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策在變,共性不變”,2018年美國高校申請季,把握“潛規則”

近年來, 出國留學的熱度“高溫不散”, 留學成為很多學生深造和進修的必備選項之一, 2018年申請季剛剛開啟, 激烈的競爭就已經悄悄展開了。

然而留學申請是具有難度和挑戰的, 留學形勢和政策每年都在發生變化, 比如美國今年收緊了移民政策;英國, 澳大利亞等熱門留學國家都有類似的趨勢, 這就為留學申請帶來了困難。

留學申請的“一般共性”

在哲學上, 有萬事萬物都具有普遍規律和一般共性之說, 留學申請也不例外。 儘管政策在變, 但是申請學校的過程中, 一些潛在的規則是不變的。

這些潛在的規則不及能夠讓准留學生在申請名校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還可以極大地增加申請的成功率。 那麼他們究竟是一些怎樣的“一般共性”呢?一起來看看吧!

不要再出現“孤兒院、慈善”等字眼

多年來, 為了表現自我,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申請檔案中寫過參加過孤兒院或是慈善活動, 時間長了, 美國招生官認為這是在作秀, 不真誠。

而在審美疲勞之後, 這些高頻出現的字眼, 可能已經成為了美國招生官員心目中的“禁忌字眼”。

申請文書一定要與自身相符, 突出自己的個性, 亮點也要多樣的。 我們鼓勵學生參與到文書的寫作中, 共同創作。 文書與學生自身的真實經歷相符很重要。

分數是絕對實力的體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申請美國大學不在乎分數的傳言就流傳開來。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儘管他們重視課外活動, 動手能力等硬性能力, 但是對於成績也卡的非常死。

在申請美國名校的過程中, 成績單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一些名校, 對於GPA的要求非常之高, 一般都要3.0以上(滿分4)才有資格申請。

面試不要“亂”展示個性

很多留學生認為, 美國考官對“個性”的學生非常偏愛, 所以在面試時顯得十分誇張, 甚至“另類”。 事實上, 美國考官也青睞謙遜, 無厘頭式的誇張言行只會適得其反。

特別是在種族、文化歧視、納粹、宗教偏見、性取向等方面千萬不要為了個性而去觸碰。 不走極端, 個性是在約定俗成的共識內的自我表現, 要有度。

專業性文理學院比名校就業率更高

作為美國的特色教育產物, 文理學院的存在是對“小而精”的經典詮釋, 事實上, 很多時候專業性文理學院比名校就業率更高。

在美國, 一些專業性的文理學院, 相較于那些“常青藤名校”、“TOP10名校”性價比更高。

主要原因是, 他們的定位更加準確、專業性更強、硬體和軟體較為集中, 善於培養高端專才, 而這些學校的就業率甚至比傳統的名校還要高。

除此以外, 還要善於溝通和交流。 在面試的時候, 一定要準確地把握面試官的心理, 在語言技巧上多表現出不經意的誇讚和欣賞, 這樣會讓你在面試中獲得好感, 進而增加成功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