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移動問診超越“輕問診”,一線城市女性成問診主流!

今年以來, 移動醫療行業的熱點被“互聯網醫院”或“人工智慧”佔據, 而互聯網醫療初始階段大熱的線上問診模式開始遇冷。 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 由醫生向患者提供線上疾病健康諮詢與指導的移動問診是不是已經成為“雞肋”, 存在價值又在何處?近日, 協力廠商研究機構易觀智庫聯合春雨醫生共同發佈的《中國移動問診白皮書(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 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移動問診超越“輕問診”模式

根據易觀統計, 移動醫療產業市場規模逐年攀升, 2016年達到105.6億元, 較2015年增長116.4%。 分析認為, 雖然移動醫療占整個醫療市場的比例不足1%,

但也說明存量空間巨大, 預計今年移動醫療產業市場將突破200億元。

2011年, 春雨醫生在尚不具有全環節醫療資源整合能力的時候, 推出了基於手機APP即時互動的“輕問診”服務, 通過醫患問答的方式, 幫使用者解決健康諮詢問題。 囿于當時的技術水準和政策環境, 春雨醫生將這類服務稱之為“輕問診”, 只提供問答諮詢服務。

《白皮書》根據易觀智庫獨立的協力廠商監測資料, 以及春雨醫生2016年前三個季度用戶端和醫生端的運營資料, 對以移動問診為基礎手段的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進行了畫像。 資料顯示, 5年多時間過去了, “線上問診”並未被取代, 各大公立醫院推出的“互聯網醫院”、醫藥企業推出的諸如藥師服務、丁香園推出的“來問醫生”等,

都是通過移動問診的方式, 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但移動問診早已經告別了“輕問診”時代, 其技術含量也不是用圖文、語音或者視頻作區分了。 《白皮書》顯示, 對於傳統的就醫流程, 移動問診實際上起到了流程再造器和服務連接器的作用, 隨著資訊化和智慧化的進展, 通過移動問診連接診前、診中和診後都已成為常見服務, 分診、檢查、複診乃至處方流轉、藥品配送等, 都可以通過移動問診作為手段, 連接並得到實施。

易觀分析師認為, 移動問診仍是唯一成熟的互聯網醫療服務, 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重構就醫流程和提升患者體驗方面, 起到重要的作用, 是互聯網醫療從線上看病向線上治病進化的基礎工具和連接手段,

其意義早已超越“輕問診”。

一線城市女性用戶成問診主流

從醫生端使用情況來看, 僅2016年前三季度, 一共有174839名醫生, 通過春雨醫生提供過移動問診服務。 資料顯示, 春雨醫生的醫生端活躍用戶的日均時長已經超過1個小時, 遠超其他同類企業的醫生端用戶;打開次數方面, 也保持在平均12-16次之間, 而行業的平均打開次數為5次左右。

不過, 記者發現, 相對于春雨醫生官網公佈的50萬註冊醫師、9000多萬註冊使用者的資料, 上述問診資料也凸顯出“線上問診”的活躍度並不如想像得高。

而從用戶端來看, 《白皮書》提供的分析資料顯示, 問診仍是使用者選擇最多的服務, 其次是掛號和醫學學術。

易觀分析認為, 使用者問診服務使用的頻次和時間增加, 表明用戶使用習慣逐漸養成。

與之對應的是, 選擇移動問診服務的人群指標, 也進一步清晰。 行業資料顯示, 線上問診服務已經在一線城市完成使用者教育和服務普及, 正在向二三線城市擴張。 人群屬性呈現為女性使用者較多、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提問用戶年齡多在40歲以下等特徵。

這一特點與《白皮書》對春雨醫生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醫生端和用戶端科室活躍度分析結果高度趨向一致, 即婦、兒、內、外等幾大科室, 通過移動問診解決問題的用戶總數最多;在醫生端, 這幾個科室提供服務的醫生人數也相對集中。 兒科醫生短缺的情況, 在移動問診平臺也有體現,

問題總數占16.1%, 但醫生數隻占6.2%。

《白皮書》同時對問診活躍醫生的科室分佈進行了TGI分析, 結果顯示, 整形美容科、外科、皮膚科、眼科和兒科分別排名前5名, 也就是說, 這五個科室通過線上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占比, 高於全國醫師中這些科室醫生的占比。 換句話說, 就是這些科室的很多醫療問題, 可以直接通過移動問診的方式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