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至愛梵古》:一百多年前的繪畫大師復活了

上映三天, 《至愛梵古》的票房稱不上太好, 排在《尋夢環遊記》和《帕丁頓熊2》之後, 和今年在上影節一票難求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 也證明了這部電影的小眾性。

但這並不妨礙文青們對它趨之若鶩, 因為它這次確實玩得十分炫酷。

首先, 對這部電影的界定是全新的。 它不屬於真人電影, 因為它的畫風是以梵古自己的作品衍生的;它也不屬於動畫電影, 因為它“動用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元畫師, 根據梵古的120幅原作再加上演員表演拍攝成的853個鏡頭, 創作了1000多幅手繪油畫, 並讓每一幅層層變化著, 加工成為65000幀畫面。

“這部電影算是真人和動畫的雜交。 (不同于真人和動畫人物的共存, 本片是在真人基礎上的藝術再加工)

其次, 它的播放速率是對觀眾觀影習慣的一次挑戰。 我們都知道, 現代正常的電影放映播放速率是每秒24幀, 無論是默片時代的每秒16幀還是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3D、4K、120幀模式, 都讓生活在資訊時代的年輕觀眾都有一種不適感。 《至愛梵古》囿於表現形式, 只能選擇每秒12幀的形式。 雖然略有遺憾, 但能夠親眼看到繪畫大師梵古的傑作動起來, 還是非常滿足的。

相比較於《至愛梵古》的形式創新, 它的故事敘事則顯得落了俗套。 客觀點講, 要是沒有《公民凱恩》珠玉在前, 這種“活在大家嘴裡”的拼貼人物講述方式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簡單來說, 《公民凱恩》講述了一個報業大亨凱恩死後, 通過青年記者湯姆遜走訪凱恩的故人, 通過他人之口, 還原了這個大亨輝煌又失落的一生。 而《至愛梵古》顯然模仿了這種講述方式, 以一個小鎮青年幫梵古送信, 還原了這位一代大師的最後時光。

不要懷抱瞭解梵古自殺的真相走進電影, 每個闡述者都是主觀的, 《羅生門》之後真相存乎於心, 享受這位動起來的大師就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