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生命三角”可信嗎?

四川省地震活動比較頻繁, 近些年就經歷了汶川大地震和蘆山地震, 小一些地震就更加頻繁了。 每次地震之後, 網上就開始流傳“生命三角救生法”。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說明人們對地震自救相關的知識的關注, 那麼, “生命三角救生法”到底可信嗎?

什麼是“生命三角”呢?

“生命三角理論” 創始人為美國人道格·庫普, 該理論認為:房屋震塌後, 衣櫃、沙發等較高大物體周邊會形成狹小的三角空間, 躲藏在這個三角形空間的位置, 就能獲得更大的存活機會。 物體越大, 越堅固, , 這個三角空間就越大。 並且, 根據該理論創始人的說法,

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自救, 可以獲得90%的生存率, 用傳統方法則會導致98%的死亡率。

1996年, 庫普在土耳其嘗試驗證這一理論。 他的團隊將20具人模型分別放置于一座樓內的桌子底下和旁邊, 接著炸毀了那座樓房。 現場清理報告指出, 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頂“砸死”, 而旁邊10具則全數“生還”, 原因是桌子將房頂支起, 在其旁邊形成三角錐形空間。 這個過程還被拍攝成名為“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的紀錄片。 由此, 庫普認定, “生命三角”是地震逃生的唯一有效方式。

“生命三角”理論國外遭質疑國內受追捧

疑點一:爆破樓房實驗無法模擬地震環境

針對庫普1996年在土耳其的實驗, 美國加州“減災教育組織”協作主管、抗震救災專家瑪拉(Marla Petal)曾指出庫普犯下的一個嚴重錯誤:將炸藥爆破導致的房屋倒塌等同於地震中可能出現的房屋倒塌。

庫普將炸藥置於承重柱內部, 爆破時柱子一折房頂就會像一張大餅一樣平塌下來。 而真正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卻與其有本質區別。 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 可能依各種走向平晃, 坍塌本身也分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 所以, 庫普的爆破實驗不能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

疑點二:地震中的“三角空間”可遇不可求

基於房屋坍塌的特點, 在地震發生時, 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 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也就是說, 震動停止後廢墟中可能確實存在“三角”,

但是地震停止後的三角在地震前是難以預計的。 庫普所說的“三角空間”更多是在地震廢墟中尋找到的, 而在地震過程中, 因為房屋的坍塌、傢俱位置的移動, 室內空間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大地震發生的概率很低, 而一般地震中真正危險的是飛來飛去的家當、玻璃碎片, 甚至火爐上的鍋。 不尋找遮蔽物, 反而會增加嚴重受傷的機會。 ”瑪拉說, “當地板扭曲、傾斜、晃動時, 你所依靠的重物可能會把你壓倒, 或者把你擠向牆壁。 ”瑪拉曾在一段日本振動臺試驗錄影中親眼看到一個巨大的冰箱劃過整間屋子, 翻幾個跟頭把一個“兒童”擠扁在一張桌子和櫃櫥之間。 或者在地震後, 你看到過汽車旁形成“生命三角”的照片,

也許覺得沉重的汽車會一直呆在原地, 實際上, 車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來甚至翻倒, 但你頭上卻未必有危險的高架路面。

疑點三:發佈機構不權威涉嫌投機炒作

有媒體爆料, “生命三角救生法”的宣導人以及其隸屬的機構都形跡可疑。 據果殼網謠言粉碎機查證, 庫普自詡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美國國際救援隊”隊長——但這個機構只是他創建的一家公司, 並不隸屬於美國政府或是其他權威機構。 而庫普本人更是善於是作秀, 他曾經把臉塗黑, 鑽到世貿大廈的廢墟裡, 對著鏡頭講述救援經過, 事實上他未能獲得當局的救援許可。 事後庫普聲稱在世貿中心倒塌救援中中毒, 並因此從“9•11”受害者基金獲得了64.9萬的補償。

CCTV曾赴美採訪這位造假大師, 並製作一檔特別節目在科普欄目中播出, 而美國官方早就否定了這一不靠譜的救生理論。

“遮擋伏地手抓牢”依舊是最有效的辦法 

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前總管羅伯茨(Rocky Lopes)強調, 根據對加州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 地震最危險的傷害因素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 而是四處亂飛的家什和碎玻璃。 “伏地、遮擋、手抓牢”(drop, 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訣正是針對這個。 這個口訣教導大家, 在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 手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 “伏地、遮擋、手抓牢”的原則是儘快縮小目標並使身體保持在結實的屏障之下, 以免被擊中。

在地震中,人很難移動位置。移動的距離越遠、時間越長,在這途中受到各種雜物襲擊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在美國地震最頻繁的地區加州開展的公共健康調查顯示,在地震中,人們跑來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猶豫不決,確實會大大增加被飛在空中的東西打中的概率。這也恰好可以解釋瑪拉從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費解的統計結果——對地震發生時正躺在床上的人來說,躺著不動者受到傷害的概率要小於翻身下床者。

"生命三角"任何時候都不值得一賭

“生命三角”理論建立在極端設定的基礎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導致裡面的傢俱完全被砸碎。對於身處可能會坍塌的房子中,在地震時是否值得賭一把“生命三角”?瑪拉認為一般按照標準興建的房子在大多數地震中也不會塌,不能為了提防小概率事件而將人們置於另一種更大的風險之中。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前總管洛基博士認為,“生命三角”理論會造成一種錯覺,讓人們認為在地震時有太多選項,但在劇烈晃動下,人們根本記不得那些複雜選項,在跑來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猶豫不決時,便增加了被飛在空中的東西打中的概率。伊朗國際地震工程學和地震學研究院的 Mohammadreza Mahdavifa 博士曾在2009年發表論文,比較了“伏地、遮擋、手抓牢”和“生命三角”兩種方法的優劣。研究的結論仍然是“伏地、遮擋、手抓牢”口訣是更好的選擇。

在地震中,人很難移動位置。移動的距離越遠、時間越長,在這途中受到各種雜物襲擊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在美國地震最頻繁的地區加州開展的公共健康調查顯示,在地震中,人們跑來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猶豫不決,確實會大大增加被飛在空中的東西打中的概率。這也恰好可以解釋瑪拉從加州和土耳其地震中得到的令人費解的統計結果——對地震發生時正躺在床上的人來說,躺著不動者受到傷害的概率要小於翻身下床者。

"生命三角"任何時候都不值得一賭

“生命三角”理論建立在極端設定的基礎上: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定導致裡面的傢俱完全被砸碎。對於身處可能會坍塌的房子中,在地震時是否值得賭一把“生命三角”?瑪拉認為一般按照標準興建的房子在大多數地震中也不會塌,不能為了提防小概率事件而將人們置於另一種更大的風險之中。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前總管洛基博士認為,“生命三角”理論會造成一種錯覺,讓人們認為在地震時有太多選項,但在劇烈晃動下,人們根本記不得那些複雜選項,在跑來跑去找地方躲或者猶豫不決時,便增加了被飛在空中的東西打中的概率。伊朗國際地震工程學和地震學研究院的 Mohammadreza Mahdavifa 博士曾在2009年發表論文,比較了“伏地、遮擋、手抓牢”和“生命三角”兩種方法的優劣。研究的結論仍然是“伏地、遮擋、手抓牢”口訣是更好的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