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一種藍叫做“藍田藍”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城市因人而美麗, 人因城市而驕傲。

近年來, 藍田縣圍繞“人文山水藍田, 絲路生態慢城”奮鬥目標, 堅持全域推進城鄉環境整合治理, 河水更清、青山更綠、天空更藍。

藍田城區段灞河治理成果

2017年,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削減1.09萬噸, 散煤削減21.2萬噸, 分別完成市考任務的128.2%, 110.1%;提前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144輛, 恢復生態水面2300畝, 濕地2000畝;通過“五路”綠化、水源涵養林保護、破碎山體生態修復等工程, 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萬餘畝, 縣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4.6%。 截至12月5日, 實現優良天數達到230天, 讓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藍田藍”,

擁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座西安最美生態花園悄然綻放...

五路綠化藍天盡顯

實施鐵腕治霾 保衛“藍田藍”

藍田縣把鐵腕治霾作為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發展, 實行群防群治、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為百姓留住更多藍天。 為確保治汙減霾責任落實到位, 縣委縣政府扎實安排部署, 統籌協調推進。 編制下發了《藍田縣2017年“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1+9+N”組合方案(辦法)的通知》, 細化分解各項工作任務。

細化監管措施, 多重高效保障。 加大燃煤鍋爐拆改, 拆除燃煤鍋爐153台, 超額完成市考拆改任務。 開展營運車、駕校車、早夜市泔水車污染防治等專項行動, 檢查車輛3857輛, 查處超標車、冒黑煙車輛658輛, 提前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144輛。

開展城區街道邊餐飲店燃煤使用集中整治, 實現全縣420家餐飲單位全部使用清潔能源, 72家一類餐飲單位全部安裝油煙淨化設施。 加大工地查處整改力度, 對城區19家建設工地和5家兩類企業督察檢查;摸排“小散亂汙”企業89家, 整治49家。 投資900余萬元採購灑水車、洗掃車、吸塵車共26輛用於治汙減霾工作;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 在全縣安裝了22套視頻監控、10套監測設備, 建成監控監測網格體系;為各鎮、街招聘治汙減霾專職網格巡查員100名, 實現網格化監管全域覆蓋。

綜合施策, 助力百姓溫暖過冬。 藍田在鐵腕治霾的同時, 抓好清潔能源推廣, 制訂下發《藍田縣城鄉居民煤改清潔能源財政補貼發放實施細則》, 深入推進鐵腕治霾工作。

在全縣原有32家定點煤炭經營網點的基礎上消減到16家, 在全縣19個鎮街全面推廣使用西安市煤炭使用登記本, 積極加快農村居民“煤改潔”合約簽約進度。 完成削減煤炭22.29萬噸,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削減1.09萬噸, 散煤削減21.2萬噸, 分別完成市下達年度任務的128.2%, 110.1%。

美麗縣城淨潔整齊

狠抓環境治理 扮靚美麗縣城

“智慧化沖水機, 在咱小縣城能實現, 很了不起啊, 城市管理的每一處細節, 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黑色的地板磚, 淺色的牆面, 潔白的洗手池, 搭配上綠植讓人感到溫馨, 公廁內部硬體設施十分完善, 智慧化沖洗設施、洗手台、烘乾機一應俱全, 向陽路上這座剛提升改造完成的廁所贏得了市民的點贊。 藍田縣在城市環境治理上重點圍繞“煙頭革命”“廁所革命”“路長制”等工作,

開展持續深入的環境治理, 讓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積極開展“煙頭革命”。 配齊硬體設施, 在人流密集區域按照50米一處設置煙灰缸式果皮箱70個, 向無物業服務的社區配置垃圾桶900個, 方便市民投放煙頭和生活垃圾。 在全縣扎實開展無煙單位創建活動, 城市管理局環衛站組建700名“煙頭革命”勸導員, 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煙頭垃圾不落地, 藍田環境更美麗”公益活動, 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全民行動”的濃厚氛圍。

“廁所革命”見實效。 制度化管理推進公廁管理, “所長制”覆蓋城區全部15座公廁。 縣城市管理局局長任“總所長”, 設一級“所長”6名, 二級 “所長”7名, 分別由副局長和科長擔任,

一級所長每週對責任公廁檢查2次以上, 二級所長每天對責任公廁檢查1次, 對檢查情況作好記錄, 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第一時間將重大問題及時上報總所長協調處置。 同時, 廣泛動員沿街單位、商場及社會單位推行廁所革命, 對外免費開放內部公廁, 更好服務廣大市民。

全面落實“路長制”。 開展集貿市場、駐地單位環境容貌秩序治理工作, 嚴格落實“門前三包”管理。 實行清掃保潔“以克論淨”考核辦法, 加強城市清掃保潔。 一類街道每天普掃4次, 全天保潔;二、三類道路及背街小巷每天普掃3次, 全天保潔。 累計出動保潔人員15.4萬次, 出動機掃、灑水車輛1488次, 沖洗道路188萬米、清理衛生死角889處。

美麗生態綠意盎然

發揮林業優勢 護好生態藍田

生態興,百業興。藍田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點在“五路”綠化、都市水源涵養林保護、直面陡坡綠化和破碎山體生態修復等工程上積極作為,發揮林業優勢,護好生態藍田,全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萬畝。

“五路”綠化,當年見綠。抓重要節點和路段,栽植大樹、常綠樹,建設綠蔭大道。春季完成道路綠化38.614公里,綠化面積744.84畝,栽植各類苗木236.44萬株,其中喬木3.15萬株,灌木222.31萬株,竹子10.98萬株。秋季實施滬陝高速、水安路、簸箕掌旅遊路等7條道路增綠美化工程,完成增綠面積2489.6畝。

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在灞源、藍橋、九間房、小寨等秦嶺沿山鎮街,營造側柏、刺槐、油松、毛栗等樹種的水源涵養林 6500畝,累計植樹114萬株,100%完成任務。加快直面陡坡綠化和破碎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完成湯峪鎮東山村、藍關街辦徐家山村、玉山鎮閆河村、九間房鎮馮家灣村等8個礦點植被恢復,完成277.5畝礦點綠化,栽植大徑綠化苗木4.8萬株。

金字招牌,優化產業。9月29日,在首屆陝西藍田苗木花卉交易博覽會上,藍田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白皮松之鄉”稱號。據統計,全縣累計栽植白皮松面積達9萬多畝,培育苗木7000萬株以上。其中,今年完成以白皮松為主的苗木1.2萬畝,新增苗木300萬株。同時,充分啟動藍田白皮松原產地品牌效應,積極籌建藍田縣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提高苗木花卉競爭力,全面優化藍田苗木華卉產業。

美麗鄉村融景入畫

全域推進城鄉治理 美麗鄉村深入人心

“春季踏青賞花,夏季納涼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湯滑雪”藍田的一座座美麗鄉村讓人流連忘返,綻放的每一處美景都與藍田在城鄉環境治理上狠下功夫密不可分。

“雖然獎勵的不多,但這是我的榮譽,我以後要配合村上搞好環境衛生。”11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環境衛生評議會在湯峪鎮圪塔村召開。經過評比,村民白順毓獲得50元和1張免費洗澡卡獎勵。湯峪鎮圪塔村動員群眾參與環境治理,只是全縣開展城鄉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藍田縣在治理農村環境上堅持多措並舉,注重實效,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提升。

開展環境治理。按照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工作要求。大力開展“六無”“五美”系列創建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全縣19個鎮街、337個行政村結合“路長制”“河長制”,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義務勞動日”活動,累計投入人力4萬多人次。保護生態文明。大力實施“綠滿家園·美麗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栽植苗木305萬株,建設景觀小品100多處。實施美麗鄉村“改水”“改汙”工程,建成玉山鎮、湯峪鎮等9個鎮區汙水處理廠,在256個村建立垃圾固定處理點。提升治理標準。結合城鄉環境治理,繪製3D特色文化牆,全縣湧現出以黃溝村、圪塔村、石坡村、代寨村等一大批以留住“鄉愁”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文化牆,受到媒體和遊客朋友的大力追捧。“鄉村讓藍田更美好”理念深入人心。

柔性治水生態富民

推行五策治水 滻灞長清繞古城

11月22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現身灞河藍田段的新聞被各大媒體競相報導轉載,這是近年來西安市境內首次拍攝到該珍稀物種。中華秋沙鴨的遷徙停留藍田灞河,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灞河良好的生態環境。今年以來,藍田緊盯“一三五”治水目標,堅持“五策”並舉,全域推進河流水系立體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實現了藍田水清岸綠,生態美景盡顯的建設目標。

柔性治水,率先落實河長制。藍田不等不靠率先建立縣、鎮(街)、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縣級總河長;27名縣級河長,38名鎮級河長,418名村級河長,14名河道警長,確定19個縣級有關部門為縣級河長的聯繫單位,樹立河長公示牌768塊,公佈各級河長的聯繫電話和工作職責,確保河長制職責覆蓋全域河、庫、峪、溝。

專項整治,開展護水治水行動。組織水務、公安、國土、電力、環保等部門統一行動,形成合力,依法拆除142家砂石廠、粘土磚廠、石灰廠。集中開展河流“髒亂差”和“黑臭河”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行分類整改、逐項銷號。累計投入大型機械1042台班,垃圾清運車輛2600餘輛,投入人力13.3萬次,清運垃圾3.4萬方,拆除違章建築19處1059.5平方米。

聚沙成島、聚水成湖,實現河湖聯通。堅持“系統思維、柔性治水”的理念,實施河流與湖泊自然修復,採取政府投資,社會融資等模式投資17.3億元,實施河流、峪口清潔整治項目,灞河縣城段提升工程和輞川河峪口綜合整治工程,恢復形成生態水面2300畝,濕地2000畝。

健全制度,砸實護水治水責任。逐級明確河長職責,實行“包乾制”“日報制”。全縣各級河長堅守崗位、精心履職,縣級河長累計巡查4839次,鎮(街)級河長累計巡查20196次,村級河長每天不間斷開展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辦結率達100%。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藍田滻河灞水已蝶變為西安市民生態休閒遊的首選地。

生態興,百業興。藍田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點在“五路”綠化、都市水源涵養林保護、直面陡坡綠化和破碎山體生態修復等工程上積極作為,發揮林業優勢,護好生態藍田,全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萬畝。

“五路”綠化,當年見綠。抓重要節點和路段,栽植大樹、常綠樹,建設綠蔭大道。春季完成道路綠化38.614公里,綠化面積744.84畝,栽植各類苗木236.44萬株,其中喬木3.15萬株,灌木222.31萬株,竹子10.98萬株。秋季實施滬陝高速、水安路、簸箕掌旅遊路等7條道路增綠美化工程,完成增綠面積2489.6畝。

水源涵養,生態修復。在灞源、藍橋、九間房、小寨等秦嶺沿山鎮街,營造側柏、刺槐、油松、毛栗等樹種的水源涵養林 6500畝,累計植樹114萬株,100%完成任務。加快直面陡坡綠化和破碎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完成湯峪鎮東山村、藍關街辦徐家山村、玉山鎮閆河村、九間房鎮馮家灣村等8個礦點植被恢復,完成277.5畝礦點綠化,栽植大徑綠化苗木4.8萬株。

金字招牌,優化產業。9月29日,在首屆陝西藍田苗木花卉交易博覽會上,藍田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白皮松之鄉”稱號。據統計,全縣累計栽植白皮松面積達9萬多畝,培育苗木7000萬株以上。其中,今年完成以白皮松為主的苗木1.2萬畝,新增苗木300萬株。同時,充分啟動藍田白皮松原產地品牌效應,積極籌建藍田縣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提高苗木花卉競爭力,全面優化藍田苗木華卉產業。

美麗鄉村融景入畫

全域推進城鄉治理 美麗鄉村深入人心

“春季踏青賞花,夏季納涼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湯滑雪”藍田的一座座美麗鄉村讓人流連忘返,綻放的每一處美景都與藍田在城鄉環境治理上狠下功夫密不可分。

“雖然獎勵的不多,但這是我的榮譽,我以後要配合村上搞好環境衛生。”11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環境衛生評議會在湯峪鎮圪塔村召開。經過評比,村民白順毓獲得50元和1張免費洗澡卡獎勵。湯峪鎮圪塔村動員群眾參與環境治理,只是全縣開展城鄉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藍田縣在治理農村環境上堅持多措並舉,注重實效,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提升。

開展環境治理。按照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工作要求。大力開展“六無”“五美”系列創建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全縣19個鎮街、337個行政村結合“路長制”“河長制”,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義務勞動日”活動,累計投入人力4萬多人次。保護生態文明。大力實施“綠滿家園·美麗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栽植苗木305萬株,建設景觀小品100多處。實施美麗鄉村“改水”“改汙”工程,建成玉山鎮、湯峪鎮等9個鎮區汙水處理廠,在256個村建立垃圾固定處理點。提升治理標準。結合城鄉環境治理,繪製3D特色文化牆,全縣湧現出以黃溝村、圪塔村、石坡村、代寨村等一大批以留住“鄉愁”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文化牆,受到媒體和遊客朋友的大力追捧。“鄉村讓藍田更美好”理念深入人心。

柔性治水生態富民

推行五策治水 滻灞長清繞古城

11月22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現身灞河藍田段的新聞被各大媒體競相報導轉載,這是近年來西安市境內首次拍攝到該珍稀物種。中華秋沙鴨的遷徙停留藍田灞河,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灞河良好的生態環境。今年以來,藍田緊盯“一三五”治水目標,堅持“五策”並舉,全域推進河流水系立體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實現了藍田水清岸綠,生態美景盡顯的建設目標。

柔性治水,率先落實河長制。藍田不等不靠率先建立縣、鎮(街)、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縣級總河長;27名縣級河長,38名鎮級河長,418名村級河長,14名河道警長,確定19個縣級有關部門為縣級河長的聯繫單位,樹立河長公示牌768塊,公佈各級河長的聯繫電話和工作職責,確保河長制職責覆蓋全域河、庫、峪、溝。

專項整治,開展護水治水行動。組織水務、公安、國土、電力、環保等部門統一行動,形成合力,依法拆除142家砂石廠、粘土磚廠、石灰廠。集中開展河流“髒亂差”和“黑臭河”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行分類整改、逐項銷號。累計投入大型機械1042台班,垃圾清運車輛2600餘輛,投入人力13.3萬次,清運垃圾3.4萬方,拆除違章建築19處1059.5平方米。

聚沙成島、聚水成湖,實現河湖聯通。堅持“系統思維、柔性治水”的理念,實施河流與湖泊自然修復,採取政府投資,社會融資等模式投資17.3億元,實施河流、峪口清潔整治項目,灞河縣城段提升工程和輞川河峪口綜合整治工程,恢復形成生態水面2300畝,濕地2000畝。

健全制度,砸實護水治水責任。逐級明確河長職責,實行“包乾制”“日報制”。全縣各級河長堅守崗位、精心履職,縣級河長累計巡查4839次,鎮(街)級河長累計巡查20196次,村級河長每天不間斷開展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辦結率達100%。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藍田滻河灞水已蝶變為西安市民生態休閒遊的首選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