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普」孩子得了“拔毛癖”怎麼辦

點擊上方“藍色微信名”可訂閱哦!

“拔毛癖”是指兒童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 表現患兒喜歡或無緣無故、不可抑制地用手指拔掉自己生長正常的頭髮, 也有把頭髮纏繞手指, 然後擰掉者。 使頭部多處頭髮稀少, 也有患兒拔眉毛或體毛, 但不伴有其他精神症狀, 智力正常。 有部分患兒可出現焦慮或抑鬱的情緒。

頭髮被成片拔掉後, 形成一片片的禿髮斑, 很像斑禿。 和斑禿的區別是不像斑禿那樣邊緣非常清楚, 禿髮斑上往往仍有多少不等未被拔掉的頭髮。 禿髮斑周圍的頭髮很牢固, 而斑禿周圍的頭髮往往輕輕一扯就很容易脫落。

這種拔發後造成的禿髮斑往往只是一片, 常在前頭部偏左側。

本病病因不明, 有人認為與情緒焦慮、抑鬱有關, 也有人認為與心理不良因素有關。 另外有些兒童拔眉毛, 拔上肢或臉部的汗毛, 產生這一行為多因愛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驅使。 學習緊張的兒童, 每當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時, 常會抓頭苦思冥想, 漸漸形成每做題就抓頭, 以致把頭髮拔下的習慣。

根據以拔毛髮為其主要症狀, 本病診斷不難, 但需注意排除精神病, 如兒童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抑鬱症, 軀體疾病, 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缺鈣、斑禿, 如有以上疾病, 則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關於本病的治療, 迄今尚無特殊療法, 一般認為,

本病患兒隨年齡增加, 長大後可以自愈。 對於學習緊張形成每做題就抓頭, 以致把頭髮拔下的習慣的兒童, 應給以正確的教育引導,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同時施以心理支持療法。 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兒, 應盡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 解除緊張的情緒。 對於有其他問題的患兒, 除了進行心理治療外, 還要加強家庭治療、行為治療等。 (選自:《健康大百科——兒童常見病防治篇》)

編輯:宣傳中心

首都兒科研究所服務號

sdekyjsfwh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首都兒科研究所科普號

sdekyjskph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