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經4年半修繕,徐家匯天主教堂12月16日對市民開放

今年是上海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1周年。 近日, 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徐匯天主教堂耗時四年半時間修繕竣工, 將於12月16日重新開堂, 並向市民開放參觀。

百年教堂恢復歷史原貌

徐家匯天主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 它座西朝東, 平面呈十字形, 是一座仿法國中世紀哥特式教堂, 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 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 是上海天主教發源地, 其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主教座堂, 是天主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府所在地。

教堂主會堂建築為磚木結構, 會堂東立面兩側是哥特式鐘樓, 鐘樓全高約51.7米, 兩個尖頂上各有一個十字架, 會堂山牆頂上也有一十字架。

據原構國際設計顧問公司設計總監魏瑋介紹, 徐家匯天主堂由英國著名建築師道達爾設計, 法國上海建築公司建造。 資料顯示為中世紀哥特式建築, 但根據研究,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哥特復興風格。 會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 坐西朝東, 南北寬34米, 東西長84米, 會堂淨高高28米。 教堂外飾面為清水磚, 花崗石鑲邊, 飾以許多聖徒的石雕, 純潔而安祥。 屋頂鋪設葉岩瓦, 女兒牆外側壁垛頂端安置有滴水獸。 教堂主會堂建築為磚木結構, 會堂東立面兩側是哥特式鐘樓,

鐘樓全高約51.7米, 兩個尖頂上各有一個十字架, 會堂山牆頂上也有一十字架。

由於歷史原因, 徐家匯天主教堂曾經遭受過嚴重破壞, 尖頂及十字架被拆毀, 整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被砸碎, 原唱經樓上一台世界著名的管風琴被破壞。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該教堂曾進行過兩次修繕, 此次修繕則是從2013年開始, 原構國際設計顧問公司對教堂的修繕方案按照歷史記載和歷時照片, 在充分考證的前提下恢復歷史原貌。 在修繕中, 屋面全部恢復為石板瓦, 對滴水獸也做了安全處理。 這些形狀獨特的滴水獸歷經百年風雨, 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風化破損, 已經失去了原先的排水功能。 此次在修繕中考慮過多種方案, 最終採取了原樣保留的方式,

並做了新的排水設計。 如今, 從屋簷上流下的水不再從獸口中流出, 而是通過下面的排水口, 但人們能從這些滴水獸中感受到當年的精美雕工和歲月痕跡。

女兒牆外側壁垛頂端安置有滴水獸, 這些形狀獨特的滴水獸歷經百年風雨, 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風化破損, 已經失去了原先的排水功能。 經安全處理後, 仍能感受到當年的精美雕工和歲月痕跡。

在教堂外面的牆角裡還堆砌著一些雕刻有中式圖案的石頭, 它們是在修繕過程中發現的, 工作人員猜測, 它們可能是建築牌樓或者橋樑的遺存, 由於沒有文字記載, 已經無從考證其內容和用途, 只是整齊的擺放在這裡, 見證著百年歷史的滄桑。

彩色玻璃窗修繕最難

走進徐家匯天主教堂,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彩繪玻璃和玫瑰花窗。 會堂山牆與南北兩翼牆上有圓形玫瑰花窗。 山牆主窗為輻射式玫瑰花窗, 中花四葉, 周圍12朵五葉玫瑰花。 南北翼耳堂側牆上為輪式玫瑰窗, 中花八葉。 據介紹, 這種輪式窗在羅馬時期就出現了。

會堂山牆與南北兩翼牆上有圓形玫瑰花窗。 山牆主窗為輻射式玫瑰花窗, 中花四葉, 周圍12朵五葉玫瑰花。 南北翼耳堂側牆上為輪式玫瑰窗, 中花八葉。

窗戶上鑲嵌彩色鉛玻璃, 光影美輪美奐。 這些玻璃圖畫題材多以宗教性的故事為主, 也夾雜少量現實生活的題材, 每扇玻璃都有不同的故事。 此次修繕工程中最大的功夫就是恢復了教堂的彩色玻璃,

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玻璃並不是通過進口, 而是由上海製作的。 修繕小組在製作過程大量考察了國內和國外的案例和經驗, 發現直接在白玻璃上繪製會缺乏立體感, 此次在修繕中選擇了不同的玻璃, 再請畫師在玻璃上作畫, 經過六百多度高溫燒制, 這些玻璃窗在陽光下呈現出綢緞版的色彩, 立體感非常強。 除了體現出宗教氛圍, 教堂中的各種花紋、形狀、線條等都在玻璃窗的圖案中有所體現, 使它們和整棟建築融為一體。 由於窗框是木質結構, 經過百年風雨會發生變形, 每一個窗框的實際尺寸都有差距, 所以每一扇玻璃都是量身定做, 在安裝過程中也會發現問題, 需要不斷調整, 如果觀眾仔細觀察, 可以發現這些細節處的匠心體現。

教堂內部能夠容納3000人,座椅可以容納1000餘人。地板上的花磚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此次在修繕中保留,並且恢復室內方磚地坪。教堂裡還有64根石柱,支撐起呈下寬上窄結構的整個內部空間,此次在修繕中也保護了石柱原來的面貌。

教堂裡有64根石柱,支撐起呈下寬上窄結構的整個內部空間,此次在修繕中也保護了石柱原來的面貌。

教堂裡曾經有一台著名的管風琴,目前為了不影響中間的玫瑰花玻璃,一台電子管風琴暫時按放在下面,經過重新設計,未來將有純手工打造的新管風琴搬入這裡,到時教堂的音樂會更加不同。

呈現建築裡的滄桑時間

徐家匯天主堂和上海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由於教堂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徐家匯天主堂建成後,徐家匯教堂區也快速發展起來,範圍達到今東到天鑰橋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抵徐鎮路的1.5平方公里土地。

市房管局城市更新處調研員曾浙一曾參與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次修繕,如今再走入這裡讓他感慨萬千,“趁著這些老專家還在,我們要把這些修復技藝整理下來,把它保護工作延續下去。”

不少專家認為,上海的歷史建築保護走在全國前列。“有關歷史保護建築的案例很多,一種是比較完整性的,比如故宮太和殿,只要把它修好,能讓大家參觀就可以了。第二種類似於工業遺產建築,原來建築結構比較單一,更多是注重如何在當下使用,開發出新的功能形態。徐家匯天主教堂則是第三種,既要保留文物原汁原味的材質,又要非常緊密考慮今天的使用功能,這對保護修繕設計施工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慮好每一個細節。”華建集團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卓剛峰說。讓歷史建築可以活在當下,這些年來,上海這樣的建築保護作品越來越多,也為公眾提供了可以觸摸、瞭解歷史的文化空間。

回憶整個修繕工程,魏瑋用“非常坎坷”來形容,他認為,在工作中必須要注重歷史文物脈絡現狀,對整個建築做最小的干預,達到最完整的資訊留存結果。“走進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滄桑閱歷,這種滄桑感是任何新建築無法帶來的,它能感染到我們每個人。整個修繕團隊付出了很大的工作,為了把時間的滄桑閱歷最完整地展現出來,奉獻給社會。”

據介紹,徐家匯天主教堂12月16日正式開放後,市民可進入教堂參觀,無需預約。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蔣迪雯 攝 圖片編輯:蘇唯

教堂內部能夠容納3000人,座椅可以容納1000餘人。地板上的花磚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此次在修繕中保留,並且恢復室內方磚地坪。教堂裡還有64根石柱,支撐起呈下寬上窄結構的整個內部空間,此次在修繕中也保護了石柱原來的面貌。

教堂裡有64根石柱,支撐起呈下寬上窄結構的整個內部空間,此次在修繕中也保護了石柱原來的面貌。

教堂裡曾經有一台著名的管風琴,目前為了不影響中間的玫瑰花玻璃,一台電子管風琴暫時按放在下面,經過重新設計,未來將有純手工打造的新管風琴搬入這裡,到時教堂的音樂會更加不同。

呈現建築裡的滄桑時間

徐家匯天主堂和上海的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由於教堂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曾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徐家匯天主堂建成後,徐家匯教堂區也快速發展起來,範圍達到今東到天鑰橋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抵徐鎮路的1.5平方公里土地。

市房管局城市更新處調研員曾浙一曾參與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兩次修繕,如今再走入這裡讓他感慨萬千,“趁著這些老專家還在,我們要把這些修復技藝整理下來,把它保護工作延續下去。”

不少專家認為,上海的歷史建築保護走在全國前列。“有關歷史保護建築的案例很多,一種是比較完整性的,比如故宮太和殿,只要把它修好,能讓大家參觀就可以了。第二種類似於工業遺產建築,原來建築結構比較單一,更多是注重如何在當下使用,開發出新的功能形態。徐家匯天主教堂則是第三種,既要保留文物原汁原味的材質,又要非常緊密考慮今天的使用功能,這對保護修繕設計施工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慮好每一個細節。”華建集團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卓剛峰說。讓歷史建築可以活在當下,這些年來,上海這樣的建築保護作品越來越多,也為公眾提供了可以觸摸、瞭解歷史的文化空間。

回憶整個修繕工程,魏瑋用“非常坎坷”來形容,他認為,在工作中必須要注重歷史文物脈絡現狀,對整個建築做最小的干預,達到最完整的資訊留存結果。“走進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滄桑閱歷,這種滄桑感是任何新建築無法帶來的,它能感染到我們每個人。整個修繕團隊付出了很大的工作,為了把時間的滄桑閱歷最完整地展現出來,奉獻給社會。”

據介紹,徐家匯天主教堂12月16日正式開放後,市民可進入教堂參觀,無需預約。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蔣迪雯 攝 圖片編輯:蘇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