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也許這麼多年來你都施錯肥了,想要高產要這樣做才行

目前我們常聽到的施肥方式就是有機肥搭配化肥, 沒錯這也是繼單施化肥之後比較合理的施肥方式。

但是這還不是最合理的。 那什麼是最合理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四維結構”肥料, 是以微生物菌肥、高質有機肥、調理改性肥、中性微量元素肥(有機肥、無機肥、礦物質肥、微生物菌肥)構成, 是“綠色生態”型肥料。 這種新肥料符合農作物的生長規律, 適應土壤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 它不單是農業田間施肥操作的方式方法, 而且涉及今後肥料企業生產肥料品種結構調整、產品換代的問題, 是未來農業用肥的發展方向。

二十世紀70年代, 人類農業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既繼承傳統有機農業的精華, 又賦予其現代科技的內涵, 成為各國政府和農業專家的共識, 應運而生是生物複合肥料、有機肥料、有機無機複混肥料和生物農藥的廣泛應用, 推廣測土平衡配方施肥技術, 以提供優質、安全、營養、衛生、健康的有機綠色食品, 滿足人類第一需要, 今天人類正在創造一種有別于“傳統農業”和“石油農業”, 達到人與自然協調, 生態與經濟共同繁榮的“生態農業”。 我國有幾千年的有機農業基礎, 完全能夠以有機無機相結合的生態型農業, 回避西方石油農業的弊端, 把我國傳統農業的精華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 走自己特色的農業道路,

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由西方傳入中國的石油農業(無機農業), 是在石油廉價時代產生的, 確實為農業的發展做出過貢獻, 但盲目地大量單用、連用、亂用化肥, 已是後患無窮。

聯合國糧食組織已把“生物-有機-無機”作為最佳肥料結構加以肯定, 國務院把“高產-優質-高效”做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戰略, 並制定了“有機無機相結合, 用地養地相結合”的肥料工作方針。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 我國的很多地區施肥不是根據作物的生長規律來施肥, 就像我們養孩子一樣, 不是按孩子的生長規律, 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把他一輩子要吃的食物喂進去了。 我們一次性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進去, 但那時候作物所需養分非常少,

這時就會發生抑制作物生長的情況。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裡?必須考慮所有的養分資源, 必須進行綜合管理。 現在不是養分不夠, 而是養分分配不合理, 造成肥料養分沒有發揮他的潛力。 土壤裡累積的養分沒有利用, 更沒有把環境裡的養分考慮進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長, 但作物產量沒有大幅度增長。 要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 用好所有的養分資源, 減少環境的污染。 採取多學科的手段, 同時提高養分效率與作物產量。

我們的目標是:作物高產、養分高效、環境安全。 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 我國化肥施用量從每公頃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 糧食產量躍上一個臺階, 從每公頃3噸增長到4噸。 最近12年, 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 但產量僅增加0.3噸。

下一步每公頃要增加到6噸, 靠施肥還能實現嗎?我國現在1公斤養分生產27公斤糧食, 法國1公斤生產87公斤糧食, 美國1公斤生產47公斤糧食。 首先土壤品質要優良, 要保證在不確定天氣環境情況下, 保持穩產。

農業施肥應以“四維結構”多元配位元肥料為主。 “四維結構”肥料, 是以微生物菌肥、高質有機肥、調理改性肥、中性微量元素肥(有機肥、無機肥、礦物質肥、微生物菌肥)構成, 是“綠色生態”型肥料。 這種新肥料符合農作物的生長規律, 適應土壤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 它不單是農業田間施肥操作的方式方法, 而且涉及今後肥料企業生產肥料品種結構調整、產品換代的問題, 是未來農業用肥的發展方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