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生,請珍惜在公立醫院的日子

86年讀完博士之後

我就職於體制內的一家三甲醫院

工作 12 年, 已然沒有半點激情

2000年, 我毅然決定離開體制, 自己創業

沒有準備, 沒有經驗, 一切從0開始

經過多次選址, 最終在泉州晉江落定, 由於當時不允許在職醫生開診所, 在向醫院提出辭職後, 自己開始“單飛”。

如果說選址裝修只是開診所的第一關, 不是醫生都會做, 那麼其後的環節才更可謂步步為艱。

申請認證

證比什麼都重要

在申請資格認證階段, 依照規定, 申請經營醫療機構還需要向相關部門提供個人身份證、醫師執業證、醫師資格證、離職證明、房產租賃證、醫療機構設置批准書等十多個證件,

每一個證件背後同樣隱藏著不小的工作量。 我只能說:證比什麼都重要。

光有醫術不夠

診所更要靠市場經營

在資金環節, 房租是診所成本中的一個“大頭”, 一個像樣的診所起碼也要百平方米規模。 不算裝修, 光一年房租也要十幾萬元, 而類似眼底照相機、超聲生物顯微鏡等這類診療必備設備同樣價格不菲。

好在拉了幾個願意相信我的哥們做投資, 籌集了不少錢。 但整個籌備過程, 還是必須“精打細算”, 這讓我覺得自己不像個醫生反倒更像個生意人, 這種感覺在診所開業後愈發強烈, “光有醫術不夠, 診所更要靠市場經營”。

而後, 在醫療費用收取問題上, 如果在藥品定價和常規診療收費上與公立醫院打“價格戰”,

將難以滿足經營成本;定價過高, 患者又不買帳。

因此, 只能在收費模式上創新, 比如, 實行一體化的診療費, 費用包括醫生診金、常規檢查和幾日用藥等。 即便如此, 仍有很多患者抱怨費用之高。

最令人頭疼的:

患者流量

長期以來, 我國患者形成的觀念是“我跟醫院走”而非很多西方國家的“我跟醫生走”, 這也使得大醫院患者絡繹不絕, 診所病源則要努力爭取:

1.跑斷腿, 爭取與附近學校合作, 免費為學生進行眼篩查;

2.托關係, 與配鏡驗光機構合作, 為高度近視的顧客做矯正

3.絞盡腦汁, 通過費盡心思地想出一些“優惠”服務, 才能逐步擴大診所的業務範圍, 提高知名度

“我國患者對私人診所的包容度是較低的”在開診所期間,

我對此真心深有感觸。

以前我在三甲醫院出診時, 給每位患者的時間僅有幾分鐘, 往往上一位患者還沒看完, 下一位已等不及叫號, 提前推門而入。

而現在, 診所留給患者的時間更長, 我也能耐心結合每名患者的特點細緻地制定專屬診療方案。

但有些病並非短期內就能見效, 患者及家屬顯然不願意把更多時間“耗”在診所, “有這功夫醫院早治好了”“看病真得去大醫院”這樣的話在當時聽來格外“刺耳”

那段時間, 患者流量少, 口碑建立強度差, 著實快把我逼瘋。 有時候回過頭想想,

為何出來創業之前不懂積累患者流量?

大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龐大

且對我醫術肯定的也不少

出走之前,

若能把這些患者都積累起來

那幾年也不用如此辛苦到處找患者

口碑傳播也不會如此緩慢

酒香也怕巷子深

經歷過才明白, 當初“酒香不怕巷子深, ”自認為醫術不錯, 開個診所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是多麼糊塗。

近幾年, 看著許多像張強, 於鶯等網紅醫生紛紛離開體制。 在創業初期, 便自帶流量, 生意紅紅火火, 想想自己當初, 沒有品牌又沒有粉絲就傻愣愣出來創業, 那真的就一個字:傻。

沒有一點點準備就裸跑了, 出來後才發現開診所的各種困難。 哪怕在出來前幾年積累一些自己的患者流量, 也比出來後四處碰壁找人好。

互聯網醫療的崛起

現如今, 互聯網醫療正在成熟, 醫療網站app玲琅滿目。 醫生在工作之餘的確可以網上賺點外快,

但著實很難形成口碑, 並產生品牌效應。

試曾想, 如果每個醫生都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名片(相當於企業的logo), 在名片上所屬專科, 擅長疾病等資訊了然于目, 患者或同行也可以對醫生進行評價。 日積月累, 便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專有品牌形象。

▼互聯網醫生名片

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來看, 如果你有走出體制, 自己創業的想法, 那麼你的第一步就是積累自己的患者流量, 裸辭那是絕對不要想的!從你有想法的那一刻起, 你就應該著手動起來, 好好利用出走前的幾年時間。

醫生也可以定期往群裡放一些科普文章, 和群裡面的人互動, 維護與患者之間的關係。 10個、50個、100個 、500個……, 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改變, 口碑也會在人群中不斷積累、發酵,並影響週邊。

名氣+流量=成功

有了這個名片即便出了體制,沒有大醫院的光環,也可以自己獨樹一幟。通過名片吸引患者前來就診,再加上原本經營的患者群繼續不斷地產出,困難自然而然少很多。有名氣又有流量開個診所,別的不說至少不會像我開始那樣艱難。

而且,偌大的市場效應也會促使醫生們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加速人們對互聯網醫生的認可。

現行政策的放寬以及走出體制的先行者取得的成功,讓體制內的很多醫生蠢蠢欲動。但成功絕非異想天開,要想出走就得先有自己資源!開診所絕不像路邊攤,人來人往,願者上鉤。有口碑,有品牌,有流量才是診所生存之道

那些動心的醫生朋友,出體制之前,

好好珍惜待在醫院裡面的時光,

利用這段時間積累自己的患者粉絲。

想想看,有名氣的明星,到哪不賺錢?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口碑也會在人群中不斷積累、發酵,並影響週邊。

名氣+流量=成功

有了這個名片即便出了體制,沒有大醫院的光環,也可以自己獨樹一幟。通過名片吸引患者前來就診,再加上原本經營的患者群繼續不斷地產出,困難自然而然少很多。有名氣又有流量開個診所,別的不說至少不會像我開始那樣艱難。

而且,偌大的市場效應也會促使醫生們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加速人們對互聯網醫生的認可。

現行政策的放寬以及走出體制的先行者取得的成功,讓體制內的很多醫生蠢蠢欲動。但成功絕非異想天開,要想出走就得先有自己資源!開診所絕不像路邊攤,人來人往,願者上鉤。有口碑,有品牌,有流量才是診所生存之道

那些動心的醫生朋友,出體制之前,

好好珍惜待在醫院裡面的時光,

利用這段時間積累自己的患者粉絲。

想想看,有名氣的明星,到哪不賺錢?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