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開坦克耍漂移 川籍戰士成中國第一人

12月3日晚, 開坦克耍漂移的陸軍裝甲兵學院教練團戰士李東, 瞬間刷屏微信朋友圈。 央視一套節目《挑戰不可能》中, 這位四川宣漢縣的小夥兒開著坦克3次完美漂移精准入庫, 順利進入節目榮譽殿堂。 李東表示這是他苦練的結果, 只要基本功扎實, 身邊的戰友都能做到。

據瞭解, 李東從小在四川宣漢縣左右場村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因爺爺喜歡看戰爭片, 受其影響, 他在17歲時入伍成了一名裝甲兵。 紮根軍營10年, 練了一身本領, 成為一名優秀助教。

成網紅

開坦克漂移挑戰了不可能

這是一次沒有成功先例的挑戰。

此前, 沒有中國人能開坦克漂移入庫。

節目中, 李東駕駛坦克270度的“瞬間漂移”將3輛坦克首尾連成一線, 停車入庫, 燃爆現場。 在僅38米的挑戰區域, 李東第一次從100米外的跑道開著身長11米坦克入庫, 占了12米;第二次入庫占了12.5米;最後一次入庫可移動範圍只剩下13.5米。 在第三次漂移即將入庫的時候, 李東突然停車, 讓觀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稍做調整後, 李東將坦克順利漂移入庫。

觀看播出後, 很多觀眾激動地拿起手機轉發節目視頻或截圖, 網友直呼“帥爆了”。 李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當時感到特別自豪”。

李東介紹, 開著坦克耍漂移其實不是部隊的訓練科目, 自己訓練了一段時間, 才參加了挑戰。 “訓練當中還沒有一次成功記錄。

”李東說。 但是這次的挑戰成功, 再一次證明了自己10年的當兵生涯, 換來一身過硬的基本功。

最近電影《戰狼2》中的坦克漂移動作讓國人大開眼界。 李東介紹, 坦克的瞬間漂移是一次特殊的機動行為, 如果在戰場上這樣的一次機動, 可能就是一次化險為夷, 也可能就是一次絕地反擊。

懂孝順

至今每次回家為爺爺奶奶做飯

父親李祥明介紹, 因為家庭經濟困難, 自己和妻子外出打工, 李東1歲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

5日, 記者來到四川宣漢縣的柏樹鎮左右場村李東老家, 兩間破破的房屋, 屋內乾淨整潔, 只有李東的爺爺和奶奶居住。 兩老70多歲, 爺爺因腦梗引起身體半邊癱瘓, 奶奶也患有風濕病。

說起李東上了央視,

兩老很高興。 “他從小就孝順、聽話、懂事, 上學讀書的時候從來不用零花錢。 ”奶奶說。

李東清楚地記得, 9歲時幫爺爺收玉米, 一天要跑十來趟, 一竹籃玉米有三四十斤重, 幾天下來, 肩膀紅得發腫, 隔了半個月才慢慢散去。

“他們兩個老人在老家無人照顧, 還是怪孤單的。 ”說到這裡, 李東頓時感到很愧疚。 他介紹, 當兵10年很少回家, 最近兩年假期比較長, “每次放假都沒有去過別的地方, 都是回去看望二老, 幫他們做個飯什麼的。 ”

李東介紹, 在農村看電視是他唯一的樂趣, 而爺爺喜歡看戰爭片, 那時候覺得軍人保家衛國很偉大。 17歲那年, 正是高中畢業季, 李東想到當兵正是好機會。 父親和爺爺都同意, 認為部隊裡更能鍛煉人。

2007年, 李東報名應徵入伍,

離開的時候, 爺爺只說了一句:“在部隊, 好好幹。 ”

談訓練

坦克就像老朋友已不能分開

進入部隊之前, 李東並沒有兵種的概念, 在他剛到學院訓練場時, 一輛坦克從身邊越過, 騰起的灰塵讓他傻眼了。 當時心中疑問, 坦克還能開這麼快?

“第一次看到坦克很興奮, 誰會想到自己當了裝甲兵。 ”李東說, 平時在電影和電視劇裡的坦克就擺在自己面前, “那是一個威風”。 不過, 後期進入單一枯燥的訓練生活時, 李東和其他學員完全失去了最初的興奮。 “前進, 後退, 轉向, 還是挺枯燥無味。 ”李東說, 但是, 也就是每天重複這些簡單的動作, 讓自己的技術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同時也磨練出成熟穩重的性格, 刻苦鑽研裝備的性能。

“開著幾十噸的戰車需要大量體力,

他身體看起來比較瘦, 開始我們擔心他力量不夠, 喊他訓練力量。 ”一起生活多年的李班長說, “結果, 我們都白擔心了, 他比我們都進步快, 比我們開得好。 ”10年時間, 李東成為教練團裡駕駛技術最好的助教, 他和坦克像老朋友一樣, 每天在一起, 彼此熟悉, 已不能分開。

李東告訴記者, 他一直記得爺爺的那句話, “到部隊, 好好幹”。 10年了, 他一直很努力, 從新兵到老兵, 從士兵到助教, 一直都在不斷地學習。

他說:“作為軍人, 在和平年代裡, 訓練就是為了將來需要, 如果祖國有需要, 我希望自己能第一個上, 那是軍人的榮耀。 ”

來源: 成都商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