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尋找新技術與老問題的對接點

“有什麼也別有病, 沒什麼也別沒錢”, 此話道出了人們對疾病的擔憂。 在我省, 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 因病致貧人員占比一半以上, 受治療費用限制, 他們的治療基本處於控制和維持狀態, 隨時面臨“治不准、治不起”的雙重困境。 對此, 我省出臺政策, 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線政策, 增強對因病致貧人員的幫扶實效。 (《黑龍江日報》12月9日)

一些“有病沒錢”的貧困大病患者往往通過媒體關注或好人善舉籌集治病錢, 這樣的事例雖體現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溫暖與關愛, 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救助制度缺乏常態化的現實問題。

雖然我國編織起世界最大的全民醫保網, 但保障能力仍處於較低水準, 抵禦大病風險的能力還很弱, 對於貧困患者怎樣採取“靶向治療”, 需要多管齊下。 我省探索發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以及醫聯體、遠端診療、大病再診斷、網上購藥等政策和機制合力, 整合幫扶力量, 努力實現貧困人口“大病不出縣、購藥不出村”, 無疑是對貧困患者雪中送炭之舉。

可圈可點的是, 我省為貧困患者提供的醫保新服務遠端協作診療模式, 不僅直面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均衡的“中梗阻”, 為困境中的病患找到了獲取優質醫療資源的途徑, 而且在合理降低貧困人口遠端會診收費標準基礎上,

將其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不論遠端會診還是費用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其邏輯起點都是把財務負擔降到最低, 這是貧困患者最需要和最關切的, 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來看, 尋找新技術新手段與老問題的對接點, 依託“互聯網+”, 把技術手段與制度安排合理結合起來, 使貧困患者少跑路, 醫療效果也可以更加精准, 是落實健康扶貧的“升級版”。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與這八個“更”相對應的是要在民生領域持續的升級和開創。 與此同時, 抓重點、抓難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更加突出。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方法, 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創新的思維和行動, 就能激發出解決問題的靈感火花。

然而, 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調適、完善, 都不是一觸即發的突然變化, 也都有一個深謀遠慮、不斷調整的過程。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 必須以“過程意識”把握好節奏、掌握好節點。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線政策規劃好了, 從試點邁向全面推進的步驟清晰了, 就能使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參保人員享受更便捷、更合理的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