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空中“跳車”的瞬間,我國曾有驕人的戰績!

飛機彈射, 是飛機在遇難時依靠座椅下的動力裝置將飛行員彈射出機艙, 然後張開降落傘使飛行員安全降落的一種救生裝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飛行員一般使用的是背包式降落傘, 但隨著飛機速度變的越來越快, 飛行員爬出座艙跳傘日益困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戰鬥機的時速已提高到600公里以上, 飛行員跳傘要冒著被強風吹倒或被刮撞到飛機尾翼上的危險, 德國首先開始了對能把飛行員彈射出機艙的研究。

在1938年德國試驗用橡筋動力的彈射, 但未能達到實用要求。 後來又研製了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彈射系統,

但性能也不夠理想。 最終他們又研製以火藥為動力的彈射系統。 他們用亨克爾─289和道尼─335型軍用飛機進行試驗, 將改裝後的高射炮藥裝置在飛機座椅上, 利用彈藥爆炸的力量將飛行員和座椅一起彈射出機艙。 1940年進行了地面試驗, 成功地把試驗人員從地面的飛機裡彈射到空中。 後來又經過飛行彈射試驗, 達到了實用要求, 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裝備了空軍。

六十年代, 為使在高空中高速飛行中的駕駛員彈射時免受高速、低溫、缺氧等因素的傷害, 美、蘇兩國在彈射座椅的基礎上, 又研製密閉和半密閉式的彈射系統。

七十年代初, 美國試驗了可以飛行的彈射系統, 座椅離機後變成小型飛行器,

飛行一定距離後, 人椅分離, 展開降落傘。

由於飛現代戰鬥機的性能越來越優越, 對彈射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真正聞名世界的, 還是俄制K36型彈射系統。

一架蘇-35UB戰鬥機在一次參加拍攝俄國空戰電影時, 為了真實, 所有鏡頭為實景拍攝, 期間蘇-35飛行員還進行了彈射。

加拿大勒斯布里奇, 加空軍一架麥道公司生產的CF-18大黃蜂戰機, 在飛行過程中突然引擎發生了故障, 飛行員彈射逃生。

1964年, 美國藉口越南北方艦艇對美國軍艦進行了攻擊, 蓄意製造爭端。 美軍派出龐大的航母龐大戰鬥群, 耀武揚威地停泊在南海上。 他們每天出動飛機數百架次, 在對越南北方實施轟炸的同時, 加緊對我中南地區, 特別是海南島上空的滲透偵察。

1965年4月 9日8時許, 我警戒雷達在榆林正南110公里處, 發現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國4架F-4B型鬼怪式戰鬥機, 朝我領海線內飛來。 我軍4架殲-5型戰鬥機起飛迎戰。 在17分鐘的戰鬥中, 敵機共向我發射6枚麻雀Ⅲ型導彈, 而我方嚴格執行上級對敵不首先開炮的指示, 未發一槍一彈, 無一傷亡, 迫使美機擊落了自己的同伴, 創造了我軍空戰史上以劣勝優的一大奇跡。

歡迎關注:超級行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