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表面低價 背後坑錢:運營商的低價套餐貓膩大?

一直以來, 電話卡因為套餐辦理亂收費都是令用戶深惡痛絕的一件事。 無緣無故, 自己的電話卡費用就被增加, 這不僅給用戶個人造成了無端的經濟損失, 同時因為解決這些事情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而給他們平白無故增添了許多煩惱。 如果事情能夠順利解決也就罷了, 最可惡的是想找相關服務人員解決, 卻還總是被推三阻四最到後也是不了了之, 令用戶的利益遭受不小的損失。

很多用戶都曾在網上表示自己遭遇過這樣的問題, 5Giii進行調查時發現, 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運營商也遭受了不少吐槽,

可為什麼如此嚴重的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呢?

亂收費現象嚴重 運營商頻遭吐槽

5Giii調查發現, 電話亂收費現象普遍發生于用戶在正常的資費收取範圍外, 又增加了一些類似閒時流量套餐包時就會被無端多收費,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一旦用戶覺得套餐力度可行, 沒看清具體收費就圖一時之快辦理業務之後, 就會相繼收到營業廳發來的各種收費提示。 多而雜的收費項目令你感覺眼花繚亂, 裡面甚至還包含一些你從未開通過的專案(彩鈴音樂等)。

等到你意識到自己被多收費, 想要致電相關客服取消套餐時, 會被他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唐塞, 到最後無論怎樣申訴都只會得到相同的回復, 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還有一種是使用者辦理電話卡時, 裡面會有規定限度的流量套餐, 而在使用流量超標之後, 就會被大力度的扣費。 這種現象在三家運營商中都有存在, 其中中移動被吐槽的最厲害。 5Giii認為可能與其用戶基數比較大有關。 但是電信和聯通也同樣存在“欺詐”用戶的現象。 尤其是電信, 因為是“電話+寬頻+各種手機套餐”的捆綁式收費, 錯綜複雜的收費體系很容易就坑到用戶。

有用戶就曾透露, 在辦理完電信相關業務之後, 會看到很多的收費單, 由於業務體系比較複雜, 所以用戶根本不會去逐條研究每一個業務與另一個業務有什麼樣的依存關係, 協議期、退訂條款等問題, 這就為電信之後的亂收費留下了由頭。

比如用戶辦理了12個月的寬頻, 那麼到11月的時候就必須去營業廳進行報停工作, 如果晚1天, 就得自動按照原價格續訂整整一年的寬頻。

除此之外, 電信的營業廳也被爆出因為有bug, 所以才導致亂收費現象的發生, 對此5Giii已經無力吐槽。

近期, 聯通在呼和浩特地區的亂收費現象也被扒出。 有人專門在當地辦理了三大運營商的手機號, 卻發現並不常用的聯通卡耗費卻是最多, 平均每月產生200多元話費。 仔細調查後才發現, 原本每月固定套餐為166元的聯通手機號碼, 除了用戶同意辦理的聯通小秘書和酷狗音樂包合計12元之外, 從今年1月起, 被人在後臺將最低消費額調整至每月215元。 這意味著, 即使此號碼一直不用, 每月也必須扣掉215元錢的話費。

如何解決 還靠運營商出力

之前央視就曾曝光過手機亂收費的現象, 揭發了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 是因為通信商員工為完成公司的業務指標才胡亂扣費的。 也就是說手機出現亂扣費, 很有可能是營業廳人員故意為之。 怪不得用戶怎麼申訴都不會得到解決呢。

今年, 電信和聯通為了吸引用戶, 先後推出了許多互聯網定制卡。 從套餐所包含的服務和費用來看的確是很便宜, 不過現在聯通已經開始爆出電話亂收費現象。

其實, 運營商們之所以不斷推出電話卡套餐, 目的就是要吸引大量使用者使用。 但只有真正令用戶感覺到優惠、方便的套餐卡才會有讓他們使用的動力。 而像三家運營商這樣從中搞鬼,

惡意扣除使用者話費的情況一旦被揭穿, 除了讓用戶寒心之外也會逐漸令他們失去對套餐卡的信任, 運營商這樣做無非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後要再想通過新套餐卡再來拓展新用戶群就將變得非常困難。

現在, 運營商已經在開始變得“管道化”, 失去了用戶支援相信其管道化進程將會變得更加迅速。 “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句話送給運營商再合適不過, 希望這種亂收費現象能得到各自運營商的重視, 並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策略進行解決, 讓用戶享受到真正的優惠套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