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溪“三變”改革助力脫貧攻堅 富了村民 美了村莊

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花溪, 破解農村經濟發展難題, 花溪區把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實現高一格脫貧、快一步致富的重要抓手,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度實施綠色農產品“泉湧”工程,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 著重發展都市休閒農業、觀光農業, 使農村成為全域文化旅遊創新區的主戰場、主陣地。 目前, 該區已將轄區9個鄉(鎮)、7個涉農社區的18個行政村, 列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 通過黨建引領, 不斷啟動農村發展活力, 讓農民在享受“紅利”的同時拓寬增收管道, 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農旅融合”拓寬村民“致富路”

12月2日, 天氣有些寒冷, 在花溪區青岩鎮山王廟村的農夫果園及山坡上, 一群滿頭是汗的村民忙得不亦樂乎, 正往地裡種下一株株水果苗木……

“以前, 我就是種點水稻、包穀和蔬菜, 辛苦一年下來, 根本找不到什麼錢。 這次, 我用10多畝地入股了果園, 每年保底就有1萬多元的收益, 每天還能就近在果園打工掙上120元的工資,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 ”正在勞作的張家田放下手中的鋤頭, 談起了當下生活發生的可喜變化, “我們每天一早就來地裡幹活, 就想早點把果苗種下去, 早點看到收成。 ”

“心急可是吃不了熱豆腐哦。 現在種下去, 最快也要等明年5、6月份才有收穫。 ”在一旁指導村民栽種果樹苗的農夫果園負責人吳彪接過話頭說,

果園每年的分紅分為保底分紅、效益分紅和愛心分紅三種。 其中, 保底分紅就是不管果園的經營狀況咋樣, 入股村民都能得到800元到1200元不等的紅利;效益分紅則是待果園開始盈利後, 按一定的比例分紅給村集體和入股村民;愛心分紅主要是針對村裡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困難戶, 每年按總收益的比例給予紅利, “目前, 已經有80多名村民入股了, 每天至少有10多個人來果園務工。 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

據花溪區農業局副局長陳曉虎介紹, 按照省、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有關部署, 花溪區將用3年時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增加水果種植、茶葉種植、花卉苗木種植、生態景觀林種植和綠化種植, 通過農旅融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到目前為止, 我們已啟動了青岩鎮山王廟農夫果園、馬鈴鄉穀中村四季水果採摘園和雲中百花園、黔陶鄉黔陶村國泰大金中藥種植園、麥坪鎮康寨村現代田園綜合體五個重點農旅一體化專案。 山王廟農夫果園以打造我省首個精品水果園為定位, 按‘三變’模式流轉土地後種植紅梅、百香果、樹梅等精品水果, 以培育高端農產品為主。 ”陳曉虎說, 為做大做強精品水果產業, 推進休閒觀光農業發展, 下一步還將對精品旅遊環線外1公里以及環線區域內的130439畝耕地進行結構調整。

“特色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隨著花溪區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 改革帶來的紅利效應正在不斷擴大。

按照以引進企業為龍頭, 以產業發展為平臺, 以“三資”入股為紐帶,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的工作思路, 花溪區積極引導村集體和農民以地權、林權、房權、物權、地方特色等優勢資源資產入股, 有效啟動城鄉存量資產、自然資源、人力資本, 促進農業生產增效, 農民生活增收, 農村生態增值, 大力推進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

“自從村裡引進公司改良土質和技術, 開展紅米種植以來, 我的生活就變了個樣。 ”在高坡鄉擾繞村生活了29年的羅世海說, 過去他家裡的4畝地除了種些傳統作物以外, 大部分都丟荒。 今年5月, 他把土地入股到公司以後, 不但丟荒土地全派上了用場, 還享受到分紅, “現在我每天都到地裡對土質進行改良,

活路做都做不完, 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錢的收入。 不像從前, 每年收完穀子就閑在屋頭無事可幹。 ”

擾繞村的紅米曾被稱為“花溪三寶”之一。 為了保護地方良種, 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高坡鄉引進貴州農聚福農業科技公司, 在擾繞村種植了300畝紅米和100畝黑糯米, 並按“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 由公司以資金入股, 村合作社以服務和保障入股, 村民以土地入股, 按比例分成。 “今年, 我們紅米的畝產達600斤, 總產量20多萬斤, 產值400萬元。 目前有107戶農戶入股, 每畝土地固定分紅600元, 收穫的每斤大米村民分紅0.3元, 村集體分紅的40%再用於農戶分紅。 村民務工每天80元到100元。 明年, 我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 ”高坡紅米基地負責人易陽說。

高坡鄉擾繞村的農業轉型之變, 折射出花溪區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近年來,花溪區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的突圍路徑,結合花溪創建國家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的戰略部署,將打造“高坡山地旅遊休閒度假區”作為突圍謀變、彎道取直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先後引進了農產品品牌種植、藍莓種植、肉牛養殖、香瓜種植、中草藥立體種植等項目,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管道,並以旅遊環線為龍頭,全域建設富美鄉村,推進城鄉“三變”改革,重組升級發展構架,優化配置資源要素。截至目前,花溪區各鄉鎮的土地入股已達17041畝,村集體資源折價入股13854萬元;3374.7萬元資金變成了股金,7709名村民成為股東,其中,101戶低收入困難農戶實現戶均增收1100元。

黨建引領實現扶貧精准到戶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花溪區著力通過黨建引領“三變”改革,實現扶貧精准到戶。

工作中,通過用活“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讓村支兩委幹部“站起來”,學政策、找路子;讓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跑起來”,利用幫扶單位資源學技術、找項目;讓農村的致富能人“幹起來”,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的同時,積極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黨支部+資源+農戶”等模式,讓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

與此同時,花溪區還把保障入股農戶的權益作為“三變”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求對入股的低收入困難農戶100%簽訂入股合同,將農戶與經營主體的權利義務通過法定的程式、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明確要求村集體股權收益要按一定比例支持低收入困難農戶,為低收入困難群眾降低風險、保障收益提供政策支撐;明確要求各鄉(鎮)、社區整合自身司法資源建立法律服務團隊,及時為村民化解股權合作中遇到的矛盾糾紛……

花溪區通過在農村“三變”改革中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加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

折射出花溪區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近年來,花溪區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的突圍路徑,結合花溪創建國家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的戰略部署,將打造“高坡山地旅遊休閒度假區”作為突圍謀變、彎道取直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先後引進了農產品品牌種植、藍莓種植、肉牛養殖、香瓜種植、中草藥立體種植等項目,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管道,並以旅遊環線為龍頭,全域建設富美鄉村,推進城鄉“三變”改革,重組升級發展構架,優化配置資源要素。截至目前,花溪區各鄉鎮的土地入股已達17041畝,村集體資源折價入股13854萬元;3374.7萬元資金變成了股金,7709名村民成為股東,其中,101戶低收入困難農戶實現戶均增收1100元。

黨建引領實現扶貧精准到戶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花溪區著力通過黨建引領“三變”改革,實現扶貧精准到戶。

工作中,通過用活“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讓村支兩委幹部“站起來”,學政策、找路子;讓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跑起來”,利用幫扶單位資源學技術、找項目;讓農村的致富能人“幹起來”,成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的同時,積極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黨支部+資源+農戶”等模式,讓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東、資金變股金。

與此同時,花溪區還把保障入股農戶的權益作為“三變”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求對入股的低收入困難農戶100%簽訂入股合同,將農戶與經營主體的權利義務通過法定的程式、書面的形式確定下來;明確要求村集體股權收益要按一定比例支持低收入困難農戶,為低收入困難群眾降低風險、保障收益提供政策支撐;明確要求各鄉(鎮)、社區整合自身司法資源建立法律服務團隊,及時為村民化解股權合作中遇到的矛盾糾紛……

花溪區通過在農村“三變”改革中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更加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