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圍棋的孩子,未來差不了

曾經有人問我,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興趣班, 你會讓孩子學什麼?”

我說, 如果孩子有興趣的話, 我可能會選擇圍棋。

圍棋, 生靜氣, 磨性子。

金馬影帝張震為拍攝《吳清源》, 圍棋學到很高段位。 拍攝期前每天打坐、反復練習落子的動作。 因為不做好這些, 一代圍棋大師吳清源的氣勢就出不來。

圍棋和很多運動不同, 不是殺死你, 我就贏。 它更加考驗大局觀、整盤考慮的戰略能力, 這比局部廝殺更有智慧。

我們讓孩子學圍棋, 不是為了讓他成為大師、世界冠軍, 而是訓練思維能力。 不管孩子將來做什麼, 專注、思考、謀略、佈局……這些能力都會讓孩子未來比同齡人走得更遠。

為什麼這些牛人, 都在下圍棋?

知乎上一名從小學圍棋的網友說:

棋盤上不朽的正氣, 子間鮮明的對錯, 正是世間最樸素的道理。

學棋後, 自己從鋒芒畢露到逐漸內斂, 也懂得了和他人攀高比強、爭一時長短的幼稚。 慢慢學會了笑對羞辱, 漸漸懂得了什麼是應該在乎的, 什麼不值得在乎。

平和、眼光長遠、寵辱不驚、懂得取捨, 這些都是人生的大智慧, 也是我們一直努力達到, 想傳遞給孩子的。

圍棋作為咱們傳統文化的瑰寶, 無論是誰都能從中受益匪淺。

金庸先生以棋寫人、喻人, 喻人生百態、人心百態。

他說, 下圍棋推理的過程和創作小說的組織、結構關係密切。

商界名流雷軍也是圍棋愛好者,

他做投資講究謀篇佈局, 注重集體作戰。 投資時遵循了圍棋的“金角銀邊”理論。 移動互聯網是金角, 電商是銀邊, 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領域, 先後投出了樂訊、UCWeb、凡客、樂淘、尚品網, 至於小米, 則是雷軍決戰中盤的大龍。

就連演藝圈的眾多優質偶像們, 也是高段位圍棋愛好者。 葛優下棋水準不輸九段國手;李亞鵬有段時間每天花兩小時在網上下棋, 這樣的勤奮程度, 一般的業餘棋手自歎不如;李雪健特別喜歡聽聶衛平談棋, 他認為“聶九段”說棋中包涵著許多人生的真諦, 可以啟發悟性;張震拍攝《吳清源》時每天都要在開拍前靜坐半小時, 直到心情平穩, 一如重大對局行將開始, 職業高手們如老僧入定一般;陳道明常借棋,

參悟人生。

圍棋, 如何養出孩子的大智慧?

人的大腦在3周歲後基本已經發育了60%, 到12歲的時候發育能達到90%以上。 引導孩子學棋, 相當於從小做大腦體操, 左右腦互動, 整個大腦都得到更好的開發和鍛煉。 拋開這些不談, 圍棋還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各種大智慧。

1“學”的智慧

——提升專注力, 學習更高效

生活中, 很多孩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點聲響就分神;

做事丟三落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因為粗心大意在考試中丟分;

其實這些都是專注力不好的表現。

細心觀察我們周圍那些學霸、工作效率特別高的同事, 你會發現, 他們無一例外, 都是專注力非常好的人。

而下圍棋時, 孩子每走動一子, 都要看到落點, 還要觀察周圍幾步棋是否會被對方“吃”掉。

要“吃”對方的棋子時, 要注意到利害得失, 被“吃”時, 還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子力。

棋盤上始終都充滿了緊張激烈的戰鬥, 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注意力的分散和鬆懈, 否則就贏不了對方。 對於訓練孩子專注力有著極好的幫助。

2“思考”的智慧

——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做事更有章法

邏輯思維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

邏輯思維強的人, 做事更加井然有序。

圍棋行棋, 有嚴密的邏輯。 每步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 巧謀深算每一步每一子, 如何才能夠獲得更多優勢。 圍棋水準越高, 這種邏輯就越嚴密。 許多高深的邏輯推理問題, 在一步一步推演的過程中, 不知不覺就提升了。

3“贏”的智慧

——提升大局觀,

總比別人多看幾步

有話說, 格局決定結局。

格局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它對一個人的行為, 乃至人生走向都有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同樣做一件事, 有的憑藉智慧、勤奮、資源等先發優勢領先, 可是越往後, 越發現格局才是最終的競爭力。 這也是為什麼眾多有所成的人, 都熱衷於下棋的原因。

下圍棋時, 棋手不但要考慮到單個棋子的得失, 還需要謀篇佈局, 把盤面上所有棋子聯繫起來思考問題。 全域的協調配合、輕重緩急、舍小就大等其他方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