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近代史上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太平天國聖寶

太平天國背聖寶, 太平天國錢幣的一種, 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錢文, 有宋體、楷書、隱起文系列, 屬中期鑄幣, 還有不成系列的小平錢, 版式較多。 1853年始鑄。 流通用的主要是銅錢, 有少量鐵錢和鉛錢。 早期銅錢正面鑄“天國”、背面鑄“聖寶”字樣, 有小平錢、當十兩種。 還鑄過背為“通寶”的當十錢。

後來鑄造正面為“太平天國”、背面為“聖寶”的大小四等錢, 以小平錢居多。 晚期在浙江地區還鑄過正面為“天國太平”、背面為“聖寶”, 正面為“天國聖寶”、背面為“太平”, 正面為“太平聖寶”、背面為“天國”等多種小平和當五錢幣。 非流通的錢有鎮庫錢、大花錢等。

錢上也鑄有“太平天國”、“聖寶”字樣, 作為鎮庫和賞賜之用。 另有金錢和銀錢, 均屬民間殉葬之冥錢。 天京(南京)是太平天國鑄錢的主要基地, 蘇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亦有鑄造。

太平天國背聖寶分金幣、銀幣、大錢、中錢、小錢諸種。 金幣狀若銅錢, 中間方孔未穿透。 銀幣分大小兩種, 小者如小銅錢。 大錢重8.125公兩, 還有約9公兩重的大花錢。 中錢有當百錢、五十錢、十錢多種, 輪廓像外國銀元, 每枚約重五錢、六錢、一兩不等。 小錢當一文, 為主要流通貨幣。 幣皆圓形方孔(間有圓孔), 正面為“太平天國”四字(初期作“天國”或“太平”), 背面為“聖寶”二字。 約于咸豐四年(1854)在天京(今江蘇南京)鑄成, 並開始頒行。 錢幣嚴整劃一, 質佳工良, 大錢量重, 尤為精美,

勝過清朝“咸豐通寶”、“同治通寶”, 故在清朝統治地區廣為流通。 太平天國後期, 蘇州、杭州等地也有鑄造, 但品質遜於前期所鑄。 主要用於商業交易與發官兵禮拜錢。 歷年所鑄數量不詳

楷書太平天國, 背豎寫聖寶, 國字內無點, 造型規整, 字形清晰, 但聖寶兩字不夠完美, 有的點劃過粗過細, 地章有鏟修的痕跡, 也有修補的地方, 故當是手工處理過的。 這應該是當時鑄幣技術有限, 必須人為檢修才可以流通使用吧!該錢幣把玩時間長, 包漿厚重, 露銅處黃亮, 用手撫摸沒有刺手處, 當是一枚傳世的老錢(如圖1)。 由於太平天國錢幣的特殊性和稀有性, 一直是收藏愛好者追求的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