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個姿勢和亞洲有關?最全面的分析來了……

最近, 朋友圈被“亞洲蹲”(Asian Squat)這個動作刷屏了。

“亞洲蹲”其實指的是深蹲, 屁股、膝蓋和腳踝完全彎曲, 而且腳跟要貼地。 神奇的是, 大部分亞洲人能夠毫不費力地蹲下, 但是一些外國人就不行。

這是為什麼呢?網傳可能是與不同人種的身體構造有關, 也有人猜測是與生活習慣相關?這些猜測都站得住腳嗎?一起分析一下。

什麼是“亞洲蹲”?

“亞洲蹲”來源於美國人發明的功能運動品質測量方法(Functional MovementScreen, 簡稱FMS), 這套測試方法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由7個動作構成, 主要用於各種人群的基礎運動能力(靈活性和穩定性)評價。

“亞洲蹲”標準的姿勢應該是:腳後跟完全著地的蹲下, 並做到不翹起來。

為什麼大部分亞洲人能做到?

有資料顯示, 亞洲人100%的可以做到“亞洲蹲”, 而僅有13.5%的美國人可以做到。 這13.5%中的9%是美籍亞裔, 剩下的都是瑜伽狂。

其實, 要完成“亞洲蹲”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腰-髖-膝-踝四個關節密切協作, 以及身體多塊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下蹲動作中涉及到的肌肉有:豎脊肌、臀大肌、股四頭肌、膕肌、小腿三頭肌。 任何一塊肌肉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不能完成“亞洲蹲”。

猜測一:亞洲人的腿相對較短, 所以平衡點與美國人不一樣

事實:這一理論缺乏相關的資料支撐。 人體的腿長與身高相關, 查閱2016年世界平均身高的資料顯示, 美國人平均為177.1釐米,

排列在第37位, 俄羅斯176.593釐米, 排在42位, 而中國171.8釐米, 排在93位。

但與美國人身高相差無幾的俄羅斯人可以完成“斯拉夫蹲”, 一點也不比“亞洲蹲”遜色。

猜測二:重心移動原理

事實:有人說這與“長頸鹿為什麼脖子長”的原理一樣, 長頸鹿的脖子是因為它要吃高處的食物, 而逐漸變長的, 所以重心也就前移了。 但這與美國人的重心後移關係不大。

猜測三:許多亞洲國家採用蹲式廁所

事實:是因為採用了蹲式廁所才學會了“亞洲蹲”, 還是因為能做“亞洲蹲”才會有蹲式廁所?顯然是靠不住腳的。

猜測四:體型關係

事實:人的體型與其結構是相配套的, 體型與下蹲的關係不大。 或許過度肥胖, 肚子太大, 會讓重心後移, 可能會是一個原因。

猜測五:美國人的跟腱短

事實:網傳美國人的跟腱短, 是導致不會“亞洲蹲”的原因, 這個說法有點靠譜, 但缺乏資料。 跟腱短是可以導致踮腳, 如果跟腱短, 在許多運動中是受限的, 但美國人的運動細胞也很發達。

真相:習慣問題

排除這些可能性,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筆者認為, 是習慣問題。 美國人不能做“亞洲蹲”是因為他們沒有蹲的習慣, 偶爾一蹲會產生身體重心後移所, 帶來可能摔倒的恐懼, 而本能的重心前移。

實際上, 美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 一度非常流行“亞洲蹲”, 這也證實美國人不會“亞洲蹲”, 是習慣問題, 而非人體結構的問題。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人不會“亞洲蹲”, 我們不能臆斷, 必須用科學的資料說話。

“亞洲蹲”對健康有影響嗎?

鍛煉作用

正確的下蹲姿勢對健康有許多好處, 它有利於促進我們的呼吸系統和加快血液迴圈。 “亞洲蹲”需要多條肌肉和多個關節的協同作用, 對於肌肉、關節和骨骼有一定的鍛煉作用, 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預防肛腸疾病

採用“亞洲蹲”上廁所可以專心排便, 如果時間過長, 我們會感到麻木, 促使我們儘快結束排便, 這樣可以預防肛腸疾病的發生。

“亞洲蹲”的注意事項

不適宜人群

老年人、髖、膝關節活動受限者、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背疼痛的人群不適合“亞洲蹲”。

緩慢站立

下蹲後站立時, 應注意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可以緩慢站立, 或者憋氣後站立。

“亞洲蹲”, 你要不要試一下?

本文專家:紀光偉, 普外科主任醫師,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編輯:木森的夏天

24小時醫學頻道不僅可以觀看現場網路直播, 還可以下載“24小時醫學”app同步觀看哦, 過後還可無限看回播, 足不出戶掌握最新專業醫學資訊。

讓醫學更有趣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