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烏克蘭才是中國真心好朋友:給了中國苦等突破的一項技術

中國在航空技術領域最大的短板是航空發動機, 自行研製的幾乎各型飛機和直升機都或多或少受制於航發問題。 也正是基於這種教訓, 中國才在2016年5月31日註冊成立了專門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 目的是全面整合原先分散在各個公司的航發業務, 集中力量研製國產軍民用航發。

不過, 除了新成立的中航發之外, 國內還有一些其他企業也在從事航發研製業務, 比如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日前, 據中國商飛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王光秋透露,

天驕航空正與烏克蘭進步設計局、馬達西奇公司聯合體共同在烏克蘭D-18T發動機基礎上研製新型AI-38航空渦扇發動機。

C929型大客機是中俄聯手研製的280座級別大型客機, 最大起飛重量220噸, 航程12000公里, 未來將在中國進行總裝。 可供C929選擇的航發包括美國通用電氣Genx、英國羅·羅公司遄達1000及遄達XWB、中國商發公司在研的CJ-2000、俄羅斯正在研發的PD-35以及中烏合作研製的AI-38。 按國際上的通用做法, 一款大型客機可以配備多款發動機, 以適應不同客戶的需求。 所以, 上述航發的一款或多款都有可能成為C929的動力裝置。

D-18T是由烏克蘭進步設計局設計、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一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主要是作為安-124、安-225的動力裝置, D-18T每台淨重4.1噸, 推重比為5.7, 最大推力達23400千克力。 AI-38發動機是在D-18T基礎之上應用了全新設計與技術概念, 預計推力將超過30噸, 耗油量將降低10-15%, 壽命提高30%。 目前, AI-38已經完成設計工作, 原型機已經著手進行測試生產。 中烏現在已經合資建立發動機工廠, AI-38未來將在中國建總裝廠進行生產, 其測試也在中國進行。

AI-38對中國來說的意義不僅在於讓C929客機多了一種動力選擇, 還在於能夠向未來的國產重型運輸機提供所需的動力, 並且推動中國航發的技術進步。 C929作為客機, 動力裝置選擇並不存在太大問題, 用不用AI-38都不打緊, 但是AI-38的存在可以讓中國在與其他的航發供應商談判時具有更有利的地位。

而對於國產重型運輸機來說, AI-38的重要性就大多了。

以我國目前的航空技術實力, 要研製安-124這樣的重型運輸機, 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航發, 而西方是不可能向中國的重型運輸機提供航發的, 俄羅斯也缺乏可用於重型運輸機的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因此AI-38就成為未來國產重型運輸機一種比較理想的動力選擇。

對中國航發來說, 近些年雖然技術進步較大, 但依然存在設計和生產經驗不夠的問題, 特別是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技術經驗欠缺很大。 而通過與烏方合作, 則對中烏雙方是雙贏的事情。 烏方可以利用中國的巨大市場來保持自己的航發研製能力不致萎縮, 中方則可以獲得烏方在航發方面的指導和技術經驗來在較短時間內提升航發研製和生產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