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棚種植番茄增產管理,為什麼要用em益生菌?

大棚種植番茄增產管理, 為什麼要用em益生菌?

番茄是喜溫濕怕高溫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之一。 如何栽培出優質、高產、鮮美品味的番茄, 在生產管理上應該掌握好以下幾點:

一、溫度 

番茄適合生長溫度範圍在10~35℃, 適合月平均溫度為20~25℃的季節裡生長。 白天, 上午23~28℃, 最高不得超過35℃;下午逐步降溫至23℃時閉棚。 夜間15~18℃為好。 晝夜溫差以10~13℃為宜, 低於10℃生長受到抑制, 低於5℃植株停止生長。 1~2℃時遭受凍害。

二、水分要求 

土壤濕度為0.05~1.00巴, 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 要獲得5000公斤番茄, 需從土壤中吸取330噸以上的水。 果實發育期每天每株需吸收1 升以上的水分,

以促進根系發達, 增強吸水、保水能力。

三、光照 

番茄每平方米葉面積生產1公斤果實需要95~96小時光照。

四、土壤 

在華北地區都可以生長。 粘質土壤生長慢些, 長勢強;砂性土壤中生長快, 易衰老。 酸鹼度以微酸性, pH值在6~6.5較好。 華北地區土壤偏堿, 提倡施用生物有機肥, 可以改變鹼性土壤。 目前較好的有酵素菌生物肥及有機、無機複合肥等, 逐步替代無機化學肥料, 可改造土壤, 創建番茄適生環境。

五、養分 

番茄需要多種無機營養元素, 而且營養要素還要有一定比例。 如要生產1000公斤番茄, 需從土壤中吸取氮2.5~3.5公斤、磷0.8~1公斤、鉀4.2~4.8公斤、鈣1.6~2.1公斤和鎂0.3~0.6公斤元素。 要按養分吸取比例施肥, 如以氮為100, 則磷為26, 鉀為180, 鈣為74, 鎂為18,

吸收鉀最多, 吸收磷和鎂最少。 配方施肥是經過測試植物生長所需各種營養元素為依據, 按不同比例合理配製專用肥。

六、氣體條件 

基本條件二氧化碳和水,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3%, 二氧化碳含量適量增加則光合作用強度增強。 二氧化碳的飽和濃度為0.1%, 超過此濃度蕃茄生育失調, 甚至中毒;當二氧化碳在0.005%濃度時, 植物會因饑餓而死亡。 特別是當冬季光照不足時, 可以人工補充二氧化碳, 以提高二氧化碳的量。 若是底肥使用酵素菌生物肥會減少二氧化碳的補充, 因此, 不能單一使用化肥, 要科學配方。 科學施肥。

七、適時防治病蟲草害 

番茄病蟲草害有:一是真菌類, 如猝倒病、立枯病、葉黴病、白粉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黴病、枯萎病等;二是細菌類,

如潰瘍病、髓部壞死病等;三是病毒病類, 如花葉型、厥葉型、黃化型、叢矮病、斑萎病等病毒病;四是線蟲, 如根結(瘤)線蟲等。 還有生理性病害(也叫非侵染性病害), 有因高溫或低溫造成的日灼、裂果, 也有因或氮、磷、鉀、鈣、硼、鎂、鋅等量過盛造成葉子變黃、變小、萎蔫下垂, 造成空洞果、畸型果等症狀。 害蟲如:白粉虱、潛葉蠅、蚜蟲等。 利用種植專用EM益生菌在栽種時灌根(500-1000倍)可以有效地預防細菌類和線蟲病, 在發葉期噴灑EM益生菌, 可以有效預防因高溫或者地位引起的葉面疾病。 在開花期和孕果期使用可以增加坐果率減少墜果、爛果等, 並且可以減少果實的畸形率, 增產增收。

八、增產措施

1.使用益富源EM益生菌發酵肥,

減少化肥用量。 利用EM益生菌的活性來活化土壤, 提高土壤溫度1~3℃, 確保冬季夜間有效積溫。

2. 使用種植益富源EM益生菌。 提高植株的淨光合利用率50%~200%, 使作物增加碳水化合物濃度, 充分發揮自身抗凍耐寒、抗鹽耐鹼、抗旱耐澇的特性, 調節作物自身生殖生長, 增強營養吸收, 可促進花芽分化, 保花保果。 施用誘抗劑的作物, 可減少常規施肥量的20%~50%。 植株成形後, 自身調控吸取養分便可調濟果實早熟, 提高品質, 口感好, 可提早上市7~10天, 並延長作物生命期20天以上, 可多留果穗, 增加採摘次數, 提高番茄產量。 使用EM益生菌後番茄口感好, 延長保質期, 果大果圓, 色澤鮮豔, 提高品質。

3.系統管理作物的營養比例。 實行測土、測植株, 掌握營養元素配比,

合理施肥, 有利於蕃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養分供應, 保花保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