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祖宗發明的“紮馬步”真的有什麼神效嗎?

作者:劍眉同學(健身培訓師, 優秀科普作者)

在冷兵器時代, 兩方爭鬥多為“肉搏戰”, 下肢力量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重要, 試想在短兵相接的刹那間, 一方如果突然倒下, 就會被敵人死死壓制, 那相當於一條腿踏進了鬼門關, 所以很多時候, 讓你“定如松”的下肢力量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圖片來自電影《霍元甲》)

“紮馬步”從何而來?

《國術概論》中, 對於馬步的描述是這樣的:“騎馬式者,兩腿左右分開,身體下坐,有如騎馬者之謂也。 其練習之法,身體直立,面向前方,兩腿左右分開。 雙膝彎曲。 踞立如騎馬式。 ”

紮馬步又叫做“騎馬式”,

僅從字面上不難瞭解它與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 對抗的時候都需要具備“紮馬步的基礎”, 也就是說, 他們需要良好的下肢力量。

(圖片來自電視劇《三國演義》)

對於騎兵來說, 擁有強勁的下肢力量才可以平穩的在馬上馳騁, 對於步兵來說, 下肢力量是雙方對抗的關鍵, 即便是單兵作戰時, 下肢力量也是砍殺、摔打的重心所在。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早期先民在狩獵、生產、勞作中, 經常使用紮馬步的姿勢, 隨後在部落、種族之間的鬥爭中紮馬步逐漸受到重視, 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訓練體系, 成為武術的一項基礎訓練項目。

穩健的下肢力量有什麼優勢?

騎馬射箭或者早期遊牧民族的馬上表演,

都在體現著下肢力量的重要性, 比如最簡單的一點“不能從馬上掉下來”, 就需要整個大腿乃至於臀大肌的力量。 在近身搏擊、砍殺中更是如此, 下肢力量薄弱的話將無法進行有力的擊打。

從人體運動力學的角度來說, 搏擊、砍殺是一項身體肌肉相互協調、配合的動作, 這一系列動作的著力點幾乎都是腳下, 當雙方發生力量對抗的時候, 下肢力量往往決定著勝負。

(圖片來自123rf圖庫)

摔跤比賽的本質就是不斷破壞對方的身體平衡, 讓對方單腳或者雙腳離地, 以至於最終倒地不起, 這個過程中, 下肢力量強的一方往往更佔優勢。

現代生活中, 儘管我們不用面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 但我們已知的鍛煉方式中,

大部分都要運用到下肢肌肉, 所以下肢力量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 (鍛煉並不是指讓肌肉的變得肥大, 而是鍛煉肌肉的功能。 )

紮馬步的多種不同方式

我們的祖先把紮馬步進行了諸多改良, 比如結合了站樁。

在多根樹墩上紮馬步, 時而抬腿、時而行走, 用今天的觀念理解這就是一種肌肉功能鍛煉, 它不僅增強了肌肉的耐力, 同時也是在鍛煉身體的平衡和協調性, 更主要是為了訓練出靈活的步法, 從而完成更優秀的技擊。

(圖片來自123rf圖庫)

在沒有任何訓練器械的情況下, 不妨試試紮馬步。

紮馬步和深蹲很像, 你甚至可以理解成, 紮馬步只是深蹲下蹲到低點(大腿與地面平行狀態), 然後保持住即可, 這項訓練對於空間的要求限度很低,

隨時都可以練。

如何正確的進行馬步練習呢?

熱身:

紮馬步之前一定要做好關節的預熱, 不要一開始就進行馬步練習。 你可以嘗試做15~20次半蹲練習(下蹲幅度只有完整馬步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 以及10~20次膝關節環繞, 直到身體微微變熱就可以了。

(圖片來自123rf圖庫)

下蹲:

雙腳站立略微外八一點即可, 站的位置越寬, 大腿正面股四頭肌受到的刺激越大, 對於大腿內側刺激也更大;

儘量保持上半身挺直, 不要弓腰駝背, 同時下蹲到大腿地面平行線即可, 膝蓋最好不要超過腳尖;

蹲不下去怎麼辦?

在家訓練的時候, 如果你蹲不下去, 或者蹲下去以後感覺膝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那麼你可以借助一些傢俱, 比如扶著椅子、桌子,

慢慢的從半蹲開始練習。

我練深蹲, 還用紮馬步嗎?

深蹲和紮馬步本無區別, 只是紮馬步時下肢肌肉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的狀態, 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 習慣深蹲的人也可以在練習中加入以下“馬步元素”, 比如下蹲到最低點保持住3-10秒, 然後再起身, 這樣的鍛煉比單純的深蹲效率更高。 練習中需要注意什麼?

不管是深蹲還是紮馬步姿態, 膝蓋都不要大幅度的晃動。 不要出現膝蓋內扣的動作, 這一點上女生要尤其注意。

鍛煉需要循序漸進, 一開始的強度不宜過大。 從未有過鍛煉經驗的人首次只需練習1次就足夠了。 不經常運動的人一開始就進行過量深蹲或者紮馬步訓練, 有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你的肌肉會出現疼痛、壓痛、腫脹等情況, 有時也會伴隨全身發熱,尿色變深或者變紅,應當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從未有過下蹲訓練的人,在運動24小時後可能會出現肌肉延遲性酸痛。體現為大腿肌肉和臀大肌的疼痛,但過段時間會自行緩解,這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可以試試靠牆蹲

靠牆蹲很適合在家中訓練,因為牆體“迫使”你完成膝蓋不超過腳尖,以及上半身挺直這兩個標準。

方式如圖所示:

(圖片來自123rf圖庫)

選擇好站位,控制自己雙腳的距離以及和牆體的距離。

手扶牆體下蹲,臀部接觸到牆體,下蹲到大腿地面平行,這個時候可以調整腳的距離,剛開始調整過程會比較繁瑣,隨著動作更加熟練,這類“準備工作”會越來越容易。

上半身儘量貼在牆體,保持這樣的姿態,那麼鍛煉方式和紮馬步是類似的,當然你也可以像深蹲一樣站起,然後下蹲、臀部靠牆,重複這個過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有時也會伴隨全身發熱,尿色變深或者變紅,應當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從未有過下蹲訓練的人,在運動24小時後可能會出現肌肉延遲性酸痛。體現為大腿肌肉和臀大肌的疼痛,但過段時間會自行緩解,這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可以試試靠牆蹲

靠牆蹲很適合在家中訓練,因為牆體“迫使”你完成膝蓋不超過腳尖,以及上半身挺直這兩個標準。

方式如圖所示:

(圖片來自123rf圖庫)

選擇好站位,控制自己雙腳的距離以及和牆體的距離。

手扶牆體下蹲,臀部接觸到牆體,下蹲到大腿地面平行,這個時候可以調整腳的距離,剛開始調整過程會比較繁瑣,隨著動作更加熟練,這類“準備工作”會越來越容易。

上半身儘量貼在牆體,保持這樣的姿態,那麼鍛煉方式和紮馬步是類似的,當然你也可以像深蹲一樣站起,然後下蹲、臀部靠牆,重複這個過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