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膽而謹慎、運動但優雅,這個 28 歲設計師的作品有點意思|上海時裝周【好奇心日報】

28 歲的李佳佩(Andrea Jiapei Li)留著一頭齊劉海, 說話輕柔且羞澀, 卻形容自己是一個愛冒險的人。 她設計的女裝成衣也體現出類似的對立與平衡:明明是一件風衣,

卻使用有彈性的運動面料;女性化的一字領上衣, 下身配的卻是有些寬鬆的喇叭褲, 且顏色都是最基礎的黑、白、紅。

4 月 7 日這天, 李佳佩(Andrea Jiapei Li)在上海時裝周的獨立設計師展區 Labelhood 做了她在中國的第一場秀, 從在紐約已經發佈的 2017 年秋冬女裝成衣中挑出了 14 套 look 展示。

現場被佈置成機場航站樓候機室的樣子, 散落著一些金屬制的椅子;背景音播送著航班起降時間、安全須知, 模特們陸續落座。 這一方面是在比喻設計師第一次回國展示的心情, 另一方面也應和了新系列想塑造的女性形象——科幻電影《降臨》(Arrival)中由 Amy Adams 扮演的語言學家露易絲, “獨立、敏感”。 雖然主題是太空, 但設計師“不想過於強調未來感, 因此沒有用明顯的元素體現主題,

而是借助面料、廓形、顏色來表達。 ”

labelhood 現場展示
2017 秋冬 Lookbook(部分)

在 Labelhood 此次展出的 26 位年輕設計師中,李佳佩已經算是品牌運營比較成熟的一位。在北京服裝學院、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先後完成本碩學習後,她把工作室和生產線設在了紐約,同名品牌 Andrea Jiapei Li 已出到第七個系列,銷售網路也已在全球鋪開,合作買手店包括紐約的 Dover Street Market、北歐的 Henrik Vibskov Boutique、韓國的Boon The Shop、中國臺灣的 Gemu 以及內地的棟梁和 MDC。

這算是新一代中國年輕設計師們的典型路徑,但李佳佩看上去比同輩走得快得多。儘管 2014 年夏天才剛從帕森斯畢業,但她在當年就受到了十分密集的關注:畢業設計被川久保玲的先鋒時裝買手店 Dover Street Market 買下、入圍 H&M Design Award 設計大賽決賽;第二個系列接著被新銳設計師買手平臺 VFiles 帶到紐約時裝周舞臺,並獲得 LVMH 設計師大賽二等獎。

綜合來看,業界對她的讚譽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字:面料創新、國際視野、商業性與設計性的理性平衡。i-D 雜誌如此描述:“懷舊貫穿始終,但面料技術的創新又帶來強烈的現代感。她的表達中有明顯來自紐約都市生活的影響,但在面料、剪裁上又強調建築性。畢業系列中一些過於複雜的細節也很快消退,融入了更多商業性。”

迅速收穫大量認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以“揠苗助長”的姿態敦促著新生設計師迅速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巨大的壓力。2015 年 9 月推出第三個系列時,李佳佩就對 BoF 說:“你根本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就會有新的人蓋過你。做一名時裝設計師就是這樣。”

李佳佩應對壓力的辦法是快速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形成自己的生意觀以及合理權衡機會與預算。一件大衣 1000 美金的小眾定位是最初就想好的,“不是一個你每一季都一定會去買的品牌,而是你在逛完市面上所有的商業品牌後,希望在生活里加一些有趣的東西。”

另一些答案則是從 Edun、3.1 Philip Lim 等品牌實習經歷以及 LVMH 設計師比賽等慢慢累積——“我做概念性的東西,需要背後有一整套運營系統來支援,做出品牌完整的形象,才能達到商業化的需求,又不拋棄概念性的東西”。這次展出的 Look 控制在了 14 個也是出於這種想法:“我們想把 show piece 和 market piece 的比例掌握好。前者儘量精簡控制到 15 個 Look 左右,足夠突出主題就好,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完善需要銷售的產品上。”

李佳佩

李佳佩的合作夥伴 Weishi 畢業于紐約大學 Stern 學院,曾在 CFDA 工作。對於如何運營一個新生品牌,Weishi 也有一套自己的經驗:“紐約和倫敦不太一樣。倫敦有時尚企業中心(Centre for Fashion Enterprise)、英國時尚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年輕品牌有很多機會可選。但在紐約只有 CFDA,並且它更適合成熟一些的品牌,所以頭幾年如何好好利用 CFDA 的資源和機會很關鍵。”

兩位創始人最初借助 IMG 集團旗下新興設計師品牌 MADE 的贊助機會參加紐約時裝周獲得曝光,隨後開始根據預算控制參展次數。對於還不太熟悉的國內市場,李佳佩也抱著類似的心態。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小眾品牌做行銷,最重要的是與顧客的直接交流。不是顧客喜歡什麼就跟隨什麼,而是有交流、有回饋、有理解,所以我們不會刻意做一些硬廣或明星投入。”

2015 年,工作室只有 2 個人。現在這個團隊因為一些兼職員工的加入有所擴大,開始有了更完整的系統。這包括讓造型師和攝影師也參與到創作過程。“不是突出設計師個人的看法,而是經營品牌的整體表現。“ 李佳佩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儘管目前 Andrea Jiapei Li 的大部分銷售管道都在美國,但市場回饋最好的是日本、韓國等。2015 年底進入國內買手店銷售後,中國消費者的回饋主要還是“不習慣大廓形的女裝”。對於李佳佩和眾多類似背景的設計師來說,Labelhood 的亮相可能只是她們探索中國這個截然不同的消費市場的第一步。

題圖、配圖來自 Labelhood、wwd.com、i-d.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在 Labelhood 此次展出的 26 位年輕設計師中,李佳佩已經算是品牌運營比較成熟的一位。在北京服裝學院、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先後完成本碩學習後,她把工作室和生產線設在了紐約,同名品牌 Andrea Jiapei Li 已出到第七個系列,銷售網路也已在全球鋪開,合作買手店包括紐約的 Dover Street Market、北歐的 Henrik Vibskov Boutique、韓國的Boon The Shop、中國臺灣的 Gemu 以及內地的棟梁和 MDC。

這算是新一代中國年輕設計師們的典型路徑,但李佳佩看上去比同輩走得快得多。儘管 2014 年夏天才剛從帕森斯畢業,但她在當年就受到了十分密集的關注:畢業設計被川久保玲的先鋒時裝買手店 Dover Street Market 買下、入圍 H&M Design Award 設計大賽決賽;第二個系列接著被新銳設計師買手平臺 VFiles 帶到紐約時裝周舞臺,並獲得 LVMH 設計師大賽二等獎。

綜合來看,業界對她的讚譽可以歸結為幾個關鍵字:面料創新、國際視野、商業性與設計性的理性平衡。i-D 雜誌如此描述:“懷舊貫穿始終,但面料技術的創新又帶來強烈的現代感。她的表達中有明顯來自紐約都市生活的影響,但在面料、剪裁上又強調建築性。畢業系列中一些過於複雜的細節也很快消退,融入了更多商業性。”

迅速收穫大量認可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以“揠苗助長”的姿態敦促著新生設計師迅速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巨大的壓力。2015 年 9 月推出第三個系列時,李佳佩就對 BoF 說:“你根本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就會有新的人蓋過你。做一名時裝設計師就是這樣。”

李佳佩應對壓力的辦法是快速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形成自己的生意觀以及合理權衡機會與預算。一件大衣 1000 美金的小眾定位是最初就想好的,“不是一個你每一季都一定會去買的品牌,而是你在逛完市面上所有的商業品牌後,希望在生活里加一些有趣的東西。”

另一些答案則是從 Edun、3.1 Philip Lim 等品牌實習經歷以及 LVMH 設計師比賽等慢慢累積——“我做概念性的東西,需要背後有一整套運營系統來支援,做出品牌完整的形象,才能達到商業化的需求,又不拋棄概念性的東西”。這次展出的 Look 控制在了 14 個也是出於這種想法:“我們想把 show piece 和 market piece 的比例掌握好。前者儘量精簡控制到 15 個 Look 左右,足夠突出主題就好,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完善需要銷售的產品上。”

李佳佩

李佳佩的合作夥伴 Weishi 畢業于紐約大學 Stern 學院,曾在 CFDA 工作。對於如何運營一個新生品牌,Weishi 也有一套自己的經驗:“紐約和倫敦不太一樣。倫敦有時尚企業中心(Centre for Fashion Enterprise)、英國時尚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年輕品牌有很多機會可選。但在紐約只有 CFDA,並且它更適合成熟一些的品牌,所以頭幾年如何好好利用 CFDA 的資源和機會很關鍵。”

兩位創始人最初借助 IMG 集團旗下新興設計師品牌 MADE 的贊助機會參加紐約時裝周獲得曝光,隨後開始根據預算控制參展次數。對於還不太熟悉的國內市場,李佳佩也抱著類似的心態。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小眾品牌做行銷,最重要的是與顧客的直接交流。不是顧客喜歡什麼就跟隨什麼,而是有交流、有回饋、有理解,所以我們不會刻意做一些硬廣或明星投入。”

2015 年,工作室只有 2 個人。現在這個團隊因為一些兼職員工的加入有所擴大,開始有了更完整的系統。這包括讓造型師和攝影師也參與到創作過程。“不是突出設計師個人的看法,而是經營品牌的整體表現。“ 李佳佩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儘管目前 Andrea Jiapei Li 的大部分銷售管道都在美國,但市場回饋最好的是日本、韓國等。2015 年底進入國內買手店銷售後,中國消費者的回饋主要還是“不習慣大廓形的女裝”。對於李佳佩和眾多類似背景的設計師來說,Labelhood 的亮相可能只是她們探索中國這個截然不同的消費市場的第一步。

題圖、配圖來自 Labelhood、wwd.com、i-d.com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