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有源RFID在醫院及醫療行業中的應用

在醫院或者其他醫療機構的動態工作環境中, 對重要資產和人員的即時準確定位往往是診療服務的成敗關鍵。 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 比如不知道最近的清潔輸液泵在哪裡, 或者需要一個最合適的醫生時, 卻不知其處於醫院哪個位置(並不是醫生隨時都會攜帶手機)等等, 這些重要資產的“低可見度”往往導致時間和資源的嚴重浪費。 具體來講, 一個缺乏高度清晰的資產和人員管理體制的醫療機構會在以下方面導致損失:

設備損失:每年可移動設備通常由於誤放、失竊等原因損失將近20%

護理人員、物資供應和管理以及臨床醫生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所需的合適醫療設備

病患服務的遲延:當所需的醫生或者設備不能及時找到時, 其他職員和病房會引起閒置並導致傷患搶救時機的喪失

不能快速找到合適的設備將導致醫院必須儲備過多同類物資或者臨時租賃額外設備, 其中大部分不是空閒就是利用效率低下

對那些不能準確定位的設備, 預防性的維護保養措施往往非常不及時, 使其處於過期使用或者過度使用的風險下

有些病患未經允許擅自離開病房或者進入其他區域所引起的對其自身和他人的疾病威脅

針對目前醫療行業客觀存在的上述需求, 基於有源RFID技術的醫療追蹤解決方案, 其核心理念就是“先進的技術, 可靠的產品, 搭起醫療視覺化的平臺”。 基於在有源RFID技術的深厚基礎, 上海秀派公司為國內外的醫療機構提供完整的資產、病患和職員視覺化解決方案, 以利於他們提供日常運行效率, 降低運行成本, 提高醫療服務水準。

另外, 上海秀派公司對外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均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 這些產品和服務均能在醫療機構的基礎應用系統中得到無縫銜接, 在無需更改基礎結構的前提下即能獲得快速部署安裝。

應用方案

在實際使用中, 應用系統的內在結構會千變萬化, 但作為前端資料獲取工具的RFID系統其部署方式大同小異:如下圖所示, 電子標籤一般通過多種方式附著在資產、物品或者人員身上, 作為其身份唯一性標識, 並可能採集其他相關資料(比如血壓、溫度等)上傳至閱讀器, 閱讀器通過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傳輸到後臺主機系統, 經過特定程式分析, 解析出相關有用資訊, 激發應用系統後續控制機制。

(一)電子標籤

在醫療行業, 電子標籤主要用在資產、人員和醫用物品標識和監控方面。 在物品標識方面主要在重要醫療資產和醫療物品包裝箱級別, 物品單件仍將以條碼為主。 為了實現即時監控功能, 目前在醫院的人員標籤和大部分資產標籤都以有源為主, 為了更好的展示有源技術的突出優勢, 我們將有源技術與無源技術在可能的應用需求方面做一下對比:

從佩戴對象劃分, 主要有醫院職員標籤、病患標籤和資產標籤。

1、 職員標籤

職員標籤一般為卡狀, 佩戴在頸部, 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整合高頻或者低頻晶片作為門禁使用, 即我們通常使用的雙頻卡。 在一些安全等級較高的場合, 可以設置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

嚴格管理人員進出。

2、病患標籤

病患標籤一般採用腕帶狀, 可以方便的佩戴在病患手腕上。 整個標籤採用防撕技術, 如果遭強行破壞, 可以主動報警。 不同的病患類別需要制定不同的標籤封裝樣式:一般的病患只需普通腕帶標籤, 僅作為身份識別用途;一些特殊病人還需要整合脈搏、體溫感測器件, 這些資料將對醫院開展相關醫療服務提供説明;所有標籤還可以擁有報警功能, 在標籤表面增加1-2個緊急按鈕, 遇到突發事件可以隨時呼救。 另外, 在新生兒母嬰識別應用方面, 嬰兒標籤會採用特殊潔淨封裝措施。

3、資產標籤

資產標籤往往有多種封裝樣式, 多數為條狀標籤, 附著在醫療器械或者物品包裝上。 資產標籤根據不同用途也會有所差異, 一般醫療器械僅需綁定普通標籤,目的只是作為身份識別,一些經常需要重複查找定位的資產,需要綁定帶LED燈的具有閃光功能的標籤,為查找特定資產提供視覺協助。

在一些對存儲環境較為“脆弱”的物品比如疫苗、血漿等需要有源標籤進行即時監控,持續採集其溫度、濕度等特徵。如果某一特徵超過預先設定的範圍,則該有源標籤需要將該批物品做特殊標識或者報警。因此,此類物資的資產標籤需要整合感測器功能。

(二)閱讀器

根據與後臺資料庫資料對話模式的不同,閱讀器(也叫資訊收集器)可以分為基站式閱讀器和手持閱讀器。

基站式閱讀器通常分佈在一些特定區域,比如走廊、房門口、過道等,位置固定,作為後臺資料解析時的位址資訊依據。基站式閱讀器與天線連接,在目的地區域內搜尋標籤主動發送的各種資料並通過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傳輸至後臺伺服器。閱讀器與天線可以整合成一體,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天線外置,以適應特定環境下的信號覆蓋。

相對於基站式閱讀器,掌上型閱讀器使用較為靈活,可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或者綁定在一個移動資產上作為資料轉發站。醫護人員經常需要對各自負責片區內的病患進行巡檢,確保病患處于正常護養狀態中。另外,在一個較大寬敞範圍內(比如倉庫)搜尋某些重要物品,使用掌上型閱讀器將極為便利。

(三)應用系統

整合了RFID技術的醫院資訊系統(HIS)將顯著提高醫院資產運行效率和醫療服務水準。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較為成熟:

1、 醫療監護

在許多醫院,每天急診病人數量很大,尤其在一些大型的急救中心,當出了集體事故,會有大批傷患湧進醫院,此時每一分一秒都顯得極為珍貴,而且也容不得半點差錯。但是每個傷患的病情非常類似,容易混淆,並且傳統的人工登記不僅速度緩慢且錯誤率高,對於危重病人根本無法正常登記。為了能對所有病人進行快速身份確認,完成入院登記並進行有步驟的後續急救工作,醫務部門迫切需要一套能即時提供傷患身份和病情資訊的自動識別系統,只有這樣,醫院工作人員才能高效、準確和有序地進行搶救工作。

具體應用方式是為每個病患佩戴腕式標籤,當病人接收診治時,醫護人員只需用手持閱讀器掃描標籤資訊,就可以知道需要進行的急救事項,比如是否需要輸液、注射藥物品名、規格,已經進行的治療事項,是否有不良反應等等,所有資料不到一秒鐘就會顯示在醫護人員面前,以利於他們核對醫護程式和藥物規格、數量等。病患標籤內還可以存儲所有治療過程和藥物注射記錄。由於RFID技術提供了一個可靠、高效、經濟的資訊儲存和檢驗方法,因此醫院對急診病人的搶救不會延誤,更不會發生傷患錯認而導致醫療事故。另外,在需要轉院治療的情況下,病人的資料,包括病史、受傷類型、提出的治療方法、治療場所、治療狀態等,都可以製成新的標籤,傳送給下一個治療醫院。由於所有這些資訊的輸入都可以通過讀取射頻標籤一次完成,減少了不必要的手工錄入,避免了人為造成的錯誤。

2、新生兒標識管理應用

新生嬰兒由於特徵相似,而且理解和表達能力欠缺,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標識往往會造成錯誤識別,結果給各方帶來無可挽回的巨大影響。因此,對新生兒的標識除必須實現病人標識的功能之外,同時,母親與嬰兒是一對匹配,單獨對嬰兒進行標識存在管理漏洞,無法杜絕惡意的人為調換。因此,最好是對新生嬰兒及其母親進行雙方關聯標識,用同一編碼等手段將親生母子聯繫起來。在醫院工作人員和母親之間進行嬰兒看護,臨時轉院時,雙方應該同時進行檢查工作確保正確的母子配對。

嬰兒出生後應立即在產房內進行母親和嬰兒的標識工作,在其他病人被送入產房之前母親及嬰兒都應被轉移出產房。產房必須準備:兩條不可轉移的RFID標識帶,分別用於母親及新生兒。標識帶上的資訊應該是一樣的,包括母親全名和標識帶編號,嬰兒性別,出生的日期和時間以及其他醫院認為能夠清楚匹配親生母子的內容。 能夠清楚採取嬰兒足印和母親手指印的設備。 適當的表格記錄相關資訊和足印資料。標識之余,還能夠充分保障標識物件的安全。當有人企圖將新生兒偷出醫院病房時,RFID識別設備能夠即時監測到而發出警報,並通知保安人員被盜嬰兒的最新位置。

3、醫院重要資產和物資追蹤定位應用

一些大型醫療中心一般都擁有龐大的重要醫用資產和醫用物品存儲基地,醫院後勤人員每天需要根據訂單從成千上萬件物資中尋找合適的物品。醫用物品的外包裝通常比較相像,但內在物品的用途卻差異巨大,因此,醫院後勤部門通常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查找、核對這些物品。況且,醫用物品的存儲必須按照嚴格的存儲規範進行,在庫房調整或者物品騰挪時經常會發生誤置事件,導致物品大範圍損壞或者流通到市場後產生嚴重的藥品事故。

使用帶LED燈的RFID標籤將會使得這一查找、核對過程極為快捷準確,並且標籤本身可以攜帶物品相關資訊,可以使整個核對過程的速度提高20倍左右。另外,如果某些物品發生誤置,系統可以通過不停閃爍的LED燈光提醒庫房管理人員調整存儲位置。

4、醫院接觸史追蹤管制應用

結合傳染病疫情追蹤管制系統和醫療院所接觸史RFID追蹤管制系統,各防疫和政府單位可以即時而且準確地掌握整個處理流程的動態資訊,進而防止類似非典型肺炎疫情的院內感染管制問題再度發生。

居家隔離和醫療院所產生的感染性廢棄物,在衛生單位發出居家隔離通知的同一時間即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程追蹤管制專用垃圾車載運,而相關單位可即時掌握垃圾車的行蹤,出現異常時可立即糾正,防止四處擴散。最重要的是,透明化的動態追蹤資訊可以消除人們的疑慮。

5、醫藥供應鏈的管理應用

在醫療領域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處方、藥品配送和服藥等方面的錯誤,從而導致許多醫療事故、產生大量誤工時間和法律訴訟,據統計,每年在這些方面造成的損失就高達750億美元。改進藥品追蹤手段可能有助於醫院節省費用,並且能遏制假冒偽劣藥品的氾濫,而目前假冒偽劣藥品在全球藥品市場中佔據了10%的份額。

智慧標籤,即射頻識別(RFID)—通過使用這種標籤,將可以在製造和分銷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時刻對物理物件進行識別。在消除通常比較慢和效率比較低的銷售和分銷流程的過程中,RFID將發揮關鍵的作用,它將幫助製藥公司為未來做好準備,使其能夠小批量生產種類更多的更複雜的產品。它還能夠在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對藥品進行監視,包括精確的目標批量上貨,從而幫助製藥公司滿足日益增加的規章制度方面的要求。

從以上應用情況看,RFID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已經超越快速查找定位的概念,整合RFID技術的醫院HIS系統將會把醫院所有資產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為病患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服務。

方案特點

遠距離:可在80米範圍內識別,無須人工靠近刷卡或要在指定區域內通過才能識別,實現全自動識別。

大流量:極高的防衝突性,採用多種防衝突方案,可支援200個以上人員或者物品同時出入。

支援高速度移動讀取,目標人員/物品的移動時速可達200公里/小時。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可實現雙向高速資料交換。

高可靠性,工作溫度-40℃~85℃,防水,防衝擊。

高抗干擾:對現場各種干擾源無特殊要求,安裝方便簡單。

全球開放的ISM微波頻段,無須申請和付費。

超低功耗:對人體更安全、更健康。

所需產品介紹

1、有源電子標籤卡

2、閱讀器(刷卡器)

3、手持閱讀器

附:各國RFID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狀況簡介

在全球各地,醫療糾紛都在這幾年掀起高峰,,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流通的藥品中,有超過10%的偽藥,未開發國家更超過40%,全球偽藥的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此外,配錯藥問題也困擾著醫療業界,美國每年因此而造成上百萬美元的損失,英國每年則因此造成7萬2,000人死亡,我國臺灣地區從其衛生部門的醫事鑒定委託件數從1987年的147件一路攀升,到2001年已有406件,2005年這個數字仍居高不下,就主要原因來看,占比例最高為醫療不良的24%,手術相關問題次之,占15%,顯見藥物識別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就目前RFID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藥物識別已佔有最大應用比例,醫療院的藥物管制有所謂的「三讀五對」方式,三讀意指藥盒、藥袋、藥杯中,藥品因存放位置改變而必須進行的確認,五對則是就病人、時間、藥名、劑量、途徑等5項資料比對,這三讀五對都可藉RFID來提升正確度。

例如醫生開立處方後,將處方資訊載入RFID標籤並交由病患領藥,另一方面醫生的處方資料也會同時傳送到藥局,藥務士配藥時,藥盒上的RFID系統會主動提醒藥物的正確與否,當藥物配好後,櫃檯上的RFID系統也會再次比對領藥者的RFID標籤資料與藥物是否吻合。

另外在偽藥防治上,除了條碼已被規範到藥品包裝外,利用RFID來作為藥品生產履歷,也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定為打擊偽藥的方案,讓藥品的來源、流通管道得以驗證其合法性,生產履歷在食品業界已有實際應用案例,要轉移到醫療產業難度不高。

RFID也用來作為特殊藥品的管制,對於部分藥品,藥盒上的讀取器有其限制,必須讀取到核可的標籤,才會打開藥盒,而護士巡房用的藥品推車,也被建上RFID系統,藉由RFID可以控管、紀錄護士的用藥情形,病人用藥的時間也會被紀錄在RFID系統中,作為日後醫療依據或產生糾紛時的評斷證據。

醫院建置RFID系統用來管制藥品外,也將之延伸到其它應用,如資產管理、廢棄物追蹤、開刀人員辨識等,這些應用在之前都已介紹過,接下來就其它國家的案例來看RFID在醫療產業的可能應用。

就應用分類來看,藥品管制仍是各國將RFID在醫療的主要應用,包括韓國、印度、義大利、美國、英國等皆為如此,韓國主要是用來作為打擊偽藥,其Unimed Pharma將RFID標籤貼在櫃檯銷售藥品上,每年預計使用的標籤為100萬個,韓國的RFID防堵偽藥項目,在2004年9月啟動後已見成效,8周內進行了1萬3,500個藥品的運送、追蹤、追溯,接下來將從該專案中汲取經驗,擴大應用。

印度的RFID藥品管制則是因應Wal-Mart的要求而生,主導者是印度第二大藥廠Ranbaxy Pharmaceutical,該廠將RFID標籤建置在麻醉藥與止痛藥上,利用RFID來檢視藥品的保存期限,當使用期限接近時,讀取器會警告管理者,將貨品送回製造商進行銷毀,接下來Ranbaxy Pharmaceutical預計將整合ERP、WMS等系統。

義大利的Spallanzani醫院將RFID晶片植入病患體內,這套系統由VeriChip公司進行讀取器製造與系統整合,晶片體積為11毫米,使用的頻段為125~135KHz,植入病患的手臂脂肪層後,可使用20年,該程式經過美國FDA核可,用以掌握病患的醫療紀錄與用藥情形,當病患發生緊急事故後,醫療團隊可在第一時間讀取病人狀況加以診治。

美國醫療業的RFID應用相當廣泛,除了藥品管制外,嬰兒房的管理、失智老人的保護、急診室病患、輸血袋的控制、資產的管理,都已有應用實例,除此之外,比較特別的例子是假牙與特定齒模的流程控制,美國系統集成商Dental@xUSA,將RFID晶片置入齒模,在製造過程,該牙床規格會被紀錄在晶片中,製造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如使用材質、顏色、材料批號、製造日期等,都會被寫入晶片中,為了保護病患,當齒模製造完成後,晶片中的資料將被封鎖,並轉移到病患持有的智慧卡或其它書面載體,日後只要持讀寫器便可讀出該齒模資料,如此一來可有效控管假牙與齒模的品質。

善用RFID 掌握輸血、樣本血液品質

法國將RFID應用到輸血袋上,為了確保品質使之不易產生不良變化,血液必須處在一定溫度下,因此French Blood Agency Chemovigilance與系統廠商Technopuce合作,這種應用必須將RFID晶片與溫度感應器結合,血液被抽取出來之後,即將晶片與感應器貼附於血袋上,在運送、倉儲時,感應器所測得的溫度都會被紀錄在晶片中,該血液被使用前,可透過讀取器看到所有的溫度紀錄,藉此判斷品質,除了法國外,德國的KSW Microtec也採用相同系統。

英國也將RFID應用在血袋上,不過並非輸血用途,而是用來作為身分識別,Portsmouth General Hospital將血液樣本與血袋均貼上RFID標籤,藉此降低血袋誤取事件的產生,並可將低人工成本,Portsmouth General Hospital認為,如果英國能全面使該機制,每年可省下10億歐元的成本,另外英國的公立醫院也將RFID系統用在資產管理,一改過去的公文紙張作業,利用RFID來管理各類設備的租借。

日本將RFID用在試管觀察上,Hitachi公司將天線設計在矽晶片上,不需再另外的天線或晶片,RFID晶片設置在試管後,放入試管盒中,盒層底部裝置有讀取器,藉此掃描試管情況,降低人工觀察的時間,這套系統目前仍在實驗階段,96個試管的讀取時間為20秒,將以10秒為目標邁進。

一般醫療器械僅需綁定普通標籤,目的只是作為身份識別,一些經常需要重複查找定位的資產,需要綁定帶LED燈的具有閃光功能的標籤,為查找特定資產提供視覺協助。

在一些對存儲環境較為“脆弱”的物品比如疫苗、血漿等需要有源標籤進行即時監控,持續採集其溫度、濕度等特徵。如果某一特徵超過預先設定的範圍,則該有源標籤需要將該批物品做特殊標識或者報警。因此,此類物資的資產標籤需要整合感測器功能。

(二)閱讀器

根據與後臺資料庫資料對話模式的不同,閱讀器(也叫資訊收集器)可以分為基站式閱讀器和手持閱讀器。

基站式閱讀器通常分佈在一些特定區域,比如走廊、房門口、過道等,位置固定,作為後臺資料解析時的位址資訊依據。基站式閱讀器與天線連接,在目的地區域內搜尋標籤主動發送的各種資料並通過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傳輸至後臺伺服器。閱讀器與天線可以整合成一體,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天線外置,以適應特定環境下的信號覆蓋。

相對於基站式閱讀器,掌上型閱讀器使用較為靈活,可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或者綁定在一個移動資產上作為資料轉發站。醫護人員經常需要對各自負責片區內的病患進行巡檢,確保病患處于正常護養狀態中。另外,在一個較大寬敞範圍內(比如倉庫)搜尋某些重要物品,使用掌上型閱讀器將極為便利。

(三)應用系統

整合了RFID技術的醫院資訊系統(HIS)將顯著提高醫院資產運行效率和醫療服務水準。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較為成熟:

1、 醫療監護

在許多醫院,每天急診病人數量很大,尤其在一些大型的急救中心,當出了集體事故,會有大批傷患湧進醫院,此時每一分一秒都顯得極為珍貴,而且也容不得半點差錯。但是每個傷患的病情非常類似,容易混淆,並且傳統的人工登記不僅速度緩慢且錯誤率高,對於危重病人根本無法正常登記。為了能對所有病人進行快速身份確認,完成入院登記並進行有步驟的後續急救工作,醫務部門迫切需要一套能即時提供傷患身份和病情資訊的自動識別系統,只有這樣,醫院工作人員才能高效、準確和有序地進行搶救工作。

具體應用方式是為每個病患佩戴腕式標籤,當病人接收診治時,醫護人員只需用手持閱讀器掃描標籤資訊,就可以知道需要進行的急救事項,比如是否需要輸液、注射藥物品名、規格,已經進行的治療事項,是否有不良反應等等,所有資料不到一秒鐘就會顯示在醫護人員面前,以利於他們核對醫護程式和藥物規格、數量等。病患標籤內還可以存儲所有治療過程和藥物注射記錄。由於RFID技術提供了一個可靠、高效、經濟的資訊儲存和檢驗方法,因此醫院對急診病人的搶救不會延誤,更不會發生傷患錯認而導致醫療事故。另外,在需要轉院治療的情況下,病人的資料,包括病史、受傷類型、提出的治療方法、治療場所、治療狀態等,都可以製成新的標籤,傳送給下一個治療醫院。由於所有這些資訊的輸入都可以通過讀取射頻標籤一次完成,減少了不必要的手工錄入,避免了人為造成的錯誤。

2、新生兒標識管理應用

新生嬰兒由於特徵相似,而且理解和表達能力欠缺,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標識往往會造成錯誤識別,結果給各方帶來無可挽回的巨大影響。因此,對新生兒的標識除必須實現病人標識的功能之外,同時,母親與嬰兒是一對匹配,單獨對嬰兒進行標識存在管理漏洞,無法杜絕惡意的人為調換。因此,最好是對新生嬰兒及其母親進行雙方關聯標識,用同一編碼等手段將親生母子聯繫起來。在醫院工作人員和母親之間進行嬰兒看護,臨時轉院時,雙方應該同時進行檢查工作確保正確的母子配對。

嬰兒出生後應立即在產房內進行母親和嬰兒的標識工作,在其他病人被送入產房之前母親及嬰兒都應被轉移出產房。產房必須準備:兩條不可轉移的RFID標識帶,分別用於母親及新生兒。標識帶上的資訊應該是一樣的,包括母親全名和標識帶編號,嬰兒性別,出生的日期和時間以及其他醫院認為能夠清楚匹配親生母子的內容。 能夠清楚採取嬰兒足印和母親手指印的設備。 適當的表格記錄相關資訊和足印資料。標識之余,還能夠充分保障標識物件的安全。當有人企圖將新生兒偷出醫院病房時,RFID識別設備能夠即時監測到而發出警報,並通知保安人員被盜嬰兒的最新位置。

3、醫院重要資產和物資追蹤定位應用

一些大型醫療中心一般都擁有龐大的重要醫用資產和醫用物品存儲基地,醫院後勤人員每天需要根據訂單從成千上萬件物資中尋找合適的物品。醫用物品的外包裝通常比較相像,但內在物品的用途卻差異巨大,因此,醫院後勤部門通常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查找、核對這些物品。況且,醫用物品的存儲必須按照嚴格的存儲規範進行,在庫房調整或者物品騰挪時經常會發生誤置事件,導致物品大範圍損壞或者流通到市場後產生嚴重的藥品事故。

使用帶LED燈的RFID標籤將會使得這一查找、核對過程極為快捷準確,並且標籤本身可以攜帶物品相關資訊,可以使整個核對過程的速度提高20倍左右。另外,如果某些物品發生誤置,系統可以通過不停閃爍的LED燈光提醒庫房管理人員調整存儲位置。

4、醫院接觸史追蹤管制應用

結合傳染病疫情追蹤管制系統和醫療院所接觸史RFID追蹤管制系統,各防疫和政府單位可以即時而且準確地掌握整個處理流程的動態資訊,進而防止類似非典型肺炎疫情的院內感染管制問題再度發生。

居家隔離和醫療院所產生的感染性廢棄物,在衛生單位發出居家隔離通知的同一時間即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程追蹤管制專用垃圾車載運,而相關單位可即時掌握垃圾車的行蹤,出現異常時可立即糾正,防止四處擴散。最重要的是,透明化的動態追蹤資訊可以消除人們的疑慮。

5、醫藥供應鏈的管理應用

在醫療領域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處方、藥品配送和服藥等方面的錯誤,從而導致許多醫療事故、產生大量誤工時間和法律訴訟,據統計,每年在這些方面造成的損失就高達750億美元。改進藥品追蹤手段可能有助於醫院節省費用,並且能遏制假冒偽劣藥品的氾濫,而目前假冒偽劣藥品在全球藥品市場中佔據了10%的份額。

智慧標籤,即射頻識別(RFID)—通過使用這種標籤,將可以在製造和分銷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時刻對物理物件進行識別。在消除通常比較慢和效率比較低的銷售和分銷流程的過程中,RFID將發揮關鍵的作用,它將幫助製藥公司為未來做好準備,使其能夠小批量生產種類更多的更複雜的產品。它還能夠在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對藥品進行監視,包括精確的目標批量上貨,從而幫助製藥公司滿足日益增加的規章制度方面的要求。

從以上應用情況看,RFID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已經超越快速查找定位的概念,整合RFID技術的醫院HIS系統將會把醫院所有資產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為病患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服務。

方案特點

遠距離:可在80米範圍內識別,無須人工靠近刷卡或要在指定區域內通過才能識別,實現全自動識別。

大流量:極高的防衝突性,採用多種防衝突方案,可支援200個以上人員或者物品同時出入。

支援高速度移動讀取,目標人員/物品的移動時速可達200公里/小時。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可實現雙向高速資料交換。

高可靠性,工作溫度-40℃~85℃,防水,防衝擊。

高抗干擾:對現場各種干擾源無特殊要求,安裝方便簡單。

全球開放的ISM微波頻段,無須申請和付費。

超低功耗:對人體更安全、更健康。

所需產品介紹

1、有源電子標籤卡

2、閱讀器(刷卡器)

3、手持閱讀器

附:各國RFID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狀況簡介

在全球各地,醫療糾紛都在這幾年掀起高峰,,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流通的藥品中,有超過10%的偽藥,未開發國家更超過40%,全球偽藥的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此外,配錯藥問題也困擾著醫療業界,美國每年因此而造成上百萬美元的損失,英國每年則因此造成7萬2,000人死亡,我國臺灣地區從其衛生部門的醫事鑒定委託件數從1987年的147件一路攀升,到2001年已有406件,2005年這個數字仍居高不下,就主要原因來看,占比例最高為醫療不良的24%,手術相關問題次之,占15%,顯見藥物識別問題的解決,已刻不容緩。

就目前RFID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藥物識別已佔有最大應用比例,醫療院的藥物管制有所謂的「三讀五對」方式,三讀意指藥盒、藥袋、藥杯中,藥品因存放位置改變而必須進行的確認,五對則是就病人、時間、藥名、劑量、途徑等5項資料比對,這三讀五對都可藉RFID來提升正確度。

例如醫生開立處方後,將處方資訊載入RFID標籤並交由病患領藥,另一方面醫生的處方資料也會同時傳送到藥局,藥務士配藥時,藥盒上的RFID系統會主動提醒藥物的正確與否,當藥物配好後,櫃檯上的RFID系統也會再次比對領藥者的RFID標籤資料與藥物是否吻合。

另外在偽藥防治上,除了條碼已被規範到藥品包裝外,利用RFID來作為藥品生產履歷,也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定為打擊偽藥的方案,讓藥品的來源、流通管道得以驗證其合法性,生產履歷在食品業界已有實際應用案例,要轉移到醫療產業難度不高。

RFID也用來作為特殊藥品的管制,對於部分藥品,藥盒上的讀取器有其限制,必須讀取到核可的標籤,才會打開藥盒,而護士巡房用的藥品推車,也被建上RFID系統,藉由RFID可以控管、紀錄護士的用藥情形,病人用藥的時間也會被紀錄在RFID系統中,作為日後醫療依據或產生糾紛時的評斷證據。

醫院建置RFID系統用來管制藥品外,也將之延伸到其它應用,如資產管理、廢棄物追蹤、開刀人員辨識等,這些應用在之前都已介紹過,接下來就其它國家的案例來看RFID在醫療產業的可能應用。

就應用分類來看,藥品管制仍是各國將RFID在醫療的主要應用,包括韓國、印度、義大利、美國、英國等皆為如此,韓國主要是用來作為打擊偽藥,其Unimed Pharma將RFID標籤貼在櫃檯銷售藥品上,每年預計使用的標籤為100萬個,韓國的RFID防堵偽藥項目,在2004年9月啟動後已見成效,8周內進行了1萬3,500個藥品的運送、追蹤、追溯,接下來將從該專案中汲取經驗,擴大應用。

印度的RFID藥品管制則是因應Wal-Mart的要求而生,主導者是印度第二大藥廠Ranbaxy Pharmaceutical,該廠將RFID標籤建置在麻醉藥與止痛藥上,利用RFID來檢視藥品的保存期限,當使用期限接近時,讀取器會警告管理者,將貨品送回製造商進行銷毀,接下來Ranbaxy Pharmaceutical預計將整合ERP、WMS等系統。

義大利的Spallanzani醫院將RFID晶片植入病患體內,這套系統由VeriChip公司進行讀取器製造與系統整合,晶片體積為11毫米,使用的頻段為125~135KHz,植入病患的手臂脂肪層後,可使用20年,該程式經過美國FDA核可,用以掌握病患的醫療紀錄與用藥情形,當病患發生緊急事故後,醫療團隊可在第一時間讀取病人狀況加以診治。

美國醫療業的RFID應用相當廣泛,除了藥品管制外,嬰兒房的管理、失智老人的保護、急診室病患、輸血袋的控制、資產的管理,都已有應用實例,除此之外,比較特別的例子是假牙與特定齒模的流程控制,美國系統集成商Dental@xUSA,將RFID晶片置入齒模,在製造過程,該牙床規格會被紀錄在晶片中,製造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如使用材質、顏色、材料批號、製造日期等,都會被寫入晶片中,為了保護病患,當齒模製造完成後,晶片中的資料將被封鎖,並轉移到病患持有的智慧卡或其它書面載體,日後只要持讀寫器便可讀出該齒模資料,如此一來可有效控管假牙與齒模的品質。

善用RFID 掌握輸血、樣本血液品質

法國將RFID應用到輸血袋上,為了確保品質使之不易產生不良變化,血液必須處在一定溫度下,因此French Blood Agency Chemovigilance與系統廠商Technopuce合作,這種應用必須將RFID晶片與溫度感應器結合,血液被抽取出來之後,即將晶片與感應器貼附於血袋上,在運送、倉儲時,感應器所測得的溫度都會被紀錄在晶片中,該血液被使用前,可透過讀取器看到所有的溫度紀錄,藉此判斷品質,除了法國外,德國的KSW Microtec也採用相同系統。

英國也將RFID應用在血袋上,不過並非輸血用途,而是用來作為身分識別,Portsmouth General Hospital將血液樣本與血袋均貼上RFID標籤,藉此降低血袋誤取事件的產生,並可將低人工成本,Portsmouth General Hospital認為,如果英國能全面使該機制,每年可省下10億歐元的成本,另外英國的公立醫院也將RFID系統用在資產管理,一改過去的公文紙張作業,利用RFID來管理各類設備的租借。

日本將RFID用在試管觀察上,Hitachi公司將天線設計在矽晶片上,不需再另外的天線或晶片,RFID晶片設置在試管後,放入試管盒中,盒層底部裝置有讀取器,藉此掃描試管情況,降低人工觀察的時間,這套系統目前仍在實驗階段,96個試管的讀取時間為20秒,將以10秒為目標邁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