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樣掏耳朵可能會影響進食 千萬別再做了

這說明, 掏耳朵這個日常活動還是很必要的, 但是平時我們所用的挖耳勺、小卡子容易傷到脆弱的外耳道皮膚, 如果用力不當,

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 導致癤腫、發炎、潰爛, 甚至影響進食。 長期不當地掏耳朵行為甚至可能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

不過, 有專家表示, 這種外耳道乳頭狀瘤在歐美比較多發, 我國較少出現。 只有當掏耳朵用力過猛, 造成外耳道或是鼓膜損傷, 引發炎症,

再長期地刺激才有可能得外耳道乳頭狀瘤。 所以一般情況下掏耳朵未必會致癌。

經常掏耳朵雖然不太會致癌, 但是會破壞耳道內的酸性環境, 對健康不利。 耵聹, 我們俗稱為耳屎, 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形成的, 它是一種酸性物質, 能夠防止異物和小蟲子飛入, 對耳道有保護作用, 所以不要經常掏。

那耳朵癢了怎麼辦?可用手指或小棉棒輕輕擦拭耳朵外側, 但不要用這樣的方法:用棉棒掏耳朵, 反而會將耳屎推向耳朵深部;棉花、火柴棒容易將異物殘留在耳道內;更不要用尖銳的物體掏耳朵, 容易造成損傷。

那正確地掏耳朵方式是怎樣的呢?一般情況下, 少量的耵聹, 會隨著我們的運動、說話和咀嚼自己排出。 如果還是感覺不舒服有堵塞感, 可以用礦物油、嬰兒油或酒精滴入耳道, 軟化耵聹, 五分鐘後將耳朵朝下, 軟化後的耵聹即可自己流出, 再用紗布或棉棒輕輕擦拭即可。

而大塊又硬結的耵聹, 已形成一個硬塊將耳道堵塞, 會影響聽力, 若位置較深, 壓迫鼓膜時, 有可能引起耳鳴、眩暈, 所以最好還是去醫院找耳科醫生用專業工具取出,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