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救援無人機逐漸興起 人工智慧驅動應用升級

伴隨著市場需求的提升與技術的成熟, 全球無人機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 我國以大疆為首的無人機企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 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 無人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不斷拓展, 日益成為大眾化產品。

日前, 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 《行動計畫》中提出了四方面主要任務, 其中第一點就包括了要重點培育和發展智慧無人機等智慧化產品, 推動智慧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實際上,

伴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提升與技術層面的不斷突破, 無人機在諸多領域的應用正日益普及, 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無人機應用日趨廣泛

最開始, 無人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軍用領域, 技術層次也相對較高。 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 導航技術、微電子技術、無線電通信技術、無刷電機技術、數碼相機技術的發展, 為無人機民用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民用無人機在製造成本逐漸下降, 功能愈發齊全的形勢下, 開始加快從工業級用途拓展到消費級用途, 應用領域呈現多點開花局面。 與此同時, 在積極的市場發展前景下, 世界各大科技巨頭也相繼踏入這一片藍海當中。

據相關資料統計, 2015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銷售規模超過11億元。

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逐漸擴大, 無人機市場需求逐漸提升, 預計2017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3.73億元。

如今, 民用無人機已經深入融合各行各業發展, 形成了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兩大板塊, 在航拍、農業植保、物流配送、救援、測繪、電力與管道巡檢、影視拍攝、警務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救援無人機逐漸興起

由於我國地處喜馬拉雅與環太平洋地震帶, 且臨近西北太平洋颱風源地, 地震與颱風災情較為多發, 泥石流、洪水等災害也時有發生, 因而在救援方面的需求一直不斷上漲。 近年來, 民用無人機的廣泛應用, 為救援作業帶來了新的變革。

眾所周知, 在發生較大災害時, 災區與外界的通信、交通等聯繫管道往往會被影響或中斷,

這時候想要展開及時的探查、監測與救援十分不易, 通常需要派遣地面人員冒著次生災害危險進行修復或疏通。

而救援無人機則可以依靠其全面優勢, 擺脫傳統限制, 第一時間對災區受災情況進行拍攝回傳, 為開展救災行動提供決策參考;其次, 無人機還能對災區進行實施監測, 以避免次生災害對救援行動造成影響, 或是對救援人員造成威脅;此外, 救援無人機還能機掛載探照燈, 幫助搜救人員在黑暗的夜晚找到等待救援的災民。

人工智慧助力應用升級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步完善, 智慧硬體已開始向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向邁進, 硬體成本的不斷走低, 為無人機製造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也推動了無人機應用逐步升級。

當發生地震、火災、泥石流等災害時, 核心受災區通常會出現建築物坍塌的情況, 不僅救援人員很難靠近, 而且進行施救工作、尋找被困人員也頗為困難。

有了人工智慧的助力, 救援無人機便能發揮出更加出色的功效, 一方面減少了人力搶險救災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提升了搶險救災的精准度和效率。 未來, 隨著相關技術的逐步落地與成熟, 人工智慧救援無人機有望取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獲得在全球救援領域的普及使用, 為救援作業提供更大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