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萬沒想到!青藏高原河流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

科技日報 張曄 林雯

溫度低、海拔高, 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的固有印象。 由於這個原因, 過去科學家猜測這裡的河流也應是“低碳”。 但是,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一項成果表明, 青藏高原河流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中高水準。 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中。

圖片來自網路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 溫度低、海拔高, 擁有面積廣袤的凍土層。 青藏高原也是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養育了數十億人。 但是, 科學研究表明, 青藏高原是對氣候變化回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 高原凍土融化, 凍土區河流碳氮的水準遷移和垂直釋放在高緯度地區已經廣泛開展, 並成為內陸水體溫室氣體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河流就像一個‘反應器’, 進入河流的碳氮在這裡發生物理分解、光化學分解和生物分解, 變成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 排放到大氣中。 ”該論文第一作者、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曲斌博士解釋說, 河流流速大, 氣體交換速率快, 對土壤的侵蝕劇烈, 是無機碳產生和排放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通過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 發現河水中有機碳的年齡偏老, 說明增溫已造成凍土區碳的水準遷移。 通過對青藏高原四條大河(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的32個河流的採樣研究表明,

青藏高原主要河流的溫室氣體都處於過飽和狀態, 河流中無機碳的含量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與低海拔河流相比, 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量處於世界的中高水準。 這些溫室氣體進而影響流域的碳、氮平衡甚至局地氣候變化。

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芬蘭拉彭蘭塔工業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參與了這一項目的研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