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調研精品」梧高鳳必至 花香蝶自來——關於依託潮連島打造江門“人才島”專題調研報告

調研組參觀淮安軟體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當前正值江門小康社會建設的決勝階段, 依託潮連島打造江門“人才島”, 搭建人才生活、學術研究、產學研合作的平臺, 營造幹事創業、引才聚才的良好環境, 發展全鏈條的人力資源產業集群,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對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實現後發趕超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為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打造江門“人才島”的重大戰略部署,

6月下旬至8月上旬, 市委政研室會同市委辦、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圍繞“人才島”規劃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及對策建議開展了專題研究, 先後聽取了市人社局、蓬江區委辦、潮連街道辦等相關部門的意見, 並赴江蘇淮安智慧穀進行實地考察,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調研組參觀淮安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

一、打造江門“人才島”的意義

(一)打造江門“人才島”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競爭的戰略之舉。 今年初,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標誌著粵港澳融合發展成為繼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之後又一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 7月,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正式簽署,

三地合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戰略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可以預見未來灣區內城市間的競爭只會加強, 不會減弱, 江門發展如同逆水行舟, 要實現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人才是核心, 是關鍵。 然而, 與灣區中發展較快的城市相比, 我市在人才規模與品質上還有較大差距, 如臨近的佛山市, 2016年人才總量達到138.2萬人, 擁有國家“千人計畫”專家41人, 而我市人才總量僅為佛山的70%, 更缺少國家“千人計畫”專家這樣頂尖層次的人才。 因此, 江門迫切需要從戰略和全域的高度打造“人才島”, 彌補人才短板,
為區域競爭贏得主動、贏得先機。

(二)打造江門“人才島”是服務省、市兩級發展戰略的創新之舉。 目前, 珠三角地區“東重西輕、東強西弱”的經濟分化狀態, 嚴重影響了整體輻射帶動能力, 影響了全省發展動能的轉換和區域協調發展。 為更好的落實習總書記“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精神, 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以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核心提出“珠西戰略”, 並對江門的發展寄予厚望。 為肩負起打造珠三角新增長極的重任, 市委市政府提出“興業惠民、治吏簡政”的發展目標。 全市上下正聚焦發展第一要務, 集中力量實施“珠西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和“大交通”發展戰略, 全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

加快發展的實踐迸發出巨大的人才需求, 亟需通過打造江門“人才島”, 創新人才體制機制, 搭建人才生活、學術研究、產學研合作的平臺, 營造幹事創業、引才聚才的良好環境, 引進和培養更多的人才, 為省、市兩級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三)打造江門“人才島”是發展人力資源產業集群的必然之舉。 當前, 我國經濟轉型正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 人力資源服務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 從規模上看, 2016年全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行業全年營業總收入超過萬億, 達11850億元, 同比增加22.4%, 保持了近幾年2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 從業態上看, 人力資源服務業早已超出傳統認知中職業介紹、勞務派遣的概念,

人才測評、人力資源管理諮詢等新興業態全面發展, 與互聯網、金融等產業領域跨界融合的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全產業鏈人力資源服務業態基本完備。 從前景上看, 有關專家預測到“十三五”末, 全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 成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增長點。 瞄準這一趨勢, 不少地方已紛紛建立或籌建各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通過園區的集聚輻射效應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進而成為新常態下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在這種形勢下, 江門要打造人力資源產業集群, 必然需要依託“人才島”建立產業發展平臺, 將人才產業鏈上各環節服務專案聚集在一起, 實現規模效應。

調研組參觀淮安智慧穀

二、打造江門“人才島”的優勢與制約

(一)區位條件突出,但公共配套服務不足。江門作為珠三角西岸的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隨著深中江通道、深茂鐵路、港珠澳大橋、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等區域交通設施的建成以及江門市“一樞紐、兩中心、三通道”交通戰略的有序推進,江門將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1.5小時經濟圈。潮連島位於江門市區的東北部,離市中心僅5公里,東部與中山古鎮、江門荷塘隔江相鄰,西南與江門市區隔水相望,通過江門大道可與東部三區一市區取得快速聯繫,通過廣中江高速可與珠西樞紐、中開高速、佛開高速等其他高速公路、濱江大道、五邑路等城市快速路取得便捷聯繫,利用高速鐵路、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等能夠與粵港澳大灣其他城市以及省域其他城市取得快速聯繫,區位優勢明顯。但潮連島交通系統均不完善,難以滿足未來人才島發展的需求。對外作為中心城區江心島,除自身需求外,中心城區甚至中山、佛山等地的交通聯繫需要在本島中轉,跨江需求較大。目前僅靠潮連大橋和廣中江高速兩條通道與中心城區相連,交通壓力明顯,呈現出一定的“孤島效應”。對內僅有潮連大道、連荷路等少數幾條主要幹道,道路的系統性較差、支路網不足、交通微循環沒有建立、公共交通系統不夠完善、靜態交通設施不夠齊全、缺少串聯山水人文資源的慢行系統。同時,作為鎮級發展單元,島上缺乏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優質學校、高級醫院、文化設施、高尚住宅等)、商業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

(二)產業體系較完備,但經濟實力有限。近年來,江門堅定工業立市,重振江門製造,積極構建“4+1”產業體系(裝備製造、智慧製造、精密製造、綠色製造及北斗應用)、大力打造五大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產業、重卡和商用車產業、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產業、教育裝備產業、大健康產業),深入推進四大萬畝產業合作區。這些產業發展行動,將極大的振興我市產業規模,為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廣闊的平臺,為人力資源產業集聚發展提供多元的需求。同時,作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的重要一員,我市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等諸多科研教育機構,具備較高較全的科技資源與成果孵化優勢,能夠充分發揮人才智力成果。但受人力資源等各種因素制約,我市經濟實力一直不強,2016年GDP約2418.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約204.13億元,財政能力較為有限,獨立支撐人才島的開發與建設存在一定困難。

(三)土地資源豐富,但實際可利用面積較少。潮連島“山、水、林、田、園”等生態基底面積約6平方公里,遍佈全島,比例高達47%,生態型島嶼特色突出。島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生態優勢。島上土地資源豐富,12.68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建成區面積約6.7平方公里,未建設土地約6平方公里,占全島面積的47%,是江門市中心城區內為數不多的可供連片開發的區域,能為“人才島”的集聚化、規模化、品質化發展提供較為充足的土地資源。然而,受土地利用規劃的限制,潮連島新增建設用地僅1.1平方公里。島上現有存量用地不夠集約,“雙低用地”所占比例較高,低效工業用地約2.2平方公里,占現有用地的35%,低質村莊用地約1.3平方公里。全島320多家工業企業基本為五金、塑膠、印刷等低端製造業,佈置在島內區位、交通、環境較好的區域,而用地單位產值僅為30萬元/畝,遠低於先進城市水準,土地資源的低效供給明顯。同時,島上缺乏創新科研、人才培訓、智慧創意、知識服務、商業配套等現代服務業,導致土地價值偏低、服務能力偏弱,給人才島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

(四)僑文化特色明顯,但開發利用滯後。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在海外華僑達到400多萬,分佈在港澳、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等107個國家和地區。潮連作為歷史悠久的僑都名島,歷史底蘊和人文積澱深厚。座擁400多年歷史的洪聖廟、60多間獨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宗祠以及分佈集中的祠堂風貌街、明代墓、石拱橋、古民宅、古碼頭等歷史遺存,擁有洪聖誕廟會、潮連紗龍表演、西江特色飲食等民俗文化。歷史名人眾多,各項文化資源豐富,為將潮連島建設成為具有僑鄉氣息、富含特色文化、吸引人才資源的文化島,提供了獨特的人文資源。但受開發條件有限、規劃思路不成熟、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原因,目前島上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得到系統的開發,很多文化景點尚“養在深閨人未識”。

三、外地經驗

2013年以來,為加快淮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淮安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淮安智慧穀,取得了良好的實效,其經驗做法值得我市學習。

(一)主動踐行人才優先發展理念。一是認識新。全市上下對“人才工作本質上是經濟工作、招才引智是更高層面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優於招商引資”等觀念已經形成共識。引才用才不再停留於就經濟抓經濟、就產業抓產業,靠招引項目來被動地集聚人才,而是逐步進入以主動吸引人才為先導來帶動產業發展的“人才引領”階段。通過引進或培養一個人才,創新一項技術,開發一個產業,開拓一片市場,形成一方優勢。二是理念新。智慧谷開發建設遵循“有核無域”的空間理念,既集中發展一點——智慧谷,又充分整合周邊——淮安市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市甚至蘇北。智慧谷作為核心區,劃用地面積僅2600畝,但核心功能和配套設施五臟俱全:其中1500畝科研平臺區域規劃總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80億元,按照“產城融合、集約發展、生態同贏、片區聯動”的策略,突出應用研發、孵化轉化、總部經濟三大核心功能,注重科技服務、教育培訓、成果展示交易、生活服務等功能配套。同時,智慧穀的潛在功能範圍並不局限於一地,而是“服務全市、輻射蘇北”。目前,智慧穀的科研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35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簽約合作,其中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淮安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等20多家科研機構落戶入駐,集聚科技人才數百名。三是動力新。淮安主動創新人才政策機制,編制《淮安市“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啟動實施“智匯淮安”人才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等十大人才工程。開展“名校優生”引才、“蜜蜂引才”活動,儲備一批優秀年輕人才。同時,將高層次人才工作和科技人才強企工作列入全市科學跨越發展目標考核體系,加強對縣區、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類開發園區的考核,讓一把手抓牢抓實“第一資源”。

(二)堅持標準高打造功能品質。一是起點高。智慧谷是淮安為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實施“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戰略而打造的高端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工作要從這一決策部署來通盤考量,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徵意義”的殷切囑託。二是定位高。智慧穀通過吸引國內外著名高校院所在淮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技術熟化、企業孵化、科技公共服務、研究生培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進一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等舉措,加快創新創業平臺的打造,形成研發機構和高層次人才的集聚高地。三是品質高。總體功能佈局完善,建設品質高,分為科技研發區、孵化轉化區、商務辦公區、生活服務區,建有研發樓、孵化樓、商務辦公樓、會展中心、人才公寓、餐飲中心、金融機構等設施,成為淮安城市品質和形象的象徵。

(三)全力優化運營服務。一是機制優。建立協調會辦機制,智慧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建設運營中的各方面問題,根據需要界定土地利用性質、全市平衡調撥土地利用規劃調整指標、市單列建設用地農轉用指標、減免市級統籌費用等,確保建設供地。二是平臺優。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等20多家科研機構落戶入駐,形成“名所、名校彙聚淮安”效應,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眾創集聚區和眾創空間各1個,市級眾創空間10個。提檔升級淮上英才創投公司,創投資金總額由3000萬增加至8000萬,科技金融服務穩步推進。三是服務優。實施高層次人才“購房券”制度,首批為20名高層次人才發放“購房券”100萬元,新建高檔人才公寓60套,打造高層次人才安居工程。圍繞企業所需,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訓,先後組織200余名企業負責人、高層次人才和全市部分人才工作者,赴上海交大等國內知名高校培訓。制定出臺《駐淮高校教師和企業人才雙向兼職實施辦法》,打造校企、校地合作直通車,打通產業研合作“最後一米”等。

四、打造江門“人才島”的定位和目標

(一)功能定位。人才島作為江門落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廣東建設人才強省戰略和江門“興業惠民、治吏簡政”的重要平臺,應打造以人力資源產業集群為核心、人才培育為目標、僑鄉文化為特色、科研平臺為引力、創新創業為動力、高尚服務為支撐的,集人力資源產業、人才引進培養、科研孵化、優質生活、知識經濟於一體的,宜居、宜業、宜創、宜遊的珠西人才高地。

(二)發展目標。江門“人才島”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塑造環境友好、僑韻凸顯、資訊高效、活力綻放、知識引領的“人才島”,構建立足江門、服務灣區、僑引世界、面向全球、宜居宜創的國際人才雲基地,成為“大灣區時代”江門跨越發展的知識經濟引擎。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1111”的近期發展目標;通過十年的發展,實現“2個升級、3個標杆”的遠期發展目標。“1111”即打造“1個”人力資源產業集群和國際人才雲基地,取得超“10億”的產值,推動超“100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運行,孵化超“1000家”科技型創新企業。“2個升級、3個標杆”即助推江門實現經濟、城市兩個領域的“轉型升級”,成為珠西人力資源產業的行業標杆,服務人才、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知識標杆,全球華人華僑人才集聚的創新標杆。

五、打造江門“人才島”的發展策略

(一)空間佈局策略。“人才島”應以目標定位為導向、以資源環境為依託、以配套服務為支撐,合理佈局功能分區,實現“生態、生活、生產”三大空間的統籌。島內劃定高端服務區(含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區和高端商業服務區兩大功能)、科技研發區、人才培養區、創新孵化區、文化創意區、優質生活區、公共活動區、醫療健康區等八類功能區,並通過綠軸和水軸串聯各功能區和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構建城市與環境相融合的功能佈局,形成產業集聚、功能多元、服務高端、環境優美的總體功能格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密度,保障人才島的生態發展,例如科技研發區、高端服務區,進行高強度、中密度開發;其他功能區進行中強度、低密度開發。對島內核心節點區域,如高端服務區所在的水陸交匯地段,功能上應以形象多元的公共功能為主,營造變化豐富的城市景觀。通過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提升人才島的品質形象。

高端服務區內集聚“招聘、獵頭、培訓、派遣、外包、諮詢”等人力資源全產業鏈服務,形成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基地,促進人力資源產業的集聚發展。科技研發區、創新孵化區以現有科研院所為依託,搭建科技大學人才培養基地、科研機構研究基地、科技人才獨立工作室等科研平臺。公共服務區、文化創意區、人才培養區內設置學術交流中心、科技圖書館等學術設施,為人才的提升、培養、培訓和事業發展的提供理想的平臺。優質生活區配套高級人才公寓、高檔生活社區、高水準教育、醫療機構。高端服務區配套高端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活動區配套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高品質文體設施,為人才提供高端完備的生活服務。同時,以島上優越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基礎,充分利用水系、綠帶和步行徑,串聯潮連沙灘公園、洪聖廟、公共服務核心、盧氏宗祠、小海河濕地公園等公園綠地和歷史遺存,形成景觀網路,覆蓋全島,打造江門市區的“城市後花園”,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二)開發時序策略。綜合考慮島上現有建設情況、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重點建設專案等因素,建議對人才島分三期進行開發,島內部分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應適度控制土地出讓進度,預留遠期發展用地,確保發展彈性,留下發展機會。第一期分東西兩部分,東邊以廣中江高速、潮連大道、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西邊以連荷路、潮連大道和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以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現狀未建設用地為建設區域,主要打造高端服務區、優質生活區、人才培養區和科技研發區,積極推動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基地、科研機構研究基地、科技大學人才培養基地、高級人才公寓、國際雙語學校、高水準幼稚園、中小學、高端商業中心和酒店、品質生活社區等重點專案建設。第二期以青年路、環島公路和廣中江高速圍合區域為主,應結合“三舊”改造、“工改工”等城市更新政策,通過對島內主要的“雙低”用地(低效工業用地和低質村莊用地)進行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孵化區、公共活動區和優質生活區,積極推動創新孵化項目、學術交流中心、科技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品質生活社區重點專案建設。第三期以連荷路、潮連大道和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應結合潮連島洪聖殿、盧氏宗祠群、區氏宗祠群等僑鄉歷史遺存和低質村莊用地的升級改造,打造文化創意區和醫療健康區,積極推動文創產業專案、高等級醫療保健設施、民俗文化、民宿等旅遊等重點項目建設。

(三)產業發展策略。

一是打造人力資源產業全鏈條服務。圍繞“企業伺服器、產業加速器、行業導航器”的人力資源產業功能,在人才島內構建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入園實行集群式佈局,實現成本效應、學習效應、競爭效應、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同時,將江門市的科教人才優勢與市場需求、產業結構相結合,利用人才島內各種科研教育和雲服務基地,構建“產學研創”為一體的人力資源平臺和全產業鏈服務,發揮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確定准入門檻,引導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在人才島內良性發展、合理佈局,實現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產業優勢。

二是構建人才引進與培養優質平臺。高效利用人才島有限的土地資源,在高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利用僑鄉優勢,對接粵港澳及國際資源,在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方面應與深圳、廣州、珠海等市形成優勢互補,重點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高級管理人才與高級技能人才,應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使人才島不僅成為凝聚和吸引人才的“窪地”,更成為發揮和培養人才的“高地”,為人力資源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重點依託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江門大資料產業基地、五邑大學等優質科研機構,廣泛與粵港澳、國家級和國際級知名科研機構、科技大學等開展合作,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加盟。依託江門職院等職業教育院校,與粵港澳及國內、國際著名的職業培訓機構合作。如與深圳在科技服務、先進制等行業合作開展人才職業培訓,積極培養製造業人才,將人才職業培養與城市產業發展戰略相結合,通過人才島具備的雲服務功能,擴大輻射與服務範圍,提升人才島的影響力。

(四)交通完善策略。進一步優化人才島對內對外交通。一是增加對外通道。在現有潮連大橋、廣中江高速橋的基礎上,修建中心城區發展大道至潮連青年路的大橋或隧道,增加人才島與江門中心城區的連接通道,強化對外連接能力。二是完善內部路網,構建等級明確、密度合理的道路網體系。以潮連大道、環島公路、青年路、連荷路、潮中路等為主乾路,以與主幹路間距400-600米設置次乾路,共同構成骨幹路網,支撐主要交通。三是發展慢行系統。借鑒佛山西樵山、廣州白雲山的經驗,設置專用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將山水資源和歷史資源進行串聯,並將慢行系統與社區內部道路進行連接,構建慢行空間鄰里單元。四是打造公共交通。構建與規劃中的城市軌道4號線相連接的軌道線,形成島內連接島外的大運量公交線路。利用島內城市道路,形成覆蓋全島的智慧公交系統,使用新能源公車,促進島內綠色出行。同時,充分利用潮連大道規劃軌道站800米區域,打造站城一體開發區,通過對地上、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構建公共交通中心、商業服務中心,實現黃金地段土地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六、打造“人才島”的實施建議

(一)重視頂層設計。人才島作為江門市重點專案,應舉全市之力共同打造,各級各部門要從戰略的高度,根據工作職責,制定具體的工作計畫,在申請上級支持(例如將人才島列入國家或省級人才改革創新基地)、制定特殊政策(對人才島的管理體制、融資模式、人才政策等方面)、籌措開發資金、調整土地指標、確定規劃方案、引進重點專案、推進工程進度等方面積極行動,形成創新發展的“江門特區”。在建設標準方面,應按照“公園城市、海綿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把握僑鄉特色文化底蘊,在城市空間、經濟、能源、交通、生活等方面制定高標準,運用綜合管廊、綠色建築、智慧交通等新技術,提升人才島的建設水準,塑造僑鄉風情的特色島嶼,形成江門展現形象的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建設的“江門模式”。

(二)做好規劃設計。重視規劃設計的引領作用,圍繞人才島的高定位、高標準,邀請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準設計機構,遵循精明增長理念,確保人才島生態優先、僑韻凸顯的發展思路,通過資源承載力研究,確定合理的開發建設規模,對空間結構、城市形態、道路交通、生態人文、開發模式等進行規劃,為人才島的合理建設打下良好基礎。一是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規劃應與潮連島開發利用的現狀相結合,尤其要關注島上現有村莊、宗祠、工廠等限制因素,確保規劃落地生根。二是突出“人才島”的人才屬性。在資源整合利用、產業開發、專案安排等方面要緊緊圍繞人才做文章,避免與人才關聯較小的專案落戶島上。

(三)深化共用合作。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加強與大灣區及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共用合作,引導外部資本和人力資源合理流入,通過資源分享、人才共用、服務共用的運營模式,促進人才島的開發建設。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如飛地經濟、PPP、PFI等共用經濟模式,對島內各類配套設施進行梳理、分類,根據各類設施特點,劃分為經營性項目(商場、酒店等)和非經營性項目(中小學、公園、給排水設施、共同管溝等),確定各類專案的資金籌措方式,通過吸引市場力量參與人才島開發,解決人才島建設的資金問題。

(四)力推品牌形象。人才島作為立足江門、服務灣區、僑引世界、面向全球、宜居宜創的國際人才雲基地和珠西人才高地,未來發展面臨珠海、中山等地區的競爭。人才島的成功除了自身高品質建設外,還需要高效 的行銷推廣策略。要開展全階段、全方位、立體化的行銷推廣,對人才島的人力資源產業項目、人才引進和培養優勢、品牌形象開展深入宣傳,提升對人才資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五)制定獎懲措施。為確保入島人力資源產業專案和引進人才的素質,應確定准入門檻,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不僅要有獎勵措施。對產業項目和人才要有品質評價與業績考核制度,做到寬進寬出、高薪嚴管;對於虛假人才要制定相應的賠償條款和懲罰制度;對於薦人不力、用人不當和產業專案不符合標準等情況要建立相應的追責制度和遷出機制。

作者:中共江門市委政策研究室

編輯:李穎怡

實現規模效應。

調研組參觀淮安智慧穀

二、打造江門“人才島”的優勢與制約

(一)區位條件突出,但公共配套服務不足。江門作為珠三角西岸的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隨著深中江通道、深茂鐵路、港珠澳大橋、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等區域交通設施的建成以及江門市“一樞紐、兩中心、三通道”交通戰略的有序推進,江門將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1.5小時經濟圈。潮連島位於江門市區的東北部,離市中心僅5公里,東部與中山古鎮、江門荷塘隔江相鄰,西南與江門市區隔水相望,通過江門大道可與東部三區一市區取得快速聯繫,通過廣中江高速可與珠西樞紐、中開高速、佛開高速等其他高速公路、濱江大道、五邑路等城市快速路取得便捷聯繫,利用高速鐵路、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等能夠與粵港澳大灣其他城市以及省域其他城市取得快速聯繫,區位優勢明顯。但潮連島交通系統均不完善,難以滿足未來人才島發展的需求。對外作為中心城區江心島,除自身需求外,中心城區甚至中山、佛山等地的交通聯繫需要在本島中轉,跨江需求較大。目前僅靠潮連大橋和廣中江高速兩條通道與中心城區相連,交通壓力明顯,呈現出一定的“孤島效應”。對內僅有潮連大道、連荷路等少數幾條主要幹道,道路的系統性較差、支路網不足、交通微循環沒有建立、公共交通系統不夠完善、靜態交通設施不夠齊全、缺少串聯山水人文資源的慢行系統。同時,作為鎮級發展單元,島上缺乏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優質學校、高級醫院、文化設施、高尚住宅等)、商業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等,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

(二)產業體系較完備,但經濟實力有限。近年來,江門堅定工業立市,重振江門製造,積極構建“4+1”產業體系(裝備製造、智慧製造、精密製造、綠色製造及北斗應用)、大力打造五大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產業、重卡和商用車產業、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產業、教育裝備產業、大健康產業),深入推進四大萬畝產業合作區。這些產業發展行動,將極大的振興我市產業規模,為人才引進和培養提供廣闊的平臺,為人力資源產業集聚發展提供多元的需求。同時,作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的重要一員,我市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等諸多科研教育機構,具備較高較全的科技資源與成果孵化優勢,能夠充分發揮人才智力成果。但受人力資源等各種因素制約,我市經濟實力一直不強,2016年GDP約2418.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約204.13億元,財政能力較為有限,獨立支撐人才島的開發與建設存在一定困難。

(三)土地資源豐富,但實際可利用面積較少。潮連島“山、水、林、田、園”等生態基底面積約6平方公里,遍佈全島,比例高達47%,生態型島嶼特色突出。島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形成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生態優勢。島上土地資源豐富,12.68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建成區面積約6.7平方公里,未建設土地約6平方公里,占全島面積的47%,是江門市中心城區內為數不多的可供連片開發的區域,能為“人才島”的集聚化、規模化、品質化發展提供較為充足的土地資源。然而,受土地利用規劃的限制,潮連島新增建設用地僅1.1平方公里。島上現有存量用地不夠集約,“雙低用地”所占比例較高,低效工業用地約2.2平方公里,占現有用地的35%,低質村莊用地約1.3平方公里。全島320多家工業企業基本為五金、塑膠、印刷等低端製造業,佈置在島內區位、交通、環境較好的區域,而用地單位產值僅為30萬元/畝,遠低於先進城市水準,土地資源的低效供給明顯。同時,島上缺乏創新科研、人才培訓、智慧創意、知識服務、商業配套等現代服務業,導致土地價值偏低、服務能力偏弱,給人才島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

(四)僑文化特色明顯,但開發利用滯後。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在海外華僑達到400多萬,分佈在港澳、東南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等107個國家和地區。潮連作為歷史悠久的僑都名島,歷史底蘊和人文積澱深厚。座擁400多年歷史的洪聖廟、60多間獨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宗祠以及分佈集中的祠堂風貌街、明代墓、石拱橋、古民宅、古碼頭等歷史遺存,擁有洪聖誕廟會、潮連紗龍表演、西江特色飲食等民俗文化。歷史名人眾多,各項文化資源豐富,為將潮連島建設成為具有僑鄉氣息、富含特色文化、吸引人才資源的文化島,提供了獨特的人文資源。但受開發條件有限、規劃思路不成熟、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原因,目前島上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得到系統的開發,很多文化景點尚“養在深閨人未識”。

三、外地經驗

2013年以來,為加快淮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淮安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淮安智慧穀,取得了良好的實效,其經驗做法值得我市學習。

(一)主動踐行人才優先發展理念。一是認識新。全市上下對“人才工作本質上是經濟工作、招才引智是更高層面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優於招商引資”等觀念已經形成共識。引才用才不再停留於就經濟抓經濟、就產業抓產業,靠招引項目來被動地集聚人才,而是逐步進入以主動吸引人才為先導來帶動產業發展的“人才引領”階段。通過引進或培養一個人才,創新一項技術,開發一個產業,開拓一片市場,形成一方優勢。二是理念新。智慧谷開發建設遵循“有核無域”的空間理念,既集中發展一點——智慧谷,又充分整合周邊——淮安市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市甚至蘇北。智慧谷作為核心區,劃用地面積僅2600畝,但核心功能和配套設施五臟俱全:其中1500畝科研平臺區域規劃總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80億元,按照“產城融合、集約發展、生態同贏、片區聯動”的策略,突出應用研發、孵化轉化、總部經濟三大核心功能,注重科技服務、教育培訓、成果展示交易、生活服務等功能配套。同時,智慧穀的潛在功能範圍並不局限於一地,而是“服務全市、輻射蘇北”。目前,智慧穀的科研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35家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簽約合作,其中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淮安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等20多家科研機構落戶入駐,集聚科技人才數百名。三是動力新。淮安主動創新人才政策機制,編制《淮安市“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啟動實施“智匯淮安”人才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等十大人才工程。開展“名校優生”引才、“蜜蜂引才”活動,儲備一批優秀年輕人才。同時,將高層次人才工作和科技人才強企工作列入全市科學跨越發展目標考核體系,加強對縣區、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類開發園區的考核,讓一把手抓牢抓實“第一資源”。

(二)堅持標準高打造功能品質。一是起點高。智慧谷是淮安為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實施“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戰略而打造的高端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工作要從這一決策部署來通盤考量,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徵意義”的殷切囑託。二是定位高。智慧穀通過吸引國內外著名高校院所在淮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技術熟化、企業孵化、科技公共服務、研究生培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進一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等舉措,加快創新創業平臺的打造,形成研發機構和高層次人才的集聚高地。三是品質高。總體功能佈局完善,建設品質高,分為科技研發區、孵化轉化區、商務辦公區、生活服務區,建有研發樓、孵化樓、商務辦公樓、會展中心、人才公寓、餐飲中心、金融機構等設施,成為淮安城市品質和形象的象徵。

(三)全力優化運營服務。一是機制優。建立協調會辦機制,智慧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建設運營中的各方面問題,根據需要界定土地利用性質、全市平衡調撥土地利用規劃調整指標、市單列建設用地農轉用指標、減免市級統籌費用等,確保建設供地。二是平臺優。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等20多家科研機構落戶入駐,形成“名所、名校彙聚淮安”效應,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眾創集聚區和眾創空間各1個,市級眾創空間10個。提檔升級淮上英才創投公司,創投資金總額由3000萬增加至8000萬,科技金融服務穩步推進。三是服務優。實施高層次人才“購房券”制度,首批為20名高層次人才發放“購房券”100萬元,新建高檔人才公寓60套,打造高層次人才安居工程。圍繞企業所需,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訓,先後組織200余名企業負責人、高層次人才和全市部分人才工作者,赴上海交大等國內知名高校培訓。制定出臺《駐淮高校教師和企業人才雙向兼職實施辦法》,打造校企、校地合作直通車,打通產業研合作“最後一米”等。

四、打造江門“人才島”的定位和目標

(一)功能定位。人才島作為江門落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廣東建設人才強省戰略和江門“興業惠民、治吏簡政”的重要平臺,應打造以人力資源產業集群為核心、人才培育為目標、僑鄉文化為特色、科研平臺為引力、創新創業為動力、高尚服務為支撐的,集人力資源產業、人才引進培養、科研孵化、優質生活、知識經濟於一體的,宜居、宜業、宜創、宜遊的珠西人才高地。

(二)發展目標。江門“人才島”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塑造環境友好、僑韻凸顯、資訊高效、活力綻放、知識引領的“人才島”,構建立足江門、服務灣區、僑引世界、面向全球、宜居宜創的國際人才雲基地,成為“大灣區時代”江門跨越發展的知識經濟引擎。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實現“1111”的近期發展目標;通過十年的發展,實現“2個升級、3個標杆”的遠期發展目標。“1111”即打造“1個”人力資源產業集群和國際人才雲基地,取得超“10億”的產值,推動超“100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運行,孵化超“1000家”科技型創新企業。“2個升級、3個標杆”即助推江門實現經濟、城市兩個領域的“轉型升級”,成為珠西人力資源產業的行業標杆,服務人才、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知識標杆,全球華人華僑人才集聚的創新標杆。

五、打造江門“人才島”的發展策略

(一)空間佈局策略。“人才島”應以目標定位為導向、以資源環境為依託、以配套服務為支撐,合理佈局功能分區,實現“生態、生活、生產”三大空間的統籌。島內劃定高端服務區(含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區和高端商業服務區兩大功能)、科技研發區、人才培養區、創新孵化區、文化創意區、優質生活區、公共活動區、醫療健康區等八類功能區,並通過綠軸和水軸串聯各功能區和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構建城市與環境相融合的功能佈局,形成產業集聚、功能多元、服務高端、環境優美的總體功能格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密度,保障人才島的生態發展,例如科技研發區、高端服務區,進行高強度、中密度開發;其他功能區進行中強度、低密度開發。對島內核心節點區域,如高端服務區所在的水陸交匯地段,功能上應以形象多元的公共功能為主,營造變化豐富的城市景觀。通過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提升人才島的品質形象。

高端服務區內集聚“招聘、獵頭、培訓、派遣、外包、諮詢”等人力資源全產業鏈服務,形成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基地,促進人力資源產業的集聚發展。科技研發區、創新孵化區以現有科研院所為依託,搭建科技大學人才培養基地、科研機構研究基地、科技人才獨立工作室等科研平臺。公共服務區、文化創意區、人才培養區內設置學術交流中心、科技圖書館等學術設施,為人才的提升、培養、培訓和事業發展的提供理想的平臺。優質生活區配套高級人才公寓、高檔生活社區、高水準教育、醫療機構。高端服務區配套高端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活動區配套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高品質文體設施,為人才提供高端完備的生活服務。同時,以島上優越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基礎,充分利用水系、綠帶和步行徑,串聯潮連沙灘公園、洪聖廟、公共服務核心、盧氏宗祠、小海河濕地公園等公園綠地和歷史遺存,形成景觀網路,覆蓋全島,打造江門市區的“城市後花園”,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二)開發時序策略。綜合考慮島上現有建設情況、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重點建設專案等因素,建議對人才島分三期進行開發,島內部分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應適度控制土地出讓進度,預留遠期發展用地,確保發展彈性,留下發展機會。第一期分東西兩部分,東邊以廣中江高速、潮連大道、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西邊以連荷路、潮連大道和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以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現狀未建設用地為建設區域,主要打造高端服務區、優質生活區、人才培養區和科技研發區,積極推動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基地、科研機構研究基地、科技大學人才培養基地、高級人才公寓、國際雙語學校、高水準幼稚園、中小學、高端商業中心和酒店、品質生活社區等重點專案建設。第二期以青年路、環島公路和廣中江高速圍合區域為主,應結合“三舊”改造、“工改工”等城市更新政策,通過對島內主要的“雙低”用地(低效工業用地和低質村莊用地)進行轉型升級,打造創新孵化區、公共活動區和優質生活區,積極推動創新孵化項目、學術交流中心、科技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品質生活社區重點專案建設。第三期以連荷路、潮連大道和環島公路圍合區域為主,應結合潮連島洪聖殿、盧氏宗祠群、區氏宗祠群等僑鄉歷史遺存和低質村莊用地的升級改造,打造文化創意區和醫療健康區,積極推動文創產業專案、高等級醫療保健設施、民俗文化、民宿等旅遊等重點項目建設。

(三)產業發展策略。

一是打造人力資源產業全鏈條服務。圍繞“企業伺服器、產業加速器、行業導航器”的人力資源產業功能,在人才島內構建省級甚至國家級的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入園實行集群式佈局,實現成本效應、學習效應、競爭效應、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同時,將江門市的科教人才優勢與市場需求、產業結構相結合,利用人才島內各種科研教育和雲服務基地,構建“產學研創”為一體的人力資源平臺和全產業鏈服務,發揮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確定准入門檻,引導高端人力資源產業在人才島內良性發展、合理佈局,實現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產業優勢。

二是構建人才引進與培養優質平臺。高效利用人才島有限的土地資源,在高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利用僑鄉優勢,對接粵港澳及國際資源,在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方面應與深圳、廣州、珠海等市形成優勢互補,重點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人才、高級管理人才與高級技能人才,應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使人才島不僅成為凝聚和吸引人才的“窪地”,更成為發揮和培養人才的“高地”,為人力資源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重點依託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江門大資料產業基地、五邑大學等優質科研機構,廣泛與粵港澳、國家級和國際級知名科研機構、科技大學等開展合作,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加盟。依託江門職院等職業教育院校,與粵港澳及國內、國際著名的職業培訓機構合作。如與深圳在科技服務、先進制等行業合作開展人才職業培訓,積極培養製造業人才,將人才職業培養與城市產業發展戰略相結合,通過人才島具備的雲服務功能,擴大輻射與服務範圍,提升人才島的影響力。

(四)交通完善策略。進一步優化人才島對內對外交通。一是增加對外通道。在現有潮連大橋、廣中江高速橋的基礎上,修建中心城區發展大道至潮連青年路的大橋或隧道,增加人才島與江門中心城區的連接通道,強化對外連接能力。二是完善內部路網,構建等級明確、密度合理的道路網體系。以潮連大道、環島公路、青年路、連荷路、潮中路等為主乾路,以與主幹路間距400-600米設置次乾路,共同構成骨幹路網,支撐主要交通。三是發展慢行系統。借鑒佛山西樵山、廣州白雲山的經驗,設置專用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將山水資源和歷史資源進行串聯,並將慢行系統與社區內部道路進行連接,構建慢行空間鄰里單元。四是打造公共交通。構建與規劃中的城市軌道4號線相連接的軌道線,形成島內連接島外的大運量公交線路。利用島內城市道路,形成覆蓋全島的智慧公交系統,使用新能源公車,促進島內綠色出行。同時,充分利用潮連大道規劃軌道站800米區域,打造站城一體開發區,通過對地上、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構建公共交通中心、商業服務中心,實現黃金地段土地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六、打造“人才島”的實施建議

(一)重視頂層設計。人才島作為江門市重點專案,應舉全市之力共同打造,各級各部門要從戰略的高度,根據工作職責,制定具體的工作計畫,在申請上級支持(例如將人才島列入國家或省級人才改革創新基地)、制定特殊政策(對人才島的管理體制、融資模式、人才政策等方面)、籌措開發資金、調整土地指標、確定規劃方案、引進重點專案、推進工程進度等方面積極行動,形成創新發展的“江門特區”。在建設標準方面,應按照“公園城市、海綿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把握僑鄉特色文化底蘊,在城市空間、經濟、能源、交通、生活等方面制定高標準,運用綜合管廊、綠色建築、智慧交通等新技術,提升人才島的建設水準,塑造僑鄉風情的特色島嶼,形成江門展現形象的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建設的“江門模式”。

(二)做好規劃設計。重視規劃設計的引領作用,圍繞人才島的高定位、高標準,邀請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準設計機構,遵循精明增長理念,確保人才島生態優先、僑韻凸顯的發展思路,通過資源承載力研究,確定合理的開發建設規模,對空間結構、城市形態、道路交通、生態人文、開發模式等進行規劃,為人才島的合理建設打下良好基礎。一是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規劃應與潮連島開發利用的現狀相結合,尤其要關注島上現有村莊、宗祠、工廠等限制因素,確保規劃落地生根。二是突出“人才島”的人才屬性。在資源整合利用、產業開發、專案安排等方面要緊緊圍繞人才做文章,避免與人才關聯較小的專案落戶島上。

(三)深化共用合作。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加強與大灣區及國內外先進城市的共用合作,引導外部資本和人力資源合理流入,通過資源分享、人才共用、服務共用的運營模式,促進人才島的開發建設。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如飛地經濟、PPP、PFI等共用經濟模式,對島內各類配套設施進行梳理、分類,根據各類設施特點,劃分為經營性項目(商場、酒店等)和非經營性項目(中小學、公園、給排水設施、共同管溝等),確定各類專案的資金籌措方式,通過吸引市場力量參與人才島開發,解決人才島建設的資金問題。

(四)力推品牌形象。人才島作為立足江門、服務灣區、僑引世界、面向全球、宜居宜創的國際人才雲基地和珠西人才高地,未來發展面臨珠海、中山等地區的競爭。人才島的成功除了自身高品質建設外,還需要高效 的行銷推廣策略。要開展全階段、全方位、立體化的行銷推廣,對人才島的人力資源產業項目、人才引進和培養優勢、品牌形象開展深入宣傳,提升對人才資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五)制定獎懲措施。為確保入島人力資源產業專案和引進人才的素質,應確定准入門檻,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不僅要有獎勵措施。對產業項目和人才要有品質評價與業績考核制度,做到寬進寬出、高薪嚴管;對於虛假人才要制定相應的賠償條款和懲罰制度;對於薦人不力、用人不當和產業專案不符合標準等情況要建立相應的追責制度和遷出機制。

作者:中共江門市委政策研究室

編輯:李穎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