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個遺世之村,只有8戶人家,全村人都是親戚

文⭕劉源

偏居青藏高原東南隅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 南至墨脫縣巴昔卡村, 全長504.9公里。 在這個被稱為“地球最後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中,

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居民在沿江星星點點的小村莊中已靜靜生活了數百年, 至今, 家庭、親戚、農活、寺廟等依然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世界。 在這裡, 生與死, 喜與憂, 滿是恬淡、滿足而豁達的表述。

“一隻雕”的小村莊

沿著前幾年剛從密林中修出的公路東行, 沿途猶如童話電影中的場景。 行至路盡處, 群山環抱中僅有8戶人家的加拉村映入眼簾。 自2003年成立自然保護區而進行“大峽谷核心區村落整體外遷”計畫以來, 這裡成了“雅江大峽谷的最後一個村落”, 具有關鍵的地域地標作用, 再向北走就是白馬狗熊, 由此開始進入大峽谷最險峻、最核心的近百公里河段。 峽谷幽深, 激流咆哮, 其艱難與危險,

僅少數科考隊和探險者有勇氣一試, 1998年中國首次穿越大峽谷的科考隊就是從加拉東岸進入大峽谷的。

在加拉村看到的九兄弟山, 神氣地並肩而立, 在夕陽下暈染出道道柔美的金粉色, 分外雄偉壯觀。 攝影馮帥

加拉在當地藏語中意為“一隻雕”,

它依偎在圓頭圓腦的加拉白壘峰腳下。 日照金山時, 仰望加拉白壘不由讓人心生敬畏。 東側是九兄弟山, 頂峰常年積雪的九個峰頭如九個兄弟手足相連, 神氣地並肩而立, 夕陽下暈染出道道柔美的金粉色, 分外雄偉壯觀。 以前加拉村由四個小村落組成:江東側的加拉、立白兩村較大, 江西側的赤白、加魯較小。 鬥轉星移, 滄海桑田, 如今的加拉村僅餘8戶互為親戚的村民, 在雅魯藏布江的咆哮聲中經營著安靜的農家生活。

豬被綁上棍子, 以防鑽過柵欄破壞莊稼。 攝影李沁陽

青稞和小麥是加拉村村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 少量的經濟林如蘋果樹、桃樹, 所產均用於自食。 近幾年來, 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塑膠大棚, 種些大白菜、小白菜、土豆、蘿蔔等蔬菜, 解決了村民們日常食用之需。 村裡種植作物依靠老天下雨, 遇乾旱年景, 則要從江對岸運水灌溉。 在江對岸閻羅宮下, 有條長長的溜索橫跨雅江, 村民們將盛滿水的桶掛在鐵鉤上, 溜過寬闊的江面, 集中於村頭一個蓄水池中,

再以引水小溝通入田地, 所產糧食真是“粒粒皆辛苦”。 每戶人家還餵養了數量不等的牛、藏香豬、雞和馬, 用於擠奶、自食或出售。

村民在喂牛。 攝影 馮帥

周圍的山裡有三七、五抓子等藥材, 不過村民們並不特意進山采藥材, 路過時會采下存起來, 當走村串戶的小商販上門收購時再出售。

除此外,蟲草是每戶人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我們去時,正逢挖蟲草季節,村中不多的壯年勞動力幾乎悉數出動,挖蟲草每年可為家裡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隨著公路通到村裡,加拉村現在有了一家能容納10人左右的簡易客棧,一個小商店,有趣的是這家小商店所有飲料都賣6元錢,被我們稱為“六元店”。

嘎瑪在村中唯一的六元店小賣部裡。攝影 馮帥

“我們都是親戚”

8戶人家的加拉村分屬兩個大家族:村長達瓦次仁家族有4戶共18人,開了村裡唯一小客棧的布卓家族則包括另外4戶共20人。全村38人中除4人出家外,其餘基本都生活在村裡,過著守望相助的寧靜生活。大多數村民的嫁、娶都在本縣甚至本鄉範圍內。

加拉村通婚圈最遠來自林芝地區波密縣。上門女婿普布次仁,現在已是兩個漂亮小姑娘的爸爸。他害羞,雖然能聽懂大部分漢語卻羞於與我們說話,非要拉上同村朋友幫著翻譯。他能幹,我們自閻羅宮要回村時,在江對岸大喊船家,普布次仁跑出來開動村裡的鐵皮機動船,載我們過江。

加拉村村民們過著平靜的峽谷生活。攝影 肖詩白

50多歲的嘎瑪能言善辯,是現任村長達瓦次仁的叔叔,出生于江對岸的村莊。上世紀50年代末,4歲的嘎瑪跟著家人沿雅魯藏布江峽谷向下,邊討飯邊走路,半年後到了墨脫縣境內。最初,孤苦無依的一家人只能依靠討飯為生,後來漸漸開荒種些玉米、稻穀等作物,並做背夫勉強維持生計。因為墨脫一直不通路,生活條件太艱苦,嘎瑪在那裡生活了21年後,帶著在當地結婚的從林芝縣遷去的媳婦又回到了加拉村。嘎瑪剛回來時,村子裡還有10戶人家,後來有兩戶搬走了。

加拉村村長達瓦次仁的女兒根久拉姆。攝影 馮帥

根久拉姆是村長達瓦次仁的女兒,有著紅蘋果臉蛋和充沛的精力。還沒像哥哥那樣住在派鎮上學,每天在村子裡跑來跑去,是個小瘋丫頭。IBE調查昆蟲的叔叔引起了小拉姆極大的興趣,每天很早就守在攝影師張巍巍的身邊,乖乖地看著叔叔給各種她經常玩的蟲子照相。一個黃昏,我們看著小拉姆從家門口的老核桃樹下如精靈般跑過來,不由感慨:家園,就應該是有房有園有村中小路,還有老核桃樹下親人的氣息和孩子的笑臉。

生有來處,死有去向

在加拉村村中的一片油菜花海間,生長著幾棵碩大的柳樹。村民們細緻地用石塊沿柳樹圍出了一片70平方米左右的長方型場地,柳樹之間以五彩經幡相連,西頭一側則修建了煨桑爐。一般藏族人家早晨起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煨桑,可以說加拉村的清晨常由桑煙喚醒。

村民在擠牛奶,小牛跟在後面。攝影 馮帥

這片大柳樹和石塊圍起的地方被稱為“東傑塔拉”,是加拉村的神地。每個降生在村裡的孩子,都要請寺廟裡的喇嘛起名字,更重要的是,父母們要為每個新生兒來這片神地祈求塔拉女神的佑護。村民們堅信,只有得到女神的保佑,孩子才能夠順利成長,平安健康。這裡也是加拉村公共聚會之地,逢年過節大夥都來這裡一起飲酒、唱歌、跳舞。夏日午後,徜徉在油菜花海中的東傑塔拉,和風中五色經幡輕柔地擺動,仿佛塔拉女神溫柔的撫摸。

當生命的降生獲得了神的庇護,靈魂的逝去也需要神的指引。加拉村的江對岸,有座小寺廟名為達巴且貢,這也是寺廟所在地加拉村神山的名稱。據說這位本地神非常愛乾淨,如果有人污染了環境,他會發脾氣,比如下雨、下冰雹以示懲戒。

在廚房裡做飯的村民。攝影 肖詩白

小寺廟俗稱閻羅宮,裡面供奉著閻羅王塑像。怒目圓睜、青面獠牙的閻羅王左手舉著一束嬌豔欲滴的黃色花束,似乎向世人揭示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箴言。村民們娓娓道來閻羅宮的來歷:相傳古時從深山中來了一條巨蟒,在此地禍害百姓,蓮花生大師看到後,遂下令在巨蟒身上修了一座寺廟以鎮壓它。

閻羅宮對於大峽谷兩岸眾多村莊的村民都具有特別意義。加拉村的老人們因地利之便,多數人每週都來閻羅宮拜佛。直白村、玉松村等其他村莊的村民們每年至少要轉加拉一次,閻羅宮就是他們的目的地。當地人認為,人去世後,靈魂都要去往那裡。

加拉村村民顯白家的小孩。攝影 李沁陽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拉克洪曾指出,有三種東西將人與其他生物區別開來:系統地製造工具、運用抽象語言以及宗教信仰。姑且不論其觀點是否偏頗,現有的民族志材料已表明,宗教信仰是人類社會特有現象。雖然人類社會的宗教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它們通過各種方式所提出的有關人類存在的問題卻大同小異:我們來自何處?我們何以像現在這樣?死亡為何不可避免?宗教對於人類社會具有的一種重要社會功能是幫助人們面對危險,使信眾自內心得到有所依靠的安寧與安全感。藏地的神山、寺廟正承載了心靈守護者的功能。

加拉村居民。攝影 範毅

春種秋收,彼此互依,生死輪回,生生不息。加拉村,這個遺世于雅魯藏布大峽谷裡的小小村莊,卻擁有著都市生活中漸行漸遠的萬般溫暖。碧波般的麥田裡,煨桑爐旁依依的柳枝頭,奔騰的雅江濤聲中,還有寺廟那閃耀的金頂上,這溫暖撲面而來,掠過老人們悠然的腳步,停在孩子們緋紅的小臉,掃過青稞田裡彎腰勞作的身影,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上空盤旋、回蕩,仿佛千百年來不曾停息。

秘境追蹤 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調查 ¥100 購買

相關閱讀

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自然造就的奇跡

南迦巴瓦下的朝聖路之一:蓮花生大師轉經路

南迦巴瓦下的朝聖路之二:通往極樂世界的“神門”

核心與邊緣:穿越千年的林芝之旅

除此外,蟲草是每戶人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我們去時,正逢挖蟲草季節,村中不多的壯年勞動力幾乎悉數出動,挖蟲草每年可為家裡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隨著公路通到村裡,加拉村現在有了一家能容納10人左右的簡易客棧,一個小商店,有趣的是這家小商店所有飲料都賣6元錢,被我們稱為“六元店”。

嘎瑪在村中唯一的六元店小賣部裡。攝影 馮帥

“我們都是親戚”

8戶人家的加拉村分屬兩個大家族:村長達瓦次仁家族有4戶共18人,開了村裡唯一小客棧的布卓家族則包括另外4戶共20人。全村38人中除4人出家外,其餘基本都生活在村裡,過著守望相助的寧靜生活。大多數村民的嫁、娶都在本縣甚至本鄉範圍內。

加拉村通婚圈最遠來自林芝地區波密縣。上門女婿普布次仁,現在已是兩個漂亮小姑娘的爸爸。他害羞,雖然能聽懂大部分漢語卻羞於與我們說話,非要拉上同村朋友幫著翻譯。他能幹,我們自閻羅宮要回村時,在江對岸大喊船家,普布次仁跑出來開動村裡的鐵皮機動船,載我們過江。

加拉村村民們過著平靜的峽谷生活。攝影 肖詩白

50多歲的嘎瑪能言善辯,是現任村長達瓦次仁的叔叔,出生于江對岸的村莊。上世紀50年代末,4歲的嘎瑪跟著家人沿雅魯藏布江峽谷向下,邊討飯邊走路,半年後到了墨脫縣境內。最初,孤苦無依的一家人只能依靠討飯為生,後來漸漸開荒種些玉米、稻穀等作物,並做背夫勉強維持生計。因為墨脫一直不通路,生活條件太艱苦,嘎瑪在那裡生活了21年後,帶著在當地結婚的從林芝縣遷去的媳婦又回到了加拉村。嘎瑪剛回來時,村子裡還有10戶人家,後來有兩戶搬走了。

加拉村村長達瓦次仁的女兒根久拉姆。攝影 馮帥

根久拉姆是村長達瓦次仁的女兒,有著紅蘋果臉蛋和充沛的精力。還沒像哥哥那樣住在派鎮上學,每天在村子裡跑來跑去,是個小瘋丫頭。IBE調查昆蟲的叔叔引起了小拉姆極大的興趣,每天很早就守在攝影師張巍巍的身邊,乖乖地看著叔叔給各種她經常玩的蟲子照相。一個黃昏,我們看著小拉姆從家門口的老核桃樹下如精靈般跑過來,不由感慨:家園,就應該是有房有園有村中小路,還有老核桃樹下親人的氣息和孩子的笑臉。

生有來處,死有去向

在加拉村村中的一片油菜花海間,生長著幾棵碩大的柳樹。村民們細緻地用石塊沿柳樹圍出了一片70平方米左右的長方型場地,柳樹之間以五彩經幡相連,西頭一側則修建了煨桑爐。一般藏族人家早晨起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煨桑,可以說加拉村的清晨常由桑煙喚醒。

村民在擠牛奶,小牛跟在後面。攝影 馮帥

這片大柳樹和石塊圍起的地方被稱為“東傑塔拉”,是加拉村的神地。每個降生在村裡的孩子,都要請寺廟裡的喇嘛起名字,更重要的是,父母們要為每個新生兒來這片神地祈求塔拉女神的佑護。村民們堅信,只有得到女神的保佑,孩子才能夠順利成長,平安健康。這裡也是加拉村公共聚會之地,逢年過節大夥都來這裡一起飲酒、唱歌、跳舞。夏日午後,徜徉在油菜花海中的東傑塔拉,和風中五色經幡輕柔地擺動,仿佛塔拉女神溫柔的撫摸。

當生命的降生獲得了神的庇護,靈魂的逝去也需要神的指引。加拉村的江對岸,有座小寺廟名為達巴且貢,這也是寺廟所在地加拉村神山的名稱。據說這位本地神非常愛乾淨,如果有人污染了環境,他會發脾氣,比如下雨、下冰雹以示懲戒。

在廚房裡做飯的村民。攝影 肖詩白

小寺廟俗稱閻羅宮,裡面供奉著閻羅王塑像。怒目圓睜、青面獠牙的閻羅王左手舉著一束嬌豔欲滴的黃色花束,似乎向世人揭示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箴言。村民們娓娓道來閻羅宮的來歷:相傳古時從深山中來了一條巨蟒,在此地禍害百姓,蓮花生大師看到後,遂下令在巨蟒身上修了一座寺廟以鎮壓它。

閻羅宮對於大峽谷兩岸眾多村莊的村民都具有特別意義。加拉村的老人們因地利之便,多數人每週都來閻羅宮拜佛。直白村、玉松村等其他村莊的村民們每年至少要轉加拉一次,閻羅宮就是他們的目的地。當地人認為,人去世後,靈魂都要去往那裡。

加拉村村民顯白家的小孩。攝影 李沁陽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拉克洪曾指出,有三種東西將人與其他生物區別開來:系統地製造工具、運用抽象語言以及宗教信仰。姑且不論其觀點是否偏頗,現有的民族志材料已表明,宗教信仰是人類社會特有現象。雖然人類社會的宗教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它們通過各種方式所提出的有關人類存在的問題卻大同小異:我們來自何處?我們何以像現在這樣?死亡為何不可避免?宗教對於人類社會具有的一種重要社會功能是幫助人們面對危險,使信眾自內心得到有所依靠的安寧與安全感。藏地的神山、寺廟正承載了心靈守護者的功能。

加拉村居民。攝影 範毅

春種秋收,彼此互依,生死輪回,生生不息。加拉村,這個遺世于雅魯藏布大峽谷裡的小小村莊,卻擁有著都市生活中漸行漸遠的萬般溫暖。碧波般的麥田裡,煨桑爐旁依依的柳枝頭,奔騰的雅江濤聲中,還有寺廟那閃耀的金頂上,這溫暖撲面而來,掠過老人們悠然的腳步,停在孩子們緋紅的小臉,掃過青稞田裡彎腰勞作的身影,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上空盤旋、回蕩,仿佛千百年來不曾停息。

秘境追蹤 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調查 ¥100 購買

相關閱讀

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自然造就的奇跡

南迦巴瓦下的朝聖路之一:蓮花生大師轉經路

南迦巴瓦下的朝聖路之二:通往極樂世界的“神門”

核心與邊緣:穿越千年的林芝之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