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裡,致那些喜歡抱團的人,為了合群選擇了平庸

文|你好學長

大概很多學生都聽說過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說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其實除了有名師, 朋友(知音)也很重要。 朋友貴在精不在多, 那些為了合群選擇了“抱團”的同學, 畢業後你過得還好嗎?

“獨學而無友, 則孤陋而寡聞”, 大學裡, 朋友是你瞭解外部世界的橋樑,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尺規。 一個人學習, 而不接觸外部環境是行不通的。 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 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 並獲得更多知識。 我想問問你的朋友達標了嗎?他們是不是在宿舍打著遊戲,

抽著煙, 還幻想美好的未來?宿舍是最好的體現, 大一還算相處和諧, 漸漸的出現隔閡, 甚至出現小打小鬧。 你會發現不是你不想和他們好好相處, 而是他們總有自私的一面。 深夜打遊戲, 經常叫你帶飯, 這個“團”你還不能脫離, 只能將就過完。

什麼是“抱團”現象?簡單來說, 就是一群人在一起的現象。 同樣的一個班, 一個學院, 一個社團, 很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你總能看到他們成群結隊的出現。 魯迅說過:“猛獸總是獨行, 牛羊才會成群結隊”, 但到現在我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不是猛獸沒有朋友, 而是它的朋友都是一方的霸主, 而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獨來獨往而已, 也就是說, 他們只會認可能當真正朋友的人,

當然不是都是能力強, 而是價值觀一致的人。 很奇怪的是大部分大學生都會選擇“抱團”, 他們感覺一個人不和其他人抱在一起, 就會顯得孤零零。 不能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逛街, 一個人出去玩, 什麼都要“抱團”, 考試座位就能看出誰和誰是一個團隊的。

“抱團”意味著你在圈子化, 有集體的地方, 就會形成很多的“圈子”。 我說過很多大學生都是開了牢門的“籠中鳥”, 這些圈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個人的發展。 當一個人缺乏安全感, 缺乏獨立性的時候, 他就很渴望進入一個集體, 而大部分的學生採取就近原則。 不難發現, 這些人都是缺乏自信心, 自卑, 沒有人“抱團”, 他們就會感覺孤獨。 很多事情他們都不會想, 團裡的人幹什麼, 他就幹什麼,

只要保持一致, 就不怕出現孤獨和不安。 哪怕明知錯的, 大家都做錯, 他也可以心安理得。

很多大學生其實都是在一個“小圈子“。 畢業後後, 這些”抱團“的人, 沒有了大學的小團隊了, 就會埋怨, 產生各種負面情緒。 大學的圈子裡”抱團“, 大家都必須必須保持一致的平庸包容性很差, 容不得誰發光發亮, 誰打破了這個平庸, 誰就得被團針對。 曾經為了合群, 選擇了”抱團“, 現在你不打破, 置之死地而後生, 只能平庸過一輩子。 出了社會, 你要學會特立獨行, 有主見, 有果斷的決策力, 但你沒有, 你被合群磨平了, 視野也變窄了。

你曾經嘲笑別人一個吃飯, 單身狗, 現在他們都有車有房, 沒准都結婚生子了, 而你還在尋找一個合群的“圈子”。

他們沒有朋友嗎?其實有的, 沒准你也認識, 他們只是見得少, 但並不代表交流得少。 只是真正的朋友, 不會打擾你的生活, 而當你有難時, 生活不能自理時, 僅僅一句話, 他就來了。 “抱團”的人, “飛鳥盡,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等你測試過就知道了。

大學裡, 那些喜歡抱團的人, 為了合群選擇了平庸, 你過得還好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