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藝典同步拍|北京華辰秋拍 · 瓷雜預覽

藝典中國此次與北京華辰拍賣合作, 將在網上同步“北京華辰2017秋季拍賣會”, 屆時可通過藝典同步拍觀看拍場直播、參與競價。

本次拍賣預展時間為12月13日至15日, 並將於12月16日至17日開拍。 舉槌在即, 精彩不容錯過。

拍品預覽

Lot 1674

清 琥珀雕松下人物紋山子

長:10cm

網路競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此件拍品選材為整塊琥珀, 略作修整。 正面浮雕松下高士圖。 古松蒼茂如傘蓋, 松下兩位老者相對而立。 頭戴幅巾身著長袍, 長髯迎風笑容溫厚。 身前一位小童躬身望向行舟的舟子。 人物形神畢備畫面十分生動。 背面雕琢高山流水意境高遠。

琥珀色紅黃相容, 質地輕、澀、溫潤晶瑩剔透。 其下配荷塘清趣底座, 相得益彰。 保存完好為一件十分精美的文房陳設。

Lot 1695

清早期 黃花梨鏡臺

長:58cm 寬:36cm 高:73cm

參閱:1.伍嘉恩《明式傢俱二十年經眼錄》故宮出版社, 2010年, 第276頁。 伍嘉恩舊藏黃花梨五屏風式龍紋鏡臺。

2.佳士得巴黎, 2012年12月19日, 編號3522。

鏡臺黃花梨制, 透雕技法玲瓏剔透, 線條婉轉流暢, 自然生動, 精神飽滿。 其設計精巧, 雕飾細膩華美。 座上安五屏風, 中間最高, 左右遞減, 並依次向前兜轉。 屏風腳穿過座面透眼, 植插牢穩。 搭腦均遠眺出頭, 雕龍首, 絛環板內全部透雕螭龍紋。 每扇屏風最下格鎪挖亮腳。 屏風週邊又設一周護欄, 做法與屏風和諧統一, 絛環板內透雕螭龍紋, 欄杆式頗有古代建築之風。

下設抽屜四具, 上二下二, 分兩層。 抽屜面鏟地浮雕螭龍紋, 銅活為原件。 下承三彎腿, 有如炕桌之腿足, 壺門式牙板上鏟地浮雕螭龍紋。

Lot 1696

清早期 青白玉雕龍鳳紋雙耳三足爐

直徑:20cm

此器以大塊和田玉料為材, 玉質青黃, 局部有褐色沁斑。 玉質細膩, 寶光蘊澤, 溫潤細緻。 爐蓋作覆碗式, 鈕雕片片蓮瓣, 蓋面雕兩組夔鳳紋, 其間以饕餮紋間隔。 爐身雕刻夔鳳紋, 兩側立體圓雕牛首。 爐身撇口, 淺腹, 三倒獅首形足。 此器集陰刻、透雕、浮雕等多種技法於一身, 從造型到紋飾均仿商州青銅器, 莊重、古雅, 神秘莫測, 為清代仿古陳設器。

Lot 1697

清乾隆 和田黃玉雕螭龍觥

高:14cm

參閱:清 和田玉龍首觥, 《中國玉器全集 6- 清》, 河北美術出版社。

選上好黃玉,

色侔蒸栗, 頸暈土華, 溫潤而澤, 一側稍顯褐皮。 清宮廷的仿古玉器中黃玉所見甚少, 物以稀為貴, 可與羊脂白玉相媲美。 魏文帝曹丕有《與鐘大理書》說:“竊見玉書稱美玉, 白如截肪, 黑譬純漆, 赤擬雞冠, 黃侔蒸栗。 ”以“蒸栗”比擬黃玉品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說, “黃玉如粟者為貴, 謂之甘黃”;明末學者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上·論古玉器》提到:“玉以甘黃為上, 羊脂次之。 以黃為中色, 且不易得, 以白為偏色, 時以有之故耳。 今人賤黃而貴白, 以見少也。 ”古代五行以中為黃:黃色在中央, 也是大地之色, 故稱“中色”;因此其認為:“蒸栗色佳, 焦黃為下, 甘青色如新柳, 近亦無之。 ”由此可知, 黃玉有過傲視羊脂玉之歷史典故。 本品即為代表, 且應屬文獻所題“蒸栗”之色,
實為不易。 如此碩大兼沁色頗佳之黃玉料極其難得。

器型穩重端莊, 厚壁, 觥於腹部分為兩節。 不規則橢圓口, 流部微撇, 觥後側中部透雕夔式柄, 流下圓雕一小只遒勁蒼龍爬於器壁, 底部置一碩大螭龍, 昂首回盼, 其背托於觥之下部作為器足, 水滴形眼飽滿圓凸, 尖鼻上翹, 頜下須密下垂, 頸部修長, 獨角後掠, 雙翅揚起, 貼於器身, 須髪飄揚, 獸尾上卷貼於觥壁, 獸身粗壯威武, 輾轉騰挪, 四肢矯健, 足底處以雲紋裝飾。 其所雕螭龍之態, 相似者可參考香港佳士得於2012年11月28日所拍的清乾隆黃玉九龍戲珠象耳蓋瓶。

古為酒具, 今視瑰寶, 靈氣逸遠, 讓人浮想聯翩。 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 把玩玉稱作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

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 將其剪拂出幽, 以揚王庭而佐治理”。 由此看來, 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鑒賞眼力, 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 如此把收藏與治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 此器器型獨特, 查閱古今之作, 與之器型相似者甚少, 且材質上乘, 沁色微妙, 溫潤而澤, 雕工精湛, 拋光細膩, 仿古風格濃郁, 古香古色, 是清代宮廷仿古作品中的精彩之作。

Lot 1698

清乾隆 禦制和田白玉獸形手握

長:7.5cm

和田玉為材, 玉料呈乳白色, 玉質溫潤, 整體打磨光滑。 圓雕工藝製成。 玉獸形體健碩, 呈臥姿, 四肢前屈, 尾呈弧形曲卷, 玉獸頭部分別刻劃出眼、耳、口、鼻等, 雙大耳緊貼頭部, 額部高突, 陰刻線刻劃出眼鼻部位,目字形大眼直視前方,鼻翼寬闊,張口露銳齒。背部數條橫向陰線刻畫其皮毛紋理,仿似一隻正在宣誓自己霸權的大地王者。整器造型別致,端莊大氣,將玉獸表現得惟妙惟肖。

Lot 1706

清 翡翠珠串(31 顆)

重量:259.96g

實物描述:翡翠質地(種):極細粒;透明度:亞透明;顏色(色):近正色;工藝(工):非常好;淨度:微瑕。

此款珠串顆顆渾圓飽滿,光可鑒人,出自老坑翡翠,淡雅與濃豔兼具,部分珠子黃綠融合,高雅靈秀。附北大鑒定中心證書。

Lot 1707

清 白玉留皮鼻煙壺

高:8cm

網路競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壺身白玉制,壺作扁瓶形,溜肩,壯身短頸,深腹, 下呈橢圓圈足。其腹外壁一面保留玉材金黃色玉皮,寓意“金玉滿堂”,一面則以光潔溫潤的白玉示人。此煙壺形制規整,質地油潤,清雅脫俗,當為清代巨儒袖中雅物。

Lot 1711

清 瑪瑙巧雕翹色童子

長:3.5cm

二童子以瑪瑙為材圓雕而成,童子裸身作半蹲狀,二童子含笑相對,雙手持靈芝,越右肩而過至左後背,背後有蝙蝠相伴。童子通體呈半透明狀,面帶微笑,身形肥胖圓潤,形態生動可愛。靈芝與蝙蝠俏色巧雕而成。是件童子擺件取材精良,設計獨特,雕琢精巧,打磨光潔,當為賞玩之妙品。

Lot 1716

清 竹根雕佛手把件

長:6cm

網路競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佛手形體獨特,頗堪賞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時成為常見的工藝題材。此件竹根佛手,對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構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古拙,是同類題材工藝品中的佼佼者。以竹根製作,深合取法自然、窮通造化的文人趣味。但其難度甚大,製作者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技巧,更須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足夠的經驗,因此,非能工巧匠不敢為之。

編輯 | HNB

陰刻線刻劃出眼鼻部位,目字形大眼直視前方,鼻翼寬闊,張口露銳齒。背部數條橫向陰線刻畫其皮毛紋理,仿似一隻正在宣誓自己霸權的大地王者。整器造型別致,端莊大氣,將玉獸表現得惟妙惟肖。

Lot 1706

清 翡翠珠串(31 顆)

重量:259.96g

實物描述:翡翠質地(種):極細粒;透明度:亞透明;顏色(色):近正色;工藝(工):非常好;淨度:微瑕。

此款珠串顆顆渾圓飽滿,光可鑒人,出自老坑翡翠,淡雅與濃豔兼具,部分珠子黃綠融合,高雅靈秀。附北大鑒定中心證書。

Lot 1707

清 白玉留皮鼻煙壺

高:8cm

網路競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壺身白玉制,壺作扁瓶形,溜肩,壯身短頸,深腹, 下呈橢圓圈足。其腹外壁一面保留玉材金黃色玉皮,寓意“金玉滿堂”,一面則以光潔溫潤的白玉示人。此煙壺形制規整,質地油潤,清雅脫俗,當為清代巨儒袖中雅物。

Lot 1711

清 瑪瑙巧雕翹色童子

長:3.5cm

二童子以瑪瑙為材圓雕而成,童子裸身作半蹲狀,二童子含笑相對,雙手持靈芝,越右肩而過至左後背,背後有蝙蝠相伴。童子通體呈半透明狀,面帶微笑,身形肥胖圓潤,形態生動可愛。靈芝與蝙蝠俏色巧雕而成。是件童子擺件取材精良,設計獨特,雕琢精巧,打磨光潔,當為賞玩之妙品。

Lot 1716

清 竹根雕佛手把件

長:6cm

網路競拍平臺:藝典同步拍

佛手形體獨特,頗堪賞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時成為常見的工藝題材。此件竹根佛手,對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構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古拙,是同類題材工藝品中的佼佼者。以竹根製作,深合取法自然、窮通造化的文人趣味。但其難度甚大,製作者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技巧,更須有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足夠的經驗,因此,非能工巧匠不敢為之。

編輯 | HNB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