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藝典同步拍|北京翰海17秋拍臻品薈萃

藝典中國此次與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合作, 將在網上同步“北京翰海2017秋季拍賣會”, 屆時可通過藝典同步拍觀看拍場直播、參與競價。

本次拍賣預展時間為12月13日至14日, 並將於12月15日至16日開拍。 舉槌在即, 精彩不容錯過。

精品預覽

Lot 467

齊白石《荒山野居圖》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白石

款識:白石六十歲後作, 九十五歲題字

收藏印:張宗憲藏

出版:

[一]《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齊白石作品集》, 第五圖, 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 2002年

[二]《齊白石作品集》P315, 榮寶齋出版社, 2014年

136×34.8 cm 

估價:RMB 4,800,000-5,500,000

齊白石畫花鳥魚蟲為世人稱道, 但他的山水畫常不為人所注意,

有時他還常常以山水自嘲。 但他的一生在畫花鳥魚蟲的同時, 從來未停下畫山水之筆, 直到稀世高齡仍有“蛙聲十裡出山泉”一畫問世。 他的山水畫造詣, 在中國畫近當代史上也應佔有重要位置。

如此作中所反映的, 他的山水完全摒棄了山水樹石的實體結構特徵, 而是對山水畫這些個別材料加以高度概括、提煉和程式化, 掙脫任何實物詳情末節的桎梏法度, 隨心所欲的直抒胸臆。 齊白石在己未文中寫道:“始知餘畫猶過於形似, 無超凡之處, 決定從今大變。 人欲罵之, 餘勿聽也。 人欲譽之, 餘勿喜也。 ”寫意性的特徵就在於一個“寫”字, 拜讀此畫可以清楚的想像到當年白石老人不在乎任何粉本草圖而捋袖揮腕奮筆直“寫”的情景。

畫家採用淡青山、赭路、黑瓦屋、青松等幾種簡單的道具, 就如小孩玩積木似的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摒除了任何背景和多餘的東西, 完成了一次組合偕趣的遊戲。 這種通過對山水語言的大膽簡括和變形, 突破了一般形式表現的條框, 使山水畫增添了現代感和前衛性的色彩, 表現了白石老人對大自然、對生命、對人生質樸的原生態的愛和感情。

Lot 368

於非闇 《荷花蜻蜓》

設色紙本/立軸 1948年作 

鈐印:于照私印、於非闇六十後作

款識:予寫粉面荷花必取諧趣園者, 以其尚是六郎莊移植耳。 禦河太液池什刹海皆視諧趣園, 花小而色淺, 此今夏所得畫本, 時正仲夏之暮, 園中只著五花。 戊子伏日, 非闇寫記。

66×33.5 cm

估價:RMB 60,000-90,000

網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於非闇的花鳥畫極重寫生。 即在晚年, 雖已成名, 可是還時刻留神觀察百卉蟲鳥, 以求精確。 每逢公園牡丹盛開, 或聞某處有菊花展覽, 他必去詳為賞覽, 勾畫底稿多幅。 張大千曾勸他放棄小寫意轉工筆, 專攻雙勾花鳥畫, 並配以瘦金書題款, 於非闇聽其勸, 遂致力於此。 他從明末陳老蓮上溯兩宋五代的雙勾花鳥畫, 繼專學宋徽宗, 並加入他從寫生得來的心得, 逐步形成了於派花鳥畫的樣式和語言。

此作上畫家自題寫諧趣園中“粉面荷花”一朵,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的東北角, 由於小巧玲瓏, 在頤和園中自成一局, 故有“園中之園”之稱。 此畫粉本正是從畫家寫生得來, “時正仲夏之暮, 園中只得五花”。 畫家運用擅長的雙勾法,

使荷花輪廓清晰, 葉脈紋路可辨, 生動體現中荷花在池塘中搖曳生姿的樣子, 似有陣陣清風襲來。 一旁的蜻蜓, 則勾染兼顧, 形神俱肖, 與荷花相映成趣。 畫面設色強烈而不失於浮華, 極富裝飾風而不流於嬌媚, 挺秀的勾勒用線與層層暈染的色彩相結合, 在工致的畫幅中表達著大自然的生氣。

Lot279

黃賓虹 《春雨清話圖》

設色紙本/鏡心 1925年作 

鈐印:黃質私印

款識:林園春雨餘, 竹色浮綠霧。 美酒生微波, 殘梅雜芳樹。 塵暄隔清池, 玄賞愜幽趣。 偶同文翰遊, 及此良時遇。 乙丑正月, 仿元人意。 文叔先生清鑒。 賓虹。

94.5×45.5 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網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黃賓虹的山水畫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較多, 畫風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尚。 但他並不以師古人而滿足,

而力求通過不斷寫生師造化求變。 70歲以後, 其畫風趨向濃密鬱茂, 至90歲前後患白內障, 其畫更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 其山水用筆勾勒如折釵股、錐畫沙, 點染如印印泥, 不有意求變化而有生拙味。 其用墨用色則多手法變化, 多層迭加, 或幹或濕。 或色或墨, 或鋪水, 無一定之法而求畫面隨機之變。 可以說他是用筆之真力彌滿求用墨用色之幻化淋漓。

此作款識:“乙丑三月, 仿元人意”, 乙丑為1925年, 屬於黃賓虹早年作品。 構圖取元四家一層坡、二層樹、三層山的基本圖式, 但筆墨內在結構卻龍蛇變化。 揮寫時以淡墨披麻線條為皴, 以濃焦墨橫點, 筆墨的枯毛在寫意中自然流露, 基本上不用擦筆, 故筆墨歷歷分明, 于明淨疏秀中蘊含力度, 所表現的是邈遠的平灘岡巒逶迤回環之景。

Lot299

傅抱石 《湘夫人》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傅抱石

傅二石題識:湘夫人。先父傅抱石好寫屈原詞意,此圖乃先父精心之作。傅二石題。鈐印:傅二石印

文物公司舊藏並重裝

119×57.5 cm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傅抱石的人物畫多為歷史人物、古詩意境的再創造。他尤其喜愛屈原的精神,因此筆下與屈原有關的人物畫頗多。湘夫人為屈原《九歌》中的女神形象,傅抱石的《湘夫人》在刻畫這位美麗的湘水女神時,不但具有神的靈性,還突出了她作為人的情感。

畫中女神體態輕盈,身材頎長,面目豐腴,一襲飄飄長衣,隨風搖曳,有唐代之前宮廷仕女的風貌,也是傅抱石描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細察發現她面容淒婉,可能是所思之人沒有出現。湘夫人的情態如思如慕,似愁似哀。斜舉的裙裾與飄落的秋葉相互映襯,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

在人物輪廓的勾勒上,傅抱石先用淡墨勾畫人物的眼睛,再配以濃墨勾畫眼皮,然後採用淡墨散鋒畫雙眸瞳孔,達到玲瓏透明的效果。人物的眉目間傳達的情思,正和《湘夫人》的開篇相呼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Lot 493

徐 操《歷史人物》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徐操之印信、霜紅樓主

款識:燕孫徐操寫於太液芳華樓。

172×90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20世紀前期是中國基督教本土化的成熟時期,文人畫家陳路加在1932年領洗入教後,出任北平輔仁大學藝術系主任,隨即領導該系師生從事基督教藝術本土化的創作,並不斷舉辦“聖藝術”畫展。他們的宗教藝術作品既延續了早期中國基督教美術特色,又與民國時期美術進入“中西合璧”與大眾化的趨勢密切相關,具有很大的創新性與普及化特色。

徐操此作即為創作於這一時期的基督教美術題材,畫的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前的故事。圖繪狂熱的士兵們邪惡的愚弄耶穌,命令他穿上紅袍,並強迫他背負十字架。耶穌幾經折磨,精力疲憊,遍體傷痕。沉重的十字架壓著他的身體,讓他走不動路。而士兵們繼續不依不饒,竭力的打罵和羞辱耶穌,情形慘不忍睹。畫中所有的場景與人物服飾都是中國樣式,士兵們作中國武將模樣,手持長杆鉞、戟等象徵權威與懲罰的兵器。耶穌頭上的光圈,為主題做出了強調。背景還出現了傳統文人畫中具有豐富象徵意味的竹子。構圖飽滿,多個人物神態各異,位置安排疏密有致而不單調,色彩運用隨意大方,產生了既豔麗又不媚俗的雅致。可見徐操的基督教題材作品已經滲入中國傳統藝術後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Lot267

啟 功 《望山圖》

設色紙本/鏡心 1942年作 

鈐印:啟功、苑北草堂、元白、元白三十以後作

款識:壬午秋日,擬高澹游小景于苑北草堂。元白居士啟功寫。

70×33 cm

估價:RMB 60,000-90,000

啟功先生繪畫之風格一如其書法之風格以至為人之風格,淳正、秀雅、筆精墨妙。重文氣,見學養,境界遠非同時代畫家可比。他的作品承接著傳統中國畫的審美品格,直將書法入其畫法。筆性高古,落落大方,無甜俗氣,更無火氣,氣象中正平和,淡雅蘊藉,續接了中國山水畫的正脈,延續了士大夫精神。

此作是啟功先生早年仿古作品,作於壬午(1942)年,充分顯示了他繪畫的成就。構圖層次豐富,遙峰淡遠,近嶺盤旋,瀑流溪水環繞其間,具有深遠之空間感。視點中心處,一位高士趺坐于湖邊,靜觀群鳥歸去。四周古木蔥郁,竹石叢篁,搭配巧妙,疏密錯落。在樹木畫法上,他以書法之筆入畫,樹幹縱深細長,而枝椏橫向伸展,形成整體的平衡。枝條用枯筆淡墨描繪,彎垂細勁;樹葉或濃或淡,描繪出一派蕭瑟的秋日風景。淺絳的設色將全幅畫作協調統一起來,厚實的山石、多樣的樹木以及遠山飄渺的雲山構成了一幅開闊、雅致的畫卷,極富文人畫的韻味。

Lot333

吳昌碩《篆書》

紙本/橫幅 1922年作

鈐印:吳俊卿印、倉碩、虛素

款識:筱珊先生屬篆。䃺吳氏二百蘭亭齋藏墨成之。壬戌季春,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九。

釋文:心扶搖齋。

39.5×150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此幅作品為時年七十九歲的吳昌碩為繆荃孫所書。繆荃孫(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江陰人。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史學家、方志學家、金石家。被稱為中國近代圖書館的鼻祖。1909年受聘創辦北京京師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任正監督。1914年任清史總纂。著有《藝風堂藏書記》、《藝風堂金石文字目》、《藝風堂文集》等。

吳昌碩的石鼓文造詣精湛,以鄧法變橫為縱。書體多左右上下參差取勢,結體工整,藏頭護尾,力足鋒中,下筆圓勁流轉,有“如錐劃沙之筆,渴驥奔泉之勢”。行草書多融入了篆隸的筆法,下筆迅疾,無做作之感。通幅運筆一展勁健有力之風,是吳昌碩晚年學術交遊的歷史見證。

Lot132

伊秉綬 《隸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1815年作

鈐印:依樣、吾得之忠信、默庵

釋文:清詞宗韋柳,豪飲聚歐梅。

款識:論園十兄正。乙亥夏,伊秉綬。

114×31 cm 

估價:RMB 60,000-90,000

伊秉綬曾給其子伊念曾講述過學隸的訣竅:“方正、奇肆、恣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乎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的確,因為堅持“莫可忘拙”的原則,把每個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作了因勢利導的安排。在字的大小、長扁的對比中體現整體的節奏感和局部的巧妙變化,這其實與畫理暗合。清椒畦有詩雲:“墨卿作書亦如畫,筆墨之外能通神。”就闡明了這個道理。

其隸書得力于《衡方碑》最多,據說曾臨寫百遍,繼承的正是此碑“行密格滿”、“遒勁靈秀”的韻味。從此隸書五言聯可以看出,他把每個字的四周都撐得滿滿潑潑,並且在構字的線條中,除了部分橫畫之外,又把每一豎畫都寫得極其粗壯、沉著。這樣,一種飽滿充實、舒展開朗的美感就活靈活現的被塑造出來了。看來,清趙光《迢庵隨筆》說“墨卿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蔣寶齡《墨林今話》說他“勁秀古媚,獨創一家”絕非過譽。

Lot98

祁寯藻 《楷書二十言聯》

雲龍紋紙本/立軸 1854年作

鈐印:祁寯藻印、實甫

釋文:惟孝友乃克保家兄弟血脈相關則外侮何由而入,舍詩書無以啟後子孫聞見止此雖中材不至為非。

款識:咸豐甲寅孟陬,祁寯藻書。

鑒藏印:張光宇考藏書畫之記

243×54.5 cm 

估價:RMB 36,000-45,000

一生經歷四位皇帝,其中三位見了他稱“先生”;為官四十六年,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清朝山西籍官員中官做得最高、時間最長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而且多數都會被皇帝採納,有“半副鑾駕”、“愛民相國”的美譽;他學識淵博,精通訓詁,是晚清詩壇的主持者,還是書法大家,楷書寫得最妙。他就是祁寯藻,來自晚清山西著名的文化世家“北祁”—壽陽祁氏家族。這個家族,有“一門五進士,三代四翰林”的美稱。

據《山西獻征》中祁寯藻事略記載,祁寯藻書法“由小篆入真行,悉柳公權,學顏魯公,參以黃庭堅,渾厚遒健,自成一格,世爭寶重之”。他的楷書,吸收了歐、顏、柳、趙四家之長,形成了遒勁通達、雄宏深穩、端而不浮、美而不豔的“祁體”風格,在道光朝稱首,成為唐楷派的代表。此楷書二十言聯,形式特殊,在他的流傳作品中極為珍罕。書法結字方正、平和、嚴謹,運筆勁健,筋骨俱備,蕭疏曠達。

Lot30

黃賓虹 《金文七言聯》

紙本/立軸

鈐印:賓虹、原名質

釋文:鳴環動竹來歌苑,進盞移花宴畫闌。

款識:天都黃賓虹篆。

147×26.5 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黃賓虹中年以後,以商周金文為書法本源,融甲骨文、陶文、璽印文字筆法和結體入篆書,改造傳統玉箸篆勻整纖細的線條,開創了篆書創作新風格。他曾朝夕臨摹師寰簋銘文十年之久,後又遍臨頌簋、叔夜鼎、善夫克鼎銘文,同時汲取虢季子白盤銘文秀逸風格,融會貫通。金文書寫並用宿墨、濃墨、枯墨等,形成渾厚、圓健、凝練、險勁書風,金石韻味濃郁。

縱觀黃賓虹金文書法,他在書寫中有時加入顫動、波動、提按、留駐,同時還運用中鋒和側鋒的自由切接,甚至在一個線條中幾次轉換筆鋒,注重表現銘文的殘缺之美。此金文七言聯字形修長舒展,用筆輕鬆自然,但線質老辣勁邁,筆劃搭接疏鬆,運筆過程漫不經心卻表現筆致起伏變化,看似法度之外,又深處妙理之中。所以,陸維釗曾對黃賓虹金文書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頗有高論:“賓老書篆,點畫如飛鳥遊魚。看他的金文堂幅,滿紙直似圖畫、硬是畫家之筆”。卻是將繪畫的“氣韻生動”移植於此,為其金文書法帶來了精神飛動的高華境界。

Lot134

趙之謙 《隸書五言聯》

灑金紙本/立軸 1868年作

鈐印:趙之謙印

釋文:守長命富貴,宜子孫壽昌。

款識:集唐撒帳錢文對以漢銅鬥詺。為丹厓世講喜鑒。同治戊辰,撝叔書。

126.5×27cm

估價:RMB 60,000-100,000

趙之謙以天縱之才,于詩書畫印無不精擅,為晚清藝壇最傑出的人物。在書法上他受包世臣“鉤、捺、抵、送,萬毫齊力”觀點的影響,全力貫徹實踐包氏碑學主張,但他並不以柔毫強師刀法,而是以舒展活脫的筆意去理解碑派的雄強造型,因而他筆下之字婉轉流麗,以妍易質,化剛為柔。

符鑄曾評曰:“搦叔書如其畫,皆若以盛氣淩人。其作北魏最工,用筆堅實,而氣機流宕,變化多姿,故為可貴。”其隸書亦用北碑筆法作之,點畫沉厚,非常突出波磔的流動感,受鄧石如影響很大。此隸書五言聯,由趙之謙款識“集唐撒帳錢文對以漢銅鬥銘”可知,聯文取自金石文字。其用筆沉穩老辣,古樸茂實。筆法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行筆則寓圓于方,方圓兼收,豎筆藏鋒,圓筆為主。筆劃飽滿遒轉中有方折,妍雅有骨。撇畫收筆為鉤,捺筆波磔出鋒。平整之中略取右傾之勢,奇正相生。

Lot687

高夀祺(明) 十六應真像

金繪瓷青紙本/卷 1430年作

鈐印:壽、祺

款識:宣德五年三月,奉教弟子高夀祺敬寫第一卷。

鑒藏印:小玲瓏館考藏書畫印、槜李、子京所藏、項元汴印、項叔子

32×479 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此卷作十六應真在隨從的簇擁下緩緩向前,前有天王引路,似去西天朝拜佛祖。應真也就是佛教中的羅漢,十六應真均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上說他們常駐人間,受供養又為世人謀福音。他們或深目長眉,或龐眉大眼;或雍容大度,或神情安然;或禦靈獸,或乘車……神態各異,相貌多奇特古怪,造型奇詭,誇張變幻,人物形神兼備,充分反映出畫家豐富的想像力。全卷佈局疏密有致,前以天王開路,兩羅漢緩緩隨行,高潮處為十二羅漢組成的列隊,最後以兩羅漢奠後,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該畫的藝術表現技法也頗獨特,金筆於磁青紙上以嫺熟的白描法繪製,游走如龍蛇的金線遒勁而簡勁,多饒富裝飾意趣。十六羅漢的面部全填以金色,更顯其超然脫俗之風度。

Lot502

乾隆帝 《行書》

藏經紙本/立軸 1760年作

鈐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

釋文:閒庭樹葉落歸根,一帷明窗日晏溫。即景不須翻蜀志,武侯兩字個中存。

款識:庚辰初冬,禦題。

53×28 cm 

估價:RMB 200,000-250,000

乾隆皇帝自幼受過良好的漢族傳統文化教育,除熟讀四書五經外,對漢文化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涉獵較深,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清代大學士梁詩正曾經頌揚過皇帝的書法:“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于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複品鑒精嚴,研究周悉,于諸家工拙真贗,如明鏡之照,纖毫莫遁其形”。這段話雖然目的在歌功頌德,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乾隆書法的起源,即還是以二王為基礎,再轉益諸家。最終他選定了趙孟頫豐圓肥潤的書法作為主要學習對象。

此行書七言詩,作於寫經紙背。款題“庚辰(1760)”,乾隆時年二十五歲。從書法風格可以看出,他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摹手追,身體力行。其字體稍長,行書夾雜著草書的韻味,點畫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這或許體現出一代天子的氣度,評者稱其“雖有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Lot633

張宗蒼 《雪山行旅圖》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臣、蒼

款識:恭仿李成筆意。臣張宗蒼敬畫。

鑒藏印:乾隆御覽之寶

159×60 cm 

估價:RMB 40,000-60,000

張宗蒼,吳縣(今蘇州)人。初以主簿銜理河工事。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曆南巡,因進呈所作《吳中十六景》畫冊,蒙召入畫院為祗候,後授戶部主事銜,“恩遇殊常,曠代一時”。繪畫師承黃鼎,宗“元四家”,筆力沉著,境界深邃。

雪景寒林是文人畫家頗為青睞的題材之一。張宗蒼此軸構圖細長,主山安排于左,巒岫環繞,山脈映帶連綿不絕,頗見匠心的經營,使這張畫具有宏大的氣勢。山麓間亭榭回廊隱現,一人憑窗眺雪;中景雪壓寒林,近景溪壑曲折,行旅策蹇過橋。畫法上,勾皴與烘染結合,山巒筆墨簡潔,長皴淡染,山石的脈絡向背分明。近景的林木使用焦墨幹筆,鋒芒畢露;樹枝有蟹爪筆意,明顯從李成郭熙之法而來。山石和屋頂上大片留白以示雪意,表現出深山積雪中的尋幽之趣。款題:“恭仿李成筆意,臣張宗蒼敬畫”,畫上鈐“乾隆御覽之寶”,說明此圖為進禦之作,不同於自娛或應酬畫,格外謹飭工整。

Lot900

溥 儒《松下觀瀑》

設色紙本/成扇

鈐印:溥儒之印、心佘、花紅

款識:[一]亦鶴夫人命畫。溥儒。

[二]書奉亦鶴夫人之命。溥儒。

另面:溥儒行書

湘妃竹扇骨

18.5×48 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溥儒幼即心究繪事,工書善畫,楷書學成親王,而雋逸過之,得裴休圭峰禪師碑筆意,行草則婀娜飄逸,瀟灑出塵,畫則規撫南宋諸家,尤得馬夏之旨,氣韻雄樸,而歸宗淡雅。在故都聲名極隆,與張大千合稱“南張北溥”。

此扇為溥儒書畫合璧,正面繪一位身著紅衣素衫的高士氣定神閑的立于松樹之側,面對一灣溪水,隔岸山壑隱現,瀑泉直瀉。青松古枝盤繞,枝繁葉茂,蒼綠清新。整個自然環境幽深雅靜,襯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淡泊平靜。畫中高士用筆細膩,氣韻高邁,以淡墨線條淺勾輪廓,運筆注意轉折虛實,從而表現出人物和服飾的陰陽向背,臉部線條和衣紋皺褶清晰明顯而富有律動感。松石用筆挺健,皴石以斧劈為之,蓋能熔鑄南北二宗之長。整幅作品充滿了清逸之氣,是溥儒畫作融入了文人水墨畫風而有高雅氣息的體現。

扇子背面為溥儒行草書五言自作詩。他的行草出入晉唐,瀟灑秀逸,絕塵俗 之氣。觀此書,結字活潑,體格勁健,風骨自高,兼有著活潑潑的率意和錚錚的硬朗,使整體凸現出一股呼之欲出的生動鮮活之氣。看溥儒的字,就猶如看到一個性格鮮明、奇特、處世灑脫的文人,無需做作標榜,而爽朗脫俗的氣質已散發出來。

Lot899

陳少梅 《四老圖》

設色紙本/成扇 1945年作

鈐印:陳、少梅、邵章小記

款識:[一]明人王建章有此本,偶擬其意。乙酉夏,少梅陳雲彰。

[二]邵章。

另面:邵章行書

20×51 cm 

估價:RMB 30,000-50,000

陳少梅的高士畫具有獨立的審美取向和搶眼的藝術特色,其藝術水準可與張大千相伯仲。在許多山水景物的特定環境中,他慣以幅巾策杖、吟詠逍遙的姿影入畫。所繪人物高古而不陳舊,形貌沉靜、端肅而修潔,文質彬彬,落落脫俗,清逸瀟灑之中略帶疏懶情致。重在關注詩意化的情境和人物的跌宕風神,著意描摹那依韻朗吟,靜思默想,與自然相對忘言,飽餐山水秀色的感人情狀。

此扇繪高士對弈之景。背景簡潔而空靈,青山落照,松籟有聲。當頭劈面的巨石,雄奇古秀;奇兀蒼勁的老松,曲折有致;此外還有修竹叢篁,益顯清幽。三位高士于平坡之上鋪開棋盤,正要落子之時,一位高士又從遠處策杖前來。高士的行筆走線,極有特色,將幾種線描融為一體,如圓勁的“鐵線描”、方硬“折蘆描”、虛實變化明顯的“釘頭鼠尾描”等,廣泛汲取了宋以來名家高手的線描長處。顏面部分,五官、眼帶、鬚髮,皆精勾細描,刻意求肖,色彩潔淨。衣紋則氣運筆隨,流暢勁利,輕重疾徐,線描的韻律更加突顯出其筆下高士瀟灑的氣度及坦蕩的風骨。扇子背面為清末翰林、書法家邵章的行書,字裡行間能看出他良好的學識修養與嫺熟穩健的書法功底,給人以不急不躁、輕鬆自如之感。

Lot2254

清雍正 紫檀戧金彩繪開光花卉筆筒

H 14 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此件筆筒做六瓣花口,由整塊紫檀大材挖制,內外壁皆隨形而就,外壁裝飾開光花卉紋飾,整器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工整,一絲不苟,開光外以金彩繪畫花卉、蝙蝠及吉磬紋飾,寓意洪福天降,吉慶有餘。紫檀材質色澤深沉,故常以金彩點綴,而外壁開光雕琢紋飾則自明代開始已經有之,工藝難度較高,極富裝飾效果。

Lot 2203

十五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

H 29 cm

估價:RMB 30,000-60,000

此尊釋迦牟尼髮髻高聳,彎眉細目,面相圓潤,五官刻畫準確,身軀挺拔健碩。結禪定坐姿,左手做托缽狀,右手自然下垂,結觸地印,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造型刻劃寫實,肌肉飽滿而富有彈性,顯示出工匠高超的藝術水準。束腰仰覆式蓮花座,蓮瓣秀長精緻,工整大氣,雕刻極富層次感。整體法相莊嚴優美,工藝嫺熟簡練,風格古樸典雅。

Lot2319

清 粉彩九桃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

H 54.2 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此件粉彩九桃紋天球瓶,繪桃樹一株,軀幹挺立,丫杈虯勁。桃葉繪畫濃淡相宜,相背陰陽。桃實佈局三五其間,角度各異,立體感十足。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開,《楚辭•九辨》載:“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周易》中“以陽爻為九”。把“九”作為一個概數,泛指陽數之極。“九”又與“久”諧音,九桃也含有“長壽”、“久安”之寓意,“九五之尊”當喜聞樂見。“天球瓶”始作于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受外域器物影響深刻。以“蘇麻泥青”渲染,或畫纏枝,或繪雲龍,色調幽豔,氣勢奪人。曇花一現後,有明一代再不見此類器物,直至康熙晚期才恢復燒造。在陳設瓶、尊類的器物中脫穎而出,頗得帝王歡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藝超凡,造就了或氣勢磅礴,或嬌羞婉約的官窯佳品,粉彩九桃天球瓶無疑屬於後者,這只官窯粉彩九桃天球瓶,傳統瓷藝與繪畫的完美結合,晚清官窯之中的珍品。

Lot2321

清乾隆 青花海水紅彩九龍紋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H 47.5 cm

估價:RMB 500,000-700,000

網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瓶圓口直頸,腹部渾圓,下承圈足。器形碩大莊重,胎質堅白,釉質細膩潤澤。通體滿繪紋飾,以青花繪海水紋,以礬紅畫龍紋。外壁繪有騰挪翻滾的九條龍,寓意“九龍在天,天下大治” 。整體繁複,密不透風,幾乎整個瓷面都見龍紋穿插、飛騰于波濤之間,體現出了莊重威嚴之美。天球瓶以其形體似球體而得名,此種器形始見於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兩朝,為歷代高檔陳設器式樣之一,整器紋飾錯落有致,佈局疏密相宜,造型優雅,線條流暢,為不可多得的清官窯珍品。

所表現的是邈遠的平灘岡巒逶迤回環之景。

Lot299

傅抱石 《湘夫人》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傅抱石

傅二石題識:湘夫人。先父傅抱石好寫屈原詞意,此圖乃先父精心之作。傅二石題。鈐印:傅二石印

文物公司舊藏並重裝

119×57.5 cm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傅抱石的人物畫多為歷史人物、古詩意境的再創造。他尤其喜愛屈原的精神,因此筆下與屈原有關的人物畫頗多。湘夫人為屈原《九歌》中的女神形象,傅抱石的《湘夫人》在刻畫這位美麗的湘水女神時,不但具有神的靈性,還突出了她作為人的情感。

畫中女神體態輕盈,身材頎長,面目豐腴,一襲飄飄長衣,隨風搖曳,有唐代之前宮廷仕女的風貌,也是傅抱石描繪古代仕女的典型造型。細察發現她面容淒婉,可能是所思之人沒有出現。湘夫人的情態如思如慕,似愁似哀。斜舉的裙裾與飄落的秋葉相互映襯,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

在人物輪廓的勾勒上,傅抱石先用淡墨勾畫人物的眼睛,再配以濃墨勾畫眼皮,然後採用淡墨散鋒畫雙眸瞳孔,達到玲瓏透明的效果。人物的眉目間傳達的情思,正和《湘夫人》的開篇相呼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Lot 493

徐 操《歷史人物》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徐操之印信、霜紅樓主

款識:燕孫徐操寫於太液芳華樓。

172×90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20世紀前期是中國基督教本土化的成熟時期,文人畫家陳路加在1932年領洗入教後,出任北平輔仁大學藝術系主任,隨即領導該系師生從事基督教藝術本土化的創作,並不斷舉辦“聖藝術”畫展。他們的宗教藝術作品既延續了早期中國基督教美術特色,又與民國時期美術進入“中西合璧”與大眾化的趨勢密切相關,具有很大的創新性與普及化特色。

徐操此作即為創作於這一時期的基督教美術題材,畫的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前的故事。圖繪狂熱的士兵們邪惡的愚弄耶穌,命令他穿上紅袍,並強迫他背負十字架。耶穌幾經折磨,精力疲憊,遍體傷痕。沉重的十字架壓著他的身體,讓他走不動路。而士兵們繼續不依不饒,竭力的打罵和羞辱耶穌,情形慘不忍睹。畫中所有的場景與人物服飾都是中國樣式,士兵們作中國武將模樣,手持長杆鉞、戟等象徵權威與懲罰的兵器。耶穌頭上的光圈,為主題做出了強調。背景還出現了傳統文人畫中具有豐富象徵意味的竹子。構圖飽滿,多個人物神態各異,位置安排疏密有致而不單調,色彩運用隨意大方,產生了既豔麗又不媚俗的雅致。可見徐操的基督教題材作品已經滲入中國傳統藝術後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Lot267

啟 功 《望山圖》

設色紙本/鏡心 1942年作 

鈐印:啟功、苑北草堂、元白、元白三十以後作

款識:壬午秋日,擬高澹游小景于苑北草堂。元白居士啟功寫。

70×33 cm

估價:RMB 60,000-90,000

啟功先生繪畫之風格一如其書法之風格以至為人之風格,淳正、秀雅、筆精墨妙。重文氣,見學養,境界遠非同時代畫家可比。他的作品承接著傳統中國畫的審美品格,直將書法入其畫法。筆性高古,落落大方,無甜俗氣,更無火氣,氣象中正平和,淡雅蘊藉,續接了中國山水畫的正脈,延續了士大夫精神。

此作是啟功先生早年仿古作品,作於壬午(1942)年,充分顯示了他繪畫的成就。構圖層次豐富,遙峰淡遠,近嶺盤旋,瀑流溪水環繞其間,具有深遠之空間感。視點中心處,一位高士趺坐于湖邊,靜觀群鳥歸去。四周古木蔥郁,竹石叢篁,搭配巧妙,疏密錯落。在樹木畫法上,他以書法之筆入畫,樹幹縱深細長,而枝椏橫向伸展,形成整體的平衡。枝條用枯筆淡墨描繪,彎垂細勁;樹葉或濃或淡,描繪出一派蕭瑟的秋日風景。淺絳的設色將全幅畫作協調統一起來,厚實的山石、多樣的樹木以及遠山飄渺的雲山構成了一幅開闊、雅致的畫卷,極富文人畫的韻味。

Lot333

吳昌碩《篆書》

紙本/橫幅 1922年作

鈐印:吳俊卿印、倉碩、虛素

款識:筱珊先生屬篆。䃺吳氏二百蘭亭齋藏墨成之。壬戌季春,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九。

釋文:心扶搖齋。

39.5×150 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此幅作品為時年七十九歲的吳昌碩為繆荃孫所書。繆荃孫(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江陰人。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史學家、方志學家、金石家。被稱為中國近代圖書館的鼻祖。1909年受聘創辦北京京師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任正監督。1914年任清史總纂。著有《藝風堂藏書記》、《藝風堂金石文字目》、《藝風堂文集》等。

吳昌碩的石鼓文造詣精湛,以鄧法變橫為縱。書體多左右上下參差取勢,結體工整,藏頭護尾,力足鋒中,下筆圓勁流轉,有“如錐劃沙之筆,渴驥奔泉之勢”。行草書多融入了篆隸的筆法,下筆迅疾,無做作之感。通幅運筆一展勁健有力之風,是吳昌碩晚年學術交遊的歷史見證。

Lot132

伊秉綬 《隸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1815年作

鈐印:依樣、吾得之忠信、默庵

釋文:清詞宗韋柳,豪飲聚歐梅。

款識:論園十兄正。乙亥夏,伊秉綬。

114×31 cm 

估價:RMB 60,000-90,000

伊秉綬曾給其子伊念曾講述過學隸的訣竅:“方正、奇肆、恣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乎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的確,因為堅持“莫可忘拙”的原則,把每個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作了因勢利導的安排。在字的大小、長扁的對比中體現整體的節奏感和局部的巧妙變化,這其實與畫理暗合。清椒畦有詩雲:“墨卿作書亦如畫,筆墨之外能通神。”就闡明了這個道理。

其隸書得力于《衡方碑》最多,據說曾臨寫百遍,繼承的正是此碑“行密格滿”、“遒勁靈秀”的韻味。從此隸書五言聯可以看出,他把每個字的四周都撐得滿滿潑潑,並且在構字的線條中,除了部分橫畫之外,又把每一豎畫都寫得極其粗壯、沉著。這樣,一種飽滿充實、舒展開朗的美感就活靈活現的被塑造出來了。看來,清趙光《迢庵隨筆》說“墨卿能拓漢隸而大之,愈大愈壯”,蔣寶齡《墨林今話》說他“勁秀古媚,獨創一家”絕非過譽。

Lot98

祁寯藻 《楷書二十言聯》

雲龍紋紙本/立軸 1854年作

鈐印:祁寯藻印、實甫

釋文:惟孝友乃克保家兄弟血脈相關則外侮何由而入,舍詩書無以啟後子孫聞見止此雖中材不至為非。

款識:咸豐甲寅孟陬,祁寯藻書。

鑒藏印:張光宇考藏書畫之記

243×54.5 cm 

估價:RMB 36,000-45,000

一生經歷四位皇帝,其中三位見了他稱“先生”;為官四十六年,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清朝山西籍官員中官做得最高、時間最長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而且多數都會被皇帝採納,有“半副鑾駕”、“愛民相國”的美譽;他學識淵博,精通訓詁,是晚清詩壇的主持者,還是書法大家,楷書寫得最妙。他就是祁寯藻,來自晚清山西著名的文化世家“北祁”—壽陽祁氏家族。這個家族,有“一門五進士,三代四翰林”的美稱。

據《山西獻征》中祁寯藻事略記載,祁寯藻書法“由小篆入真行,悉柳公權,學顏魯公,參以黃庭堅,渾厚遒健,自成一格,世爭寶重之”。他的楷書,吸收了歐、顏、柳、趙四家之長,形成了遒勁通達、雄宏深穩、端而不浮、美而不豔的“祁體”風格,在道光朝稱首,成為唐楷派的代表。此楷書二十言聯,形式特殊,在他的流傳作品中極為珍罕。書法結字方正、平和、嚴謹,運筆勁健,筋骨俱備,蕭疏曠達。

Lot30

黃賓虹 《金文七言聯》

紙本/立軸

鈐印:賓虹、原名質

釋文:鳴環動竹來歌苑,進盞移花宴畫闌。

款識:天都黃賓虹篆。

147×26.5 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黃賓虹中年以後,以商周金文為書法本源,融甲骨文、陶文、璽印文字筆法和結體入篆書,改造傳統玉箸篆勻整纖細的線條,開創了篆書創作新風格。他曾朝夕臨摹師寰簋銘文十年之久,後又遍臨頌簋、叔夜鼎、善夫克鼎銘文,同時汲取虢季子白盤銘文秀逸風格,融會貫通。金文書寫並用宿墨、濃墨、枯墨等,形成渾厚、圓健、凝練、險勁書風,金石韻味濃郁。

縱觀黃賓虹金文書法,他在書寫中有時加入顫動、波動、提按、留駐,同時還運用中鋒和側鋒的自由切接,甚至在一個線條中幾次轉換筆鋒,注重表現銘文的殘缺之美。此金文七言聯字形修長舒展,用筆輕鬆自然,但線質老辣勁邁,筆劃搭接疏鬆,運筆過程漫不經心卻表現筆致起伏變化,看似法度之外,又深處妙理之中。所以,陸維釗曾對黃賓虹金文書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妙頗有高論:“賓老書篆,點畫如飛鳥遊魚。看他的金文堂幅,滿紙直似圖畫、硬是畫家之筆”。卻是將繪畫的“氣韻生動”移植於此,為其金文書法帶來了精神飛動的高華境界。

Lot134

趙之謙 《隸書五言聯》

灑金紙本/立軸 1868年作

鈐印:趙之謙印

釋文:守長命富貴,宜子孫壽昌。

款識:集唐撒帳錢文對以漢銅鬥詺。為丹厓世講喜鑒。同治戊辰,撝叔書。

126.5×27cm

估價:RMB 60,000-100,000

趙之謙以天縱之才,于詩書畫印無不精擅,為晚清藝壇最傑出的人物。在書法上他受包世臣“鉤、捺、抵、送,萬毫齊力”觀點的影響,全力貫徹實踐包氏碑學主張,但他並不以柔毫強師刀法,而是以舒展活脫的筆意去理解碑派的雄強造型,因而他筆下之字婉轉流麗,以妍易質,化剛為柔。

符鑄曾評曰:“搦叔書如其畫,皆若以盛氣淩人。其作北魏最工,用筆堅實,而氣機流宕,變化多姿,故為可貴。”其隸書亦用北碑筆法作之,點畫沉厚,非常突出波磔的流動感,受鄧石如影響很大。此隸書五言聯,由趙之謙款識“集唐撒帳錢文對以漢銅鬥銘”可知,聯文取自金石文字。其用筆沉穩老辣,古樸茂實。筆法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行筆則寓圓于方,方圓兼收,豎筆藏鋒,圓筆為主。筆劃飽滿遒轉中有方折,妍雅有骨。撇畫收筆為鉤,捺筆波磔出鋒。平整之中略取右傾之勢,奇正相生。

Lot687

高夀祺(明) 十六應真像

金繪瓷青紙本/卷 1430年作

鈐印:壽、祺

款識:宣德五年三月,奉教弟子高夀祺敬寫第一卷。

鑒藏印:小玲瓏館考藏書畫印、槜李、子京所藏、項元汴印、項叔子

32×479 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此卷作十六應真在隨從的簇擁下緩緩向前,前有天王引路,似去西天朝拜佛祖。應真也就是佛教中的羅漢,十六應真均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上說他們常駐人間,受供養又為世人謀福音。他們或深目長眉,或龐眉大眼;或雍容大度,或神情安然;或禦靈獸,或乘車……神態各異,相貌多奇特古怪,造型奇詭,誇張變幻,人物形神兼備,充分反映出畫家豐富的想像力。全卷佈局疏密有致,前以天王開路,兩羅漢緩緩隨行,高潮處為十二羅漢組成的列隊,最後以兩羅漢奠後,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該畫的藝術表現技法也頗獨特,金筆於磁青紙上以嫺熟的白描法繪製,游走如龍蛇的金線遒勁而簡勁,多饒富裝飾意趣。十六羅漢的面部全填以金色,更顯其超然脫俗之風度。

Lot502

乾隆帝 《行書》

藏經紙本/立軸 1760年作

鈐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

釋文:閒庭樹葉落歸根,一帷明窗日晏溫。即景不須翻蜀志,武侯兩字個中存。

款識:庚辰初冬,禦題。

53×28 cm 

估價:RMB 200,000-250,000

乾隆皇帝自幼受過良好的漢族傳統文化教育,除熟讀四書五經外,對漢文化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涉獵較深,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清代大學士梁詩正曾經頌揚過皇帝的書法:“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于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複品鑒精嚴,研究周悉,于諸家工拙真贗,如明鏡之照,纖毫莫遁其形”。這段話雖然目的在歌功頌德,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乾隆書法的起源,即還是以二王為基礎,再轉益諸家。最終他選定了趙孟頫豐圓肥潤的書法作為主要學習對象。

此行書七言詩,作於寫經紙背。款題“庚辰(1760)”,乾隆時年二十五歲。從書法風格可以看出,他雅賞趙孟頫的書法,心摹手追,身體力行。其字體稍長,行書夾雜著草書的韻味,點畫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這或許體現出一代天子的氣度,評者稱其“雖有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Lot633

張宗蒼 《雪山行旅圖》

設色紙本/立軸

鈐印:臣、蒼

款識:恭仿李成筆意。臣張宗蒼敬畫。

鑒藏印:乾隆御覽之寶

159×60 cm 

估價:RMB 40,000-60,000

張宗蒼,吳縣(今蘇州)人。初以主簿銜理河工事。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曆南巡,因進呈所作《吳中十六景》畫冊,蒙召入畫院為祗候,後授戶部主事銜,“恩遇殊常,曠代一時”。繪畫師承黃鼎,宗“元四家”,筆力沉著,境界深邃。

雪景寒林是文人畫家頗為青睞的題材之一。張宗蒼此軸構圖細長,主山安排于左,巒岫環繞,山脈映帶連綿不絕,頗見匠心的經營,使這張畫具有宏大的氣勢。山麓間亭榭回廊隱現,一人憑窗眺雪;中景雪壓寒林,近景溪壑曲折,行旅策蹇過橋。畫法上,勾皴與烘染結合,山巒筆墨簡潔,長皴淡染,山石的脈絡向背分明。近景的林木使用焦墨幹筆,鋒芒畢露;樹枝有蟹爪筆意,明顯從李成郭熙之法而來。山石和屋頂上大片留白以示雪意,表現出深山積雪中的尋幽之趣。款題:“恭仿李成筆意,臣張宗蒼敬畫”,畫上鈐“乾隆御覽之寶”,說明此圖為進禦之作,不同於自娛或應酬畫,格外謹飭工整。

Lot900

溥 儒《松下觀瀑》

設色紙本/成扇

鈐印:溥儒之印、心佘、花紅

款識:[一]亦鶴夫人命畫。溥儒。

[二]書奉亦鶴夫人之命。溥儒。

另面:溥儒行書

湘妃竹扇骨

18.5×48 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溥儒幼即心究繪事,工書善畫,楷書學成親王,而雋逸過之,得裴休圭峰禪師碑筆意,行草則婀娜飄逸,瀟灑出塵,畫則規撫南宋諸家,尤得馬夏之旨,氣韻雄樸,而歸宗淡雅。在故都聲名極隆,與張大千合稱“南張北溥”。

此扇為溥儒書畫合璧,正面繪一位身著紅衣素衫的高士氣定神閑的立于松樹之側,面對一灣溪水,隔岸山壑隱現,瀑泉直瀉。青松古枝盤繞,枝繁葉茂,蒼綠清新。整個自然環境幽深雅靜,襯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淡泊平靜。畫中高士用筆細膩,氣韻高邁,以淡墨線條淺勾輪廓,運筆注意轉折虛實,從而表現出人物和服飾的陰陽向背,臉部線條和衣紋皺褶清晰明顯而富有律動感。松石用筆挺健,皴石以斧劈為之,蓋能熔鑄南北二宗之長。整幅作品充滿了清逸之氣,是溥儒畫作融入了文人水墨畫風而有高雅氣息的體現。

扇子背面為溥儒行草書五言自作詩。他的行草出入晉唐,瀟灑秀逸,絕塵俗 之氣。觀此書,結字活潑,體格勁健,風骨自高,兼有著活潑潑的率意和錚錚的硬朗,使整體凸現出一股呼之欲出的生動鮮活之氣。看溥儒的字,就猶如看到一個性格鮮明、奇特、處世灑脫的文人,無需做作標榜,而爽朗脫俗的氣質已散發出來。

Lot899

陳少梅 《四老圖》

設色紙本/成扇 1945年作

鈐印:陳、少梅、邵章小記

款識:[一]明人王建章有此本,偶擬其意。乙酉夏,少梅陳雲彰。

[二]邵章。

另面:邵章行書

20×51 cm 

估價:RMB 30,000-50,000

陳少梅的高士畫具有獨立的審美取向和搶眼的藝術特色,其藝術水準可與張大千相伯仲。在許多山水景物的特定環境中,他慣以幅巾策杖、吟詠逍遙的姿影入畫。所繪人物高古而不陳舊,形貌沉靜、端肅而修潔,文質彬彬,落落脫俗,清逸瀟灑之中略帶疏懶情致。重在關注詩意化的情境和人物的跌宕風神,著意描摹那依韻朗吟,靜思默想,與自然相對忘言,飽餐山水秀色的感人情狀。

此扇繪高士對弈之景。背景簡潔而空靈,青山落照,松籟有聲。當頭劈面的巨石,雄奇古秀;奇兀蒼勁的老松,曲折有致;此外還有修竹叢篁,益顯清幽。三位高士于平坡之上鋪開棋盤,正要落子之時,一位高士又從遠處策杖前來。高士的行筆走線,極有特色,將幾種線描融為一體,如圓勁的“鐵線描”、方硬“折蘆描”、虛實變化明顯的“釘頭鼠尾描”等,廣泛汲取了宋以來名家高手的線描長處。顏面部分,五官、眼帶、鬚髮,皆精勾細描,刻意求肖,色彩潔淨。衣紋則氣運筆隨,流暢勁利,輕重疾徐,線描的韻律更加突顯出其筆下高士瀟灑的氣度及坦蕩的風骨。扇子背面為清末翰林、書法家邵章的行書,字裡行間能看出他良好的學識修養與嫺熟穩健的書法功底,給人以不急不躁、輕鬆自如之感。

Lot2254

清雍正 紫檀戧金彩繪開光花卉筆筒

H 14 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此件筆筒做六瓣花口,由整塊紫檀大材挖制,內外壁皆隨形而就,外壁裝飾開光花卉紋飾,整器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工整,一絲不苟,開光外以金彩繪畫花卉、蝙蝠及吉磬紋飾,寓意洪福天降,吉慶有餘。紫檀材質色澤深沉,故常以金彩點綴,而外壁開光雕琢紋飾則自明代開始已經有之,工藝難度較高,極富裝飾效果。

Lot 2203

十五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

H 29 cm

估價:RMB 30,000-60,000

此尊釋迦牟尼髮髻高聳,彎眉細目,面相圓潤,五官刻畫準確,身軀挺拔健碩。結禪定坐姿,左手做托缽狀,右手自然下垂,結觸地印,全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造型刻劃寫實,肌肉飽滿而富有彈性,顯示出工匠高超的藝術水準。束腰仰覆式蓮花座,蓮瓣秀長精緻,工整大氣,雕刻極富層次感。整體法相莊嚴優美,工藝嫺熟簡練,風格古樸典雅。

Lot2319

清 粉彩九桃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

H 54.2 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此件粉彩九桃紋天球瓶,繪桃樹一株,軀幹挺立,丫杈虯勁。桃葉繪畫濃淡相宜,相背陰陽。桃實佈局三五其間,角度各異,立體感十足。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開,《楚辭•九辨》載:“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周易》中“以陽爻為九”。把“九”作為一個概數,泛指陽數之極。“九”又與“久”諧音,九桃也含有“長壽”、“久安”之寓意,“九五之尊”當喜聞樂見。“天球瓶”始作于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受外域器物影響深刻。以“蘇麻泥青”渲染,或畫纏枝,或繪雲龍,色調幽豔,氣勢奪人。曇花一現後,有明一代再不見此類器物,直至康熙晚期才恢復燒造。在陳設瓶、尊類的器物中脫穎而出,頗得帝王歡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藝超凡,造就了或氣勢磅礴,或嬌羞婉約的官窯佳品,粉彩九桃天球瓶無疑屬於後者,這只官窯粉彩九桃天球瓶,傳統瓷藝與繪畫的完美結合,晚清官窯之中的珍品。

Lot2321

清乾隆 青花海水紅彩九龍紋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H 47.5 cm

估價:RMB 500,000-700,000

網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瓶圓口直頸,腹部渾圓,下承圈足。器形碩大莊重,胎質堅白,釉質細膩潤澤。通體滿繪紋飾,以青花繪海水紋,以礬紅畫龍紋。外壁繪有騰挪翻滾的九條龍,寓意“九龍在天,天下大治” 。整體繁複,密不透風,幾乎整個瓷面都見龍紋穿插、飛騰于波濤之間,體現出了莊重威嚴之美。天球瓶以其形體似球體而得名,此種器形始見於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於清代雍正、乾隆兩朝,為歷代高檔陳設器式樣之一,整器紋飾錯落有致,佈局疏密相宜,造型優雅,線條流暢,為不可多得的清官窯珍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