皮等。

紅磚古厝群

南安·漳裡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安市官橋鎮漳裡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于清同治年間至宣統三年興建。 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 是第五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居的建築多為穿鬥式木結構, 主體建築為硬山燕尾脊五開間大厝, 左右為卷棚式廂屋, 單體建築多為三進或二進五開間的佈局。 前後座之間鋪寬10多米的石埕, 山牆之間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 建築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種題詞, 人們給與了這裡“閩南小故宮”的美譽。

這裡至今依舊有人居住, 邊看古厝, 邊參觀古厝裡的人居生活,

這種開放的旅遊方式, 讓來人貼近閩南生活日常。 閩南紅磚古厝, 是閩南的地方建築的標籤, 蔡氏古民居是熱愛閩南建築文化的遊客, 必去的一處, 說它是閩南建築大觀園也不為過。

深度攻略

玩法:采風、賞古民居、寫生。

美食: 燒肉粽、牛肉羹。

“皇宮起”紅磚建築

晉江·五店市

一百多處歷史風貌建築

五店市街區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 建築特色突出。 獨具閩南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築、中西合璧的洋樓等明清、民國至現代的特色建築保存完好, 擁有“青陽八景”中的四景、蔡氏宗祠、莊氏家廟、石鼓廟及布政衙、蔡媽賢宅、朝北大厝、宛然別墅等一百多處歷史風貌建築。

五店市位於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 相傳在唐朝開元年間, 蔡姓七世孫5人, 在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5間飲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為青陽之別稱,這些紅磚古厝錯落有致地伸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顯得彌足珍貴。

時間的腳步,匆忙又溫馨,發展的進程,穩健又迅速,五店市,就像一位歷史老人,儘管周遭已是喧囂鬧市,依然款款而緩緩。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品美食、賞美術館。

特產:拳頭母、壺仔飯、土筍凍等。

白牆黛瓦古厝群

德化·佛嶺村

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首批國家級鄉村品牌

看多了泉州沿海的紅磚古厝,佛嶺村那掩映在青山碧水間的“白牆黑瓦”古厝群愈顯婉約、古樸。這座至今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村莊,絕大部分的村民還居住在傳統建築中。據統計,全村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厝達67座,傳統建築占地面積占村落總建築面積的86%。

漫步佛嶺村,明代抗倭古堡、百年古大厝龍魁堂、愛國華僑葉乃矧(shěn)舊居福美堂......一座座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古厝沿國寶溪而立,構成古村的“民居長廊”。

百年滄桑,石壘土夯起的土牆,早已湮沒在鬱鬱蔥蔥的荒草之中。穿過爬滿爬藤植物的石砌城門,在寬闊的草地上,幾座木結構的二層閣樓雖破敗,但仍堅強地佇立,斑駁的牆上殘留的文字,訴說著明清往事。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雲龍穀風景區

特產:德化黑雞、德化黑兔、德化梨等土特產品。

土樓

永春·仰賢村

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巽來莊,俗名永春山美土樓,位於永春五裡街鎮仰賢村。巽來莊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造于清乾隆丁酉年,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是清朝永春縣有名的鹽官林悠鳳所建,同時,在其周圍還建有古厝十幢,分別為其十個兒子所有,是永春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土樓週邊通高達9.5米,為兩層樓建築。

走進土樓大門,一座閩南古大厝映入眼簾。這座週邊土樓、內藏大厝,占地3100平方米的大宅,有門的房間共計96間,曾住了400多人。土樓的前面是一大片的田野,一到春天,滿眼原生態的綠色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沉入其中。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五裡街古街、永春白鶴拳館。

特產: 老醋、蘆柑、白鴨湯。

往期精選回顧

轉自:影像廈門

在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5間飲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為青陽之別稱,這些紅磚古厝錯落有致地伸展,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顯得彌足珍貴。

時間的腳步,匆忙又溫馨,發展的進程,穩健又迅速,五店市,就像一位歷史老人,儘管周遭已是喧囂鬧市,依然款款而緩緩。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品美食、賞美術館。

特產:拳頭母、壺仔飯、土筍凍等。

白牆黛瓦古厝群

德化·佛嶺村

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首批國家級鄉村品牌

看多了泉州沿海的紅磚古厝,佛嶺村那掩映在青山碧水間的“白牆黑瓦”古厝群愈顯婉約、古樸。這座至今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村莊,絕大部分的村民還居住在傳統建築中。據統計,全村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厝達67座,傳統建築占地面積占村落總建築面積的86%。

漫步佛嶺村,明代抗倭古堡、百年古大厝龍魁堂、愛國華僑葉乃矧(shěn)舊居福美堂......一座座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古厝沿國寶溪而立,構成古村的“民居長廊”。

百年滄桑,石壘土夯起的土牆,早已湮沒在鬱鬱蔥蔥的荒草之中。穿過爬滿爬藤植物的石砌城門,在寬闊的草地上,幾座木結構的二層閣樓雖破敗,但仍堅強地佇立,斑駁的牆上殘留的文字,訴說著明清往事。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雲龍穀風景區

特產:德化黑雞、德化黑兔、德化梨等土特產品。

土樓

永春·仰賢村

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巽來莊,俗名永春山美土樓,位於永春五裡街鎮仰賢村。巽來莊是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造于清乾隆丁酉年,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是清朝永春縣有名的鹽官林悠鳳所建,同時,在其周圍還建有古厝十幢,分別為其十個兒子所有,是永春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土樓週邊通高達9.5米,為兩層樓建築。

走進土樓大門,一座閩南古大厝映入眼簾。這座週邊土樓、內藏大厝,占地3100平方米的大宅,有門的房間共計96間,曾住了400多人。土樓的前面是一大片的田野,一到春天,滿眼原生態的綠色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沉入其中。

深度攻略

玩法:看厝、五裡街古街、永春白鶴拳館。

特產: 老醋、蘆柑、白鴨湯。

往期精選回顧

轉自:影像廈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