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機車探傷工中的“花木蘭”

機車探傷工中的“花木蘭”

——記北京鐵路局天津機務段檢修車間探傷女工姚鑫

早春時節, 乍暖還寒。 尤其是3月天的夜裡, 一陣陣風刮來依舊讓人冷得打起寒顫。

然而, 這種天氣對於北京鐵路局天津機務段檢修車間機車探傷女工姚鑫來說卻不足為道, 常年身處冬冷夏熱作業環境的她早已對此習慣。 6日晚20點, 她又準時身著藍色工裝, 手提六七十斤重的探傷車, 出現在檢修庫狹長的股道間, 開始了夜班機車輪對的探傷作業。

按照機車入庫整備計畫, 這一夜, 姚鑫將和班組另一名探傷女工探檢6台機車的72個車輪, 需要馬不停蹄地作業到次日淩晨4時左右。 當晚, 結束了幾千公里繁忙運輸任務的機車集中回到檢修庫裡進行全身“體檢”, 這讓姚鑫她們的工作量比往日還增加了15%。

客車安全無小事, 擔當客運任務機車的輪對品質直接關乎安全。 在車底地溝內,

姚鑫貓著腰站在車輪旁, 先用小平鏟將車輪輪轂、踏面等探檢部位的泥汙清除乾淨, 而後均勻塗抹耦合劑、平穩移動超聲波探頭掃查、眼睛一眨不眨觀察著顯示幕上波形變化……15分鐘過去了, 姚鑫完成了機車第一組輪對踏面的探傷檢測, 而要完成一台機車12個車輪的探傷檢測, 她還要在風中彎腰站立1個多小時, 這個“作業姿勢”使得她每次檢測結束都周身酸痛。

狹長的股道間, 在這些機車的陪伴和映襯下, 更顯出姚鑫身形的嬌小。 “雖然天氣冷, 但車底部探傷檢測時作業空間窄小, 我們只能穿單衣, 手套戴厚了就拿不穩探頭, 對於這些我們都習慣了。 ”姚鑫說。

2013年大學畢業後, 姚鑫來到天津機務段檢修車間, 成為一名探傷工。

剛參加工作時, 身材單薄的她每天拖著探傷車穿行於整備場、檢修庫, 鑽地溝、登軸梁, 一天下來腰酸腿痛。 雖然白天的工作很辛苦, 但每天晚上, 她仍堅持靜心反思當日工作過程, 分析存在的問題, 向師傅請教解決的方法。 在姚鑫剛剛單獨探傷作業時, 複雜的探傷波形和經驗的欠缺, 讓她也嘗到過誤判的苦果。 為了吸取教訓、彌補不足, 她找來有故障缺陷的輪對, 反復揣摩在不同情形下輪對缺陷的故障波形回饋, 遇到師傅們發現的輪對缺陷, 她更會仔細察看, 認真比對、找尋規律。 “學習業務, 不僅要多向師傅請教, 深入理解工作原理, 而且要多動腦動手, 超聲波探傷講究速度、角度、力度, 自己多花時間練習, 自然就熟練掌握了。
”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 姚鑫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眼盯准、判傷穩、撒粉勻、手到位”的作業方法, 業務技能也提升得飛快。

2015年, 姚鑫獲取了磁粉、超聲探傷資格證書, 同年又因探傷發現機車車輪輪輞內部缺陷獲北京鐵路局表彰及重獎。 在2016年天津機務段實施的標準化班組建設活動中, 每次作業都嚴格執行標準的姚鑫成為車間的典範。 檢修車間將她作業的視頻錄影放到電子大螢幕、發送至職工手機內, 供大家學習觀摩。

“HXD3C型機車在京九線上牽引旅客列車運行, 京九線彎道多、起伏坡道多, 中間站停車次數多, 輪對磨耗大, 要重點探傷。 ”日常不善言語的姚鑫幹起活兒來非常愛動腦筋, 在她的筆記本內, 記滿了這樣的自我“警示”。

為了更加有針對性地防控風險, 她經常到運用車間, 向擔任機車乘務工作的同事瞭解機車線上運行、各型機車擔當區段線路狀況, 哪條線路坡道有多少、坡度是多少、曲線半徑是多少, 凡是涉及輪對磨耗、故障的因素她都多方“打探”, 這也成為她發現隱患的一個“竅門兒”。

“HXD3C型935機車六位齒輪輪輞處出現缺陷!”淩晨3時25分, 姚鑫把新“擒”到的一個安全突出隱患及時登記在工作記錄簿中, 並立即報告給技術科值班人員, 這是她為安全獻上的又一份大禮。

當最後一台機車輪對探傷檢查結束時, 檢修庫內氣溫已降至零下, 姚鑫的臉上也出現了倦容。 在晚上20時至次日淩晨4時共8個小時的作業中, 姚鑫共探傷發現3件機車故障隱患並修復。 天亮後,這些經“診療”恢復“健康”的機車將帶著姚鑫的“平安保險”重返鐵道上馳騁,繼續為旅客出行服務。

天亮後,這些經“診療”恢復“健康”的機車將帶著姚鑫的“平安保險”重返鐵道上馳騁,繼續為旅客出行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