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逆轉!這裡的大學畢業生“供不應求”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突破800萬人。 加上之近幾年未就業或離職待業的, 總數相當龐大。 這麼多人湧入社會, 勢必讓整個就業局勢變得緊張、複雜。

不過, 在某些領域、某些高校, 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

不久前, 西安某大學2018年畢業生招聘會現場, 數百家企業提供了一萬四千多個職位, 超過四千名不同高校畢業生參加。

部分參加招聘會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只是來看看, 瞭解一下就業市場, 並沒有打算投簡歷”。

碩士畢業生小邱說, 自己早就被一家企業選中, 已提前簽了。 因為從事的是AI領域工作, 待遇比較豐厚。

他說, 身邊大部分同學年薪基本上在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 就是這麼高的工資, 很多公司還是招不到足夠的員工。

另一所高校舉辦的招聘會上, 近兩百家單位提供了四千多個崗位, 而該校2018年畢業生卻不到兩千人。 據學校負責就業的相關老師介紹, 本身有超過四百家企業要到學校來招聘學生, 最後篩選了不到兩百家企業。 大學生小李說“找工作不急, 等公務員考試結束, 如果沒有錄取的希望, 再找也不遲”。 一邊是企業迫切的想招合適的人才, 一邊是不急不慢的大學生畢業生。

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加速, 人工智慧、現代製造業、新型材料業等高新技術人才缺乏。 因為“供不應求”, 相關企業卯足了勁“爭奪”人才。

當然, 還是存在不少“就業困難戶”。 專業冷門、動手能力弱、學校認可度低等都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原因。 其實, 當大學生遇到“難就業”的情況時, 不應一味的埋怨就業形勢糟糕, 應找找自身的問題, 也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解決方式。

一、到基層去、到一線去

“寧在北上廣‘漂’, 也不願在小城市穩定下來”, 認為大城市會有更好地發展, 讓一些大學生懷揣夢想在大城市打拼。 但現實卻很殘酷。 大城市機會多, 要求也高, 只有少數人能立足, 剩下的, 或是痛苦的堅持;或“打道回府”, 回到小城市。

筆者有個同學, 大學畢業後, 跟幾個同學一起到上海“闖蕩”, 他能說會道, 很快被一家公司錄用, 從事銷售工作。 幹了幾年, 收入是越來越多, 但他覺得事業發展遇到了瓶頸,

辭職換了一家公司。 後來的七八年一直在做電子商務工作。

前段時間, 他在同學群裡說自己辭掉了工作, 準備回老家創業。 幾個老同學都在“勸”:回家可沒多少錢拿, 僅僅是過個溫飽的日子。 他說:“外面累, 沒意思, 還是家裡舒服。 ”

如今, 大城市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就算是拿高薪, 也不見得能過上體面的日子。 所以有不少人開始選擇“逃離大城市”。

而面臨就業的大學畢業生, 在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 可以試著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西部計畫”、“特崗教師”等崗位招錄, 到基層去。 這既能實現就業, 也是在響應國家“到基層去”的號召。

若到企業應聘, 可以選擇一線崗位。 因為很多東西必須在一線才能體會到。

如果經過自身的努力, 又趕上好機會, 走上管理崗位的話, 這些“基層經驗”絕對會受用終身。

不管怎麼說, 優秀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從基層和一線成長起來的。

二、繼續深造

部分准備考研的大學生正在做最後的衝刺。 選擇考研一可以避開當前嚴峻的就業局面, 二可以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 在就業市場, 學歷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條件。 學歷越高, 就業的路一般就越廣, 工資待遇一般就越高。

雖然我們聽到一些關於“擴招後, 研究生‘不值錢’了”的說法, 但從公開的資料看, 無論在一線城市, 還是在三四線城市, 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大學生平均工資待遇都比本科學歷的大學生高出很多。 同時, 研究生的就業情況更好, 職位層次也更高。

三、創業

總體上看, 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占比很小。 從媒體報導的資料看, 應屆本科畢業生選擇創業的約占總數的2%。 雖然比例不高, 但也是大學畢業生的選項之一。

不少省份都出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 比如提供無息貸款、創業基金等等。 如果自己有好的專案和充足的創業資源, 這條路的確可以嘗試。

還可以選擇考公務員、事業單位, 成為“公職人員”, 有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和穩定的飯碗。

不怨天尤人, 不妄自菲薄。 世界那麼大, 會有自己的舞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