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價格機制調節玉米市場結構 玉米價格有望迎來上漲行情

春節期間, 筆者通過走訪部分玉米企業, 對當前國內玉米產業進行了研究。 筆者認為, 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充分利用價格機制, 調節生產, 引導消費, 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 最終達到調結構、降產能、去庫存的目的。

調減種植面積是重要任務

連續8年的玉米臨儲政策, 造成庫存過高, 最大庫存達到2.5億噸。 在庫玉米難以有效輪出, 調結構、去庫存是當前玉米產業的重要任務。

2016年,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 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2017年, 中央一號檔強調穩定水稻、小麥生產, 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

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檔都強調了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所以調減種植面積是當前玉米產業面臨的重要任務。

充分發揮價格的主導作用

農民種植什麼品種要看預期的種植收益, 而種植收益的計算要依據預期價格, 價格是反映種植收益最直觀、最靈敏的指標, 調整玉米種植結構最終要依據價格。

價格是基礎, 只有玉米種植收益低於大豆、小麥等種植替代品種, 農民才會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改種其他品種。 因此, 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應該以價格機制為主導。

根據Wind資訊資料, 2015年7月以來, 玉米價格走出了深幅下跌過程。 以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的玉米價格為例, 農戶出售價格從2100元/噸下跌到2016年4月的1700元/噸, 在預期收益下降的情況下, 2016年實現調減玉米種植面積3000萬畝。

到今年2月, 玉米價格下跌到不足1200元/噸, 農業部預計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調減1000萬畝。

同時, 對比大豆、玉米的比價關係可以發現,

2010年5月以來, 大豆、玉米的價格比平均值為2.08, 但是這一比值自2016年9月底開始上升, 今年2月底達到3.7, 黑龍江等部分農民將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改種大豆。

利用價格機制調節進出口

2011年之後, 包括玉米在內的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 我國玉米收儲價格卻逐年提升。 自2013年中期, 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價格開始高於進口價格, 形成較大的內外價差, 按照進口玉米到岸價格計算, 最多時倒掛1000多元/噸。

國內外價格嚴重倒掛導致大量替代物進口, 2015年玉米、高粱、大麥、DDGS、木薯等進口量總計達到4300萬噸, 2016年進口量為2700多萬噸。 進口不是因為供給不足, 而是因為國內玉米價格過高, 與國外同類商品形成了巨大的價格差, 企業出於降低產品成本的要求,

轉而大量進口玉米及其替代產品。

在國內玉米庫存數量巨大的情況下, 大量進口嚴重影響了國內玉米去庫存。 因此, 必須擋住進口商品, 使進口商品無利可圖, 也就是國產玉米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 利用價格機制擋住玉米及其替代商品的進口。

取消臨儲政策以後, 國內玉米價格更多地受供求影響, 形成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提高, 國內玉米價格逐步與進口價格對接。

今年1月初, 出現了國產玉米價格低於進口完稅價格的現象, 為了儘快降低庫存, 應該較長時間地保持這一局面, 巨大的玉米庫存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通過價格擋住玉米及其替代商品的進口。

同時, 可以根據供需情況適當出口玉米,

與傳統的玉米出口國競爭市場份額, 只有按照市場規律和價格規律運行, 才能有效實現去庫存, 推動玉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市場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保護農民利益, 讓農民賣個好價格”是玉米市場化改革中最大的問題。 多年來,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國家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

春節前後, 東北三省一區出臺了針對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的玉米收購補貼政策, 雖然加快了收購進度, 但是玉米價格卻隨之出現了反彈, 而價格過度反彈將導致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 後市還需觀察是否會對調減種植面積造成不良影響。 為此, 筆者建議如下:

一是補貼應該發放在種植環節, 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 不應該對後期的市場價格造成干擾,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功能,保證調結構順利進行;二是及時進行玉米拍賣,利用市場價格機制,擋住進口,保證及時有效地去庫存;三是制定合適的玉米出口政策,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價格對接,內外市場互動,形成相互調劑餘缺的大市場。

不應該對後期的市場價格造成干擾,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功能,保證調結構順利進行;二是及時進行玉米拍賣,利用市場價格機制,擋住進口,保證及時有效地去庫存;三是制定合適的玉米出口政策,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價格對接,內外市場互動,形成相互調劑餘缺的大市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