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流行性腹瀉怎麼應對?試試這個治療方案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仔豬和育肥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本病與傳染性胃腸炎很相似, 在我國多發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 夏季也有發病的報導。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豬, 年齡越小, 症狀越重, 死亡率高。

特徵:為嘔吐、腹瀉、脫水。 臨床變化和症狀與豬傳染性胃腸極為相似。

1、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特點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對乙醚, 氯仿等敏感, 對外界環境和消毒藥抵抗力不強, 病毒不耐熱, 在4℃以上不穩定, 56℃加熱45分鐘, 65℃加熱10分鐘即死亡。 相對光敏感, 在陽光下曝曬6小時即被滅活。 紫外線能使病毒迅速滅活。

2、臨床症狀

01、潛伏期一般為5—8天, 人工感染潛伏期為8—24小時;

02、主要的臨床症狀為水樣腹瀉, 或者在腹瀉之間有嘔吐。 嘔吐多發生於吃食或吃奶後;

03、症狀的輕重隨年齡的大小而有差異, 年齡越小, 症狀越重。 一周齡內新生仔豬發生腹瀉後3—4天, 呈現嚴重脫水而死亡, 死亡率可達50%, 最高的死亡率達100%;

04、病豬體溫正常或稍高, 精神沉鬱, 食欲減退或廢絕;

05、斷奶豬、母豬常呈精神萎頓、厭食和持續性腹瀉大約一周, 並逐漸恢復正常。 少數豬恢復後生長發育不良;

06、肥育豬在同圈飼養感染後都發生腹瀉, 一周後康復, 死亡率1%--3%。 成年豬症狀較輕, 有的僅表現嘔吐, 重者水樣腹瀉3—4天可自愈;

07、哺乳母豬常與仔豬一起發病, 表現食欲不振, 有的嘔吐, 體溫升高1~2℃,

泌乳減少或停止。 一般3—7天恢復, 極少發生死亡。

3、治療措施

疫苗

01、繁殖種群首先普防兩次, 間隔3周, 1頭份/頭, 在第二次普防經過30天后, 母豬跟胎免疫。

02、母豬產前40天、20天各免一次, 每次1頭份/頭。

03、仔豬斷奶時免疫1頭份/頭。

04、後備母豬配種前免疫2次, 間隔3周, 1頭份/頭。 疫苗均為後海穴注射。

05、每年的10月和11月、母豬、公豬全免, 每頭4ml。

藥物:

採用中藥+西藥的原則。 一方面使用泰樂菌素+硫酸粘桿菌素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抗菌消炎, 另一方面使用板藍根等抗病毒中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