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鹽城農民張以春黃海灘塗造林三千畝

中國江蘇網4月8日訊 3月26日, 天剛微微亮, 張以春像往常一樣, 帶著幾名工人來到響水縣陳家港鎮沿海灘塗上, 給新栽的葉松澆水、施肥。 “今年, 我打算在海邊再栽3萬株葉松, 為推進‘一片林’戰略工程, 建設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貢獻力量。 ”他說。

今年50歲的張以春家住陳家港鎮四港村。 “在海邊栽樹, 給海灘披‘綠裝’, 讓鄉親們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這是我兒時的夢想。 ”張以春告訴記者, 近年來, 隨著沿海開發和綠色響水建設的推進, 實現兒時夢想的機會來了。 從2004年開始, 他潛心植樹造綠, 在響水黃海灘塗90公里海堤範圍內,

先後投資300多萬元, 植樹總面積達3300多畝。

1989年, 張以春退伍回鄉, 準備在海灘上植樹。 他先請教在灘塗邊種菜的老農及林業專家, 得知通過“洗鹼”“捂堿”等手段可以改良土壤, 當土壤含鹽量降到1%以下, 就能很好地保證植樹的成活率。 “栽樹的可行性通過了, 資金難題跟著就橫在了面前。 ”張以春說, 為了有錢栽樹, 他先後開汽車修理部、去蘇南打工、承包蝦塘……終於在2000年初掙下上百萬元資產。

2004年, 張以春先在海堤上種田菁、大麥等改良土壤。 2005年春, 他和有關部門協商, 簽下2000畝海堤造林綠化協議, 很快就在沿海灘塗上栽下10萬棵意楊樹, 成為響水縣沿海灘塗植樹千畝以上第一人。

兩三個月後, 讓人心焦的一幕出現了——春天栽植成活的樹木陸續出現枝葉枯黃、樹幹枯萎的症狀。

張以春急忙請林業專家幫忙, 鑒定結果顯示因為降堿措施未到位, 土壤含鹽量較高, 導致樹木成活率不高。

專家開出了“藥方”——給土壤降鹽降堿, 並提出具體措施。 張以春如獲至寶, 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通過延長翻土時間、翻埋草木當作綠肥、開挖樹塘雨淋雪凍、挖去堿土填上熟土、運來淡水澆灌等手段改良土壤, 樹木存活率逐年得到穩步提高。 “據今年3月初檢測結果顯示, 部分灘塗土壤含鹽量已降到0.2%, 適生苗木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0%以上。 ”張以春在林間邊走邊說。

3月26日上午, 站在位於三圩鹽場的海堤一眼望去, 成百上千畝的楊樹、竹柳、中山杉等衝破鹽鹼地的封鎖, 在灘頭生根長葉,

(下轉A4版)(上接A1版)形成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黃色的濁浪和沙土、白色的鹽霜和鹽嶺, 這是灘塗本來的顏色。 ”常年跟著張以春植樹的張加宇說, 老張13年如一日, 克服資金短缺、土壤含鹽量高、樹木管護難等困難, 在沿海灘塗植樹20多萬棵, 帶領著大家硬是打造出一道沿海灘塗綠色長廊。

“沿海大開發給我帶來了機遇, 市委市政府‘一片林’戰略工程的推進更為我插上夢想騰飛的翅膀。 ”張以春說, 今年他已經跟灘塗開發部門簽訂了60畝的用苗協定, 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