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過渡期後,習特會為中美關係路線圖重新定位

本次首腦會晤後, 應利用良好的政治氛圍將中美兩國新的合作議題和共識落實到具體實踐中

(從戰略層面來看, 本次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將使兩國對中美關係發展的未來路線圖實現重新定位。

圖/AFP)

王棟 孫冰岩/文

美國東部時間4月6日-7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雙邊會晤。 這是兩國領導人第一次會面。 雖然兩位元領導人已經有過兩次電話溝通, 但是通過面對面的非正式會談, 建立領導人之間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個人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據新華社報導, 在7日的第二場正式會晤中, 兩國元首就中美雙邊重要領域務實合作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及地區問題廣泛深入交換意見。 雙方認為, 這次兩國元首會晤是積極和富有成果的。 雙方同意共同努力, 擴大互利合作領域, 並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

特朗普表示, 我和美方團隊非常榮幸在海湖莊園接待習近平主席和中國代表團。 我同習近平主席談得很好, 建立了非凡的友誼。 此次會晤取得重要、豐碩成果, 有力推動了美中關係向前發展。 雙方團隊已經通過啟動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進行了直接溝通交流, 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方願同中方繼續加強經貿、兩軍、人文等各領域合作, 支持中方追逃追贓方面的努力。 美方將同中方開展合作, 努力消除影響兩國關係的因素和問題, 使美中關係實現更大發展, 美中關係一定能發展得更好。

這次海湖莊園會對於在戰略的高度校準中美關係發展的航向, 減少中美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 規劃未來中美關係的路線圖具有重要意義。

中美關係基本回歸穩定

習特會前的中美關係並非一帆風順。 帶著反建制色彩當選的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抨擊奧巴馬的對華政策過於軟弱, 在人民幣匯率、中美經貿等問題上批評中國。 特朗普上臺後在對華政策領域一度發出許多違背中美關係原則和底線的言辭。 經過中國的博弈, 加之特朗普團隊內部以其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國務卿蒂勒森為主的溫和派的影響, 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逐漸趨向理性和務實。

特朗普勝選後不久在其親台派幕僚的安排下與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 打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歷屆美國領導人的慣例, 違背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

對中方的反對和美國媒體的提醒, 特朗普反而在推特上質疑美國為何要受“一個中國”政策束縛, 並暗示臺灣可以是美國可資利用的談判籌碼。 在中方向美國嚴肅表達“一個中國”原則立場、敲打臺灣當局後, 以及特朗普溫和派幕僚的勸說下, 特朗普在第二次與習近平主席通話時表示會恪守“一中”政策。 隨後, 特朗普政府在恪守“一中”和對台政策方面回歸理性。

特朗普上臺初期, 中美在朝核問題上的分歧更加明顯。 特朗普起初應對朝核問題時, 一方面把朝核惡化的主要責任歸於中國, 稱中國在“放任”朝鮮的核導計畫;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軍事演習和威懾行動來應對朝鮮的導彈試驗。 半島形勢陷入空前緊張局面, 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後,

中美兩國外長就朝核形勢認識和共同推動朝鮮去核化方面達成重要共識。

不過, 在海湖莊園會之前, 朝鮮再次進行導彈試射。 面對這最新一輪來自朝鮮的挑釁,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僅僅發佈一個簡短聲明:對於朝核問題, 我們該說的已經說了, 不再評論。 而在特朗普招待習近平主席的歡迎晚宴之前, 美國針對阿薩德政權使用化學武器對敘利亞發動空襲。 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美國對朝鮮發出明確威懾信號, 這一屆美國政府只做不說, 而不會只說不做。 一旦涉及美國核心安全利益受損, 美國不怕動用武力解決。

競選期間, 特朗普曾宣稱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達45%的懲罰性關稅。 近期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裁決認為,中國出口美國的大型洗衣機屬於傾銷商品,對中國洗衣機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國出口美國的不銹鋼板、鋼帶徵收75%的反補貼稅;美國財政部對評定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目前尚無定論,美國商務部則針對中國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進行新的評估。

不過,如果將特朗普競選時期的對華貿易言論與特朗普就職後採取的對華貿易政策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他的行為實際上遠比競選期間的激進承諾謹慎和理性。而且,特朗普團隊中來自華爾街的貿易政策溫和派正在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決策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使特朗普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逐漸走向以談判協商為主的路徑。

因此,作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在執政之初儘管釋放出很多違背中美關係發展傳統的言論,但中方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妥善處理,輔之以特朗普團隊內部溫和派人物逐漸增加的影響力,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換屆後基本實現平穩過渡,回歸穩定正常。

在短暫的博弈互動後,特朗普起初的“離經叛道”言行並未對中美關係造成實質影響,支撐兩國繼續保持友好、合作、共贏狀態的基本因素依然運轉良好:中美在貿易上的深度相互依存繼續存在;中美兩軍都具有建立互信機制和危機管理機制的需求;人文交流繼續發展並成為深度滋養中美關係的潤滑劑;在解決地區問題和參與全球治理層面,中美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

應建立具體項目交流機制開拓經濟合作

就兩國雙邊議題層次的關係來看,中美存在廣泛的合作潛力。

首先,經貿關係是此次會晤的重點議題,也是兩國可以拓展合作、取得實質性成果的重點議題。目前,中美領導人在國內經濟領域都有宏大的改革議程。習近平主席正在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在對外開放戰略中宣導中國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力度,這自然包括擴大中國對美投資力度。特朗普把“讓美國再次偉大”作為其施政目標,希望恢復美國製造業、增加國內投資和就業機會、平衡中美貿易赤字。

總而言之,中國需要擴大“走出去”的力度,美國需要增強“引進來”的力度,中國在資金方面擁有優勢,美國需要中國的投資以增加其本土就業和經濟發展,中美兩國在經濟議程上存在巨大的合作互補性。

本次會晤後,中美需要就擴大中國資本進入美國投資市場與特朗普政府進行進一步磋商,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減少對華投資審查阻力等方式便利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管道。因此,擴大中國對美投資既屬於中美經貿合作中互惠性最強的議題,也可以部分緩和美國對中美貿易赤字的過度關注和焦慮,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中國大力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可以成為中美經濟、金融合作的平臺。中國已經多次表態:“一帶一路”不是獨唱、而是合唱,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夠採取足夠務實的政策思維,美國可以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與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共同推動全球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譬如,特朗普政府可以派出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美智庫應積極牽頭進行論證和規劃中美在推動世界互聯互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同樣地,特朗普政府也可以考慮加入中國發起創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共同參與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用東亞經濟一體化成果。

因此,在兩國首腦確立合作大方向後需要將具體任務落實到行動層面,通過建立具體的項目交流機制來開拓中美經濟合作新領域。

在安全和地區熱點問題方面,中美仍有加強合作的需求和空間。在中美首腦會晤前,朝鮮再次發射彈道導彈,這無疑是向中美兩國發出危險的挑釁信號,這種挑釁行為對中美兩國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朝核問題是本次會晤的重要議題,也是中美兩國在合作方向上大有作為的議題。基於此,中美兩國可以就如何通過外交方式促成美朝對話、緩和半島形勢進行磋商,爭取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實現朝鮮無核化、半島形勢穩定這兩個有利於中美共同利益的目標。

在合作解決其他地區問題方面,美國在阿富汗國內重建、伊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方面也需要尋求中方的合作。

在全球治理層面,中美關係在應對全球金融、環境、網路安全、跨國犯罪等問題方面的合作是必需的、必然的。

協力廠商因素或成為衝突爆發點

當然,習特會後中美之間以往存在的分歧議題依然存在,兩國的分歧不可能通過一次首腦級會晤被完全消解。當前的中美關係中存在著幾個可能發生摩擦和衝突的議題。

首先,中美貿易問題仍然是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在當前美國國內尤其是製造業比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有大量觀點、民調認為是來自中國廉價商品的競爭使美國本土製造業凋零、低技能工人失業。在競選中打著為藍領工人恢復就業機會和“言出必行”旗號的特朗普為穩固其國內民意並尋求連任,有可能在某些貿易政策上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美貿易出現摩擦的可能性會增加。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美關係傷害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中國需要針對美國重視的中美貿易赤字問題未雨綢繆,及早與特朗普政府展開溝通、協商並做好應對預案。

其次,中美關係中的協力廠商因素可能成為引發中美衝突的潛在爆發點。當前,特朗普外交團隊內部有不少極端保守的共和黨鷹派,他們主張美國在東亞盟國部署更強大的軍事力量,加強美國與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聯盟關係,如特朗普的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就是主張發展美台關係的堅定親台派。特朗普若在美台關係與對台軍售、美日同盟的防務範圍等方面採取過激行為,必然會刺激中國進行回應,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可能會因為特朗普政府的非理性介入而直接演化為中美矛盾升級。

第三,中菲關係和中越關係改善後南海局勢趨向緩和。除了在今年2月派出航母戰鬥群巡航南海,特朗普政府目前並未以比奧巴馬政府更極端的方式來試探中方在南海的底線。習特會後,中國需要繼續與美國不斷就保持南海局勢穩定進行戰略再保證。

從中美關係未來廣闊的合作前景來看,本次習特會對兩國在經濟和地區問題方面的合作給予肯定,為兩國在具體實踐層面的合作議程定調;從中美分歧管理角度來看,本次習特會通過莊園會晤的形式增進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關係,有利於減少中美兩國在處理雙邊分歧時產生誤判或過度反應,減少中美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中美關係發展總體保持良好的大背景下,兩國應在此次習特會後“相向而行”,堅持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精神,繼續管控好長期存在於兩國之間的分歧議題,同時利用好本次首腦會晤所帶來的中美關係間良好的政治氛圍,將中美兩國新的合作議題和共識落實到具體實踐議程中。

(王棟為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孫冰岩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編輯:袁雪)

近期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裁決認為,中國出口美國的大型洗衣機屬於傾銷商品,對中國洗衣機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國出口美國的不銹鋼板、鋼帶徵收75%的反補貼稅;美國財政部對評定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目前尚無定論,美國商務部則針對中國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進行新的評估。

不過,如果將特朗普競選時期的對華貿易言論與特朗普就職後採取的對華貿易政策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他的行為實際上遠比競選期間的激進承諾謹慎和理性。而且,特朗普團隊中來自華爾街的貿易政策溫和派正在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決策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使特朗普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逐漸走向以談判協商為主的路徑。

因此,作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在執政之初儘管釋放出很多違背中美關係發展傳統的言論,但中方採取以靜制動的辦法妥善處理,輔之以特朗普團隊內部溫和派人物逐漸增加的影響力,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換屆後基本實現平穩過渡,回歸穩定正常。

在短暫的博弈互動後,特朗普起初的“離經叛道”言行並未對中美關係造成實質影響,支撐兩國繼續保持友好、合作、共贏狀態的基本因素依然運轉良好:中美在貿易上的深度相互依存繼續存在;中美兩軍都具有建立互信機制和危機管理機制的需求;人文交流繼續發展並成為深度滋養中美關係的潤滑劑;在解決地區問題和參與全球治理層面,中美也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

應建立具體項目交流機制開拓經濟合作

就兩國雙邊議題層次的關係來看,中美存在廣泛的合作潛力。

首先,經貿關係是此次會晤的重點議題,也是兩國可以拓展合作、取得實質性成果的重點議題。目前,中美領導人在國內經濟領域都有宏大的改革議程。習近平主席正在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在對外開放戰略中宣導中國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投資力度,這自然包括擴大中國對美投資力度。特朗普把“讓美國再次偉大”作為其施政目標,希望恢復美國製造業、增加國內投資和就業機會、平衡中美貿易赤字。

總而言之,中國需要擴大“走出去”的力度,美國需要增強“引進來”的力度,中國在資金方面擁有優勢,美國需要中國的投資以增加其本土就業和經濟發展,中美兩國在經濟議程上存在巨大的合作互補性。

本次會晤後,中美需要就擴大中國資本進入美國投資市場與特朗普政府進行進一步磋商,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減少對華投資審查阻力等方式便利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管道。因此,擴大中國對美投資既屬於中美經貿合作中互惠性最強的議題,也可以部分緩和美國對中美貿易赤字的過度關注和焦慮,可謂一舉兩得。

第二,中國大力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可以成為中美經濟、金融合作的平臺。中國已經多次表態:“一帶一路”不是獨唱、而是合唱,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夠採取足夠務實的政策思維,美國可以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與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共同推動全球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譬如,特朗普政府可以派出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美智庫應積極牽頭進行論證和規劃中美在推動世界互聯互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可行性方案。同樣地,特朗普政府也可以考慮加入中國發起創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共同參與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用東亞經濟一體化成果。

因此,在兩國首腦確立合作大方向後需要將具體任務落實到行動層面,通過建立具體的項目交流機制來開拓中美經濟合作新領域。

在安全和地區熱點問題方面,中美仍有加強合作的需求和空間。在中美首腦會晤前,朝鮮再次發射彈道導彈,這無疑是向中美兩國發出危險的挑釁信號,這種挑釁行為對中美兩國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朝核問題是本次會晤的重要議題,也是中美兩國在合作方向上大有作為的議題。基於此,中美兩國可以就如何通過外交方式促成美朝對話、緩和半島形勢進行磋商,爭取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實現朝鮮無核化、半島形勢穩定這兩個有利於中美共同利益的目標。

在合作解決其他地區問題方面,美國在阿富汗國內重建、伊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方面也需要尋求中方的合作。

在全球治理層面,中美關係在應對全球金融、環境、網路安全、跨國犯罪等問題方面的合作是必需的、必然的。

協力廠商因素或成為衝突爆發點

當然,習特會後中美之間以往存在的分歧議題依然存在,兩國的分歧不可能通過一次首腦級會晤被完全消解。當前的中美關係中存在著幾個可能發生摩擦和衝突的議題。

首先,中美貿易問題仍然是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在當前美國國內尤其是製造業比較發達的中東部地區,有大量觀點、民調認為是來自中國廉價商品的競爭使美國本土製造業凋零、低技能工人失業。在競選中打著為藍領工人恢復就業機會和“言出必行”旗號的特朗普為穩固其國內民意並尋求連任,有可能在某些貿易政策上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中美貿易出現摩擦的可能性會增加。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美關係傷害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中國需要針對美國重視的中美貿易赤字問題未雨綢繆,及早與特朗普政府展開溝通、協商並做好應對預案。

其次,中美關係中的協力廠商因素可能成為引發中美衝突的潛在爆發點。當前,特朗普外交團隊內部有不少極端保守的共和黨鷹派,他們主張美國在東亞盟國部署更強大的軍事力量,加強美國與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聯盟關係,如特朗普的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就是主張發展美台關係的堅定親台派。特朗普若在美台關係與對台軍售、美日同盟的防務範圍等方面採取過激行為,必然會刺激中國進行回應,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可能會因為特朗普政府的非理性介入而直接演化為中美矛盾升級。

第三,中菲關係和中越關係改善後南海局勢趨向緩和。除了在今年2月派出航母戰鬥群巡航南海,特朗普政府目前並未以比奧巴馬政府更極端的方式來試探中方在南海的底線。習特會後,中國需要繼續與美國不斷就保持南海局勢穩定進行戰略再保證。

從中美關係未來廣闊的合作前景來看,本次習特會對兩國在經濟和地區問題方面的合作給予肯定,為兩國在具體實踐層面的合作議程定調;從中美分歧管理角度來看,本次習特會通過莊園會晤的形式增進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關係,有利於減少中美兩國在處理雙邊分歧時產生誤判或過度反應,減少中美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中美關係發展總體保持良好的大背景下,兩國應在此次習特會後“相向而行”,堅持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精神,繼續管控好長期存在於兩國之間的分歧議題,同時利用好本次首腦會晤所帶來的中美關係間良好的政治氛圍,將中美兩國新的合作議題和共識落實到具體實踐議程中。

(王棟為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孫冰岩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編輯:袁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