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一個人住

近日, 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年齡在20—39歲的獨居青年達2000萬人, 這“紮心”的生活狀態令他們紛紛感歎“無人與我立黃昏, 無人問我粥可溫”。 獨處的時光真的如此令人“生畏”?一個人的日子該怎樣度過?今晚, 留些時間, 給自己, 也給這篇夜讀, 願你能找到答案!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文/周國平

獨處與寂寞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 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反過來說, 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 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獨處是一種能力, 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

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 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 茫無頭緒, 百事無心, 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于寂寞, 安下心來, 建立起生活的條理, 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 一種創造的契機, 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 雖則有些寂寞, 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 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在獨處時, 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 回到了自己。

這時候, 我們獨自面對自己, 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

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

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 引經據典, 那是閒聊和討論, 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傑作之時, 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遊山玩水, 那只是旅遊, 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 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獨處與交往

或許可以說, 獨處是時間性的, 交往是空間性的。 在舞曲和歡笑聲中, 我思索人生, 在深思和獨處中, 我享受人生。

人們常常誤認為, 那些熱心於社會交際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 泰戈爾說得好, 他們只是在揮霍, 不是在奉獻, 而揮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麼, 揮霍與慷慨的區別在哪裡?我想是這樣的,

揮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東西拿出來, 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東西拿出來。

社交場上的熱心人毫不在乎地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揮霍掉, 相反, 一個珍惜生命的人寧願在孤獨中從事創造, 然後把最好的果實奉獻給世界。

學會與自己交朋友

有的人只習慣於與別人共處, 和別人說話, 自己對自己無話可說, 一旦獨處就難受得要命。 然而, 人總要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 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

我身上有兩個“自我”。 一個好動, 什麼都要嘗試, 什麼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 對一切事物加以審視和消化。

其中一個“自我”把我派遣到世間活動, 同時又始終將我置於視野之內, 即使我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

只要識得歸途, 我就不會全軍覆沒。 “他”是我的守護神, 為我守護著一個永遠的家園, 使我不致無家可歸。

學會與自己做朋友, 因為“他”是你的人生路上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從心開始, 練習“一個人”

年少時

我覺得獨處是一件很酷的事

長大後, 我覺得獨處是一件很淒涼的事

現在, 我認為獨處不是一件事

至少, 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學會享受生活

我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

或說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

獨自跑步也罷, 寫文章也罷

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 我可以想出許多來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孤獨兩個字拆開

有孩童, 有瓜果, 有小犬, 有蚊蠅

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

人情味十足

林語堂

保持樂觀知足

孤獨一點

在你缺少一切的時節

你就會發現, 原來你還有個你自己

沈從文

善待自己

我越是孤獨

越是沒有朋友

越是缺乏支持

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夏洛蒂·勃朗特

守住內心, 耐住寂寞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 ”

梭羅

梭羅於1845年春天在老家的湖邊建起木屋

過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

在那裡寫下《瓦爾登湖》一書

人格獨立, 高效交友

使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

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

高品質的友誼

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

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周國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