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屬於呼和浩特人的共同回憶,在這些房子完全拆掉之前還能找得回來

小編前些天去玉泉區雲中路轉悠

發現了一處“寶地”西水磨村

雖然略顯破舊落後

等走近一看

才發現這裡別有一番天地

太多的呼和浩特人有著關於平房的記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水準的不斷改善, 人們陸陸續續地搬離了平房。 而那些平房在無聲地消失, 隨之消失的還有曾經住平房的情趣。

西水磨村於2017年8月被劃入呼和浩特城中村改造專案區域內。 今天, 小編就帶著大家在它改造完成之前找回我們曾經的樂趣。

▼寬窄不一的巷子交錯又相通, 怎麼走都不會迷路, 怎麼走都是朝著家的方向。

▼遠處覓食的狗和近處踩著影子回家的孩子。

▼巷子中間攤著一片髒水, 已經被凍成了冰, 調皮的孩子經過時總會滑兩下過去。

▼某個巷口的一面水泥黑板還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氣息。

▼“咱們這塊兒哪兒有廁所?”“往前走, 那個六邊形窗戶的就是。 ”

▼小姑娘沒有穿外套, 顛兒顛兒從遠處跑過來, 歡快的腳步聲打破了巷子的寂靜。

▼多數人家會在大門口兩邊堆著大石頭, 有的會放置一根粗樹幹。 不知道這樣擺放有什麼說法, 只是看得久了, 心裡默認這兩樣東西就該是大門的最佳搭配。

▼吃過午飯後, 幾個孩子集結在一起共同打發無聊的午睡時光。

▼家裡的大門、門房的牆上總會留下小孩子們歪歪扭扭的“簽到”。

▼小時候放學路過的小賣鋪就是像下面這樣沒有門牌,

乾淨的玻璃上那幾個醒目的大字一直是我們心裡最愛的字體。

▼店鋪的老式手動捲簾門上鏽跡斑斑, 滿是歲月的痕跡。

▼天冷了, 家裡大人就將有火炕屋子的窗戶用大塑膠布釘得嚴嚴實實, 以防透風。

▼窗戶上的布簾或者磨砂貼紙, 遮光又能防偷窺。

▼你家裡是不是還留著這樣的存錢罐和相框?

▼藍色玻璃是童年記憶裡所有機關單位辦公室的標配, 嚴肅又古板。 還記得自己跟在爸爸後面走進這樣的辦公室時的心情, 就像小學生走進校長室那般緊張。

▼煙囪是大大小小的平房院落間最易定位的座標:“看到那個冒著煙的煙囪了嗎?旁邊掛著紅燈籠的大院就是我家。 ”

▼一抬頭, 不知誰家屋頂上的鴿子剛好飛過頭頂。

市區裡有一部分老一輩養鴿人曾在涼房頂上搭建鴿子窩棚, 住在頂樓的住戶經常能看到有鴿子落在對面的樓頂。 自打涼房拆了以後, 城區裡鴿子的身影就更少了。

▼已經搬走的一戶人家, 院子裡屋頂的瓦片碎落一地。

▼低矮的平房裡挨著南牆有個火炕和灶台, 燒飯熱炕同步進行。

▼樓房陽臺上暴曬的被子, 陽光的味道總覺得比平房的差了點兒。

▼院子裡的大樹枝幹粗壯挺拔。 你還記得小時候坐在爸爸肩頭摘果子的情景嗎?

▼院外牆上的電錶箱。 還能想起以前家裡的老式電閘什麼樣嗎?

圖片來源網路

▼小狗從主人剛剛倒在地上的爐灰上踩過。

▼某戶人家門口的“蹦蹦”, 也有人叫“蓬蓬”、“蛤蟆”,

風靡呼市的時候是等同於計程車般的存在, 曾是最受歡迎的代步工具。

▼某個巷口堆著的一大摞瓦片。

▼村口賣煤的小屋。 記憶裡, 送煤的師傅會蹬著裝好煤塊的平板三輪車到家門口等著, 爸媽從屋裡速速拿來早就準備好的手套和編織袋開始卸煤、搬煤。

▼是不是有了回到小學課堂的錯覺?

呼和浩特在發展, 平房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 關於平房的那些事兒, 你還記得多少?請在下方寫留言, 我們一起回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