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察哈爾學會“中法關係與合作交流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10日電 由察哈爾學會主辦的“中法關係與合作流論壇”9日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 論壇邀請了法國著名法學家克利斯蒂安·梅斯特以及國內相關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 論壇主要圍繞中法在科研、法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展開了討論。

克利斯蒂安·梅斯特指出, 中法教育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已是常態, 近十年來, 兩國間受益學生的增多以及交流形式的多樣化都彰顯出中法合作的良好態勢。 在2017至2018教育交流年期間, 有將近35000名中國學生註冊法國高等教育機構, 而中國也接納了8000名法國大學生、50000名法國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

他指出, 中法兩國的合作正不斷加深、不斷擴大, 為了實現更全面的發展, 應當加強在醫學、環保等領域的科研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程衛東在發言中表示, 中法在法律上的合作要基於六個原則, 即政治意願、協商一致、超越經濟領域、問題意識、制度創新、從易到難。 他指出, 中法合作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始, 一是在全球層面共同面對的問題, 比如氣候和環境。 二是中歐分歧較大的問題, 比如貿易。 三是在協力廠商市場展開合作。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夏國涵指出, 中國現在宣導“一帶一路”、全球治理, 慢慢地擁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推動著整個國際法系統的完善和修訂。

但目前中國在WTO等國際組織框架內能夠用外語進行國際法律控辯的法律人才較為缺乏, 這可能是中法今後法律方面合作, 尤其在國際法層面合作的一個建議。

論壇期間, 察哈爾學會秘書長、高級研究院張國斌為克利斯蒂安·梅斯特頒先生頒發聘用證書, 正式聘請他作為察哈爾學會的高級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