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頤仁青中‖尹周安:趙國榮教授治療病毒性肝病臨床經驗述要

文章是副會長尹周安醫生原創, 歡迎各位傳統中醫愛好者, 臨床醫生分享、交流。 歡迎轉發, 希望尊重作者原創。

尹周安, 賀圓圓

(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 長沙410007)

[摘要] 文章對趙國榮教授治療病毒性肝病經驗作了較為系統的總結。 趙氏認為病毒性肝炎的中醫病因病機是濕熱蘊毒, 流注全身;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採取相應的中西醫治療原則;在治療上突出中醫治療肝病的特色, 從清熱、解毒、化濁入手, 用方遵《傷寒論》、《溫病條辨》之方化裁, 強調用藥少而精, 治療肝病有方有守, 劑型上丸散湯等不拘一格。

[關鍵字] 趙國榮;病毒性肝炎;中醫

趙國榮教授從事肝病臨床、科研、教學30餘載, 衷中參西, 中西結合, 運用中醫藥治療各種肝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筆者有幸師從趙教授臨證學習數年, 趙師言傳身教, 指點迷津, 對趙師治療病毒性肝病的思想有所領悟, 現簡要介紹如下。

病因病機

趙師認為濕熱蘊毒是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機。 濕為陰邪, 重濁黏膩;熱為陽邪, 蒸騰炎上, 易傷陰動血。 濕熱膠結成毒, 則流注全身, 可導致甲亢或甲低, 病毒性心肌炎, 乙肝相關性腎炎, 骨髓繼發性再障等等。 在發病的形式上也是多種多樣, 疾而爆發則多為急性病毒性肝炎, 或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徐而後發則為慢性肝炎, 有的僅有病毒標誌物陽性, 不具備典型的臨床症狀或體征,

病情纏綿難愈。

治療原則

病毒性肝炎首先必須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對於急慢性重症肝炎以恢復肝功能, 防治併發症為首務, 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於輕、中度肝功能異常者, 直接採用中藥治療, 以湯劑為主, 結合丸散;對於肝功能基本正常者, 多採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採用丸散劑型, 既方便又經濟。

病毒性肝病濕熱蘊毒的病性決定了肝病的治療非一方一藥, 一朝一夕就能速祛, 醫家必須謹守病機, 方隨證轉, 藥據病裁;患者必須耐心治療, 積極配合, 方可達到量變到質變的療效。 考慮該病的病程長, 服藥的時間久, 趙師強調肝病的用藥少而精,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

用藥的種類精簡。 趙師一貫的原則是能夠用中藥解決就決不用西藥, 對於重症肝炎或肝昏迷的病人需要配合西藥支援療法時, 用藥也是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 能肌注就不靜脈給藥, 每天的用藥種類不超過3種。 第二, 用方的藥‘味少而精。 趙師在肝病的治療上融匯傷寒、溫病兩濕派, 旁參各家, 十分推崇張仲景、吳鞠通治肝病的思想, 從濕、從熱、從毒論治。 或投傷寒溫病原方, 或隨證加減一兩味, 往往寥寥數味即可收到顯著的效果。 第三, 用藥以輕靈見長。 劑量輕靈, 常用劑量在10g左右, 苦寒之品如黃連、大黃在 1-5g之間。 辛溫之品如白蔻仁、砂仁的劑量也多為 3-6g, 處方用藥做到苦寒清熱不敗胃, 辛溫化濁不傷陰。

用方經驗

趙師治療肝病多從清熱、解毒、化濁幾個方面入手。

趙師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 病毒性肝炎不論急性、慢性, 只要有肝功能損害, 就有濕熱內蘊, 治當採用清熱利濕, 才能較快恢復肝功能, 消除臨床症狀。 臨床把握濕、熱、毒三者孰重孰輕, 辨清病位在上、在中、在下, 選用不同的方藥。

疾病初期或是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兼有表證 (如感冒)當先解表, 從上焦論治, 方從三仁湯、藿朴夏苓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吳氏加減藿香正氣散、新加香薷飲等方加減化裁, 常常在方中加入茵陳蒿、平地木、田基黃等清熱利濕之品.

各種肝病中濕熱阻於中焦最常見, 可按濕熱病論治。 因為體質的差異, 故臨床中焦濕熱證候的病機和表現也有所不同, 病位有在胃與在脾之別,

誠如葉天士所言:“在陽旺之軀胃濕恒多, 在陰盛之體脾濕亦不少”。 若脾濕和胃熱並重則臨床表現為濕熱並重, 治宜辛溫開郁, 苦溫燥濕之法。 濕熱久治不愈則有化毒、化燥之勢, 因此在辨證方中適時加入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之品, 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重於濕則首選茵陳蒿湯;濕重於熱則首推茵陳四苓散;濕熱並重者或濕熱化毒者則用甘露消毒丹化裁;濕熱化燥以致動血耗血者則投犀角地黃東加味。 在臨床上對於肝功能嚴重異常 (中醫屬於疫黃)則數方合用, 或投清瘟敗毒飲、千金犀角散;對於濕熱蒙蔽心包者(肝昏迷)則用菖蒲郁金湯化裁, 配合西醫的支持療法, 對於降低死亡率大有裨益。

下焦濕熱,多見於肝病合併腎損害,肝病合併泌尿系感染,或是痔瘡出血,以及女性肝病患者合併婦科病,表現為小便短黃,淋漓澀痛,大便出血,肛門灼熱疼痛,白帶黃稠穢濁,外陰瘙癢等等,常常選用龍膽瀉肝湯、草薜分清飲、八正散、四妙散、易黃湯、枳實導滯丸等方出入,隨證加減。

在以上列舉的常用方劑當中,趙師十分推崇被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譽為“濕溫時疫之主方”的甘露消毒丹,將其廣泛運用於各種肝病的治療,頗有心得。趙師常言:該方集清熱、解毒、化濁於一體,具有宣上、暢中、滲下之功,頗合病毒性肝病濕熱夾毒的病機。不論肝功能正常與否,但見有濕熱中阻的證候就可以大膽用之,或合茵陳蒿湯,或合茵陳四苓散。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該方具有很好的護肝降酶退黃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的功效。清熱解毒化濁片就是趙師在該方的基礎上化裁的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經驗方,經湖南中醫藥大學國家肝病中醫醫療中10餘年臨床運用,1997年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製劑。通過一系列的臨床療效觀察和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該中成藥具有良好的改善症狀、護肝、抗肝纖維化的作用,臨床既可用於濕熱內蘊型患者,也可用于肝鬱脾虛型患者,療效因證型不同而各有側重,濕熱內蘊患者的療效明顯優於肝郁脾虛患者。

用藥體會

趙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肝病辨證用藥結合辨病用藥的療效優於單獨的辨證用藥或辨病用藥,在不違背辨證的前提下發掘一些專病專藥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是很有意義的。下面僅列舉幾味趙師的“肝病專藥”:

1 連翹 辛,甘,寒。趙師發現該品具有“發汗,利小便,退黃”之功,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有很好的護肝,抗 肝損傷,利尿等作用。趙師對於肝病患者,肝功能異常者屬於濕熱並重時常在辨證方中加人此藥,療效可靠。

2 茜草 甘,寒。具有涼血活血的功效。趙師在臨床運用時以小劑量止血,大劑量活血利水,炒炭則止血。對於肝病伴有血小板減少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止血和改善血小板功能和提高血小板的數量的作用。

3 紫草 甘,寒。具有涼血止血透疹的功效,趙師在臨床發現該藥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對於HBeAg及 HBV DNA(+)患者伴有血小板減少的有一定的療效。

4 仙鶴草 又稱脫力草,具有很好的收斂止血之功,與茜草、紫草、黃苠、當歸、赤小豆等為伍,趙師命‘名為“三草湯”,臨床隨證加減運用於各種血小板減少的病症有效。

5 大黃 苦寒之品,具有推陳致新的功效。小劑 量具有健胃之效,中劑量具有輕瀉之功,大劑量則攻下,酒炒活血,久煎則緩瀉,後下則峻瀉。趙師對於肝功異常,特別是黃疸指數較高為主者,不論是否有大便幹結與否,在辨證方中加入 3-5 g大黃,輕瀉幾次後,肝功能及臨床症狀亦隨之改善。

(說明:本文乃研究生期間而作,發表於2005年《中醫藥導報》)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下焦濕熱,多見於肝病合併腎損害,肝病合併泌尿系感染,或是痔瘡出血,以及女性肝病患者合併婦科病,表現為小便短黃,淋漓澀痛,大便出血,肛門灼熱疼痛,白帶黃稠穢濁,外陰瘙癢等等,常常選用龍膽瀉肝湯、草薜分清飲、八正散、四妙散、易黃湯、枳實導滯丸等方出入,隨證加減。

在以上列舉的常用方劑當中,趙師十分推崇被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譽為“濕溫時疫之主方”的甘露消毒丹,將其廣泛運用於各種肝病的治療,頗有心得。趙師常言:該方集清熱、解毒、化濁於一體,具有宣上、暢中、滲下之功,頗合病毒性肝病濕熱夾毒的病機。不論肝功能正常與否,但見有濕熱中阻的證候就可以大膽用之,或合茵陳蒿湯,或合茵陳四苓散。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該方具有很好的護肝降酶退黃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的功效。清熱解毒化濁片就是趙師在該方的基礎上化裁的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經驗方,經湖南中醫藥大學國家肝病中醫醫療中10餘年臨床運用,1997年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製劑。通過一系列的臨床療效觀察和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該中成藥具有良好的改善症狀、護肝、抗肝纖維化的作用,臨床既可用於濕熱內蘊型患者,也可用于肝鬱脾虛型患者,療效因證型不同而各有側重,濕熱內蘊患者的療效明顯優於肝郁脾虛患者。

用藥體會

趙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肝病辨證用藥結合辨病用藥的療效優於單獨的辨證用藥或辨病用藥,在不違背辨證的前提下發掘一些專病專藥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是很有意義的。下面僅列舉幾味趙師的“肝病專藥”:

1 連翹 辛,甘,寒。趙師發現該品具有“發汗,利小便,退黃”之功,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有很好的護肝,抗 肝損傷,利尿等作用。趙師對於肝病患者,肝功能異常者屬於濕熱並重時常在辨證方中加人此藥,療效可靠。

2 茜草 甘,寒。具有涼血活血的功效。趙師在臨床運用時以小劑量止血,大劑量活血利水,炒炭則止血。對於肝病伴有血小板減少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止血和改善血小板功能和提高血小板的數量的作用。

3 紫草 甘,寒。具有涼血止血透疹的功效,趙師在臨床發現該藥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對於HBeAg及 HBV DNA(+)患者伴有血小板減少的有一定的療效。

4 仙鶴草 又稱脫力草,具有很好的收斂止血之功,與茜草、紫草、黃苠、當歸、赤小豆等為伍,趙師命‘名為“三草湯”,臨床隨證加減運用於各種血小板減少的病症有效。

5 大黃 苦寒之品,具有推陳致新的功效。小劑 量具有健胃之效,中劑量具有輕瀉之功,大劑量則攻下,酒炒活血,久煎則緩瀉,後下則峻瀉。趙師對於肝功異常,特別是黃疸指數較高為主者,不論是否有大便幹結與否,在辨證方中加入 3-5 g大黃,輕瀉幾次後,肝功能及臨床症狀亦隨之改善。

(說明:本文乃研究生期間而作,發表於2005年《中醫藥導報》)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