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65000張紙畫的梵古,125位畫師耗時7年打造首部油畫長片正式上映

“梵古回眸的瞬間,

我已淚流滿面。 ”

至愛梵古

盼了整整半年,

從今年第20屆上海電影節展映,

到12月8號定檔,

《至愛梵古》終於要在國內上映!

先前展映期間,

它就讓不少觀眾偷偷抹淚:

“梵古回眸的瞬間, 我已淚流滿面。 ”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全油畫動畫長片, 預告片一出, 就驚豔全球, 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榮獲了觀眾選擇獎, 也毫無懸念地斬獲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

影片講述了畫家梵古的一生,

以前也有不少導演拍過梵古傳記,

但以梵古畫作解讀梵古本人的,

這還是第一部。

導演Dorota Kobiela從15歲開始喜歡梵古,

看了梵古書信集後, 深受感動。

這位不善言辭,

卻渴望傾訴的畫家,

一生中有800多封信,

寫滿了他創作時的情感,

而絕大多數信件,

都寄給了當時在巴黎的親弟弟提奧。

在他的最後一封書信裡, 有著這樣一句話:“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 ”

因此, 導演Dorota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希望能如他所願, 他的內心, 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就由他的畫來講述吧。 ”

於是她找了另外一位導演Hugh Welchman合作, Hugh Welchman曾有作品《彼得與狼》,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他受到Dorota對梵古熱愛的影響, 兩人因此產生情感共鳴, 成為了夫妻。

梵古死後受世人無比推崇, 生前卻是坎坷潦倒, 窮困至極, 鍾情作畫卻無人欣賞, 唯一一幅賣出去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 也僅售400法郎。

然而這沒有終止他對畫畫的追求,

在他37年的一生中,

一共創作了1000多幅作品。

明晃晃的陽光, 一望無際的麥田,

浩瀚璀璨的星空, 灰白無光的生活,

全部都轉化成手下色彩明豔的畫作,

直到1890年7月份麥田裡的一聲槍聲。

當時的他已經患有精神病,

焦躁, 多疑, 幻聽···

讓他出現如吃顏料,

喝煤油等怪異行為,

最後因為割掉自己的耳朵,

被送進了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

然而在清醒之際,

他向醫生申請外出畫畫,

筆下的作品,

看不到頹喪與失望,

反而充滿生命的張力,

努力在痛苦中掙扎和奮鬥。

與其他天賦異稟的藝術家不同, 梵古是29歲才開始拿起畫筆, 在短短8年內, 創造出這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藝術品。

導演也希望通過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總把我們的失敗歸咎於天賦,

只要足夠專注, 從現在開始,

一切都不會太晚。

故事是從梵古去世後一年說起,

阿爾芒從父親手中接過梵古的一封信,

本要交給梵古弟弟提奧,

卻得知提奧已經死了,

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阿爾芒,

於是他開始探尋梵古死亡的真相。

這一路探尋的過程中,

梵古的故事開始展開,

其作品也一一出現在觀眾眼前。

電影

相對於梵古傳奇的一生,

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

也同樣令人震撼:將近7年的時間,

來自15個國家125位畫師,

65000幀油畫, 全手工繪製,

構成這部95分鐘的動畫長片。

導演力求以其畫講其事,

既要真實貼合他的信件,

又要匹配上畫作和歷史,

因此操作顯得困難重重。

電影

原畫

光在前期的劇本開發,

就花了3-4年時間。 團隊深入研究了梵古的800封書信和其他相關的書籍, 再現了梵古的生活細節, 以及那些讓他瘋狂, 熾熱精神世界。

電影

而畫作是解讀梵古情感的重要途徑, 所以要保持電影畫面與原始畫作相接近;但電影畢竟與油畫有區別, 於是畫家們根據劇情時間等需要, 在保持梵古風格的基礎上, 做了相應的調整和創作。

原畫

比如對於畫幅的調整, 繪畫本不受限制, 但電影需要統一畫面尺度, 所以畫家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放大或縮小畫面, 或者使用移動畫面來呈現整幅繪畫。

電影

在梵古畫作中沒有出現的畫面,

他們則採用“閃回”的方式呈現,

黑白畫面既區別了原作,

又符合當時的攝影技術。

這些油畫背後的125位畫師,

由來自全球5000名申請者中篩選出來,

他們絕大部分有油畫功底,

或者參與過藝術品修復工作。

接受為期3周的課程訓練後,

他們在接近3年的時間裡,

創作了1000多幅油畫作品,

然後又花1年時間,

把靜態畫面轉變為動態,

來適應電影。

為了還原梵古真實生活,

他們設計了20多位相關人物,

而人物的化妝造型,

都是高度遵循原畫。

團隊請來了多位演員,

像道格拉斯·布斯, 西爾莎·羅南···

他們進入綠幕拍攝,

然後轉換成CG動畫,

最後由畫家們畫出來。

作為第一部全油畫動畫長片,

以前缺少成功案例, 資金不足不說,

所有畫面純手工繪製, 耗時又耗心,

但都沒有阻擋整個團隊的熱情。

片名Loving Vincient,

來源於梵古每次信件的末尾,

中文翻譯為“至愛梵古”,

如果沒有對這位大師深沉的愛,

絕對打造不了這麼一部影片。

每一天的拍攝,

都是對梵古進一步的瞭解和發現,

當發現某些不符合事實的創作時,

他們就重繪,只為呈現那個真實的梵古。

執著,專注,

團隊以這樣的精神,

致敬同樣執著,專注的梵古。

在影片末尾,

當那首《Vincent》響起時,

梵古佝僂著身體回眸,

黑白畫面逐漸變成他獨有的筆觸。

預告片

以生活的黑暗,

畫下筆尖的燦爛。

看清世間磨難,

卻依舊熱愛它,

至美的靈魂,

至愛的梵古。

如果沒有對這位大師深沉的愛,

絕對打造不了這麼一部影片。

每一天的拍攝,

都是對梵古進一步的瞭解和發現,

當發現某些不符合事實的創作時,

他們就重繪,只為呈現那個真實的梵古。

執著,專注,

團隊以這樣的精神,

致敬同樣執著,專注的梵古。

在影片末尾,

當那首《Vincent》響起時,

梵古佝僂著身體回眸,

黑白畫面逐漸變成他獨有的筆觸。

預告片

以生活的黑暗,

畫下筆尖的燦爛。

看清世間磨難,

卻依舊熱愛它,

至美的靈魂,

至愛的梵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