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蘭和吳孟超今年同獲“最美醫生”,這是家庭醫生發展的好時代

從2013年到2017年, 上海共開展了四屆“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評選表彰, 產生了80名“十佳家庭醫生”及提名獎獲得者。 這80名獲獎者, 是全市近7000名家庭醫生中的翹楚, 也是上海醫改的一個縮影。 可以說, 目前是家庭醫生發展的好時代。

院士和家庭醫生

吳孟超和朱蘭, 一個是東方肝膽醫院的教授, 一個是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 兩位看似毫不相干的醫生卻有神奇的“三同”:同樣畢業于原武漢同濟醫科大學, 同時在2015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醫師獎”, 同時在2017年獲得央視“最美醫生”稱號。 “三不同”則是:一位95歲,

一位41歲;一位是“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一位是全科醫師;一位是三級醫院的院士, 一位元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 他兩也都走對了“三條路”。 吳老是:回國、參軍、入黨。 朱蘭是:從診室到社區、從醫院到大學、從國內到國外。

吳老用畢生精力踐行征服肝癌、給人民健康生活的夢想。 而朱蘭堅守社區, 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居民健康問題的發生。 她提出“上游、下游”理論:大醫院的醫生好比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 社區醫生的責任, 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處水深, 小心落水。 只有從源頭上加強控制, 才能避免更多人“落水”。 上海新一輪醫改, 提出加快建立全覆蓋、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而這, 也恰恰是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核心。

因此, 朱蘭醫生結合國內外所學, 借鑒引進國際上先進的健康管理理念, 構建了一個適合社區家庭的健康評價體系, 通過60餘個細化的指標, 展開對居民家庭的健康評估, 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上海, 類似朱蘭這樣的家庭醫生在醫改的大背景下, 得到飛速的成長、發展, 帶領更多的家庭醫生在夯實基礎醫療這個舞臺上不斷飛躍。

家庭醫生的底氣

今年表彰的20位第四屆“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及提名獎獲得者中, 有7位參加過“規培”, 有13人次到境外參加過全科醫師培訓。 經過這幾年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規劃, 不少家庭醫生接受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不僅需要對社區居民的慢性病、常見病瞭若指掌, 還需要進行院前急救、現場搶救等“實戰演練”;他們不僅要懂得治療患者的疾病,

更要懂得治癒他們的心靈;他們負責的不僅是一位簽約居民, 而是包括他全家老小的健康。

家庭醫生的底氣不僅來自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高屋建瓴的規劃、統籌, 而且來自家庭醫生自身的勤學苦練、默默耕耘。

崇明區港沿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倪俊38歲時已經是副主任醫師, 他覺得自身的努力是必備的條件, 而政策的眷顧則是東風。 他自稱在職稱的晉升上, 他正好成了“風口上的豬”。 他從一名中專畢業的“醫士”, 到自學大專, 再自學本科, 從助理醫師到執業醫師、主治醫師再到副主任醫生, 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更新知識, 讓自己之前不知道的變成知道,

讓知道的變成理解、運用, “一直不斷”這個四個字始終貫穿他的職業生涯。 他也感謝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給予的政策上的眷顧, 他2010年的時候雖然已經有了主治醫師職稱, 但是單位沒有空額, 是不能聘任的, 好在後來幸運地加入了崇明區衛生局的第一屆“人才孵化計畫”, 才有資格去報考副主任醫師。 行政部門對家庭醫生的培育和愛護可見一斑。

曾“萬米高空連救兩人”的上海市十佳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獲得者、浦東新區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治醫師高志欣曾說:為什麼大家會覺得一個家庭醫生高空救人是很不容易的呢?可能是大家對於如今的家庭醫生還缺乏一定的瞭解。 不少人印象中, 在社區看病的大夫,

只會開開藥、量量血壓。 其實, 家庭醫生早就已經脫胎換骨了。 新一代的社區全科醫生, 他們接受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不再是過去可有可無的“開藥人”, 而是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社區醫生“萬米高空救人佳話”並非偶然, 這是上海堅持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必然結果。

縱覽這80位獲獎者和全市近7000名家庭醫生, 都在為更好地服務居民健康而不斷努力。 家庭醫生服務地點接近居民住所, 有時甚至深入社區居民家中, 與居民接觸密切, 便於全方位瞭解居民、家庭成員以及整個社區的狀況, 便於全程管理居民健康, 對居民及其家庭成員的照顧不僅是生理上的, 還包括心理方面以及社會方面。 家庭醫生管轄的居民群體相對固定, 長期朋友合作式的管理模式,可增加居民信任,增加醫囑依從性,減少醫患矛盾。家庭醫生作為社區居民首診醫師,可以早期發現疾病,對疾病進行初檢分類,指導居民進一步就診治療。對居民的服務內容較其他專科要廣泛,除了內科常見疾病的診療,預防保健、健康諮詢、外科、兒科、婦科等常見疾病的診療也是家庭醫生的服務範圍。家庭醫生的主動上門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病病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家庭醫生的核心競爭力

家庭醫生,更熟悉轄區內的人文環境,能掌握病患第一手的衛生習慣。如果平時工作足夠細心,能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每年的流行病學情況都有較深的認識,當工作到一定年資的時候,會有當地一些衛生資源可以利用,融入病患的真實世界也較專科醫生也更加容易。所以,家庭醫生在慢病穩定期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保障公共衛生這一塊是非常有優勢的。

而且,不少家庭醫生除了是執業醫師,還是心理諮詢師、健康管理師、營養指導師等,對居民百姓的健康管理可以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不少家庭醫生讓健康管理的關口前移,及早發現病人的早期症狀,不僅有利於病人的早發現、早治療,也有利於政府健康經費的控制和管理。

筆者曾經參加過上海市“十佳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指導醫生”評選活動,家庭醫生團隊作為健康自管小組的技術支援,在小組的建設與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導醫生多數來自居民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在為居民做好醫療服務的同時,用專業知識指導小組開展健康促進活動,指導組員做好個人健康計畫,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技能專業,服務熱心,甘於奉獻,深受市民群眾喜愛。

當然,家庭醫生還有很多先天和後天的不足,正如市領導在第四屆“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表彰座談會上所言,目前的家庭醫生隊伍是第一代家庭醫生,是開拓者和探路者。一部分轄區居民,甚至家庭醫生本身對家庭醫生的地位認識不足。

閔行莘莊的顧昊醫生,在一位元服務多年的簽約居民去世後,家屬第一時間通知的不是親朋好友,而是顧昊醫生。從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反映出顧昊醫生在簽約居民心中的分量,也折射出不少市民百姓對家庭醫生的認可程度。

2017年度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6年全國基層衛生技能標兵、普陀區石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仇寶華,與丈夫是大學同學,本科畢業後,她參加了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她的丈夫繼續完成3年碩士研究生的學習。3年後仇寶華成了家庭醫生,丈夫到三級醫院完成規範化培訓後留院工作。仇寶華的丈夫曾開玩笑說,作為專科醫生,雖然對甲狀腺乳腺專科方向的相關診斷治療非常熟悉和透徹,但是家庭成員生病後都是先來找“家庭醫生”仇寶華,或是諮詢,或是解讀化驗單,而且大部分的身體上的問題都可以在仇寶華這裡得到解決。他經常跟家裡人戲言:我除了兩腺其他都不看,你們還是找寶華吧。每當這個時候,仇寶華總是心裡美滋滋的:看我們全科醫師、家庭醫生,多麼有能量!今年仇寶華還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有望解決上海戶口,這也是“家庭醫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具體體現。

這些年來,上海衛生計生系統不僅大力開拓醫學領軍人物的發展,更在家庭醫生的培養上高屋建瓴、築巢引鳳,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健康守門人”。習近平總書記也在新年賀詞中說道:“很多群眾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李克強總理曾來到上海,握著全國“十佳全科醫生”獲得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陳華的手說:“你們家庭醫生辛苦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居民群眾也非常喜歡、認可家庭醫生的工作和成績。做專科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做全科醫師、家庭醫生同樣可以懸壺濟世。這真是一個家庭醫生發展的好時代!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長期朋友合作式的管理模式,可增加居民信任,增加醫囑依從性,減少醫患矛盾。家庭醫生作為社區居民首診醫師,可以早期發現疾病,對疾病進行初檢分類,指導居民進一步就診治療。對居民的服務內容較其他專科要廣泛,除了內科常見疾病的診療,預防保健、健康諮詢、外科、兒科、婦科等常見疾病的診療也是家庭醫生的服務範圍。家庭醫生的主動上門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以及慢性病病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家庭醫生的核心競爭力

家庭醫生,更熟悉轄區內的人文環境,能掌握病患第一手的衛生習慣。如果平時工作足夠細心,能對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每年的流行病學情況都有較深的認識,當工作到一定年資的時候,會有當地一些衛生資源可以利用,融入病患的真實世界也較專科醫生也更加容易。所以,家庭醫生在慢病穩定期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保障公共衛生這一塊是非常有優勢的。

而且,不少家庭醫生除了是執業醫師,還是心理諮詢師、健康管理師、營養指導師等,對居民百姓的健康管理可以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不少家庭醫生讓健康管理的關口前移,及早發現病人的早期症狀,不僅有利於病人的早發現、早治療,也有利於政府健康經費的控制和管理。

筆者曾經參加過上海市“十佳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指導醫生”評選活動,家庭醫生團隊作為健康自管小組的技術支援,在小組的建設與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導醫生多數來自居民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在為居民做好醫療服務的同時,用專業知識指導小組開展健康促進活動,指導組員做好個人健康計畫,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技能專業,服務熱心,甘於奉獻,深受市民群眾喜愛。

當然,家庭醫生還有很多先天和後天的不足,正如市領導在第四屆“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表彰座談會上所言,目前的家庭醫生隊伍是第一代家庭醫生,是開拓者和探路者。一部分轄區居民,甚至家庭醫生本身對家庭醫生的地位認識不足。

閔行莘莊的顧昊醫生,在一位元服務多年的簽約居民去世後,家屬第一時間通知的不是親朋好友,而是顧昊醫生。從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反映出顧昊醫生在簽約居民心中的分量,也折射出不少市民百姓對家庭醫生的認可程度。

2017年度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6年全國基層衛生技能標兵、普陀區石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仇寶華,與丈夫是大學同學,本科畢業後,她參加了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她的丈夫繼續完成3年碩士研究生的學習。3年後仇寶華成了家庭醫生,丈夫到三級醫院完成規範化培訓後留院工作。仇寶華的丈夫曾開玩笑說,作為專科醫生,雖然對甲狀腺乳腺專科方向的相關診斷治療非常熟悉和透徹,但是家庭成員生病後都是先來找“家庭醫生”仇寶華,或是諮詢,或是解讀化驗單,而且大部分的身體上的問題都可以在仇寶華這裡得到解決。他經常跟家裡人戲言:我除了兩腺其他都不看,你們還是找寶華吧。每當這個時候,仇寶華總是心裡美滋滋的:看我們全科醫師、家庭醫生,多麼有能量!今年仇寶華還被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有望解決上海戶口,這也是“家庭醫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具體體現。

這些年來,上海衛生計生系統不僅大力開拓醫學領軍人物的發展,更在家庭醫生的培養上高屋建瓴、築巢引鳳,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健康守門人”。習近平總書記也在新年賀詞中說道:“很多群眾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李克強總理曾來到上海,握著全國“十佳全科醫生”獲得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長寧區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陳華的手說:“你們家庭醫生辛苦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到:“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居民群眾也非常喜歡、認可家庭醫生的工作和成績。做專科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做全科醫師、家庭醫生同樣可以懸壺濟世。這真是一個家庭醫生發展的好時代!

欄目主編:孫剛 文字編輯:孫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